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7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轨忽然拔出剑。向脖子上抹去,校尉手疾眼快,一把抓住了窦轨的胳膊,夺下他的剑,他也顾不得窦轨是否答应,背起他便向城下奔去。
这时。明德门外城门缓缓开启了杨元庆率领隋军骑兵杀了进来,唐军士兵仿佛炸窝一般,恐惧地叫喊,跌跌撞撞向两边甬道里没命地奔逃。
隋军骑兵如一把犀利的尖刀,瞬间插进城门洞,逃跑不及的唐军士兵纷纷被隋军刺翻在地,战马冲进了拥挤的城门洞,顿时响起一片凄厉的惨叫声……
防御内城的金吾卫在隋军攻上外城城头之时,便开始撤离了,士兵们迅速撤向宫城,仅仅在一刻钟后,隋军铁骑踏着唐军士兵的尸体冲进了明德门,长安城被攻破了。
一万隋军骑兵杀进了长安,闷雷般的马蹄声在朱雀大街的石板上回响,隋军骑兵列队向两边分开,在数百骑兵的簇拥下,杨元庆催动战马走进了这座从秦汉以来便成为政治中心的古都。
他冷冷打量一下远方的朱雀门,这时,程咬金上前躬身道:“向殿下请示,是否攻打朱雀门?”
杨元庆摇了摇头,“先不要急,把所有的坊门一概放火烧毁,但军队不可扰民,私入民宅者斩!”
命令下达,一万骑兵分头行动,很快,长安城处处燃起了大火,只听见马蹄声在大街小巷里奔行,隋军杀进城的消息已传遍全城,所有人都恐惧万分,躲进在家中不敢出门。
人们或在祖先灵位前磕头,恳请祖先保佑他们,或恳求菩萨保佑,唐朝的大小官员来不及逃进皇城,他们纷纷换成了下人的衣裳,躲进家中的地窖里,一个个惴惴不安,心中惶恐至极。
无论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心中都忐忑不安,不知会有什么样的悲惨降临在他们头上,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种充满了对死亡恐惧的阴影之中……
隋军攻破的是外廓城,除此之外,还有皇城和宫城,皇城城墙高约四丈,更加高大而坚固,易守难攻,周长大约十二里,此时在城头上布满了一万七名金吾卫和羽林军士兵,对面长安城被攻破,每个人的心情都极为沉重,注视着城内四处火起,很多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担忧,不知他们的家人现在命运如何?
朱雀大街正对的皇城大门便是朱雀门,此时在朱雀门城头上,千余名侍卫簇拥着大唐皇帝李渊,李渊被几名宦官搀扶着,脸色惨白,长安城被杨元庆攻破,使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在他身后,站着一百余名重臣,他们从中午起便躲进了皇城。
李渊甚至还想逃离长安,可是他又害怕被隋军追上,他颤抖着声音问旁边的侍卫,“给太子和秦王的加急求救信发出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发出去了,按照陛下的旨意,一连发出十二道加急圣旨,最迟后天,太子就会赶回京城。”
李渊叹了口气,“朕能不能熬过今晚都还是问题。”
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激烈的马蹄声。仿佛千军万马向朱雀大门奔至,惊得城头上所有士兵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李渊心中更是惊恐万分,后退一步,几乎摔倒在地,几名宦官急忙扶住他,“陛下当心!”
这时。马蹄声忽然消失了,但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远方约一里外。一百五十步宽的朱雀大街上,密集地站满了隋军士兵,他们手执火把。将朱雀大街照如白昼。
一名军官骑马疾奔疾奔而至,奔至朱雀大门前仰头大喊:“大唐皇帝可在?”
李渊没有吭声,给裴寂使了一个眼色,裴寂会意,上前探身到城垛外高声问:“你们有什么事?”
“我奉楚王殿下之命送一封信!”
