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发现到天北边有一个像勺子样的星座在不停地转动,但其他六颗星星始终围绕着一个星星,这一个星星的位置始终不动……

    然后,他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产和打仗中来,这样,他就常常得胜。

    有一回,蚩尤又领了人马跟黄帝打仗,蚩尤假败,往蚩尤城方向跑,黄帝领着士卒在后边紧追。追着,追着,蚩尤就在蚩尤城外转起圈圈儿。这时天色已黑,直转得黄帝和他的士卒们都晕头转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了。蚩尤呢?预先在各处都做了记号,地形熟悉,所以在黄帝辨不清方向之后,就到处打黄帝的队伍。仗越打越惨,黄帝人马死伤很多。黄帝想冲出阵去,可冲了好几次,都因为辨不清方向,没有成功。他不由仰天长叹:“唉!蚩尤残暴,反倒取胜,难道天不助我?”忽然一下子瞅到了他经常观察的北斗星,心里顿时豁亮了:我住在西北,蚩尤城在东南,我何不带兵以北斗为方向,冲出去呢?

    于是,立刻命令士卒跟着他在北斗星的指示下,朝着西北方向冲杀。不大一会儿,就把蚩尤的人马甩到了后边,回到了轩辕城中。

    后来,他想,若是晴朗的夜晚,能看到北斗星,要是遇上阴天可该咋办呢?想啊,想啊,想了六六三十六天,最后制造出了阴晴昼夜知南北,云封雾锁不迷向的指南车,为黄蚩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讲述:李仲元

    整理:李洪雨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第二十九节 黄帝造屋() 
《新语》云:“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屋室,则与鸟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传说人类最早的祖先原是居住于树上,后来经一场山火才改住洞穴。到黄帝时代洞穴已有所发展,但仍破烂不堪,冬不避寒,秋难遮雨,春不挡风,夏难防蚊,加上为争夺地盘,部落之间战争此起彼伏,经过远古著名的三次战争(炎帝与蚩尤的战争;涿鹿之战;阪泉之争)之后,以黄帝为首的华夏族逐步形成。没有了战争,世界暂时一片安宁,黄帝这位传说中的“神人”便开始了治理天下的壮举。

    黄帝教人们耕种五谷,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为天下臣民的居住问题而食不甘味,夜难安寝。终于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病中忽觉身轻如燕,腾空而去,不觉来到一处仙境宝地,只见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清香扑鼻,别具情趣,黄帝正待慢慢游赏,不料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顷刻间大雨瓢泼,吹得黄帝东倒西歪,浑身上下淋个湿透,正不知所措,忽见风雨中一白须老者翩翩而至,对黄帝点了点头便飘然而去。黄帝知是遇见仙人,便紧随其后,不料老者一闪身进入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再也寻他不见。正待寻找时黄帝却醒了,发现四个妃子还有随身侍从围了一圈,都紧张地盯着他看。原来刚才黄帝突然昏厥,慌乱中有人想起用凉水猛激的民间方子,给黄帝喷了一脸一身水,黄帝这才醒过来。见他醒了人们才慢慢离去。

    黄帝想起刚才的情景,总觉得有仙人给他指点了什么,但又一时难以理清。

    一日黄帝见一条狗在雨中跑来跑去,雨水顺着狗脊背两边的毛往地下直淌,再想起病中遇见仙人的情景,不觉一拍脑袋豁然开窍,噢!原来如此。立即召来身边大臣,大声宣布:“我有造屋的办法啦。”如此这般一说,大臣们觉得既是仙人指点,不妨先试一试。于是命人整平一块土地,搬来石头按仙境中的殿宇垒起一人多高的墙,再依照狗脊背的样子在顶上撑起大梁,顺两边摆上茅草,一座能遮风避雨、挡蚊防寒的房子便盖成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房屋的最早雏形。

