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他们的眼中就有一些遮挡不住的蔑视之意。
和他们相比,惟功和他的部下平均年纪最多二十,基本上没有经历过战场,只有少数人在平定南城大豪时杀过人,但根本达不到有杀气的地步。
而这些骑兵,虽然站的很随意,但身上的铠甲是标准的边军负重,按照规定,是从铁盔到铁甲,到护胫,护腕,护臂,护心,铁手套等一套俱全,唐顺之在武编中就以“边军劳苦”为题写道:“各边军士役战,身荷锁甲,战裙,遮臂等具,共重四十五斤,铁盔脑盖重七斤,顿项,护心铁,护胁重五斤,弓撒,箭代重十斤,腰刀三斤,蒺藜,骨多重三斤,箭筒一斤,战勾连绵皮上下衣服共八斤,通计八十八斤半!”
眼前这些壮硕骑兵,虽然弓箭撒袋等物放在战马身上,骨朵和蒺藜等物也在战马皮袋之内,但全身束甲,身背腰刀,顺刀等兵器,负重肯定也在六十斤以上。
这等于是后世的人在身上扛着四五筒纯净水桶在行动,只是束甲在身上没那么不便利而已。
这样的重甲,一般是做战时才穿,可是这几百骑兵,穿着随意,似乎在身上就穿着棉甲或锦袍一样,十分的轻松随意,他们的身上,弥漫着一股杀气,整个人都十分精悍,不光是那种无用的虚壮和胖大,而是杀敌过百,自身武艺十分高明,劲力蓄积到骨,可以穿甲长时间作战的高手。
这种水平的武士,在很多军镇都是将领级别,凭着家传武学和家族扶持才能到这样的水平,京师之中,二十万营兵也挑不出几个这样水准的高手出来。
而在眼前,随随便便就是有数百人之多。
“大帅,这些人叫我想起了我们那次涮肉吃遇着李如松那伙人时的情形了。”
“嗯,这些正是李帅的家丁和亲卫。”
上一次的冲突给罗二虎等惟功亲卫很大的冲击,更因如此,李青等人早就参加过严酷的夜不收训练,然后又有相当多的亲卫被早早派到辽东参加军情局系统下的秘密任务,及早得到真正的锻炼。
惟功也早就认识到,强兵都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训练只是一个基础,想要提高,就得真刀实枪的去拼杀才可以。
眼前这些李府家丁,平均年纪在三十到四十之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虽然只是家丁的身份,穿着的也是边军的铠甲,但从种种细节上来看,这些亲卫家丁都被保举为官了,最少也是总旗,百户的署职在身。
李家有这样的虎狼之师充为家丁,忠心不二,怪不得能统治辽东数十年之久。
张简修看了一会,也道:“惟功,你看这些家伙,衣饰华美,刀鞘上还有镶嵌宝石的,个个顾盼自雄,脸上油光十足,这哪里是普通的营兵能有的待遇。”
惟功点头道:“李府家丁都是有赏赐的庄田,自己还有佃户,甚至家丁还有自己的亲兵,说是家丁,其实都是武官,算是李帅的班直。”
“哼,他也敢如皇帝一样,养一群御前使用的班直么。”
“虽不敢名,但实质就是如此啊。”
惟功呵呵笑着,翻身下马,在辽东这里,在广宁城中,他已经见识到了什么是军阀。李成梁的这个威风,连在京中的国公都远远不及。最少,国公最多是和阁老分庭抗礼,李成梁在这里,却是亲卫们占据着镇东堂的外围,将巡抚在内所有的文官轿子都赶的远远的,整个镇东堂都在李家家丁的包围之中,这种事就是明显的地位和实力的体现。
在惟功下马的同时,三百四十余骑也一同下马,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人。
所有骑兵都穿着锁甲,顿项,护胫,俱全,重量也是不轻,但每个人都是轻轻松松,形若无事。
朱尚骏等调皮鬼还在原地弹跳了几下,脸上露出十分轻松的色彩。
