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一切,都是凸显着皇权的尊严和不可触犯,但在张居正的眼神深处,却是在俯视。
是的,他在俯视着皇权。
在这一刻,惟功深深的震撼了!
哪怕他有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但他在大明已经生活多年,他的灵魂已经融入大明深处,时时进宫的时候,他也曾经受困于皇权,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被皇权所掌握着,皇权一念兴起,就可以叫自己有荣耀和地位,皇权再一念起,就能叫自己万劫不复!
所以他苦苦奋斗,理想和志愿当然是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报仇雪恨,进而影响这个国家的一切,但灵魂深处却只是自保。
一个普通人对皇权的不屈和自保之心而已!
但在眼前的这个男人,他不仅做到了在皇权之下的不屈,甚至已经开始俯视皇权,俯视着这些精心设计用来叫凡人战栗和俯首称臣的一切,这高大的明黄瓦下的宫殿群落,精工雕刻而成的高大玉阶,所有的一切组成了叫人仰视的存在,居住在这里的帝王,对普通的臣民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心理上的绝大威压。
可张居正就是这么轻轻松松的在这里,神态自若,眼神之中是一种欢快而自由的神采。
他在这深宫大内之中,神态之轻松,就象是在自己的府邸之中一样。
原因则也是十分简单,就因为眼前这一切,都是他这个出身江陵,祖父是辽王府中看门小军的军户家族出身的穷酸秀才,一手打造出来的!
没有他张居正,就绝不会有眼前的这一切!
所有的一切,虽然不是他创造,却是明珠蒙尘之后,由他一手擦拭,重新闪亮,发光!
他该有这一份自豪,自傲,自尊与自信!
“大丈夫当如是!”
不知不觉之间,惟功也是受到了张居正的牵引,心灵深处,不知不觉的就冒出了这么一句话出来。
是的,大丈夫当如是呢!
但人群之中,与惟功一样想法的,却明显不多,更多的人,用诡异的眼神看着自信满满的元辅,眼神深处,也是有很多不可告人的想法。
对很多人来说,张居正此时的意态,太过于骄狂,简直有叫人难以忍受之感!
而很多的卫道之士,在这一刻,也是在这一刻,感悟到了这一点!
张居正,从手中的权力到心态,已经是凌驾在皇权之上!
这一刻,颇有人躲在暗影之中,暗暗咬牙,他们此时当然不敢出头露面,但心中的愤怒已经成了滔天怒海。
而这一切,张居正都是丝毫不在意,此时此刻,他只是在享受自己所成就的一切,感受这无上的荣光而已!
至晚时分,皇后在最后的斜阳之下,由三十六人搬抬的大轿,自洞开的大门之上,一步一步的抬入宫中。
宫中宫外,随着鸿胪寺官员的赞礼之声,沿途的官员,禁卫,都是对着那大轿深深跪拜下去。皇帝与皇后,乃是敌体,自此之后,母仪天下的不再是皇太后,而是轿中的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深宫之中,也是有了真正的女主人。
皇帝当然不可能如尘世中人那样,骑在马上戴着花,穿着与状元一样的吉服去迎娶自己的新娘,但就算是贵如天子,在自己正妻入宫的时候,皇帝也出现在了乾清门的门前,这是一种尊敬妻子的表现,哪怕是天子,也是步出天子寝宫正殿的大门,亲自来迎接自己的妻子。
在众人的瞩目之中,大轿在皇帝的亲自引导下,进入乾清门,直入乾清宫,在布置一新的暖阁之中,早就铺好了新床,有全福的公侯命妇,抛洒了花生莲子等物,象征着将来这一对小夫妻能够多子多福。
惟功身为亲从近臣,也是一路跟随进去,直到帝后进入乾清宫的一刹那,他才停下脚步,不便再进入了。
再往下的典礼仪式,只是在宫中举行,由命妇和宫中的太监们举行,外臣就不便参与了。
“惟功,”在最后一刻,皇帝即将踏入暖阁之时,十五岁的皇帝转回头来,对着惟功轻声道:“有时候我真羡慕你。”
“皇上……”
“你的那个李家小妹子,漂亮识大体,虽然有男孩子气,但只是年幼所致,过几年,就落落大方,是你不错的贤内助。相比于你,吾却只能娶平民之女,且容貌平常。说她有德,十三岁的小丫头,有什么德?无非就是内向,胆怯,不生事。这就是德……所以,吾羡慕你,羡慕你啊……”
惟功一时无语,皇家的婚事也好,勋贵的婚事也罢,有几桩是如意的?皇帝在正妻之外,可以大纳嫔妃,勋贵也可以广纳美妾,声色犬马,尽情享受。
但真正的正妻是良配,彼此心意相投,早早结实,在成亲之前就有交往和感情的,倒是确实不多。
由此看来,皇帝这个勋贵中的勋贵,倒是真心羡慕自己呢。
只是这个话,惟功却是无法回答,只能沉默不语了。
万历笑了两声,便是进入暖阁之中,也算是入了洞房了。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情形之后,都是神情肃穆!
