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8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敲响警钟,命全军进入战备!”柴绍大声叫喊。
‘当!当!当!’震耳的钟声敲响了,响彻全城,城头上所有士兵张弓搭箭,异常紧张。
城中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携妻带子在祖宗灵前磕头烧香,恳求祖宗保佑全家性命。
隋军大船越来越近。刘方智低声建议道:“大将军,其实隋军兵力最多也就五六万,要么杜伏威军,要么萧铣军,都不是善战之军,不如咱们布兵出城。和他们一战。”
柴绍摇了摇头,“不是你想的那样弱,还有隋军骑兵,至少王君廓的五千骑兵在,我们敌不过骑兵,会吃大亏。”
这时,柴绍的目光向码头上的一万军队望去,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一万弓弩兵,他们的工事是否已构筑完成?距离码头约五十步,唐军用麻袋装土,构筑了一条长约三四里的防御墙,和码头平行,防御墙高约六尺,一万唐军弓弩兵便藏身在防御墙后,紧张地注视着隋军大船靠近。
之所以要在码头上部署这样一支弓弩军,主要是阻止隋军士兵下船,由于隋军大船不可能全部靠上码头,只能轮流靠岸,这样每次最多六七艘大船同时靠岸,一次从船上卸下兵力二千余人。
这样一来,唐军一万弓弩便足以用弓箭阻击隋军士兵下船,可以产生极大的杀伤效力,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北岸和南岸不同,北岸岸边水浅,只有码头三四里长的一段距离是深水区,可以支持五千石以上战船靠岸,其他两边延绵百余里都无法使隋军战船靠岸,这种天然的条件便给唐军创造了战机。
他们只要用强弓硬弩封锁住码头一带,隋军就难以登陆。
一万唐军弓弩兵的指挥将领名叫李长辕,出身河西李氏家族,身高六尺三,长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使一把八十斤重的劈山大斧,是柴绍手下少有的悍将,出任亚将。
李长辕目光冷厉地盯着隋军大船靠近,尽管他不善水战,但他却善于指挥弓兵,他心中早憋了一口气,要给隋军来一次迎头痛击。
三艘隋军战船已经先后靠近了码头,都是万石战船,一座座庞大如小山一般的船体正缓缓驶近,距离码头不足三十步。
船舷边忽然出现了数百名士兵,举弩向岸上唐军士兵射去,一阵噼噼啪啪箭雨射向了伏身在防御墙后的唐军弓弩兵,唐军士兵措不及防,数十名士兵惨叫着中箭倒地。
李长辕大怒,战刀一挥,“放箭!”
梆子声响起,码头上唐军士兵万箭齐发,箭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大船,也有十几名隋军士兵被射中翻到,有数人还从船上栽落下船。
密集的箭雨钉满了船壁,压得隋军士兵抬不起头,一连三艘大船都缓缓靠岸,但士兵都无法下船,一万唐军弓弩兵所形成的箭雨,有力地阻击了隋军士兵登陆。
后面的一艘艘大船都停在了江面上,前面船只不离开码头,后面的船只就无法靠岸,隋军似乎开局不利,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在第五艘大船上,杨元庆负手站在船头,冷冷地看着岸边唐军弓弩军的阻击,昨天下午,他斥候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他,唐军士兵在构建工事了,所以唐军弓兵出现在岸边早他的意料之中。
其实柴绍考虑问题还是欠缺了一点,只想到部署一支弓兵来拦截他靠岸,若是他杨元庆,就会在码头水中将堆积那些烧毁的船只残骸,或者搬运巨石抛入水中,他的大海船就根本无法靠岸了,而军中可以随意靠岸的千石江船也不多,这样运兵渡江就成了一个难题。
只能说柴绍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而有经验的本地战将好像又不愿提醒他,从这一点,杨元庆便感觉到,唐军内部似乎并不是很团结一心,当地将领或许已经有了想法。
这样,杨元庆的目光向东面望去,目光里充满了期待……城头上,柴绍兴奋异常,他没有想到部署的一万唐军竟然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他旁边副将刘方智嘴唇动了动,似乎想提醒他什么,但最终忍住了,他是当地人,对各种大船了如指掌,隋军都是海船过来,虽然在长江里航行没有问题,但想在江陵北岸停泊靠岸,会有很大的问题。
“刘将军想说什么?”柴绍看出了刘方智的欲言又止,有些不悦问道。
刘方智指了指西面数里外的荆水道:“大将军,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杀入,倒是一件麻烦事。”
一句话提醒了柴绍,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靠近城墙,那岂不是可以直接从战船上登城了吗?
