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宋-第7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杏仁儿又惊又喜,又是惶恐,还想推辞。卓然却抓住她的手腕,把她手掌掰过来握住了那锭银子,拍了拍说道:“行了,大哥说的话你都不听,那可不好啊。”

    杏仁儿听到卓然故作摆架子的样子,说出这话,赶紧红着脸答应了。实际上她心里已经兴奋的不知该说什么了。因为她的手被卓然的手握着,感觉到卓然手心传来的男人的体温,又是让他心动的男人。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支支吾吾,话都说不出来了。

    于是卓然笑了笑,放开了她的手,说道:“好啦,就这么说定了。我要回去研究你提供的这个线索去了,案子破了那才是最好的结果。”

    随后带着人顺着田埂回村去了,把杏仁儿留在那田埂上,握着那锭银子。右手捧着左手,还在感受着卓然留在她手上的体温。

    卓然回到村正家自己的房间里,将那刀鞘翻来覆去观瞧。云燕在他身边,卓然说道:“这刀鞘从鞘口可以观察到是双刃的,而死者胸上胸腹多处刀伤也都是双锐角。说明杀死大牛的,也是一种双刃匕首。宽度跟死者身上的差不多,长度也应该是吻合的。关键就看这刀鞘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消息。”

    云燕凑上前仔细观瞧,说道:“这柄刀鞘不是很值钱,只是普通的铁皮包裹的木头的刀鞘而已,铁皮上甚至没有花纹。但是刀鞘的上面好像刻得有一个字,是丁字。”

    云燕说道:“这会不会是打造这把刀的铁匠的姓氏呢?”

    在宋朝,很多铁匠都喜欢在打造的铁器上面刻上自己的姓氏。当然,有这种做法的一般都是技术很高明的人,至少他自己这么觉得,所以才会把自己的姓氏留下。不过大量的铁器是没有这样的符号的,因为那些铁器不过是一般人生活的必需品,花的钱应该也不多。这种情况下不会在铁器上留下自己的姓氏。

    卓然点头说道:“应该是这么回事,另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吗?”

    云燕拿过那柄刀鞘翻来覆去的瞧,说道:“可惜这刀鞘掉到水里,又被踩到泥浆里面这么长时间,上面可能留下的痕迹都已经被冲刷掉,取不到了。否则以你的才干,应该有能找到刀鞘主人的办法。”

    卓然微微点头,说道:“嗯,可惜了。刀鞘里面会不会残留什么痕迹?”

    云燕说道:“难道鲜血流在刀鞘里?可是不对呀,如果是鲜血,那难道不会被水田里的水给冲刷掉吗?就像指纹一样。”

    卓然说道:“不一定是鲜血,有可能是别的东西。比如这包着刀鞘的铁皮,我瞧瞧,好像就不是专门打造出来的。兴许是别的铁皮剪下来凑合着包在木头上,便作为刀鞘用。因为它的边缘似乎太过锋利,我感觉好像是用剪铁片的剪刀剪开的。所以咱们打开看一下,兴许这铁片能够给咱们提供一些线索。”

    云燕说道:“有道理。”

    卓然把这刀鞘接了过来,很仔细观察了一下,从靴筒中抽出一把匕首,很熟练的把包裹刀鞘的铁片给撬开了,并摊平放在桌上。两人一瞧,顿时又惊又喜,果然刀鞘包裹的铁片上面居然印得有一种粗糙的花纹,有些古怪。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花纹。两人翻来覆去研究半天,这花纹应该是打造这铁片的时候印上去的,可是是什么东西呢?