皇帝的婚事,绝没有这么简单,比起皇太子和普通的亲王来,政治意义要大过百倍。
不论是汉唐宋明,历朝历代,都不免会有未成年的皇帝出现,而皇帝的婚事,大婚典礼,则是向全天下昭告,皇帝已经成年,可以负担起存亡绝续的宗族责任,当然,身为一个可以娶妻生子的成年男子,皇帝也是够资格参与朝政,处理政务,收回被太后和权臣瓜分的权力,正式的进入舞台中央表演了。
这其中的意义,岂是一桩普通的婚事可以比拟的?
大明朝,自这一刻开始,算是掀起了一页新的篇章,从此之后,整个大政朝局,又是要与以往截然不同了。
在不远处的慈圣宫中,眼看着最后一抹斜阳落入宫殿群落之下,三十余岁,风韵犹存的皇太后深深叹息,脸上的表情,也是可堪玩味。
“娘娘,天黑了,还是进殿去吧。”
“有点凉意呢,太后娘娘,还是进去吧。”
太后身边的这一群太监,都是宫中握有实权的,其中排在最头里的,却是司礼监和御马监掌印,同时兼管东厂,身上兼差无数的冯保。
在这样的日子里头,冯保没有在乾清宫那边张罗,却是在太后跟前伺候,看到自己的管家大奴才绕着自己身边不走,太后的神情虽然不明显,但那种欣慰的感觉,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她看着冯保,也不理那些劝自己进殿的人,只沉吟着道:“冯保,皇帝大婚之后,即可亲政,吾再理国政,纵是好意,传扬开来,也会有人说我揽权!是故,自明日之后,凡有政务,悉由内阁上呈给皇上裁决施行,我不再与闻。”
冯保一震,道:“太后……”
话未说完,李太后便断然道:“不必再劝,皇帝是我子,母子之间难道还要争权吗?”
冯保忙道:“奴婢不敢,奴婢这几年好歹也读了几本书,不要说太后与皇上天生母子至情至性,皇上又蒙诸多讲官讲授孝道,圣天子纯孝天生,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有一个疏不间亲的话,奴婢哪儿敢劝太后与皇上争权呢。”


第237章 僭越
太后听着,点头道:“这话说的是了,有几分见地。”
“奴婢只是想,太后娘娘自今后不好直接再过政事,确实有一些头巾客最迂腐不过,话也多,凭白叫他们找到口实攻击太后,也是不好。”
“正是这个意思。”
“但皇上确实还真是太小……”冯保见太后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又急着道:“所以不能真的撒手不管,奴婢是想,日后,国家大政也好,宫中之事也罢,太后不再明着管了,但奴婢和东厂,仍然将朝野并宫中的大小事情,禀报给太后知道,若是皇上有什么偏差,皇太后也好私下教导皇帝,除了太后,谁也不好做这样的事,是以太后绝不能真的优游林下,任事都不管不顾了。”
“这样好么?”
