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寥寥数语,都是感觉十分投机,虽然年纪相差近三十岁,但武者之心和将领之心都是相通的,所以两人一见如故。
可惜吴惟忠不能久呆,他很遗憾地道:“惟功,我要带部下护卫江陵相国往返,然后直返蓟镇。此次只能匆匆一晤,将来有缘再见吧。”
惟功道:“一定会再见的。”
“哈哈,但愿吧。”
京营系统的勋贵和将领,在大明中期还有出镇地方为总兵的,中期之后,公侯伯就只在京营中任职,不再出任地方了。一则是文官势大,不想有爵帅掣肘巡抚和兵备道等掌兵的地方文官,二来就是勋贵和京营系将领在北京呆的久了,沉溺于富贵荣华之中,哪里还愿意到地方上去受苦。
吴惟忠毕竟不大了解惟功,只知道惟功是一个武学上有超强天赋的少年勋贵,他哪里知道惟功的志愿!
惟功淡淡一笑,也不多解释,与张简修寒暄几句后,见张居正的大轿已经走远了,张简修与吴惟忠两人便是与惟功匆匆告别,两人带着大队的兵马赶了上去。


第239章 勒索
此次随行的禁军就有千人之多,还有戚继光派来的数百鸟铳手和箭手,全部是盛装华服打扮,旌旗数百面,明军尚红,旗帜和铠甲都是红色或饰有红色,放眼看去,就是一片赤红色的海洋,而惟功注意的是那些火铳手,全部是个头不高的南方将士,身形匀称,步伐矫健,目光锐利,动作划一,一看就知道是边镇的精锐边军,而他们手中的鸟铳,长短基本划一,护木上有油光,不论是打造还是保养都是很精良,令人看了之后,感觉印象十分深刻。
不过惟功知道这也是最后的辉煌了。
戚继光的鸟铳是得自于嘉靖年间的欧洲沉船,取得欧洲人的滑膛枪后加以仿制和改良,当时的中日两国都有欧洲火器的输入,两国都分别对火器加以研究和改进,日本铳更加用心,所以威力更强一些,而戚继光只是一己之力,用闽铁打造了一批合格的火器,在他之后,不管是工部还是地方军镇,不论是火铳的形制还是质量,都是在不停地下滑,到明末时,辽东战场上的火器营几乎没有任何的建树,不管是野战还是守城,都对清军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倒是同样改制的欧洲传到中国的火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最少在锦州和宁远及山海关上,靠着这些火炮守住了宁远到山海关防线,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
“好多夷人啊。”
上岸之后,脸色有点发白的李守拙打量了一小会儿,发出了一声感慨之后,就又是闭上了眼睛。
经过在海上一个多月的航行之后,李守拙与刘台两人混杂在一大群海商之中,从这艘八百料的大型商船上跳下来,感受到脚下的陆地之后,又有短暂的眩晕感,在呆立不动了一刻钟之后,两人都是适应了下来,终于可以打量四周的风景。
这里是日本长崎,自隆庆四年正式开港之后,这里已经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港口了,此时的日本还处于战国后期,织田信长势力已经开始一家独大,万历六年时,毛利家位于备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了织田军,这使得毛利家与织田家的优劣势迅速分明,万历七年,织田信长攻克冈城,将荒木一族大半处死,万历八年,织田信长命信雄率军六万攻克伊贺国,将伊贺国纳入治下,至此,织田军之强已经占有绝对的优势,到万历九年时,织田信长在京都阅兵,将柴田胜家和丹羽长秀,山内一丰等织田兵团的马步军在天皇面前展阅,万历十一年,织田信长命德川家康等从属大名与织田军一并展开了对武田家的攻略,动员在十万以上,到三月十一日在甲斐除去了武田胜赖和信胜父子,至此拥有赤备军团的武田家彻底灭亡。