    卓然瞧着云燕,发现云燕一脸茫然,便知道她对此一无所知。

    卓然便说道:“你马上拿着一块铁皮问当地的铁匠,看看有有没有人知道这玩意儿是用来做什么的?是谁打造的?找到它的主人,或许对我们锁定嫌疑人有帮助。”

    云燕便答应,拿着铁皮走了。

    云燕的工作效率很高,只用了半天时间便把结果禀报到了卓然这里,说道:“村里和附近的村镇打铁的人我们都问了,说不是他们打的,这东西他们也不认识。不知道是谁打造的。我们到了杏山县询问当地铁匠,也都说不知道这是谁打造的。不过他们说这图案很粗糙,应该不是什么能工巧匠的手笔。”

    卓然点点头说:“看来应该不是附近的人做的,咱们或许应该把侦破的方向往外扩展。至于扩展到什么地方,以这刀鞘打造的铁匠所在的地方来圈定。至于现在在杏花村的,能开展的事都已经开展完了,但是没有进一步的结果。明天早上咱们返回锦官城。”

    云燕赶紧答应,马上做安排。

    杏仁儿把那锭银子交到爹娘手中的时候,他们简直都要高兴疯了。一个劲的问,为什么提刑官老爷要打赏她这么多钱?若是提刑官老爷赏识她,那就不能够推辞了。就算在提刑官老爷身边做个丫鬟仆从,那也是她的造化。

    爹娘把这样的话说了好多遍,直到他们最后肯定的从杏仁儿的嘴里知道压根不是那么回事。提刑官老爷也没打算把他闺女招去做贴身侍女丫鬟,这才把话打住了。有了这十两银子,一家人兴奋得跟什么似的。这下就有钱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置办嫁妆了。

    杏仁儿却告诉爹娘说,这钱全都给哥哥娶媳妇用。至于她,提刑官老爷已经答应了,要给她在锦官城找个活,包管她干上一个冬天便能挣到嫁妆。听到这话,一家人顿时兴奋起来,特别是杏仁儿的娘。

    把闺女拉到一边,反复的盘问当时说这话的时候,提刑官老爷的语气表情到底有没有对杏仁儿有那么点儿兴趣?哪怕有这么一丝半点,那往后可就好办了。杏仁儿又羞又窘,被母亲逼得没办法。想了想才羞答答的说,提刑官老爷跟她说话的时候笑嘻嘻的,而且眼睛眨也不眨的瞧着,但是至于具体是不是有那个意思她也不好说。

第861章小女儿家的心事() 
把杏仁儿的娘热的跟什么似的,人家是堂堂提刑官,当然不可能表露得这么明显了。就这一点就已经很能说明事情了。所以等到了锦官城,一定要找各种理由去拜会老爷。想着法的跟老爷亲近,只要老爷不反感,就黏着不放。只有这样死缠烂打,才能够让老爷心里留下印记的。

    听到爹娘这么说,杏仁儿更是窘迫。羞答答的说:“我才不会这么没脸没皮的缠着人家呢。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要去强求。”

    虽然这么说,但杏仁儿心里却蛮不是滋味的。若是真有一天她知道提刑官对自己压根就没有兴趣的话,那时自己会有多伤心。

    他哥哥喜不自胜,眼看爹娘把妹妹逼的跟什么似的,便乐呵呵出声道:“你们就别这么逼她了,我相信你们不说她心里也有数。说实在的,从我来看,妹妹恐怕比你们还要着急想跟提刑官老爷好呢。你以为她不着急啊,谁不想攀高枝呢?所以别这么说了,免得她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听到哥哥这番话,把杏仁儿臊得连耳朵都红了。杏仁儿的爹娘却乐不可支,连连点头。说这话倒也在理了,就赶紧的打发闺女到锦官城去找提刑官老爷,以后要怎么着就全看女儿的造化了。

    卓然让云燕他们继续调查那铁皮的来历,云燕兴冲冲跑来告诉卓然,说道:“我在锦官城军械库修理刀剑的那打听了,他们看了之后,说有点像圆盾上的铁皮图案。但是因为比较小,不敢确定。”

    “我让他们拿一面圆盾来看,果然有点像。但是因为打圆盾图案的作坊有很多家,而打造的这种圆盾图案的形状也不大一样。我就把他们几个作坊打的圆盾都拿来比对,都不相同。但是其中有一个负责军械管理的说,他见过仓库里的圆盾表面的吞云兽图案,跟这个有点像。于是我让他拿了一面圆盾来,果然他查了库房登记,这种圆盾是苦役营打造的。”

