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情心理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发生。一般来说,双方在外表上般配才可能有结果,双方越相像,他们的关系就越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确实,当一个关系变得更加严肃、双方更为投入时,般配性就变得更为明显。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外表漂亮的伴侣,但只有长相与之相配的人才可能如愿。长相确实好看的人是不愿意和相貌普通的人成为一对的。
所以,尽管不太浪漫,如果人们彼此喜欢各自的长相,那么就可以成功配对。由此,夫妻双方在外表吸引力的程度上是非常相似的。如果双方不再般配,麻烦就不可避免了。已婚男性的性生活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尽管他们看起来还不错,但他们的妻子却“放松了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了。

第1章 相互吸引(6)
相互性:你喜欢我,我才喜欢你
般配现象表明,为了在关系中获得最大的成功,我们应该追求与我们相似的伴侣。事实上,大多数人就是这样做的。在考虑可能的伴侣时,多数人要通过以下的公式,评价我们对别人的实际兴趣以及接近并试着展开关系的可能性:
值得拥有的程度外表的吸引力×被接受的可能性
其他条件相同时,人们长相越好,就越可能被人喜爱。如果某人非常喜欢我们,但他(或她)却很丑,那么这人可能并不是我们约会对象的第一人选。如果某人长相很好,却不是同样地喜欢我们,就不必再浪费时间。最有潜力的伴侣是外表说得过去,也很有可能接受我们的人(可能因为他/她并不是非常漂亮)。
并非每个人都遵循这一公式,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必须考虑对方是否会接纳自己。比如,在威斯康新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男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如果他们发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拿不准那女子的反应之前,只有3%的人会请她约会。这些男生大多表示,他们或者会再等一等,看对方是否有同样兴趣,或者因缺乏自信,干脆什么都不做就放弃了。
一般来说,人们似乎知道他们将被别人接受或喜欢的可能性,他们更可能与愿意接纳他们而不是拒绝他们的人接近。确实,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很难做到不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设想新转来一个插班生,他已经注意到你了而且真的喜欢你,难道你不会相应地对他产生好感吗?
显然,人们愿意接近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一倾向与吸引的回报模式一致,同时也符合另外一个观点,即平衡理论,人们渴望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关系能够达成一致。当两个人彼此喜欢的时候,两人的感情契合就可以说取得了平衡。当两个人之间相互厌恶时,也可以得到平衡。但当一个人喜欢别人但不被别人喜欢时,他们的感情就得不到平衡。如果事情涉及三个人会怎么样?我们经常会预期我们仇人的仇人会是我们的朋友,即使我们并没有见过他们。
喜欢和自己相像的人
如果能够遇见和我们相像的人,背景、兴趣和品位相同,也会令人非常愉快。事实上,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似性:彼此喜欢者也相互吸引。谚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无疑是对的。对这类关系的记载最为彻底而广泛,是其他类型关系所不能相比的。请看以下例子:
在密歇根大学有一项研究,参与研究的人如果能与不认识的人交朋友,就可以免费住宿。学期结束后发现,这些参与者的最好朋友就是和他们最为相像的室友。
在普度大学,研究人员有意将社会和政治观点相似或不相似的男女安排在一起约会。每一对学生一起45分钟喝饮料并彼此了解。约会之后,相似的一对比不像的一对更喜欢彼此。
在堪萨斯州立大学,要求13位男子挤在一个模拟空间并相处10天,在这期间不断评估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如果彼此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就相处得很好。同时还发现,参与者恨不得把那些与他们最不像的人扔出屋外。
以上的事例表明,相似是有吸引力的。
哪方面的相像才会彼此喜欢
吸引受到相像的强烈影响。有着相似背景、个性、外表吸引力和态度的人们更有可能彼此吸引。
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幸福的伴侣在各方面彼此都很相像。首先,双方在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社会阶层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还记着你高中时最好的朋友吗?他们与你基本上有着相同的年龄、性别和种族。另外,大家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两个人的态度和彼此的吸引力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相似处越多,彼此越喜欢。请注意这一规律:在双方达到相当的相似程度后,相互的吸引并不会减少。“共同点太多”并没有任何危险。就态度而言,双方越接近,彼此就更喜欢。再想一下你高中时代的朋友:你和朋友喝酒吸烟的情况可能都是一样的;如果高中毕业时你是处女,你最好的朋友可能也是。

第1章 相互吸引(7)
最后,伴侣们也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性格相似的人们会更加喜欢彼此,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喜欢。特别地,性格接近的夫妻比性格不同的夫妻有着更为美满的婚姻生活。人们想法一致的时候会更加喜欢彼此。相似的感情风格也会促进相互间的吸引。幸福的人自然愿意和其他幸福的人接触,心情不好的人也容易被其他心情不好的人所吸引,而不是心情比他们好的人。富有安全感的人愿意接近其他有安全感的人,而焦躁的人实际上喜欢接近其他焦躁的人。
