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逆之吕布新传-第7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这话儿,臧霸立刻便大喜过望了,如此说来,只要拿下了城固,袭取南郑便易如反掌了!可是,这南郑又该如何攻取呢?“张君,依我之见,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这城固,还是要智取的。万一出了纰漏,张鲁据城死守,那就坏了大司马的大事儿了!”臧霸嘬了半天牙花子,这才从地图上抬起了双眼,定定地望着对面儿的张黑。“然也!”张黑微笑了。

    “这城固城,因为承平日久,郡兵又是临时征集的教众,战斗力并不强。难,就难在如何骗开城门。城固城是秦人所建,公孙述割据蜀中之时,更是将它视为北面锁钥,修得坚固异常。若是在没有投石车、床弩、攻城车的情况下,蚁附登城,没有五六日是攻不下来的。”

    说到这里,张黑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城固的守将,张鲁的三弟张愧有一个最大的弱点,便是喜好食用野味儿,经常花重金四处寻觅。我来南郑的这几年来,经常为张愧送野味儿,一来二去,都混了个脸熟儿。这一次偷袭城固,就着落在张愧身上了!”

    “此言大善也!若是能顺利攻下城固和南郑,我定会上疏朝廷,以你为首功!”

    臧霸以掌击案道。

第1017章:公仁深体我心() 
十一月初八,辰时,益州,汉中郡的郡治南郑,太守府内,三堂。

    张鲁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坐在偌大的案几后面,双眉紧皱,一眼望去,颇有些愁肠百结的样子。他手中的那一封书信,来自益州牧刘焉的治所成都,写信之人正是他的生母卢夫人。卢夫人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深得益州牧刘焉的宠爱。张鲁的父亲张衡死后,他之所以能够继承首领之位,还有刘焉能够助他攻取汉中,他的生母卢夫人都是出了大力的。

    正因为如此,母子之间的关系极好,两人之间,除了母子亲情之外,还是政治上的同盟者。对于这一点,作为益州牧,益州实际上的主宰者,刘焉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只要控制住卢夫人,张鲁就得乖乖儿地听话。两年前,张鲁割据汉中之后,为了儿子和五斗米教的前程,卢夫人便留在了成都城中。卢夫人和张鲁的幼弟张微名为刘焉的客人,实为刘焉的人质。

    说句实话儿,刘焉对待卢夫人还是不错的,除了不能随便离开成都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限制,一切供养也颇为丰厚。手里掐着张鲁的最珍视的人,身边儿又随时有美女相伴,如此一举两得、一石三鸟儿的好事儿,刘焉怎能错过?这事儿,张鲁也无能为力,毕竟汉中地小民贫,无以自立。如果没有益州牧刘焉的暗中支持,转瞬之间就会被并州军一口吃掉。

    即便如此,每隔十天半月,成都和南郑之间都要通一次书信,这一封书信是密信,不是五斗米教中资深的祭酒,是绝对看不懂的。书信传递的渠道,也是五斗米教的教徒秘密建立起来的,安全自是无虞。故尔,在张鲁看来,这一封书信的价值,是胜过千金、弥足珍贵的。

    这一封书信,是半月前从成都发出的。卢夫人是明敏果决之人,书信之中并无一句废话。通篇不过寥寥百字,却传达了两个惊人的消息。刘焉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缠绵病榻已久,只是一时半会儿还没有生命危险。这一点,张鲁是很清楚的。自从刘焉派兵出褒斜道以后,朝廷立刻便将刘焉的长子左中郎将刘范、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斩首。益州王没有做成,却葬送了两个儿子的性命,在加上府邸大火,房屋车马被烧了个精光儿,刘焉从此就一病不起了。

    其次,便是刘焉的小儿子刘璋最近和赵韪走得很近。赵韪原来是朝廷的太仓令,是最初跟随刘焉单骑进入益州的两个部属之一,深得刘焉信任,现任益州治中从事,征东中郎将。“刘璋黯弱,州牧缠绵病榻,刘瑁远征未归,赵韪如此,便是为州牧百年之后布局也。”

