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屌丝重生咸丰帝-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被土耳其拖在近东战场。

    德国在东线的压力顿减,将东线的兵力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线,法国的防线顿时压力倍增。德军在西线凡尔登一带再次投入了一百多个师,近两百万大军,对法军防线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猛进攻。这一次德军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了大规模的毒气弹,法军缺少防毒面具,一进不敌,被德军突破了好几处防线。若非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调运得宜,法国的巴黎此时已经在德国人的手中了。

    不过德军虽然西在线取得了一点点的时展,但是在其他的战场上,他的盟友奥匈帝国还好,能够顶住俄国人的进攻,但是腐败的土耳其人,却是在俄军与法国的联合攻击之下,节节败退,丢失在大片的土地,这使得同盟国不得不在一面进攻的时候,一面还要顾及到这个没用的盟友。

    “总之,现在战场局势,双方都仍是一个僵持的局面,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拿对方怎么样!“王韬将这些天以来的战场发展局势向咸丰一一讲叙了一遍道。

    咸丰听完之后,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这样不是不行的,德国人一旦突破了法军的防线,那么战争将倾向德国的一方,那时候,我们参战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我们要想办法暂时拖一拖。让德国人与法国人再在战场多耗耗。等他们都耗得筋疲力尽了,才是我们出击的最好时机。“

    听了咸丰的话,王韬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说的是,自从帝国宣布参战之后,德国的驻华大使就开始跟老臣催促,想要大清帝,尽快在近东战场上开辟第二战场,这样可以帮他们甩掉土耳其这个大包袱。老臣一直都是在敷衍着他们呢。“

    德国一听大清帝国倒向了他们,简直就像上帝直接告诉了他们胜利就将属于了他们一样高兴,驻华大使马克夫,这段时间串大清内阁的门子就勤了许多,一直都在明里暗里的催着大清帝国进军近东,这样他们就好将被俄军拖在近东战场上的精力也收回去,集中全力对付法国人。

    王韬是多经明的人,何况内阁早就制定了帝国如何参战,如何在战争之中夺取利益的计划,怎么会在德国人的圈套,将兵力白浪费在近东战场。反正土耳其,虽然被俄国人打得节节败退,但是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根本不用太担心了。于是王韬就一直在马克夫打太极拳。什么帝国仓促参战,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啊,什么全国动员都还没有做起来了,兵力有限啊。反正什么能推,就扯什么。

    马克夫也知道大清帝国参战一大半是为了自己,碰了几次软钉子之后,就自觉没意思,不再打扰王韬他们了。

    咸丰调整了一个坐姿,使自己更舒服一些,对王韬道:“国内的情形怎么样。战略物资从现在开始要严格管制,绝不允许商家随意对外出口战略物资。还有全国的总动员也要做起来。战争一旦打起,兵员的伤亡是在所难免的,兵力的被充要及时。“

    “这个臣早就已经安排下去了,陛下不用担心。这些天陛下劳累太过。也该休息一下了。留下的事情,就让臣子们代劳吧?“王韬应道。

    他看到了咸丰今天的不寻常,平常这些事情,咸丰安排下去了,就不会再多加过问的。可是今天,他却格外的话多,所有事情都是他自己前些天安排好了的,现在却又重新提起来。像是生怕自己忘了一般。

    咸丰望了一眼王韬,看懂了眼中的疑惑,不由苦笑一声道:“朕老了,也开始婆婆妈妈起来了。王卿,朕是不放心啊。朕的天命不久,总得把下面的事情都好好安排一翻,才能安心!“

    “陛下。“王韬不由动容地站了起来。接下来的话,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咸丰挥了挥手道:“没事。王卿,你执掌内阁也有些年头了。依你看这大清在朕百年之后,是否到了实现共和体制的时候?“

    咸丰的意外之语让王韬颇感伤情。从前,在咸丰身体还好的时候,没有人认为咸丰会在这个时候,会突然离开人世。但是现在现实却已经摆到了面前。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咸丰这么急切地找他了。

    是啊,帝国发展了十几年,现在日渐壮大,民智也开化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般顽固不化,死抱着“天朝上国“的可笑思想生活在愚昧当中了。可是现在的帝国虽然看似强大,其中却还有许多的隐患在里面。共和不共和,王韬也觉得有些难了。

    按照大清新宪法来看,咸丰之后,皇室便从此退出政治舞台,以帝国象征的形势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可是现在局势远没有达到自己预见的那样好,咸丰却已经无法再支撑下去了。帝国还需要一位强权的君主来为了帝国的发展保架护航。

    王韬沉思了许久之后,才缓缓说道:“陛下,依臣之意,若再过十年,帝国完全可以过渡到共和体制之下,但是现在,恕臣直言,皇室还不宜退出政治中心,但是皇位继承之人,却还需要慎重考虑一翻才。若没有如陛下一般的果决之性,怕是难当大任的。“

    他的话很明确。做为一个几乎是从废虚上中兴起来的帝国,在接下来的发展之中,完全还需要一位强势的君主,以咸丰那样的铁血手腕,镇住四方,为改革保架护航。而以载国那样不够果断的性格,很难继承咸丰的志向。

    对于自己的儿子,咸丰怎么会不知道。王韬的话,他也有几分理解,但是众多儿女当中,他虽从小就培养了慈安,但是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却对皇位失去的兴趣。而在其余的子女当中,就属载国还堪是可造之才。剩下的一帮子子女,虽不是斗鸡走马之辈,却都是心不在国事的人。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对王韬道:“王卿所言,朕也明白,但是载国这孩子,还是能够造就的。在战场多磨练一翻,也许便可激发他的潜力了。若是还不能,那王卿按宪法所定之事去实行吧!“