太后心中是千肯万肯,嘴上却是不肯一下子答应下来的。
毕竟皇帝成年亲政,皇后也是六宫之主,自己按情按礼,都不应多事了。
“皇上才十五不到,皇后才十三,加起来才多大,这世上的事情,皇上和皇后还小,没摸透咧。”
冯保是用对自己家娘亲或是当家老太太的口吻,话说的对皇帝和皇后也是有点不恭了,当初隆庆年前一手遮天的首辅高拱高大胡子,就是因为内廷传旨没有经过内阁,高拱说:九岁的天子知道什么诏旨?
就是这么一句,被冯保和张居正利用,传到内廷,说高拱有不臣之心,引起两宫太后的恐慌,高拱就是因此而去位。
现在隔了几年,冯保又这么说了,不过在场听到的人行若无事,连太后也是轻轻点头,明显是赞同的意思了。
“就照你说的办吧。”
太后终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母后,风大了,还是进去歇息吧。”
潞王适时过来,轻轻搀扶着太后,柔声劝说。
对这个儿子,李太后的欢喜其实在皇帝之上,万历的聪明中夹杂着不少自私的成份,而且毕竟是皇帝,自恃身份,对母亲掌握大权,有本能的反感和猜忌。
潞王就不同了,事事奉迎,而且长的眉清目秀,这一点母子三人都像,都是瓜子脸,白净皮肤,眼睛都不很大,但潞王身形适中,有点长身玉立的感觉,而且又是小儿子,做母亲的,不免就偏爱一些。
在潞王的搀扶和劝说下,少妇一般的太后却是以老妇人的姿态,缓步走向自己的寝宫之中,而在冯保的劝说之下,皇帝拥有无上权力的身躯之上留了一条小尾巴,这小尾巴就是冯保的监视与太后的道义上的最高仲裁权,现在的万历不会想到,几年之后,他将面临怎样的一场风波。
只有在潞王搀扶母后离开时,看向冯保的那暧昧不明的眼神之中,饱含深意,而冯保也是轻轻一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一切,俱在不言中!
……
皇帝大婚的热闹风潮,一直到半个月之后才渐渐消弥下去。从皇后的嫁妆到那一天的排场,就足足叫人津津乐道了好一阵子,然后就是帝后一起出游,这是宫中的惯例,就象四月初四那天,一定要将冬装换成春装一样,虽然那天可能会很冷,但宫中的规矩就是这样一成不象,何时换纱,何时穿棉,何时穿什么样的补子,比如元宵那天,宫中上下都穿灯景补子,宫中扎灯山,这是从永乐年间就传下来的规矩,到现在也没有更改过。
帝后出游,当然也忙坏了禁卫和京营,惟功的舍人营现在是公认的强兵,也是频繁出动,好在营中将将士编成若干部份,轮流出动,倒也对训练计划没有太大的冲击,而舍人将士们也是乐得担任这种差事,护卫帝后,自己也能看看风景,松快松快,而且,还有不少舍人们幻想着,能不能再遇一次盗匪袭击,然后大家在大人的带领之下,斩首杀敌,再一次成就舍人营和自己的功业。
上一次南城之事以后,几个千总级别的先受赏,连沈榜和张用诚都加封了正五品和六品的文官散阶,朝廷不算小气,再下来就是陶希忠铁文海王乐亭周思进周晋材等人,全部授给实职百户或千户,他们是不满十八岁的少年,按例还不能袭职,这是难得的特例殊恩。
有前例在,这些舍人们当然也恨不得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
可惜,半个月风平浪静的过去了,一直到四月底,一切都是风平浪静,并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只有到了四月下旬之时,另外一件大事发生,哪怕连坊间的童子都知道,张先生请假回乡吊丧,迎接老母至京奉养!
从刚过年不久的二月,张居正和朝野之间就预备元辅大人的这一次远行,预计是从四月到八月或九月这一段时间,半年之久,张居正将在往返的途中和江陵度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