说完,他张弓搭箭,将一支插着信的无头箭射向城头,裴寂吓得一低头,箭从他头顶掠过,正好落在李渊的脚下。李渊怔怔地望着信,就仿佛这是一把要他命的刀。
一名宦官拾起信,双手呈给了李渊,李渊接过信,灯笼的柔和光线照亮了信皮。是杨元庆的亲笔手书,李渊认识。
‘大隋尚书令、楚王杨元庆致西唐国皇帝陛下。’
李渊心中暗暗恼怒,杨元庆竟然把唐王朝称为西唐国,要是往常,他会将把这封信撕得粉碎,但此时他没有这个底气。毕竟隋军严重威胁着他的性命。
他只得叹口气,无奈地打开信,信中杨元庆给他提了三个退兵条件,第一是唐军撤出灵武郡,第二是唐军立刻从洛阳撤军回关中,第三个条件却让李渊愣了一下,杨元庆竟然要求唐廷将咸阳令韦义节官复原职。
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成为成为隋军退兵的条件,难道是……李渊忽然想起隋军多出来的攻城梯。
但此时李渊无暇细想,他又继续向下面看,下面便是威胁,倘若西唐国不答应他的条件,今晚他将火烧长安城,将长安皇城和宫城夷为平地。
李渊长长叹了口气,将信递给萧瑀,“你们五相国看一看吧!”
萧瑀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又递给裴寂,其他几人都围了上来。
“萧爱卿,你以为呢?”李渊疲惫地问道。
萧瑀沉思一下道:“臣以为,既然是杨元庆主动提出撤军条件,而且条件也不算苛刻,那么应该是他也没有把握能攻下皇城,毕竟他的兵力不足,至于火烧长安,臣以为他只是一种威胁,他还真不敢这么做。”
“朕是问你要不要答应他的条件?”李渊有些恼火地问道。
“这个……臣不敢回答。”萧瑀低下了头,这个时候他不敢表态,他实在担不起这个责任。
“那裴爱卿,你说呢?”李渊瞪了一眼萧瑀,目光又转向了裴寂。
裴寂眼珠一转道:“微臣的想法和萧相国一样,我也认为是杨元庆没有把握攻下皇城,他想体面地离开长安。”
裴寂也很圆滑,也不肯具体表态,李渊心中一阵失望,关键时刻,居然一个个都不肯替自己分忧,这是,一直沉默地独孤震沉声道:“陛下,臣认为可以接受杨元庆的条件。”
李渊精神一振,独孤震是关陇贵族的代表,他表示接受条件,那就意味着关陇贵族支持从洛阳撤军,李渊的目光又向窦轨望去,窦轨也缓缓点头,他和独孤震一样,首先要保住关陇贵族的利益,杨元庆若在关中大开杀戒,关陇贵族首当其冲。
有两个关陇贵族头面人物的支持,李渊终于下定了决心,便走上城头,对报信军官高声道:“朕就是大唐皇帝,请转告楚王殿下,朕接受他的条件!”
“我家殿下希望陛下以书面方式回应!”
李渊无奈,只得接过笔在杨元庆的信草草写下‘接受二字,又签上自己的名字。
随即把信交给侍卫,侍卫用箭将信射了下来,军官拾起信,奔回了隋军队伍,将信呈给杨元庆,“殿下,大唐皇帝说接受殿下的条件!”
杨元庆接过信看了看,微微一笑,立刻回头令道:“传令撤军!”
隋军骑兵迅速撤出了长安城,风驰电掣般向东方疾驶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一个时辰后,李建成手下大将段德操率领两万唐军疾速赶到了长安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关内空虚
段德操是大唐泾州总管,他能及时率军杀回来,得益于是太子李建成的一步谨慎之棋,他率十万大军北征关内道时,也意识到了长安的空虚,便将攻下延安郡后,命段德操两万骑兵回驻北地新平县。|
这样既可以北上弘化郡,同时也能回援关中,事实证明,李建成的谨慎并不多余,在接到李建成的紧急命令后,段德操只用一天半夜时间便赶回了长安,但他还是晚了一步,隋军已攻破了长安城。
隋军已经撤走,唐军重新控制了长安城,城门关闭,逃散的新兵重新聚集,各坊坊门的大火都已扑灭,一队队士兵到各坊安定民心,告诉民众隋军已经撤走,直到这时,笼罩在长安上空的恐怖阴云才渐渐散去。
一些大胆的居民开始出来打听情况,朝官们也脱去了下人的服色,换上朝服赶去皇城,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朝廷已经会有所交代。
经过一天两夜的惊吓,大唐皇帝李渊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他躺在养心殿的病房内,几十名太医进进出出,忙碌地给李渊诊病治病。
几十名重臣聚集在殿外的广场上,三五成群,低声窃窃私语着,讨论皇帝的病情,讨论这次杨元庆偷袭关中。
这时,医正赵文德从殿内快步走出,略略提高声音问道:“圣上问,段总管来了没有?”
