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人,幸不辱命。”
“见过大人!”
车队最头里的是张用成和马光远两人,然后就是几十个有候补武官身份,从舍人营和顺字行调出来的小伙子们。
隔着半个月时间,他们从京城到永平府和山海关跑了一个来回,其间马光远等人还带着一个小型车队北上一直到三屯营,原本还打算继续往喜峰口去,不过算算时间太紧张了,就是从三屯营直接又到遵化,然后在蓟州车队重新会合,经由通州,最终折返回京城。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风尘仆仆,确实,半个月时间来回一千三百余里倒不算什么,但押运着百万斤以上的粮食,送粮到库,盘点,算帐,收帐,再购买土货方物,建立顺字行的分店,和当地的商行士绅,特别是驻军和官府搞好关系……随便算算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苦差,好在眼前这些少年都是回来了,而且,肯定带回来一切顺利的好消息。
“诸君免礼。”
每个人脸上都是兴奋之色,张惟功也不例外。农夫种下的种子就是期待它生根发芽,从一年多以前他就思索,顺字行这种经营模式怎么产生变化,并且真正走出去!
以明朝的统治力来说,还远远没有到末世光景,任何人,不论有无异志,想在京城经营起一支可以威胁皇权的力量都是不可能的。
包括象惟功这样的大型连锁门店,几百过千的伙计,经过严格的军事化的训练,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那是皇帝和张居正的信任,还有勋贵子弟不大可能造反的加成,但时间久了,十年之后,这些少年和惟功都成年了,那时候不管如何,都会受到忌惮和防范的。
到那时不要说扩大规模了,维持现在的格局就不错了。
而惟功的理想是能掌握大权,进而影响到这个世界,这样的雄心壮志,京城的这一块舞台对普通人来说足够大了,对他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桎梏。
走出去,再壮大,最后再走回来。
这是好多步,要慢慢走,每一步都得走稳了。
从现在来看,第一步终于是走出去了。
“大人,”张用诚的脸晒黑了很多,但精神很好,并不显太疲惫的样子。他在京城时是惟功的幕僚和智囊一般的人物,劳心很多,这一趟远差虽然很疲惫,但反而是把他疲惫不堪的精神给养足了,现在说话时都是神采奕奕,“此行在吴游击和吴千户哥俩的引见下,先见了戚帅,戚帅待我等很亲厚,说是蓟镇宣大都有屯田,辽镇也有屯田,但粮食仍然不能自给,如果我顺字行能以这样的规模继续运粮,降平粮价,这是国家之福。再下来是到辽镇地头,李帅在广宁,当然见不着,不过宁远的指挥同知祖参将专门从宁远经前屯,再到山海关来见我等,说是与大人相交莫逆,这一次送粮是到山海关为止,祖参将说,下次不妨继续前行,由关门而出,经前屯再到宁远,塔山,锦州,右屯,如果能送到义州和广宁当然更好,辽镇本地还是很缺粮的,这几年每年冬天都大雪不止,本地军粮不足,粮价很高,他看了我们的马车,极尽夸赞,说是以此运粮,实在是一门好生意。”
张用诚说到后来,语气中也带着一点调笑之意,祖承训的父亲祖仁是驻节宁远的援剿总兵官,左都督,祖家从七世之前就落户宁远,世代为将,已经是宁远和辽镇最有实力的将门世家,老实说虽然李成梁为辽镇总兵十余年,麾下子弟也多授给将职,赫赫有名的李家九虎将最低也是参将游击,但论起真实的潜实力来,祖家最少也是不在李家之下!
这样的大世家,又是青年武将,论说起生意经来却是头头是道,也怪不得张用诚笑话祖承训。
“祖参将是将来用得着的人物,你和他谈的如何?”
“谈得很好!”