    今天在陕北、甘肃一带的黄土高原上,有许多人还居住在窑洞里。据说这也是黄帝根据黄土高原的特点,像洞穴那样凿挖而成,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而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甘肃陇东一带的民居就是依地形挖成四方形大坑,然后在四周挖成窑洞。炕一般紧挨门窗,有进门上炕的习俗。陕北则不同,因为气候较为寒冷,所以陕北窑洞的炕在窑掌。为了采光,便采用整个窑面(除门)全是窗的设计,这些窑洞虽然外形不大好看,但居住起来非常实惠,冬暖夏凉。不过我们从窑洞的建筑风格上仍能找出先民“穴居”生活的影子。

    整理:何炳武刘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第三十节 黄帝掘井() 
监利狮子狮子山:位于监利白螺镇街头,一山突立,面对长江,状如狮子。山上有口轩辕井,狮子屁股有个羊子洞。传说,这轩辕井还是黄帝掘出来的呢。

    那年,黄帝在泰山大会天下鬼神,有个叫蚩尤的怪物也去了。蚩尤为了争夺黄帝的位置,便与黄帝从昆仑山一直打到了洞庭湖。蚩尤变幻多,又有魑魅魍魉,山精水怪,不知使了什么法术,就造起了漫天遍野大雾。大雾中,那些山精水怪和铜头铁面,见兵就杀,见人就砍,一直把黄帝的人马逼到了狮子山。恰巧,被九天玄女娘娘看到了,她就装成一个放羊的姑娘,把黄帝引进羊子洞,告诉他:“这种毒雾,只有用夔牛皮制一面鼓,用雷神的粗骨头做鼓槌,才能攻破蚩尤的毒雾阵。”

    黄帝按照仙女的法旨,制成了一面军鼓,搬到狮子山对岸道林矶的高坡上,一连擂了九道,果然比打雷还响,连八百里洞庭都听得见,军鼓一响,那毒雾就散得无影无踪了。黄帝这边一鼓作气捉住了蚩尤的兄弟,把他们压到白螺矶下,还在上面挂了一块照妖镜。

    黄帝打败了蚩尤,见当地的百姓和牲畜中了雾毒,就上山采药炼丹。他按玄女娘娘的指点,在狮子山腰,用宝剑掘出一口井,取水煮药、炼丹,救活了中毒的人畜。后来,这口井里的水就长流不断,湖南湖北的人到了狮子山,总要把井水带回去作仙水供奉,还把这口井叫做“轩辕井”,又在井边竖了一块写有“轩井流霞”四个字的石碑。

    现在,监利人在荆江大堤防汛抢险时,总要擂鼓助威,据说这可以降服水怪呢。

    讲述:王大运

    整理:柳如梅

    流传地区:湖北监利

第三十一节 黄帝炼铜造兵器() 
黄帝跟蚩尤一连打了好多年仗,总也打不胜。蚩尤力大过人,勇猛善战,每次交战黄帝的兵卒都要伤亡许多。为此,黄帝很伤心,琢磨着:如果能有啥好材料,制造些锋利的新兵器,代替那些竹矛、石斧就好了。可是,这材料哪里有呀?

    一天,他带领几个兵卒到涿鹿山上去砍竹采石。走到一处山崖下边,只见一位老人正在崖头上弯腰砍柴,双手紧握一把亮闪闪的大斧。手扬斧落“咔嚓”一声,胳膊粗的荆棵便被砍断,哗啦啦滚落下山坡来。黄帝非常高兴,急步上崖头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礼。老人笑问黄帝上山干啥来啦?黄帝如实相告,并把他近来的想法也告诉了老人。老人一听,忙把自己的斧子递给黄帝,说:“你看这玩意能行吗?”黄帝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把铜斧。连说:“行啊!行啊,我想的就是这样的兵器啊!”老人兴奋地说:“那好!离此山下不远有一道沟,那里有一种含铜的矿石,若用此原料炼铜打造兵器,精巧灵便,锋利无比,何愁不能打败蚩尤?我这把斧子就是采用那里的矿石,炼了铜做成的。”黄帝一听分外高兴,就请老人领他去看。果然,在现今□□乡□□口村附近找到了那个铜矿。

    随后,马上昼夜不停地垒炉冶炼,大造各式新兵器。不光打造了铜斧、铜刀、铜剑、铜矛……还打造了许多两刃三尖铜镞,安上竹竿为箭,弯竹为弓,百步之内就可射倒敌人。

    这下,黄帝部族武器精了,士气大振。

    讲述:袁朝富

    整理:杨云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第三十二节 黄帝赐姓氏() 
《史记》载,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那么,其余11个儿子为什么没有姓呢?