    卓然到川蜀之后已经了解,川蜀一带因为与吐蕃接壤。而吐蕃现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经常有些地方武装会有意无意的进入大宋境内,所以时常有些小规模战斗。因为边界的划分是很含糊的,缺乏统一管理调配的割据势力。又根本不会在意别的,只要能捞到好处就好。

    所以大宋只在临近吐蕃的边界部署了一些厢军,用来对付吐蕃的游兵散勇,还用不着正规的禁军。因为禁军主要用在西北跟西夏作战和保卫京城去了。厢军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川蜀一带为数众多的苦役营,相当于劳改农场。是被发配边疆的囚犯囚禁和服苦役的地方。这些劳役种类繁多,其中有一些是制作兵器。

    当然每个苦役营只制作兵器的一部分。最终再交给军械所组装成兵器。比如盾牌可能会分三个苦役营来打造,一个打造盾牌的把手,一个打造盾牌的盾面,木头或者坚硬的藤条皮革之类的,根据用途不同。

    另一个营则打造覆盖在盾牌表面的铁皮,铁皮上会用刻出吞云兽的图案来。再把三个苦役营分别打造的东西交到军械所统一组装成盾牌,这样苦役营就不能自己打造出完整的武器,以防不测。

    这军械库的老守卫认出这面盾牌的吞云兽,形状是苦役营制作的。这就给卓然一个非常清晰的指向。

    卓然立刻吩咐备马,前往打造盾牌的苦役营。这老看守所说的苦役营就挨着吐蕃的边境不远,名叫牦牛镇,这苦役营也叫牦牛营。

    卓然他们快马加鞭来到了这苦役营,当地知县、县尉陪同卓然前往苦役营。苦役营的总兵亲自迎接,将卓然他们请到了驿站,要设宴接风洗尘。

    卓然说先不忙,开门见山的拿出了那块铁皮,说道:“你看看这东西是不是你们苦役营造出来的?”

    那总兵虽然统管,可是他对这种细致的东西不了解,也没有注意这些细节。当下仔细观瞧之后,不敢确认,也不敢乱说。便陪着笑,说去把工匠叫来认一认。

    很快工匠下来了,把那铁皮瞧过之后说:“启禀老爷,这的确是我们牦牛营打造的盾牌用的铁皮。不过这应该盾牌的边角废料,就当废铁卖给当地铁匠铺了。”

    “卖给哪家铁匠铺?”

    那工匠说道:“这个可不好说,有好几家呢。不过买的最多的是丁老汉家。”

    卓然跟云燕相互看了一眼。那铁皮反面就刻着一个丁字。难道就是这家吗?

    卓然说道:“麻烦你带我们去这家铁匠铺看一下,我们有事要查问。”

    总兵县尉亲自陪同苦役营的工匠带着卓然他们来到了牦牛阵镇上,有五六家铁匠铺。这镇虽然不大,但是铁匠铺比较多。因为相当一部分铁匠铺打造的铁器是卖给了吐蕃人。吐蕃的商人会大量的到大宋境内来进货。大宋境内打造的铁匠铁器质量好,价格又便宜,而且还可以以物换物,不需要给银子。

    用马蹄、牦牛、羊奶等等,都可以作为置换的物品用,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交换价格。这丁家掌柜的是一个老头,打了一辈子的铁,他做的刀剑虽然算不得削铁如泥。但是还是很锋利的。

    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打铁的速度最快,别人一天假如说能打十把刀,他至少可以打十三把,而且质量绝对不比别的铁匠铺差。由此一来价廉物美,数量又比别人打的多,当然赚的钱也就更多。所以他的铁匠铺在牦牛镇是最大的,请了十几个工匠,加上他自己的两个儿子,生意做的很是红火。

    总兵也经常光顾他的铁匠铺。因为他经常跟吐蕃那边做生意,所以掌握不少消息,而这些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