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奴婢遵旨!”
冯保得意洋洋,脸上飞金,这么大一件事,起因还是得自于他,不论是皇太后,皇帝,张居正这个文臣班首是不是继续执政,都是由他来决断。
在得意之余,冯保没有看到小皇帝眼中的阴郁色彩,更不可能发觉皇帝眼中对自己越来越难以掩饰的敌意。
皇帝就是老虎,手中的权力就是老虎的屁股,根本是摸不得的,这一点,很多人都体悟不到,最少,眼前的双林公公正处于权势的巅峰,那就更加难以体会了。
……
“大人一番话决定了元辅大人去留,实在是了不起啊。”
皇太后等人虽然是在慈圣宫的大殿议事,但并没有屏退宫人,里头的话不停地被好奇和多事的宫人太监们传扬出来,连王乐亭这种只能在慈圣宫外等候的随员都听说了此事,笑嘻嘻的向自己的大人祝贺此事。
“此番其实是种祸不浅。”
惟功的神色却是郁郁不欢。
他对万历太了解了!不能说是刻忌寡恩,但心眼儿不大倒是真的,而且和张居正的隔阂将会越来越深,特别是几年之后,皇帝被压制的越发厉害,将来的反弹也会更加的凶狠残暴。
想起历史记录中的张居正死后,张家遭遇的惨祸,惟功就是知道,皇帝的报复是没有底线的,而他在此时表现出来的对张居正的支持,是在皇帝心里种下了深深的一根刺,就算皇帝明白他是出于公心,这仍然是一个不可饶恕的背叛行为。
对王乐亭这样的心腹,惟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在他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之后,王乐亭也是变的极为担忧。
但包括他在内的几个近卫都没有说什么,因为大人已经说过,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既然做了,也就不必后悔。
“大人,以后我们要如何?”
“第一,要出钱免祸了。”惟功自嘲一笑,万历贪财是贪在骨子里,这一次自己如果不大出血的话,就算皇帝不治他的罪,可能一两年内就会生出什么变化来,那是他不愿见到的,只要皇帝不生事,最少在张居正掌权的这些年里,他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实力也会越来越强。
“第二,就是要更快的蓄积起自己的实力来。”
对惟功所说的第二点,在场的心腹们无不赞同,现在只可惜惟功的年纪太小,要想奏请放到外镇任实职武将实在是太小了,最少也得等到万历十年之后了。
“但可以预先经营。”
在惟功的耳提面命下,王乐亭等少年也是心思灵动,并不因为自己的武人身份就放弃自己的大脑思考的责任,在出宫的途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要在外镇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现在就开始经营起自己的领地来。
“他们都似乎独立意识很强,不愿居于任何人之下,当然,是除我之外。另外,这些家伙,对皇帝也没有太多的忠诚感啊。”
和一般的大明百姓不同,惟功身边的近卫经常可以出入皇宫,于是他们和那些在内廷出入的高级文官或是翰林官员一样,对至高无上,神圣难以名状的皇帝并没有太多的敬意,相反,因为经常接触,皇帝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感觉,智商比常人要高一些,但也没有高到叫人觉得圣神难名的地步,至于武力……好吧,皇帝学骑马的经过大家还记忆犹新呢,至于射箭,皇帝最多能拉开十五个力的软弓,用佟士禄的话说就是跟个大姑娘似的,另外皇帝的贪婪也使得惟功的这些心腹感觉很差,一个富有四海的天子每天惦记金银田产,官店庄园,实在叫人从心底里鄙夷,或许乡野村夫和那些老夫子会对皇帝无原则的效忠和崇拜,但王乐亭几个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皇帝,在他们看来,皇帝也就是稍许聪明,但身体孱弱,性子也很刚愎和贪婪的寻常少年。
无非就是生在天家罢了,天子?真龙?那真真是笑话。
隔的近了,面纱也就拉下来了,所以篡权者和阴谋家毫无例外都是皇帝身边的人物,就算是当年的严家父子,十几年间把嘉靖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嘉靖皇帝自负可以操控全局,控制臣子如臂使指,但何尝知道,在无形之中,自己也是已经被严家父子看的通透,进而操控在手中呢?
……
大局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起了变化,十月十一日,内廷先下中旨,勒令吏部尚书张瀚致仕,同时将吏部左右侍郎何维伯,陈介两人罚俸,众多的郎中,员外,主事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一时间,吏部上下为之战栗。
张瀚免官之后,几乎当日就仓惶出东便门,经由通州上船南下,家小在收拾了两天的细软后,在锦衣卫的旗校看押下,也是哭哭啼啼的上路。
堂堂天官,说免便是免了,整个朝中,亦是感受到了内廷的决心和张居正及冯保的力量,顿时为之失声。
当日晚上,礼部尚书马自强,侍郎王锡爵相约一起出门,前往张居正的府邸去替张瀚求情,同时,两人决定拿大义相责,劝张居正回乡丁忧。
“吾二人此去风险极大,明日就未必回的来了。若是真的被强逼致仕或免职,只能由汝默你来主持大局了。”
黄昏时间,在礼部的大门前,马自强和王锡爵一起拱手向另外一个侍郎,也是三堂官之一的申时行告辞。


第184章 发誓
申时行也是赞同张居正辞职的,但张居正平素待他甚厚,几乎是拿他当真正的门生来看,对他多方扶持奖掖,他从一个普通的讲官到礼部待郎,未曾用十年之功,一般的京官,二十年也未必能到这个位子,申时行受恩之重,肯定在张瀚和马自强等人之上,也在王锡爵之上,私恩太重,虽然他心里对张居正的重重政策没有一个赞同的,但最少他没有办法在这个时候去和张居正对着干。
“唉!”