相反也有吸引力吗
两个人越相似,就越喜欢对方。那么,为什么许多人相信“相异而相吸”呢?是否存在相同点少却相互吸引的例子?答案一般是“没有”。也许只有一个例外(我们在以后再谈)。没有证据表明人们喜欢不相类似的伴侣。那为什么人们又说“相异相吸”呢?因为相似性有不同的表现,会误导人们,使他们认为是“相异”在产生吸引力。
我们已经看到人们容易和那些与他们外表相似的人结成一对。另一方面,外表明显不般配的关系有时也会发生。1993年,《花花公子》杂志的年度女郎,26岁的安娜·尼可尔·史密斯,嫁给了89岁的亿万富翁霍华德·马休二世。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伴侣在一些方面明显不同,似乎是相反产生了吸引力。这一看法过于简单了,因为这些伴侣之间般配的意义更为广泛,用美貌换取金钱,用金钱换取美貌。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资本,但他们在人际关系这一市场上的身价是相似的,因而是般配的。
这样的情况总是会发生。在异性恋中,收入高的男性寻找梦想伴侣时(通过个人交友广告或约会服务机构)可能会指明要找一个貌美的女子。而貌美的女子则会表示要找一个富裕的男子。在同性恋者中,没有感染HIV病毒(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的男性比较挑剔,在交友广告中要求对象拥有更高地位、更加吸引人。而感染了HIV病毒的男性就没有这样挑剔了。也许看上去不那么浪漫,但名望、财富、健康、智慧和长相等等都像商品一样,能够用来吸引他们所想要的伴侣。我们将般配视作一个更为广泛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外表的吸引力,还涉及其他的资本与特性。
事实上,这种权衡是进化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由于与健康和生育能力强的女子的婚配更容易成功地繁衍下一代,所以自然选择促进了男性对年轻漂亮女伴的兴趣。年轻重要,是因为女性到了中年绝经后就不能生育了。美貌有意义,是因为它与健康的几个方面是相关联的。因此男性特别看重女子的外表,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他们所娶妻子的年龄与他们年龄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如果男性在20多岁时结婚,他可能会娶比自己年轻两岁的女子为妻。但如果男性在50多岁时结婚,他的妻子可能会比自己小15岁。
女性不必关心她们的伴侣是否年轻,男性一般终生都能保持生殖能力。女性愿意找一位能够在漫长的孕期和哺乳期内为她们遮风挡雨、保护她们的伴侣;她们喜欢强壮的、社会地位高的男人,女性比男性更关心伴侣的财务状况。此外,女性对伴侣年龄的要求不会随着年岁增长而变化:在整个一生中,女性喜欢嫁给比自己略大几岁的男人。
所以,女子的年轻貌美与男子的地位资源相互交换就很普通了。实际上整个世界都有着相同的情况。在任何情况下,般配涉及多种资源和特性。当“对立的”看上去相互吸引时,人们也许是在用一种资源换取另外一种资源,以便得到有着相似社会地位的伴侣。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相互吸引(8)
另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两个人认识以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充分了解彼此有何相同及不同之处。比如,两人之间可能出现不切实际的希望和预期,即使男方对女方一无所知,他们也会认为自己与漂亮的女子有着更多相同之处。最初吸引人的地方,如外表上的相似之处,使得我们期待他人与我们在态度和价值观上具有相似性。
在纽科姆关于同宿舍学生友谊发展的研究发现,学生最喜欢自认为最像他们的室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之间真正的相似之处在他们的友谊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他们彼此更加了解时,他们明确地喜欢真正与他们相像的人。
即使我们觉得我们很了解我们的同伴,也有预料不到的意外。对于一个新伴侣,有三类信息影响着关系的发展。但最初遇见的时候,他们对彼此的吸引主要基于“刺激”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外表的吸引力等明显的特征。此后,在“价值”阶段,吸引取决于态度和信仰上的相似,人们开始了解他们是否喜欢同样的比萨饼、电影和度假方式。再往后,“角色”的兼容性变得重要,伴侣们最终会发现他们在为人父母、事业、居家等等各项生活任务方面的基本观点是否一致。要说明的一点是,伴侣们对彼此的政治观点、娱乐观等可以完全满意,但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对于怎样生活、要几个小孩等有着根本的不同意见。有时,重要的不同之处只有在结婚以后才变得明显。尽管存在着不同,这样的伴侣可能仍会继续生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因为相异而相吸。
时间和经验的影响也很明显。最初吸引人的一种特点也可能渐渐变成一个伴侣身上最惹人厌烦的特点。比如,最初看上去主动而且风趣的伴侣,以后可能变得看上去不负责任而且愚蠢,一开始看上去坚强的人后来会显得颐指气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惹人讨厌的特性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人们没能了解,他们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化。重要的是,这些致命的特点经常与自己的特点是不同的。最初可能令人羡慕、渴望得到,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方面变得不再吸引人了。
“对立”也可能吸引
有时候,我们喜欢其他人做出弥补自己不足的反应。这样的“互补性”有时候也是吸引人的。许多互补性的行为其实是相似的。例如,热情随和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热情与幽默时最为快乐。不过,互补性的一种可靠形式是两个伴侣之间的不同行为:驾驭与服从。当一个人非常自信时,他希望伴侣能够听取自己的建议;在另外一些场合,当一个人需要帮助或建议时,他希望伴侣能够给予。在这种情况下,“对立”偶尔也会有吸引力。
我们不应该过分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