看到这一队刚来的客兵有这样的表现,李成梁的家丁们终于收去了蔑视的眼神,不过想要得到他们的敬意,似乎仍然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骑兵不比步卒,马上厮杀,格斗,投掷兵器,还有点火发射火器,射箭,每一样技巧都要与马术配合,没有十几年的战场经验根本谈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骑兵,而且还需要有和同伴配合的技巧,那就更难了。
李家的骑兵最低也有五到十年的经验,都是精中选精,在营兵中表现优秀的,赐给李家的家姓,收为家丁,他们的傲气十足,客兵想用一个下马的动作折服他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末将是标下征虏参将李宁,恭迎张帅。”
“末将是标下征虏游击李定,恭迎张帅。”
“末将是备御武举指挥广宁卫李余昌,恭迎张帅。”
在镇东堂前阶下,一个参将为首,一个游击和备御指挥分列两边,再次代表李成梁迎客。
三位将军都是仪表堂堂,身形高大,他们都是辽东卫世家出身,在这块土地上最少生活了两百年之久,在辽东生活久了,人的个头变的高大,皮肤也较为白皙,虽然这三人都留着大胡子,却叫人感觉相貌不俗。
惟功知道这三人全部都是李家的家丁出身,因功保举到参将和游击的高位,特别是李宁,听说有望得提升为副将,同时此人也是左府的都督佥事,很多副总兵甚至总兵一级才有进入五府的殊荣,一个家丁就随随便便得到了。
他暗自心惊,李家的底蕴确实太强了!
虽然李宁几个是标下参将和标下游击,和总镇,驻扎,分守的总兵名称一样,参将和游击也是有不同,参将分别为管理地方参将,比如管理海盖地方参将某某,就是说,海州和盖州等地方归其管理,或是分守铁岭开原地方参将,就是其负责驻防开原和铁岭,地方内一应军务,听其自便。标下副总兵或副将,参将,都是总兵官营伍之下任命出来的直属军官,他们的营伍也与各地的驻扎和分守副将参将不同,管理参将和分守参将有自己的营伍,在战时听命集结,平时只受监督,不受总兵的直接管理,有相当的自治权,标下参将则事事受总兵直管,是总兵官的直属下属。
这样的分权办法,也就是大明所谓的大小相制的祖制了。
这种办法,对一般的武将有用,对李成梁这样的强势军阀,几乎毫无用处。
“有劳各位了。”
在惟功打量李家这几个家将的时候,李宁等人,当然也在打量着他。
他们对惟功也是早就闻名了,先是李如松写信回来,对惟功的个人武勇大为赞赏,在李家的家丁圈里,立刻就流传开来。
大少爷武勇过人,马上能左右开弓,李有升也是保到游击的家丁中有难得的好手,这两人全部败在张惟功手中,可想而知,这个勋贵少国公的武艺有多高强。
再下来便是京师风云变幻,李家态度难测,最终还是选择了中立,然后便是惟功主导废立大局,几乎以一己之身扭转了局面,整个消息传到辽东,李成梁为之郁郁不欢终日。
他当然不是潞王的铁杆,也不是为了冯保的失势而感觉难过,李成梁后悔的是自己给长子的支持太少了,如果李如松不如带百来人进京,而是带千余家丁到京城,可能结果就不同了。
最少,风光不会叫张惟功一个人夺去!
和一般人遇事避祸的心理不同,李成梁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一则是他是尸山血海中厮杀出来的,生命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家族的富贵和荣耀远在生命之上,二来他已经几乎掌握了辽东,最少他的八千铁骑家丁无人敢惹,加上投效于他的军事力量,在辽东来说,他无人可制。
就是朝廷,对他向来是以安抚为主,他几次谎报军情,谎报战果,朝廷连斥责都不敢,由此可知,朝廷外强中干,根本没有能力对他如何,认识到这一点后,李成梁为没有掌握京城的实权而感觉懊悔不已。
李宁等人都是李成梁心腹中的心腹,他们对惟功也是很好奇了。
“请,张帅请!”