对这样的局面,申时行也是无话可说,他在万历跟前也有很强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自豪地说,万历的诸多讲官,申时行是最受信任和尊重的,但就算是他也没有办法在这种事情上施加影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马自强和王锡爵先后上轿离开,走向不测的祸事中去。
“元辅能力之强,在我大明宰辅之中怕是能进前三,但求治太急,得罪太深,这一次不能丁忧,日后必有重祸,为什么元辅看不明白呢,真是奇怪了。”
申时行扼腕感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聪明绝顶的江陵相公,居然就是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
在马自强和王锡爵奔走于途的时候,张居正也是在府中接见一个穿着指挥使服饰的客人。
“公公说了,今天还好,暂时没有动静,如果有人跳出来,公公会居中协调,跳一个,打一个,绝不姑息客气,只要有人出头,便将出头之人打回去。只是在这种时候,必定会有不少人来劝相公,或是求情,或是以大义相责,相公请不必理会他们,天下,惟有能者方能治之,眼下这些官儿,我们公公没有一个瞧的上眼的,治国,还是要相公留下来!”
“公公真是厚爱了。”
短短时间过来,张居正整个人已经瘦了一圈,只是头发还挽的整整齐齐,衣服也是还穿着上等的茧绸衫袍,也是穿的十分得体,整个人看起来还是那么高贵难犯,只有在腰间才束了一条白带,算是表明了居哀丧子的身份。
如果是叫道学家看到了,免不了又是一通讥嘲,不过张居正显然已经想通了,他先答了一声,接着便又是道:“一切都如公公所说,居正绝不会为小人所挟制。”
“不。”徐爵道:“公公是怕相公被好友所责,到时候面子上下不来,一时激愤之下,会被人挤的难以下台。”
“请公公放心,仆自有分寸。”
“如此,下官就告辞了。”
徐爵站起来拱拱手,一脸轻松的离开。
冯保加张居正的体系只要存在一天,就是十分的稳定,如果这一次夺情顺利的话,最少还能运转十年,就算是皇帝到二十来岁,一心想要建立自己的班底,但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建立起一张权势大网,只要这两人在位,还有太后的信任,除非皇帝动兵发动政变,不然从正常的政权更迭的角度来说,就只能等张居正年老后自请辞职,或是病亡。但张居正才五十余岁,也就是说最少还当政十年。
不需要十年,只要再有七年八年,徐爵就能跟在冯保把棺材本都捞到手了,那时候换谁当家都无所谓,他了不起辞官不干,当一个富家翁就是了。
……
在徐爵离开后不久,张居正又在书房迎来了王锡爵和马自强。
马自强一脸惭愧之色,见面之后,先就庄园之事请罪。
“此事亦是体乾你的族人惹出的乱子。”张居正在此时神思还是很清明,丝毫不乱,他对马自强抚慰道:“体乾你休要自责,此事吾不会放在心上。”
“元辅真是大人大量,”马自强道:“此事过后,下官会支持清丈,退出多出来的田亩和丁口的。”
马自强虽然心疼,但此事弄起轩然大波,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张居正的事又有反复,现在更不是抱着利益不放的时候了。
对他的这个表态,张居正当然更表欢迎。
宾主尽欢之间,马、王两人一起道:“张子文虽然在处置这件事上有失误之处,但勒令致休似乎是过了一些?”
张居正沉默良久,方道:“此事是中旨,仆亦不知内情。”
“那,元辅是否能为之求情?”
“仆现在已经居丧,怎可干涉此等大事?”
“好吧……”王锡爵知道在张瀚之事上张居正已经下定决心,当下便是横下心来,道:“元辅,今人议论汹汹,都云元辅有夺情之意,未知尊意当真如何?”
“绝无此事。”
张居正道:“仆现在心乱如麻,恨不得立刻回江陵,怎么会有主动夺情之事呢。”
王锡爵盯着他,又道:“那么要是朝廷主动夺情呢?”
张居正道:“绝无此事,皇上若有夺情之意,十数日前就应该有诏旨了,皇上并无诏旨,可见夺情完全是小人谣言,仆现在已经在府预备,再过几天便阖家返回江陵了。”
他既然这么说,以张居正的身份和地位,马自强和王锡爵两人也无话可说,又说了一会闲话,马、王两人便是起身告辞。
“哼,两个首鼠两端的小人!”张居正待两人走后,便是忍不住破口痛骂起来。
在这一次事件之前,张居正对这些同僚官员还有几分敬意和容忍,甚至容许他们隐隐建立起反对自己的同盟。
毕竟大明的首辅是不能没有敌人的,把敌党肃清了,也就意味着自己没有人制衡,这是危险的信号。
现在张居正却是觉得自己太迂了,既然已经在这个位子上,何必竖起一群反对自己的人?如果不是马自强和王锡爵已经被他扶到现在的位子上,又在风波未平之时,恐怕他就要下令将这两人赶出去了。
不知不觉间,张居正自己的心态也是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他自己都并不大清楚。
……
隔了一天,在张居正信誓旦旦要丁忧一天之后,也就是十月十三日,内廷又下中旨,请张居正勉为其难,夺情在京守制,居丧之余,仍然为大明首辅,处理公务。
算上之前的三次,这已经是第四次了,这一次张居正很痛快的接下了圣意,并没有再推辞下去。
传旨的小太监也是松了口气,在此之前,他还有张居正拒绝的担心。
接旨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传扬开来,一时间,朝野为之失声,一时间,竟是无人表达出任何的意见,只有张居正的一些铁杆盟友,立刻在第一时间上奏,表示对朝廷的英明绝定持赞同的态度,同时也支持张居正继续执政。
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