张用诚是极少数知道惟功在辽镇也要布局的,事情是明摆着的,不论朝廷将惟功放在宣府或是大同,又或是蓟镇,马芳和大同马家的势力足够使他在宣大两地成为冉冉升起的将星,在蓟镇,戚继光虽然是以制度带兵,但同样也是对自己的心腹将领有诸多照顾,惟功是吴惟贤一手带出来的,和浙兵有脱不开的渊源,加上张居正的关系,惟功若到蓟镇,得到的照顾绝不会少。
五年之内,由等同游击的坐营官到参将,副将,这是很有把握的事。
立足于蓟,图谋于辽,这是大布局,张用诚不会破坏,只会鼎力相助。
提起正事,他神色转为肃然,对着惟功抱拳道:“大人放心,这一次谈得很好……大人可能和祖参将提起运粮等生意上的事,但当时祖参将未必当真,这一次我们的车队到山海关,属下能清楚的看出来祖参将还是很惊愕的,属下已经代大人答应,只要祖家协助我们在山海关和前屯,宁远两地开设门店,不使当地的士绅大户排挤,我们就可以与祖家合作,开展在当地的生意。至于送到锦州和右屯,大凌河,塔山,甚至广宁和义州,这个属下说不能做主,只能回来等大人裁断,祖参将并没有失望,等我等要折回前,他又见了我等一面,送了整整一辆车的东西,说是土物,属下看了,都是毛皮,人参,东珠等物,价值不菲,当在千两以上。”
“还真是大方啊。”惟功轻笑,但是对祖家的这种大手笔,并不感到太意外。
这个年头白银还没有大量涌入,银价还是很坚挺的,一两银子能兑嘉靖和万历年间的金背铜钱一千文,几十年后,一两银就只能兑五六百文了,当然,要是崇祯年间铸的那种含铅太高,一碰就碎的小钱,一两银还是能兑千文以上。
一出手就是千两银子的人情,只能是这些将门世家才有的豪气,这算是一种先期投入,在展示祖家合作诚意的同时,也是充分展现了祖家的财力。
不过相比较几十年后,祖承训的好儿子祖大寿还有他亲家吴襄的数百万两白银的家产,这个时候的祖家只能用“贫寒”两字来形容了。


第188章 战马
从万历末年加辽饷开始,到崇祯年间数次加征,用在辽镇的辽饷固定在三百万左右,这笔银子除了当朝的大学士,大太监,还有驻地的文臣们瓜分之外,更多的是流向了祖家和吴家这样的辽镇军阀手中。
到明亡时,李自成只在一个吴襄放在京城的府邸之中就抄出了两百万以上的现银,吴家当时的根基还是在山海关,吴三桂还在山海关当总兵,养着几万兵马,结果吴家光是在京师就有二百万以上的银子,古董字画田契等值钱物事还不在内,祖家的经营和势力还在吴家之上,祖吴两个将门大世家有多少家财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家族有十万亩以上的土地田产,有几万佃农,加上几百万的辽饷瓜分着,日子过的不要太舒服,所以祖大寿这个吃人魔王对明朝有着十分强烈的忠诚感,头一次在大凌河抵抗清军,打到弹尽粮绝,吃城堡里的百姓,将百姓当军粮吃光了之后才举军投降,后来又逃到锦州,再次被围两年之久,又是吃光了城中的百姓,最终才勉强投降。
这次就是连皇太极也不敢放祖大寿去领军了,一直到清军入关前,祖大寿也就是干点写信劝降的事,清廷既不能杀他,也不能用他,好歹是叫这个逃跑健将和吃人王得以善终。
在本时空的这个时候,祖家虽然还是历史上那个强势的世家,但还没有辽饷的出现,将领对土地和军户的瓜分还不明显,一切要到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再次复出为辽镇总兵后,因为年老而锐气全失,同时开始压榨官兵和军户,将整个辽镇搞的疲惫不堪,军户逃亡,军士勉强存活,到努尔哈赤起兵时,辽镇找不到能宰牛的大刀,军士的铠甲破烂不堪,没有几把合用的弓箭,整个军镇已经和一群聚集起来的叫花子没有区别了……军镇的财富和土地,当然也是被李家和祖家这样的大世家给瓜分干净,所以熊廷弼上任之后,直言李成梁不仅不能封爵,而且还够资格被挖出来鞭尸……建奴的兴起和壮大,明军的弱势和无能,根子就是在李成梁还有李家和祖家这样的将门世家身上。
此时一切还在萌芽之中,最少祖家对正经的生意还是很感兴趣的,几十年后他们已经快吃撑了,正经生意哪有直接把朝廷的军饷整车的搬到自己家里来的痛快爽气?
