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西华门进去,先是沿着宽阔的广场道路往东,路过咸安门,断虹桥,十八槐等地方,沿途有不少出入宫禁的勋贵和内臣,见惟功进来,自是都为之瞩目。
再直过会极门,在汉白玉雕成的金水桥南扬长而过,至此文官才多一些,六科廊的科臣和内阁的中书舍人们都经由此前往内廷入值的地方,见到张惟功这小童身着朝服路过,也是相顾愕然。
再入协和门,便是看到文华殿的殿门在望了。
“张千户请稍待,奴婢去禀报大人已至。”
入宫之后,魏朝的表情明显凝重和小心很多,和张惟功说话时,也是以正式的官称相称呼,不敢有丝毫大意。
惟功点了点头,也不愿多说话。
沿途从这么多宫禁大门入内,到处都是穿着各色官服的官员们,每个人都是神色匆匆,如临大宾,到处都是身着各色甲胄的禁军,每个人都是手持兵器,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所有人。
到处都是红墙黄瓦,高大的宫殿,檐瓦上都雕刻着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汉白玉雕成的石阶,石桥,大块方砖铺成的平滑如镜的路面和广场,高达人头的各色石雕,大的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铜缸……所有的一切,都是极尽心显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鄣显着帝王的尊严和叫凡人不可触及的高贵之感!
所有的一切,皆是为此!
惟功在后世时曾经几次进入故宫,但现在这座宫殿却是叫他十分的陌生。并不是宫殿一直精心维护而显的金碧辉煌,也不是彩绘经常描绘填补而显的一片崭新,叫他心态发生变化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支撑这些外在的无比凌厉的皇权。
高高在上,漠视众生,一切尽在掌握,无人能平等视之的皇权!
一道诏旨,自己就得奉命前来……说错一句话可能就是影响全族的大事,哪怕是一向不喜欢自己的那个深居后宅的老头子,此时此刻,心里也未必不是一点儿不担心吧?
至于好处……好处肯定是有的,不过比起惟功此时这种压抑和胆战心惊的心情,皇家能给的好处又算个什么?
和那些生来就有奴性的人不同,此时此刻,张惟功心底里头的灵魂是纯净的,它没有丝毫的奴性在里头,和身边那些将皇帝理所当然的看成自己的君上或是天子的人们不同,在惟功心中,万历皇帝,也就是一个平常人而已!
在以前,惟功没有把自己曾经是一个后世人的身份看得太重,直到现在,他才明白那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
在文华门外等候的人并不多,皇帝每天都有早课,由翰林学士替他讲授儒家典籍,学习经义,在其中领悟治国的道理,在惟功的耳边,很清楚的能听到皇帝背诵儒家典籍的声音。
他很庆幸,好在自己不用学这劳什子……
在前两年,皇帝还只能看帝鉴图说,那是现今的首辅张阁老和次辅吕调阳在隆庆年间编著的,以图画和解说的形式,讲述教导帝王心术和治国之道。
先皇崩逝之后,小皇帝就是凭着这本图书入门,一晃近三年下来,皇帝在典籍经义上的功力已经足够听的懂翰林们的讲课,进步不可谓不快了。
每天从辰时左右开始,没有朝会的话,就一直讲到晌午,下午皇帝自己看书或写文章,晚间交上,由张居正和专责此事的官员负责评价,最后视评判结果,或是夸赞,或是劝谏,甚至禀报太后,由太后来管教小皇帝。
这几年来,小皇帝因为功课不好被罚跪的次数很是不少,这也使得他被逼用功,在精修圣学的道路上,一路飞驰。
足足候了小半个时辰,才看到几个戴着乌纱帽,穿着六品或七品文官补服的官员一脸满足的出来,见到惟功时,这些文官和他们的同伴一样的表现,都是一征。但紧接着,他们的眼神之中,都是露出十分犀利的目光出来。
“这孺子是何人?”