到万历十年本能寺之变后,织田信长死于明智光秀之后,但丰臣秀吉开始冒起,也就数年之后,到万历十五年前后,日本最少在表面上一统于丰臣家之手了。
仅在刘台和李守拙眼前,长崎港这里千帆万船,其繁华之处虽然还比不上泉州,城市的规模当然也远不能南下时见到的苏州和南京等中国大城相比,但总体看来,这是一座颇具活力,正欣欣向荣的贸易港口。
在这里,李守拙情不自禁的感慨也是有道理的,四周全部都是夷人的三桅风帆帆船,比起中国形制老旧的福船来说,这些三桅帆船在形制上更加合理,更适合海上的滔天巨浪,也是能够进行远洋长途航行的好船。
中国的海船经过宋末蒙古入侵的惨重打击之后经过最少二百年以上的停滞期,原本在航海技术上领先中国人已经被欧洲人抛在身后了,福船等海船不大适合远洋,只适合往返吕宋和日本等这样的相对平静和稳定的航线了,在李守拙和刘台的眼前,最少有超过百艘的夷人帆船,经过粗略的估算之后,这些夷船最少有八百料以上,甚至有不少艘一千料以上,也就是夷人所说的五百吨以上的大型商船。
这个时代,原本也是大航海时代的黄金时期,百年之前欧洲人就开始了这个进程,海外的财富刺激了整个欧洲,从葡萄牙到西班牙,再到荷兰,英国,海上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军事技术也突飞猛进。
在中国秦汉时,中国与西方互有短长,在欧洲中世纪时,中国不论是军事还是文教都把欧洲远远甩在身后,到了明朝中期时,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开始了重新崛起的过程,不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文化,科学技术,工业产出,商业,农业,都已经开始将中国甩在身后。
只是现在两边相差还不太远,中国仍然有奋起直追的机会。
最少,在李守拙的眼中,眼前这些有浅黄色头发或是棕色头发的夷人只是模样稀奇,看着有些叫他好奇,但在他内心深处,有着天朝上国的骄傲,所以他称这些人为“夷人”,夷,就是不开化,是野蛮人,除了中国拥有文明之外,其余天下人,皆为夷!
这种傲气,就是中国一直处于亚洲的支配地位所带来的给普通百姓都有的强烈自信,这一点倒是和当时到处输出宗教的白人一样,他们也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只有自己的文明才最优秀,其余的世界种族都是野蛮人,是低劣的下等种族。
只有在亚洲时,这些高傲的白人才赫然发觉,原来在东亚这里,中国比传说中的印度更加的富裕,繁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产出,还有先进的政治制度,有整套的文明体系,当然,还有相当强大的军队。
哪怕是高傲与野蛮杀戮并存的西班牙人,也是承认中国人也是文明种族,他们在万历中期有征服中国的计划,就是打算用天主教和通婚来同化和改变中国人,并没有屠杀的计划。
刘台没有李守拙的感慨,他在锦衣卫是世家出身,也曾经到南方厦门和泉州刺探过情报,所以对很多事情都十分熟悉,他带着李守拙在港口中迅速穿梭着,对那些长相奇特的夷人见所未见,其实在泉州也有夷人,只是数量不及长崎这里多而已。
穿过港口不久,看到的倭人就渐渐多起来,全部是一米六左右的矮个子,刘台个头在大明只是中等,李守拙只是个少年,但两人在大量的倭人中间,就有鹤立鸡群之感,那些倭人也是不停地打量着刘台和李守拙,眼神中充满好奇和敬畏。
几十年前,这里曾经是大海盗兼海商王直的地盘,王直拥众十万,有海船过千,跟着他讨生活的倭人也是成千上万,日本的天皇也好,大名也罢,对王直都是十分尊敬,普通的日本人对当时的大明那边过来的唐人也是一样的尊敬,在他们眼里,这些葡萄牙人也是夷人,只有唐人才是文明的代表者。
“你们是唐人?”