“已经派人去找了,马上就到。”有人回答道。
赵文德转身刚要进去。萧瑀快步上前拉住了他的袖子,“赵医正稍等!”
几名相国纷纷围上来,众人担忧地问:“圣上情况如何?问题严重吗?”
赵文德叹了口气道:“圣上是身体太疲惫了,又在夜间受寒,加上心情恶劣,所以病倒了,本身病不严重。就是他的心情很不好,恐怕会影响他的康复。”
停一下,赵文德低声说:“各位相国。恐怕皇后那边不行了。”
众人一惊,连忙道:“不是说还能坚持一年半载吗?”
赵文德摇摇头,“本来以为她还能坚持半年。但这次皇宫大乱,宫人抬着她到处躲藏,她折腾不起,恐怕就这两天了,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众人都沉默了,圣上病倒,皇后又要仙去,大唐可谓命运多舛,时局什么时候才能平静下来?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这时,泾州总管段德操匆匆走来。段德操是陇右人,属于关陇贵族系后裔,年约三十五六岁,长得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好读兵书,最近才被太子渐渐重用,他参与攻打西秦国,率五千军击败了三万吐谷浑军队的支援,被封为柱国,出任西海郡太守。可谓文武双全。
但由于他在河西时得罪了李神通,一直被打压,不得重用,最后是萧瑀把他推荐给太子李建成,求贤如渴的李建成在调阅他的卷宗后,发现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说服李渊,把他调为泾州总管,这次李建成北征关内道,他被任命先锋大将。
正是段德操的及时率军赶回,才使唐王朝逃过了一次奇耻大辱,在关键的时刻,段德操立下了救驾大功。
赵文德听旁边人说,此人就是段德操,他急忙道:“段将军,圣上要见你,请随我来。”
段德操点点头,跟着赵文德进了养心殿……
病房内,李渊身体极为虚弱,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他正向封德彝低声交代一些事,“关于咸阳令韦义节之事,你安排人去一趟咸阳,要详细了解白天杨元庆在咸阳做了什么,韦义节又做了什么?这件事调查详细后向朕禀报。”
李渊有点怀疑韦氏家族和杨元庆有什么暗中交易,否则杨元庆不会把韦义节拉出来说事,他记得几年前丰州第一次科举时,韦家有两个子弟高中,这次杨元庆敢如此大胆亲自带兵入关中,是谁给他提供的消息?极可能就是韦家。
其实李渊的骨子里也是一个比较偏执之人,杨元庆把韦义节作为条件之一,明眼人都看得出,杨元庆是在故意挑拨韦家和唐朝的关系。
其实李渊也感觉到了一点,但他认为韦家和杨元庆肯定有什么事情,否则杨元庆为何不说独孤家,不说窦家,偏偏要提韦家。
不管怎么说,他心中对韦义节极为恼火,就仿佛韦义节在和杨元庆联手羞辱他,官复原职?哼!还想再担任礼部侍郎吗?
封德彝之所以极被李渊信任,就在于他摸透了李渊的心,当年他可是虞世基的心腹,对虞世基观心术学习得很透彻,运用到李渊身上,也是得心应手。
封德彝知道李渊心中其实很悔恨,悔恨不该答应杨元庆的条件,早知道援军会来,他就强硬一点,也不至于被杨元庆羞辱,还被迫答应了让他心不甘的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