    在书信的末尾,卢夫人这样提醒道。对于母亲的判断,张鲁还是打心眼儿里佩服的。刘焉之所以自请出为益州牧,就是奔着“益州有天子之气”而来的。随他一同进入益州的两个人,一个是太仓令赵韪,一个便是侍中董扶。董扶,就是告诉刘焉“益州有天子之气”之人。

    若说刘焉没有割据益州,自立为王之心,便是打死张鲁,也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可是,益州孤悬大汉西南,与司隶隔绝久矣,道路曲折险峻不说,自古以来,还被称之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入益州的道路只有三条,从关中走褒斜道进入汉中的郡治南郑,再由南郑向西走金牛道抵达成都,或是从南郑向东走米仓道进入江州。最后一条,遍地东边儿的汉水道了,这一条却是水路。刘焉派张鲁割据汉中,为的就是隔绝与关中的通道。

    有了汉中这个缓冲之地,从陆路便无法进入益州了。东边儿的汉水道是水路,江中暗礁处处,行船颇为艰难。如此一来,益州便真的孤悬大汉之外了。刘焉也可以关起门来做他的益州王了。可是他并没有想到一点儿,益州王也是需要继承人的,他属意的还是三子刘瑁。

    刘焉入川之时,除了董扶和赵韪之外,仅仅带了三子刘瑁。长子左中郎将刘范、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幼子刘璋,都被他作为人质,扔在了洛阳。就任益州牧之后,刘焉立刻便任命刘瑁为别部司马,还为他聘了吴懿的妹妹为妻,只是还未过门。吴懿的妹妹,可是有名儿的美人儿,号称有大富大贵之相的。此次派刘瑁带兵北上,也是让他多立些军功罢了。

    这些难得听闻的秘辛,在母亲卢夫人的密信之中,早已详述过了,张鲁早就了然于胸了。

    金牛道艰险曲折,从成都到南郑就要费上十天半月。南郑和成都之间的音讯,也是十天半月才通一次。刘焉不知道的是,就在五天之前,皇甫嵩督率大军,南出褒斜道,经由箕谷,意图攻陷褒中,不成想褒中的守将张卫巡查甚严,汉军一出箕谷,立刻就被张卫发现了。

    张卫立刻传令全军警戒,严守褒中。皇甫嵩指挥大军连攻三天三夜,眼看无法得手,两军就在褒中对峙起来了。既然汉军已到褒中,可想而知,刘瑁出褒斜道的大军,定然灰飞烟灭了,只是不知刘瑁是否生还。得到消息之后,张鲁立刻派出使者,星夜走金牛道报讯了。

    “想必州牧还没有见到我派出的使者,刘瑁大军溃败的消息,他还不知道。一旦他得知刘瑁兵败,生死不知,病情大概是要恶化的。我与刘瑁素来交好,和刘璋的关系却不怎么好。若是刘璋上位,对我们张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儿。莫不如让母亲趁机逃回南郑。”

    张鲁坐在那里,仔仔细细地想了半晌儿,这才提起笔来,刷刷点点,亲笔写了一封密信,将自己的看法禀明母亲。“来人,将这一封十万火急的密信送往成都。同时派出人手,接应我母亲逃回南郑。”张鲁一拍案几,轻声吩咐道。“诺!”左右的亲信立刻便下去操办了。

    措置了这一件大事儿之后,张鲁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屏风上的那一幅地图之前,白皙的的手指从地图上划过,重重地点在了一个地方上,褒中!褒中以北十里,就是箕谷口。箕谷北面就是褒斜道,出褒斜道北段出口便是斜谷,出了斜谷口,经过五丈原,便是渭水了。