在他们身后,还有几个穿着青袍的文官,一群穿着嫩草颜色的九品官员和吏员,不过李府家将神色傲然,根本没有介绍这群低层文官和吏员们的打算。
倒是惟功经过时,和颜悦色的向这群倒霉蛋笑笑,这群家伙立刻显露出感激的色彩。
想必他们是被自己各自的上司赶出来迎接新上任的辽阳镇总兵,结果被蛮横不讲理的李家家将给挡在后头,这对文官来说是种耻辱,如果惟功不理他们的话,等于间接和这些家伙结了梁子,真是太冤枉了。


第346章 镇东
镇东堂规制很大,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权势和地位的象征。
够资格到这里开会的当然不多,而能够主持会议的,毫无疑问就是三大巨头。
等惟功进来的时候,三大巨头中的两位已经站起身来了。
打头的是一个穿着红袍的干瘦文官,钦差巡抚辽东地方兼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周永泰,在惟功出京时,周永泰刚刚把辽东减免徭役和额定兵员有差的奏疏送上去,整体来说,辽东增收了不少粮食,不过仍然赶不上国初时候,洪武年间,一开始设辽都行都司时,军户有二十七万户,额兵十九万零三百余人,一年需苏州府从海运十二万石以上的粮食来给辽东都司,因为一个旗兵年俸是十二石,百户一年二十余石,千户以上一年三十六石起,这俸禄跟打发要饭的差不多,后来就开始设屯田军屯田,几年之后,辽东粮食就能自给自足,并且可以向朝廷交粮,到万历年间,粮食年年歉收,最要紧的就是压迫深重,军户屡屡逃亡,将门隐田太多,将压力不停转嫁到普通军户上。
对这些事周永泰深知肚明,在他的主持下,清出了一成的隐田,这使辽东田亩增加,收入也大为增加,同时减免劳役,省下不少银子,同时财税也有增收。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干吏,当然,也是会察言观色的官场老狐狸,所谓上有好下必从,周永泰等地方巡抚这么卖力的清丈查田,不惜得罪地方势力,无非就是希图来自中枢的赏识。
在周永泰身旁是一个戴三山帽穿着大红蟒服,腰佩玉带的中年太监,这就是镇守辽东太监了。
在这两人身后,则是穿着七品文官袍服,却昂然站在巡抚和镇守太监身后的巡按,位卑职高,典型的以小制大。
“末将见过军门。”
“见过韩公公。”
“见过郭大人。”
周永泰是巡抚,同时有钦差赞理军务,所以称军门也不为过,但他这个军门成色严重不足,一般的巡抚加兵部侍郎就是武官的直属上司,加佥都御史就有考察文武官员的权力,是有管理和监督两层大权,所以巡抚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大权在握。而且为了掌握军权,一般巡抚还加提督军务的字样,周永泰在将门权重的辽东,只加上赞理军务的头衔,在军事上几乎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这还不如张学颜当年,张学颜在辽东时军情很多,经常到处巡看,修修军堡台站什么的,周永泰这几年除了清丈田亩和核实官兵马匹军器数字,几乎就没干过什么正事了。
看这巡抚的脸色,干瘦枯黄,似乎也真没少受气,一副受气包的模样。
在他身后的郭巡按,年轻气盛,眉毛浓厚,看着就一副气冲冲的样子,郭思极在辽东动辄弹劾李成梁父子,现在终于能离开,想必也松了口气。
“本官听闻朝廷派张帅前来辽阳,不觉松了口气啊。”周永泰脸上笑眯眯的,他似乎是拿定了主意,对李成梁和张惟功两个都不得罪,左右逢迎即可。
“军门过奖了。”惟功不卑不亢的答话。
郭思极揖手还礼,比起周永泰更客气一些,他和京中的好友梅国桢和卢洪春等人有联系,虽然不是张党,但有一些香火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