    “是……!“王韬退了一步,低头道。

    咸丰这是在拖孤,王韬渐渐地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一些,不禁顿感浑身都沉重了起来。咸丰闭眼假睡了一会,也没叫王韬退下,直等到感觉心中那股难忍的咳意渐渐沉退了,才又睁开眼道:“打仗的事情,就交给石达开那一帮子军人去处理吧。你抓紧时间将内政重新整理一下,把接下来的事情都做出个计划来,也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的。还有,让军部发电,召载国回京吧!“

    王韬应了声,咸丰挥了挥手,让他退下去。他才慢慢退出了屋子。咸丰待王韬走了之后,在床上攒了攒劲头,觉得身体的力量恢复了一些,才从床上爬起来,对着屋外大声道:“来说,准备起架,朕要出宫!“

第400章 复国者() 
大清与俄国一战之后,在北方,乌兰巴托成了全国少数的几个运输繁忙的城市。每天从这里运往前线的战略物资数不胜数。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大量的物资在这里中转,同时也不断有大批的清军从这里坐上火车,开赴前线。这是为了给俄国人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做出来的假像,也是为了防止俄国人狗急跳墙之下,将布防在边境上的九十万大军,一举开进大清的境内。毕竟现在的防线上,清军仅仅只有十几万大军而已。

    载国被军部的一纸调令,调离的他的一零八团,同时他的军衔也从原来的上校,上升为准将,这是奖励他在作战之中所获取的战功,而由军部做出的决定。军部的调令上,让他直接去上海,而到底为什么将他从战场上调去上海,军部却是只字未提。

    他怀着不解的心情从前线交接了任务之后,便独自一人带着简单的行礼,来到了乌兰巴托。现在这里的火车很紧张,南下的车次更是少得可怜,更加提什么车厢坐位了。载国的特殊身份,早就由上面的头头们告诉了乌兰巴托的车站站长。他很有幸地在这样的紧张的情况之下,获得了一张南下火车的软卧票。

    在与站长寒宣了一会儿之下,火车轰隆隆地开始起动了。疲累了几天的载国,终于可以抓住机会,好好地休息一会儿了。随着轻轻摇晃的火车,载国渐渐地进入了梦乡。他似乎看到了妻子迈宁的欢欣的笑脸。

    大清参战了,在这个时候,也许只有呆在宫中的迈宁心中最欢喜吧。毕竟大清的参战,使得德国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了。只是这样一来,自己便没有时间去陪伴她了,不知道她独自在宫中,是不是会感到寂寞。

    从乌兰巴托南下的火车在北京稍稍停了一下,载国没有下车。作为军人,他更应该关心的是他肩上所担负使命。他只远远地坐车窗里,遥望了一下北京这座繁华而古老的城池,便随着列车一起走上了开往上海的路程。

    经过几天的摇晃,载国终于抵达了上海火车站。茫茫人海之中,他那一身笔直的军装,惹来大街上不少小姑娘大小姐的频频侧目。原来这段时间内,大清帝国在全国发布了动员令,动员全国有志向,的小伙子们为了大清帝国的荣誉参军入伍。而正原因如此,现在在大清,最吃香的莫过于身穿军装的小伙子了。

    载国一身准将装束,显得很耀眼,这更让那些爱慕的女孩子们,倾心不已。走在大街上,载国不得不将头轻轻低下,免得受不住那些火辣目光,而让人看到自己的害羞。他有些漫无目的,军就是那么一纸调令,让他来上海,去哪里报道,他都不知道。现在自己好像一个走失的小孩子,迷茫而无知。

    思考了半天,也没有得出答案的载国决定先去上海军区去看看。自己是个帝国军人,没理由让自己一个人来上海来游街吧?刚刚迈开步子,他突然被一个全身黑色装扮的男子拦住了去路。那人也不跟他多说什么,只向他望了一眼,冰冷的脸上,嘴角轻轻牵动了一下,说了一句:“殿下,这边请!“便快速得带头向前走去。

    载国看了那人一下,心里不由一惊。因为时常陪在咸丰身边的缘故,他对咸丰时常接见的人非常熟悉。眼前的那个黑衣男子,他虽然见过没几次,但是他却认得这个男子就是大清最神秘的部门……大清天机处的人。是由老特务头子安丰千挑万逃之后,选出来,放在咸丰身边保护咸丰人身安全的贴身护卫。

    咸丰的贴身护卫出现在这里,那证明,咸丰的也就在不远处。这让载国感到什么。他不再犹豫,整了整衣冠,也快步跟上了那名黑衣男子。

    在随着黑衣男子走了一段之后,载国看到黑衣男子走进了一家装修很古典的茶馆里,茶馆外,一杆写着大大的“茶“字的帘子,随见招展。咸丰平生最爱喝茶。黑衣男子走进了这家茶馆,更证明了他的猜想。

    他在茶馆外停留了一下,看了看茶馆四周的情形,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什么异样,但他的直觉得却告诉他,这里四周都布满了眼线。载国收拾起沉腹的心思,挺身也走进了茶馆。只见里面的一张小茶桌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慢慢悠悠地品着茶,看着窗外的风景。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清帝国的最高领袖,咸丰皇帝。

    载国大踏步走了过去,正想行军礼过着自己的阿玛,却被咸丰挥手打断了。咸丰没有回头看他,只是轻轻说道:“坐吧。我们父子,没有这么多礼数。你这么一闹,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