没有出港口范围,刘台与李守拙就被一个倭人带着十几个兵马围住了。
为首的倭人手按长长的倭刀,头顶只留一撮头发,其余地方都剃光了,身上倒是穿着锦衣,看起来是有身份的人。
在他身后的那十几个倭兵则是每人手中持着长长的木杆,上头安装着铁枪头,这就算是长枪了,这些长枪兵中只有两三个穿甲的,而且是竹子制的竹甲,连皮甲也没有。
还有几个倭兵,每人身上一柄耙刀或小刀,戴头盔,身后背着几乎与他们身长等高的倭制弓箭。
说话的是为首的倭将,他倒是会说汉话,虽然口音十分生硬,但也是十分难得了。
这应该是长崎地处港口,经常有明国商人出没的缘故。
刘台并没有慌乱,很沉稳的点头应道:“回禀将军,我们是从台州来的商人,前来贩卖生丝。”
当时的台州商人和渔民水手有不少在日本的,所以刘台的话,滴水不漏。
这个倭将虽然相信了刘台的话,但他一心想勒索这两个中国商人,毕竟这些唐人都是有钱人,除非是那些落难的渔民,否则的话,唐人比起日本人来还是富裕太多了。
在唐时,日本因为白江口之战被唐军打的一败涂地,支持百济一统朝鲜半岛的野心被彻底打没有了,而日本人的天性就是敬畏强者,唐军表现之强,大唐的文明之昌盛,民间之富裕,也是被一批接一批的遣唐使带回了日本,百年之间,日本从建筑,书法绘画,宗教,政体,军制,几乎是学了一个七成以上,千年之后,日本的很多地方仍然是能找到大唐的影子,自唐中期之后,大唐陷入内乱,日本开始用审慎的眼光打量大唐,然后就是宋的富裕与孱弱,日本人便越来越骄狂,到蒙元两征日本失败后,日本已经不再将唐人看的如天人一般,而是以平视甚至俯视的眼光来打量着大陆了。


第240章 大将
在日本人眼前,大宋之后,中国经历了华夷之变,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有强大军力和先进文明的上国,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这种思想,在清季变得更加明显,明初时,则是成为倭寇之乱的来由之一。
万历年间,日本自上而下都认为明国十分懦弱,唐人可欺,刘台和李守拙刚刚下船伊始,就面临这样被敲诈的局面,绝对不是偶然。
“我怀疑你们是奸细,抓你们回去慢慢审问!”
这个倭将一脸横肉,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下等武士,一年俸禄才五十石,跟随他的也只是一群足轻和小者,但用来勒索这两个明国商人倒也是足够了。
“不想被抓,就要有诚意!”
足轻之中,有一个五十余岁,穿着破烂竹甲,也是会几句汉话,走上前来,威胁刘台与李守拙两人。
李守拙虽是少年,但性子沉稳,眼前这个倭人武士和足轻,他一人感觉都可以对付,但他很沉稳的没有说话,等着刘台的决断。
此次到长崎来,主要是他们在厦门和泉州一带活动了很久,将身份和货物备齐后,打听到林凤可能潜伏在长崎港后就联络了一艘大福船,入了五百两白银的股子,漂洋过海而来。
只是刚刚一到就遇到这样的场面,刘台也感觉十分无奈。
他只能从怀中掏出一锭二两的银锭,递给那个倭人武士,求情道:“我等都是良善商人,绝不是奸细,请将军方便一二。”
那个武士将银子接去,眼中却是露出凶光来。
这也是刘台有不谨慎的地方,一般的中国商人都是用铜钱,因为日本人的制钱技术十分稀烂,从明初到明末,日本的铜钱一直是用大明输入进来的中国铜钱,一直到幕府自己铸钱才中止使用中国人的铜钱,不仅是明朝的铜钱,宋人的钱,甚至唐朝的钱,只要品相完好的,就可以使用。
日本向来缺钱,所以中国商人多半带铜钱来使用,性价比最高。刘台一下子就出手二两银子,这个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