一个三十余岁的穿六品补服的文官颐指气使的用手指指过来,在指着惟功的同时,他的目光是高高在上的,似乎张惟功在他面前,就是一团可有可无的空气。
带惟功进来的小内使魏朝一直躬身站在殿门的石阶上,见这个文官问话,便低声答道:“李先生,这是英国公府过来伴皇爷练骑马的小哥儿。”
“怪不得,小小年纪还穿着五品补服,想来还是散骑常侍。”
李先生的语气十分不善,样子也十分可恶,鼻孔朝天的模样,怎么看都是别扭。说出来的话就更加可恶:“这么小年纪,英国公府硬塞进来做什么?他们府里大哥不是叫张惟贤,年纪比皇上还大两三岁,由他进来不是更何适更知道进退?无知孺子,黄口小儿也进来,实在是不成体统啊。”
“正是,再说骑马之事,随意叫一些会骑马的内臣教授便可以了。”
“皇上与内臣过多接近也总不好,听说现在宠一个姓栗的,咱们得空打听清楚了,再来劝谏皇上不迟。”
这几个官员,全部是翰林讲官,其实和小皇帝也是有师徒之谊,他们的身份,只要这一辈子不涉及到谋反大逆诸事,总归是一生平安无事,步步高升。
翰林身份,原本就是玉堂华选,是进士官员中的佼佼者,本朝规矩,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庶吉士又称为储相,进士及第之后能入选其中,未来最少也是尚书和九卿一级的身份。
这几位翰林官,原本就是天子骄子,现在又充任皇帝的讲官,只要皇帝不生病不朝会,每日相见,讲解经书,天生日久的相处下去,纵是天子也会有感情。
本朝故事,凡任皇太子讲官的翰林官,未来无不是大富大贵……眼前有现成的例子,张居正就是当年裕王,也就是后来隆庆皇帝在王府时的讲官!
有这双重身份,当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眼前的张惟功虽然是勋戚之后,不过五品武官的身份在这些翰林讲官面前……大约和街边的乞丐也差不多的感觉吧。
惟功是面无表情,他心中已经怒极,但大明现在确实是文贵武贱,漫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千户和都指挥的儿子,就算张元功认了他,他是大明未来的英国公,这些文官还是不会鸟他的……文武殊途,文在武上,这道理说不清楚的。
“算了,何必为难一个小孩子。我想,皇上身边无小事,阁老会关注的。”
一群杀气腾腾的讲官之中,倒也不乏理性者,说话的是一个中等个头的中年人,大约四十不到,长相平常,但眉宇间书卷气甚深,说话南人口音甚重,神态举止则是彬彬有礼,先前说话的众讲官和他一比,简直都是屠夫一般的粗鄙感觉。
“申大人说的极是。”
“我等静候消息最好。”
这申大人一说话,众官都是赞同,刚刚盛气凌人的李先生也是点头称是,但仍然是横了张惟功一眼之后才拂袖离开。
只有申先生维持了自己的君子风范,在路过惟功身前时,居然很和蔼的点了点头,这才跟随众人而去。
此时惟功才隐隐明白,大明的文贵武贱,文人轻视武夫,原来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历史上大明皇帝接近和宠爱的内臣和武臣,毫无例外的被文官们冠以权阉和奸臣的标签,正德年间的什么八虎,还有江彬这个边将,种种谋叛形迹简直匪夷所思,适才这些文官瞪眼看向张惟功时,如果不是对方年纪过于幼小,恐怕很多莫须有的罪名就已经编排到他身上了!


第032章 加分
“张千户,请吧。”
魏朝额角上明显有几滴汗珠,虽说现在内相冯太监当家,外廷的文官等闲不来招惹内廷,不像是高胡子在位的隆庆年间,内廷里的人遇着文官简直是跟老鼠见猫一样……现在内廷算是有主心骨,不过文官们一样有老大,而且分成三六九等。
刚刚那几个讲官师傅,可万万不是魏朝这样的小内使能招惹的……
“有劳。”
经过刚刚的事,惟功心底对此事无所谓的态度反而是转变了……文艺一点来说,就是被人点燃了心中的一团火。
凭什么自己在英国公府被人白眼也罢了,出来还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衰样?