这可怎么办?柴绍的额头一下子冒出了冷汗,却一时想不出对策。
刘方智又提醒他道:“可以用火油顺着水道流出,只要隋军战船靠近,便可点火烧船。”
柴绍点了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他们攻打荆襄时从巴蜀带来了大量火油,就囤放在江陵城内,正好可以利用,柴绍当即下令道:“搬运一半的火油在水门旁等候命令。”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见了远方传来闷雷般的声音,仿佛大地也在微微震动了,柴绍忽然想到了什么,他霍地转身向东望去,脸色刷地变得惨白,只见东面杀来了铺天盖地般的骑兵,俨如黑色狂潮,正向码头方向席卷而来。
这是王君廓率领的五千骑兵,昨晚半夜便在东面五十里外渡江,一路赶来,在距离城池十里外发动了,五千骑兵铁蹄奔腾,杀气冲天,如一支疾飞的利箭,直插码头唐军身后。
码头唐军弓弩兵已是一片混乱,不等主将下令便掉头向城池方向狂奔逃兵,李长辕大声喝喊:“稳住!稳住!列队迎击。”
但唐军军心已乱,无人听他的指挥,隋军骑兵奔腾如飞,霎时间便冲至码头,这时就算能组织防御,已经来不及了。
数百唐军士兵跑不过隋军骑兵战马,瞬间便被滚滚铁骑吞没了,隋军骑兵拉出了一条长长的分割线,截断了唐军弓弩兵逃亡之路,要么和隋军骑兵决一死战,要么投降,已经别无他途。
这时王君廓看见了敌军主将,他大喝一声,“斧头贼,给我拿命来!”
青龙偃月刀一挥,催动战马便向李长辕疾冲而来,此时李长辕也无路可走,他大吼一声,战马冲出,挥舞大斧,迎头一斧,以开山般的力量,向王君廓脖颈猛劈而去
第四十七章 匪乱再起
王君廓性格骄傲自负,他平生最恨的一件事,就是他没有能被列入天下十大猛将,连他的手下败将单雄信都进入了十猛,而他却没有份,这令王君廓一直耿耿于怀。
王君廓绰号‘小关羽’,不仅他长得像关公云长,卧蚕眉、丹凤眼,颌下三缕青须,使一把青龙偃月刀,更重要是他同样刀法绝伦,武艺高强,在进瓦岗寨第一天便力败三十六名瓦岗大将,连单雄信也在众目睽睽之下败在他手中。
但这样的后果并非是他扬名天下,而是他得罪了瓦岗众多大将,就像一个新员工进公司太过于嚣张跋扈一样,不把老员工放在眼中,连副总也被他拍桌子骂一顿。
不到几天王君廓便被赶出瓦岗,还背上一个‘太行贼’的骂名,后屡经坎坷,最后才投入杨元庆手下,渐渐开始有了前途。
最令王君廓感激的是,杨元庆任人唯才,以军功论升迁,尽管他在军中人缘不好,但依旧被封为右武侯卫大将军、雍丘县公。
此时王君廓憋足了劲,他要在天下统一前争取立下大功,晋升为国公,为他的子孙后代打下富贵基础。
王君廓率五千骑兵从侧面杀出,截断了江边一万弓弩军的退路,此时他一眼便看见了唐军主将李长辕,他心中大喜,一名大将人头可抵杀敌一万。
李长辕一声暴喝,宣花开山大斧迎头劈来,一股令人窒息的疾风扑面而至。力量雄浑霸道,王君廓纵马侧身,躲过猛烈地一斧,却长刀轻摆,刀尖勾住斧柄向外一荡,又给大斧添加了几分力道。
这突增的力道使李长辕也控制不住,一斧劈空。他在马上有些失去了重心,胸前露出了破绽。
这一瞬而过的破绽被王君廓抓住了,刀锋斜劈而上。迅疾如闪电,‘喀嚓’一声,李长辕的人头飞出一丈多远。死尸栽倒在地。
王君廓得意大笑,刀尖一挑,将人头挑在刀上,大喊道:“敌将已死,投降者不杀!”
