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逆之吕布新传-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来,仅凭一个儒生的身份,就该高看一眼吗?老兄!高看一眼,看得是他为并州、为大汉做的贡献!而不是他儒生的身份!一个儒生,只是读了几本书,在太学中混了几年,一到地方上就是千石的县令。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马兄,我承认你的话有道理,可是这样做会得罪全天下的儒生和世家大族,吕温侯日后将何以自处?”马晗默然了,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里,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不要说在官场中更进一步,就是保住自己的位子都难上加难!

    或许,温侯的道路是另一条?马晗的双眼顿时亮了。

    就在整个并州闹得鸡飞狗走之时,事件的主角,此次风波的核心,吕布吕温侯却在好整以暇地玩泥巴,没错,是在玩泥巴。他把胶泥切成拇指大的小块儿,在上面仔细地刻上字,然后放到烤炉里面烤。这样的游戏他已经做了有七八天了。

    终于,时间到了,吕布打开炉膛,小心地将泥块取出放在地上,顷刻间地上的积雪就吸收了泥块上的热量。吕布轻轻地夹起泥块仔细观察,这次终于成型了!他一个个地把泥块夹进木盒里,竟然是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来人,把这个盒子给鲁墨送去,小心莫打碎了。顺便问问他有没有进展。”一个背嵬军士卒立刻接过盒子,小心地用布裹了好几重,然后紧紧地放在怀里。向吕布拱拱手去了。吕布的目光透过斑驳的阳光望向远处。

    他知道,鲁墨会明白他问的是什么。

    “大长秋,听说最近吕布的小日子过得不怎么舒服,有点儿焦头烂额?”皇帝坐在一张软塌上,两只脚叉得开开的,手里捧着水晶杯,大口的灌了一大口葡萄酒。这是他在极其熟稔的人面前才会有的姿势,曹节看着他长大,自然不是外人。

    “可不是,不仅仅是焦头烂额,是手忙脚乱,差点儿大祸临头呀。”曹节十分熟悉皇帝的脾气,故意把故事讲得有趣些。他这次入宫,一来是已经有七八天未见皇帝了,二来是替吕布看看风向。

    “咦?怎么说?”皇帝果然感兴趣了。“不是王家替他出头了吗?还砍了几百颗首级。”“哎呀呀!陛下连这个都清楚?老奴竟有些不敢相信了!”曹节故作惊诧地凑着趣儿,皇帝这么说,就是要显示一下一切尽在掌握,他如何能不好好表演一下。

    “哎呀呀!大长秋才知道呀!朕早就得到消息了!吕布砍得好!砍得妙!朕刚刚封赏了吕布,就有人敢发动大规模刺杀!还把朕放在眼里没有?”皇帝以掌击案,大声咆哮起来,苍白的脸上透出一股病态的嫣红。

    这下曹节放心了,吕布圣眷仍在,简在帝心,事情就好办了。“陛下说得是!那些清流、世家是有点儿不像话了,该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了。”“可不是,你看看,交章弹劾!这几百份全是!大事儿干不了,小事儿不愿干,就会吹毛求疵!”

    皇帝用手指了指旁边小山一般的木简,疲倦地打了个哈欠。“一说打鲜卑,一个个就成了缩头乌龟,人家打胜了,又出来说治国还须儒生,武夫,鹰犬尔!当初满朝缩头乌龟之时,治国的儒生又在哪里?大长秋,朕真是烦透了,没一件高兴的事儿!”

    “老奴正好有一件奇闻轶事,正好讲来,看陛下如何评判。”“果有此事?来,速速讲来!”皇帝的底子是一个浅薄浮华的文艺青年,最爱的就是奇闻轶事、乡野杂谈。日日圉于宫廷之中,又如何能听得到?一听曹节此言,顿时喜上眉梢了。

    曹节便将马松的故事徐徐将来,他的口才极好,将一个死板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只听得皇帝击节赞叹,眉飞色舞。一路徐徐讲来,终于到了结尾,新娘子请求赔偿之处,皇帝脸上露出了颇有意味的微笑。

    “这新娘子定然有后招!早就算好了要收拾马松!”“哎呀呀!原来陛下早就看出来了!”曹节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老奴听到此处,还以为是多要些钱罢了!老奴愚笨,补给陛下多矣!新娘子是如此收拾马松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皇帝一阵大笑,笑得腰直不起来了。“好一个促狭的新娘子!竟然想出这么一个损招!哈哈哈哈!高明!实在高明!”好不容易止住了笑,皇帝长出了一口气,擦擦眼角笑出的眼泪,咕咚灌了一大口葡萄酒。

    “从朝廷的角度看,吕布做得太好了!鲜卑人少了三十万部众,大汉就多了三十万!一来一去就是六十万!为了这六十万,即便砍了马松的脑袋也值!”皇帝好像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那帮子清流又冒出来了吧!这事儿怎么能少了他们?哼哼!”

    “可不是吗?闹出个大乱子,说什么士可杀而不可辱!近中华而远夷狄!还有???东羌人滚出并州!东羌留则儒生走!陛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曹节又把州牧府门前的风波讲了一遍,吕布的那一番长篇大论更是讲得慷慨激昂。

    皇帝听得眉飞色舞,不由得心向往之。文艺青年总是喜欢幻想的,梦想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匹马仗剑,在数万敌军中杀他一个七进七出!在皇帝心中,吕布就是自己梦想的化身,只不过他做得比皇帝想象中的还要完美!