真真是大丈夫不可无权啊……
抱着这种异样心思,在进入文华殿的同时,惟功反而是变的郑重起来了。
“臣张惟功,叩见皇上。”
“罢了,你才这么大一点儿,行礼怪别扭的。”
大明的礼节可没有后来的大清那么讲究到变态的地步,最少在宫里,宫女都不需要行跪礼,象惟功这样年纪的小孩儿,礼节上就更不需太讲究。
皇帝大约也不大乐意见一个光头的小子郑重其事的给自己叩头,一见惟功跪下,万历皇帝便下口谕免礼了。
“臣谢皇上。”
惟功谢过,起身,站在对面金台之下五步开外的地方,眼观鼻,鼻观心,模样十分的端肃,恭谨。
“你小小人儿,还真的挺老成的嘛。”
万历比惟功大了三岁左右,说起话来就是老气横秋的,摆谱的厉害。
其实少年人的心思是一样的,哪怕是君皇,也是相同。越是少年,越是希望自己比别人成熟,只是皇帝身边的人不是容易能到跟前的,太后要管,张先生要管,冯大伴更要管。挑来挑去,宫人都是三十以上四十左右的,模样也不能出挑,身边伺候的小太监也不能太小,要挑老成的。就算这样,只要听说小内使勾着皇帝游玩不务正业,太后知道了,必定拿去打死不论。
象惟功这样的比自己还小的,身份又是正经臣子的,还真是没有在万历跟前出现过。
“臣虽小,不论骑、射,均有可观之处,皇上若有需臣之处,臣当竭尽全力。”
“倒是听大伴说,你是在边塞长大,不曾走路就已经在马上了,所以才挑你来陪朕骑马来着,用人么,就要用其长才。”
惟功严肃,万历也是收了调笑的口吻,一本正经地说道。
其实面君之前,惟功已经想过自己该如何与皇帝相处了。
如果一味奉迎,甚至陪皇帝耍乐嬉闹,一时是会获得小皇帝的欢喜,但时间久了,皇帝也就拿自己当弄臣,小丑,甚至是倡优太监之流。
格调下去,想再往上升就难了!
而且,现在大明也不是小皇帝当家,自己奉迎了皇帝,传扬开去,不论冯保还是张居正,又或是他们身后的李太后,都能一句话就打发自己回家,既然如此,何必自轻自贱的去当一个弄臣呢?
倒是相处熟悉之后,倒也不必太拘泥,否则皇帝成天对着阁臣和翰林,自己再严肃万分,也就白费了能经常进宫的良机了。
此中的分寸,真的也是要费点心机来把握呢……
“今日朕心绪不佳,学骑之事,容后再说吧。”
惟功的态度使万历对他高看了几分,但皇帝也失了和惟功说笑的兴趣,再加上确实原本就有心事,于是万历说了一句之后,便又伏案皱眉了。
皇帝才十一岁,但已经较为成熟,甚至有几分人君的样子了。
“唉,这事该怎么办呢?”
万历呆了一会,愁眉苦脸的道:“李先生将这奏疏送来与朕看,显是要朕赦这赵参鲁无罪,先生的面子不能不顾,不过看这赵某人言词着实狂悖,语涉内臣,朕岂能轻易做这样的主张,真是叫朕烦死了。”
惟功在下头听的心思一动,他每天看史书兵书,可也不是死看书,身在英国公府,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每天看到朝廷的邸抄!
所谓邸抄,也就是通政司每天在宫中内阁抄写重要的政务,汇编之后,抄写了颁行天下。邸抄之上,最要紧的肯定是兵粮钱谷诸事,边关兵事和条鞭法等诸事肯定是头版头条,考成法等诸法也是重人关注的重点,要是有京察等考核官员的重要时刻,邸抄上更加火药味十足。
当时又没有新闻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