一万弓弩怎敌得过五千精锐骑兵,抵抗者被隋军骑兵来回冲杀,瞬间被屠杀了一千余人,随着主将被杀,唐军顿时土崩瓦解,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防御墙前一片狼藉,死尸和兵器堆积,
隋军骑兵停止杀戮,驱赶投降者向东面汇集。
码头上的弓弩军阻击消失了,一艘艘大船开始陆续靠岸。隋军士兵列队下船,迅速在码头上集结……城头上,柴绍凝视着唐军士兵的被骑兵杀戮和在惊惶之下投降,他心中充满了无奈,柴绍低低叹息一声,他现在终于明白秦王为什么对河西走廊失守那么痛心了。
唐军失去了骑兵。在隋军强大的骑兵冲击下,步兵真的难以抵挡,没有了骑兵的协防,又失去了江面上运输的支持,不管他怎么部署军队,都难逃这个结局。
不仅是柴绍,城上的数万士兵,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他们亲眼看到了隋军骑兵力量的强悍无敌,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是北方军队更加强大,原因就在于骑兵,在烈马横刀的迅猛冲击下,步兵委实难以抵挡。
眼看着一队队士兵从大船走下来,步兵夹杂着骑兵,军容整齐,气势威猛,就在这潜移默化间,很多荆襄籍将领的心思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两个时辰后,在江陵城东,一座长约七八里,宽两三里的隋军大营出现辽阔的原野上,一座座帐篷迅速扎建,俨如一夜春雨后长出的蘑菇,布满了旷野。
杨元庆的中军大帐已经扎了起来,他不可缺少的沙盘也搭建完成,此时亲兵们还在收拾营帐,杨元庆却站在沙盘前考虑着襄阳的情况,他在思虑襄阳会不会再来援军。
李孝恭会不会孤注一掷,集中兵力打江陵一战,毕竟自己身在江陵,一旦江陵战役取胜,那么唐军就很可能就会赢得整个荆襄战役。
“殿下是在担心柴绍死守城池,江陵之战拖得太长吗?”不知何时,谢映登出现在他身旁。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摇摇头笑道:“难道他不死守城池,还要他开城投降么?”
谢映登这才意识到自己话语中有漏洞,只要能攻下江陵城,柴绍想拖也拖不了,只是……他还是有点担心,眉头不由轻轻一皱。
“你担心什么?”杨元庆感觉到了他的心事,微微笑问道。
谢映登叹了口气道:“殿下,我很担心我们兵力不足,攻不下江陵城。”
“为何有这种想法?”
“殿下,虽然我们有一万五千精锐骑兵,但对攻城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主要的攻城力量还是四万萧梁军队,战斗力稍弱,而柴绍却率领六万军队守城,还有数万民夫协防,坦率地说,我们很难在短期内攻下城池,如果长期拖下去,我又担心我们拖不起。”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几时想攻城了?”
谢映登愕然,他不明白杨元庆的意思,杨元庆淡淡道:“不谋全局者难以谋一域,荆襄本是一体,目光岂能盯在江陵城上面。”
谢映登听得一头雾水,杨元庆却意味深长一笑:“关键还是在南阳郡的隋军身上。”……
在河南道各郡中,除了洛阳之外,便是颍川郡和梁郡两个郡最重要,其中梁郡太守是由杨元庆的心腹萧琎担任,而颍川郡太守则是由原来的隋臣苏世长担任。
苏世长年约四十余岁,文才出众,其家族也是关陇士族之一,有就是苏威的丛侄,王世充称帝时他出任右仆射,后来降了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