    褒斜道位于秦岭南麓,呈东北西南方向布设,向为交通干道。其北侧有一些溪谷沟通秦岭南北,形成谷道。较大谷道有二:一为太白山西南的两河口北去,褒水上源支流七里川上行,越秦岭,沿马尾河而下,至槐树坪出山口,直达渭水岸边;一为由太白山东侧的塘口街北去,循上河至秦岭梁顶,越过秦岭,沿伐鱼河而下,至金盆里东侧出山,亦达于渭水岸边

    这两条谷道是通往陈仓的捷径,由南郑北上关中,必经褒斜道,两条道路的区别仅仅在于,到达太白山之后,是向西还是向东。对于汉中而言,只要守住了褒斜道,就能守住汉中。然而,褒斜道的北段无法防守,只有守南段的箕谷了,只要牢牢控制住褒中,箕谷便在手中。

    此次皇甫嵩亲率大军,意图袭取褒中,幸亏张卫警觉,皇甫嵩才未能得逞。可是汉军连续攻打了三天三夜,张卫所部的损失也颇为惨重,原有的八千郡兵,已经死伤了六七成儿。无奈之下,张鲁只得四处搜罗,将手头所有的兵都派到了褒中,便是南郑城里,也只剩下了五百亲兵和新征召的一千五百郡兵了。到此为止,汉中郡虽说不是全民皆兵,却也相差不远了。“唉!先死死守住褒中再说吧。州牧得到消息之后,定然会派出援兵的。”张鲁慨然道。

    “师君,和城固的讯息终于通了!原来是前日送信的鸿翎急使不慎惊了马。失足落入山涧之中跌死了!”左右捧着一封书信,兴冲冲地进来了。“哦?竟有此事?”张鲁终于恍然大悟了。从城固到南郑,别看只有区区五十里,其中有一段十里长的峡谷,着实难走。往来南郑和城固之间的鸿翎急使,跌入山涧摔死是常有的事儿。鸿翎急使所得的赏钱,也是最丰厚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若是不出重赏,又有谁会把脑袋也在裤腰带上,拼死送信呢?

    张鲁挥手斥退左右,亲手打开了那一封书信,这一封书信却是他三弟张愧亲书的。“大兄师君大人在上:倾闻二兄在褒中力抗并州军,损失惨重,弟惊诧之下,不胜感慨。城固虽小,良田颇多,弟长思为大兄后盾,征集粮草,络绎运输。明日送出军粮一万斛,可支一月之用,两三日可达南郑。往大兄派人迎候,速速运往南郑城中。弟公仁顿首拜上,年月日。”

    看完了这封信,张鲁顿时便喜出望外了,一万斛军粮!公仁,你真是深体我心呀!

第1018章:南郑陷落() 
南郑之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耆旧传曾言:“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南郑,顾名思义,便是郑民南奔,以此地为郑国之地也。“城南郑”,城,是动词,筑城之意尔。南郑襟控巴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郑的城墙,自然也修得高厚坚固。

    如今,太尉皇甫嵩亲率大军前来,在褒中与张卫所部相持不下,南郑,便成了后方的军需后勤要地。自古以来,守汉中必守南郑和上庸。上庸位于汉中西陲,扼荆州西进之咽喉,刘景升正在南阳和并州军大战,自然无暇去攻取上庸了。而从关中进入汉中郡的三条道路之中,秦故道早已荒废坍塌,只有褒斜道尚可通行。因此,对于张鲁而言,只要守住了褒中,坐待来自益州的援军,便可高枕无忧了。至于子午道,那只是传说而已,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如此一来,褒中就成了重中之重,大批的后备兵员、粮草、军资甲仗,源源不断地从南郑运往褒中。好在南郑和褒中之间只有区区四十里,都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运输起来并不费力。可是,汉中国小地贫,每年产出的粮食并不多,并无余粮,征集粮食便成为头等大事了。

    南郑的东门口儿,一个屯长带着百余个新招募的郡兵正在盘查往来的百姓。这等小事儿,屯长大人自然是无须亲自动手的,他老人家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