“大人?”
张用诚承诺过一回到北京就会在最快的时间内给祖家回信,是不是要在右屯和大凌河建分店,也是回到京城后就下决定,所以他用探询的眼光看着惟功,等候惟功的决定。
“到右屯应该还好……”
惟功这几年没少研究辽镇,从道路情形来说,从京城到山海关的道路条件是最好的,其次是山海关到宁远和右屯、沈阳一线,这里都是通衢大道,道路保养较佳,当然比起京城附近的官道养护度是差了不少的。
到义州和广宁,还有西平堡就困难的多了,那里是大凌河与小凌河流向所在地方,紧邻土蛮诸部,出了边墙就是广袤的山地和草原,是明军扼制土蛮的辽西防线的核心,广宁和西平堡在,沈阳和辽阳就不会有忧,同时也屏障了锦州和大凌河堡及右屯等地,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核心点。
明军对土蛮和朵颜部,特别是插汉部和女真各部的战事,多是从广宁和义州再到辽阳等地发起,虽然是辽西和辽中平原,但大明早过盛世,在辽中和辽西、辽南各地兴筑堡垒台城,兴建长城防边体系的财力人力物力早就过去了,现在往义州和广宁,辽阳一线,屡有战事不说,道路养护也很差,往这些地方去,就意味着对车辆的考验更进一步加强了,同时消耗肯定也增加不少。
“车是没有问题。”赵士桢懒洋洋地说道:“最高不要超过六千斤,辽中多平原,少山地,就道路差一些,五六千斤还是不成问题了。”
“用诚,和祖家说起怎么分润花红没有?”
“粗粗谈起过。”
众人都站在原地没有动弹,还在等着更精彩的后续,车队已经陆续进来了,一辆辆装满了的大车压在浅浅的积雪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驭手和帮手都站在地上走着,看到惟功站在这里向自己微笑致意,这些人都是发出欢快的笑声,同时也是向惟功行礼致意。
这一次,送粮一万多石,获得的现银不说,还顺利开设了几家分店,未来的后续利润也是十分可观,而这些第一线的车手更会获得丰厚的赏赐,惟功给部下们的花红是从不吝啬的,包括张用诚等人在内,薪资待遇也是一提再提,顺字行工资是按门店的掌柜,二柜为最多,他们是全权负责者,然后就是部门的分柜,副柜,再下来是大伙计,伙计,实习生等若干个层面。
这些车夫驭手和助手,就是大伙计和伙计的分别,他们的日常工资仍然照发,每个人每月有两石粮,同时还有二两银子的工钱,这个价钱已经够很多商铺雇佣的起有三十年经验的普通掌柜了,而此次来回运粮的利润还会拿出一部份给他们当花红,每个人最少还能分到二十两以上的花红钱,这样的待遇,就算是普通商铺的大掌柜也不过如此,所以虽然往返辛苦,但想到可以将白花花的银子拿回家时,家中妻儿老小惊喜的神情时,所有人都是感觉再苦也是值得的。
“我们运货过去他们不管,开设门店,他们入股三成,按季分红,他们负责帮我们摆平地方上的事,提供库房场地等等,我提起大人这个方案时,祖参将有点不好意思,属下觉得这一次的回礼这么丰厚,可能也是和此事有关。”
在地方上寻找合作者,提供股份和分红,有钱大家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