    相传,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后,政治、经济、生产一切都逐步走向正规轨道。就是对人没有一个记号可叫,经常出现了哪个人头发长,就叫“长头发”,谁的皮肤黑,就叫“黑脸”,有人腿长,就叫“长腿”。对女人也是这样,谁皮肤白,就叫“白脸女子”,谁*大,就叫“*”,谁屁股大,就叫“大尻子”如此等等。仓颉为此事曾多次建议黄帝,不能这样对人乱叫。黄帝也觉得这样叫法不雅,召来风后、常先、大鸿、仓颉等大臣一起商议。先是仓颉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个号,或者固定取个名字,这样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风后说:“谁在哪里居住就叫什么名字。”常先、大鸿说:“谁干什么活就叫什么名字。”黄帝听了大家的意见,认为都不妥当。他说:“先得有个姓,然后再取名。比如炎帝长在姜水河畔就姓姜。我原先姓公孙,长在姬水河畔,改姓姬。对于广大群民的姓氏,最好由他们定。”风后和仓颉想了半天说:“姓氏应该由黄帝赐给,如果由群民自己定,那就乱套了。天下必然出现重名重姓,干了坏事也一时弄不清哪个姓、哪个名、哪个人。假如有一个姓姬名利的人干了坏事,另一个姓姬名利的人就要受牵连,第三个姓姬名利的人更逃不脱。如果三个同姓同名的人都不讲实话,案件就无法判断,很可能冤枉好人。”仓颉一席话说得黄帝沉思了半天,觉得很有道理。最后就正式规定,凡天下群民姓氏都由黄帝赐给,叫什么名字都由个人定。比如王亥驯兽有功,黄帝赐给王亥手下人姓氏有:牛、羊、马、鹿、熊;九成捕鱼有方,赐给九成手下人姓氏有:鱼、江、池、澹;田井务农打粮多,赐给田井手下人姓氏有:米、麦、谷、豆;管理钱财账目的赐给姓氏“钱”。还有万、千、百、伍、陆作姓氏的。植物作姓氏的有杨、柳、桑、梅、李、柏。以建筑物作姓氏的有:宫、房、门、楼、方。以颜色作姓氏的有红、黄、蓝、白、黑。以天干地支作姓氏有甲、申、戌、支、巳。以武器作姓氏的有刀、枪、巴、戈。以方位作姓氏的有东、西、南、北。还有不知源渊的姓氏有卜、滑、匡、游、冷、公、开、养、上、印、全、弓、农、□、车。还有少见和罕见的姓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俄、揭、奇、计、回等。

    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姓氏就开始分化了。据说,秦统一六国后,张王二姓越来越多,张姓发展到万户以上,王姓发展到六千户以上,引起当时统治者警惕。他们担心张王姓联合起来颠覆政权,准备采取措施镇压。谁知,消息走漏。有一位名叫张明事的人,灵机一动,立即把“张”姓作了音同字不同分解,把“弓长张”改为“立早章”,张姓一下子就减少了一半之多。王姓也在王字边加了三滴水,王姓就出现了“汪”姓。解除了当时统治者对“张王”二姓的疑虑。从此,中国姓氏又出现了很多音同字不同,如姬吉、袁原、鱼余、姜江、巩孔、郝霍、程成、许徐、魏韦等。

    汉武帝当年诛杀司马迁家族时,地掘三尺,户灭九族。当时姓司马的人都纷纷逃散,唯有一个姓司马的村庄没来得及逃跑,被官兵团团围住,眼看就要动刀杀人,突然人群里站立起一个人,他把手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