    终于讲完了,皇帝有些急了:“他们这么一走,并州就无人可用了!还好百姓们并没有跟随。”曹节鼻子里哼了一声:“百姓们精着呢,知道这帮人干不成什么,没必要为一个大义的旗号抛家舍业。仓廪实而知礼节嘛。”

    吕布的处境有些不妙!无粮无饷还没有可用之人!皇帝终于得出了结论。“大长秋,我们如何帮他一帮?”曹节沉思片刻:“陛下,到现在为止,吕布还没有叫苦,就说明他还撑得住!要帮他,就帮他抗住压力好了!”

    “此言大善!”皇帝集结赞叹了!用钱支持,他舍不得,再说自己都不够花呢。用粮食支持,没有!那只好温旨抚慰了!“传旨!尚书台温旨抚慰!赐御制赤旗一面!就写那八个字吧!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吕布,这样的困境下如果你还能翻身,就证明朕没看错你!在朕有生之年,一定支持你!

    御赐的赤旗很快就到了晋阳城,赤旗的到来彻底平息了残存的骚乱。儒生和豪强们已经逃离并州,军管也已经进入正轨,从大汉各地络绎不绝赶来的考生越来越多。缺口很大的官吏队伍每天都在补进新人,官吏原来的俸禄变成了底俸,经过季察和年察之后,只要被评定为合格就可以得到相当于底俸一半的奖励。如果评定的结果是卓异,那么恭喜你,可以得到相当于两倍底俸的奖励。

    经过了这么多风浪之后,熹平六年终于结束了。明年将改元为光和元年,那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无论是对陛下、对朝廷、还是对并州、对吕布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第176章:鸿都门学() 
作为东方最强大帝国大汉帝国的首都,洛阳城的学术气氛是相当浓厚的。儒生们高冠博带、宽袍大袖、熙熙攘攘地游走于世家大族的宴会与文学沙龙中。凭借着对五经的深刻理解在辩论中大放光华,从而赢得朝中巨子的赏识,进而成为官员甚至一步登天。

    即便没有过人的天资和才华,也不需要着急,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投奔一个世家大族。然后循资升转,在致仕之时至少也能做到千石的县令。在洛阳城数十万百姓眼中,儒生们都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只要在五经上下一番功夫,就能得到好的前程。

    五经指的是儒家的五部经典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本朝就设了五经博士,每一部经典都有一家博士主讲。后来屡经增益,研究五经的学者变成了十四家,被称为五经十四家博士。

    因为五经博士的设置,经学和利禄之间便有了很好的沟通桥梁。研习五经的儒生士子们可以经由业师的举荐,顺利地进入政府,从最底层的吏做起,循资升转,最终到达两千的高位,内为九卿,外放太守。

    数百年间,著名或非著名的学者们利用教授经学的便利,不声不响地织成了一张大网。这张网由门生弟子、同学同窗组成,互相援引,形成了一个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官僚集团。这就是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李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大者掌控朝局,小者勾连州郡,与外戚、宦官的势力犬牙交错、合纵连横,时有争斗,构成了本朝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

    五经十四博士和太学,就是世家大族的根基,掌控了教育也就掌控了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法宝。正因为如此,世家大族们才敢于和外戚、宦官叫板,他们身后是数千个大汉帝国的候补官员,这些人都是大汉官场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力量足以令人畏惧。

    可是在光和元年二月,世家大族们受到了惨重的打击,因为,鸿都门学终于设立了。

    天子继位已经到了第是一个年头,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做一番事业,因此改元为光和元年。天子继位的前十年,世家大族和清流们秉持着儒家学者古板而吹毛求疵的一贯作风,和天子过了无数次招儿,总体算下来是赢多输少。即便是皇权,也不得不向他们妥协。

    世家大族们高兴了,他们终于得偿所愿了。但是有一个人不高兴了,那就是天子本人。天子虽然缺乏决断力,但是是聪明感性的。在中常侍们帮助下,天子终于找到了世家大族的命脉,那就是太学和五经博士。

    既然太学不听话,那就再立一个太学好了!就叫鸿都门学吧。太学生可以做官,而且升官迅速,鸿都门学的学生当然也可以做官,官儿做得比太学生更大!升迁也比太学生更迅速!太学中生学习枯燥的五经,鸿都门学决不能那样!要以诗词曲赋为主,要百花齐放!

    在天子的大力推动下,一个和京城主流文化圈儿格格不入的非主流学校成立了,那就是鸿都门学。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受到特别的优待,善于书写鸟虫篆的书法家、有些神经质的画家、二百五的音乐家、甚至还有演百戏的滑稽,各种为世家大族不屑的寒族、平民子弟蜂拥而入,把鸿都门学变成了一个充满了颓废气息的大杂烩。

    与太学的古板枯燥相比,鸿都门学简直就是天堂,各种民间流行的曲调儿、书法、辞赋一览无余地展示在天子面前。天子经常快乐地哈哈大笑,甚至笑得直不起腰来。对天子而言,鸿都门学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愉悦,在这里,他的半吊子文学水平刚刚好,不高也不低。

    没有老臣们正色立朝的训诫,也没有朝堂中的尔虞我诈,更没有整日里堆积如山的木简奏章需要决断。天子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了,到了这里就和到了家里一样,和大家喝酒聊天吹牛打屁,高兴起来一起哈哈大笑。

    很快地,接近天子的几个人,例如师宜官、梁鹄、毛弘,都得到了天子的保证,入为尚书、侍中或者出为刺史、太守。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因为涉及到了饭碗问题,世家大族们震怒了。

    老臣们一批批地觐见,疾言厉色地表示反对,弹章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