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谁啊?”
“除了抚宁侯家,怕是多半各家都下了帖子。”
“七叔这一次这么热闹?这是他第一次做寿吧。”
张元芳以前还真没做过生日,虽然当时的风俗,成年之后,每年都会做个生意,一旦是整生日,就算不是什么大寿,也尽可以找个理由,各家一起热闹一番,京里的几百家勋贵,一年四季,总是在这样的应酬之中就要度过大半年的时间,各家送什么礼,是什么身份,需得派什么人去吊贺往还,各勋贵家里都有一套规矩应对,万万不能错的。所谓三代才能养成一个贵族,光是这种互相往还来往的规矩,就真的得下苦功夫好好学一阵才能掌握。
“是头一回,七老爷说以前没到年纪,不想费这个事。”
“呵呵,怕不光是这个意思吧。”
张惟贤冷笑一声,七叔是老国公张溶从弟所出,已经不算是嫡脉,到他这一辈当国公的话,象张元芳这样的支派就得分出去另过了,要不然的话,从二百多年前到今天,一个宗族好歹几百个小家庭了,都住在观音桥府里,这府再扩大十倍也不够住的。
在他看来,张元芳以前不做寿是知道分寸,晓得高低,知道自己不是嫡派子孙,索性不出来多这个事,现今敢出来,当然还是仗着的张惟功的势……谁不知道小五和七叔关系比亲爹还要亲近几分?等将来惟功袭了爵,张元芳在府里的地位只有更高,断不会降低几分下去。
“成国公府有人应么?”
“有,说是大少爷来。还有阳武侯家大哥儿,淮阴侯家的大少爷,都说会来。”
一个都督做寿,也就是仗着英国公府的势,还有惟功的关系,这些大府的嫡派子孙居然都答应过来捧场,张惟贤摇头,冷笑一声,却只得道:“既然这样,那便回去吧。”
他人在内阁附近,距离文华殿几乎是咫尺之遥,只要一声令下,一刻钟功夫就可以到文华殿那边去,但张惟贤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在众人的簇拥下,他离开了。
……
……
惟功的奏对已经足足一个多时辰,他的奏报令万历变的兴致勃勃,十分感兴趣。
辽阳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还有近海的半岛地形的辽南,宽甸,女真人,大片的看不到边的树林,秋天时层林尽染,论起宽甸的风光,其实还远在京城的西山和南郊之上……这倒不是惟功吹牛,事实上就是如此,宽甸那里的风光确实十分出色,后世还出了好几个国家级的游览地点,大片的山谷遍布密林,风光秀丽,小溪和河流从谷中流淌出来,大片的圆石和清澈的溪流河水掩映成趣,鱼儿在一眼可以见底的水中游着,每当看到这样的风景时,奔波在途中的惟功也会跳下马来,脱下靴子,在河水中浸着,顺便拿着钓竿钓鱼,有了收获,可以当场剖开,然后叉上树枝上,烤成金黄,看着山涧的风景,吃着烤鱼,不小心天变黑了,就在山涧里宿营,听着风吹过树林顶部的沙沙响声,闻着草泥土地的特殊味道,人也睡的昏沉沉的,感觉无与伦比。
到了冬天,则是漫天飞雪,经常将女真人的地穴般的居处给掩盖的看不到踪迹,偶然经过的时候,感觉雪没过了马的小腿部份,很难前行,树也被隐埋了一半,放眼看去,毫无兽踪人迹,在这样的地方,突然有人叫了一声,便有好些人从积雪堆里钻了出来……事实上在这样的天气里,藏在雪洞里和住在积雪之下倒是真的能够保暖的多。
汉人们则有坑和厚实的房舍,当然穷困的军户不免冻饿之苦,惟功知道皇帝不大喜欢听这些,于是继续挑猎奇的一面来说,只是间或插着一些军户贫苦的笑话来说,比如十来岁的大姑娘没有裤子,在陌生人进屋时,赶紧钻到被子里去,不过急切之间,露出两条白嫩嫩的大腿出来……万历对这个细节十分注意,问了好多次,最后啧啧赞叹,很难相信,在他的治下,居然有人穷困至此。
“皇上,西北卫所和辽东卫所一样,都差不多,辽东比西北要强,如果上头的人压迫不大厉害,总有饭吃,论起土地肥沃,地广人稀物产丰足,辽东比起西北要强得多了。”
“现在他们总好多了?”
“正是,臣现在兴军屯,严明军纪,督查诸卫军官,退还多占土地,不得役使,所以军户的日子,过的比以前好的多了。”
“这般事,朕信你能做的好……”
万历总算想起惟功清理京城时展现出来的才干,组织能力,还有一直以来的仁德爱民一心报国的形象。
至于整顿京营,封狠居胥,还有自己变了心思的一些细微之处,皇帝或是记得,或是强迫自己忽略了去。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青年,万历隐隐竟是有一种感觉,眼前这位,又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勋贵青年,又是一个才干德行都远远超过普通臣子的能臣,两个形象,开始时是独立的,甚至还有惟功少年时的种种可恶之处,但现在终于是统一在了一起,两个形象,合而为一,再也分不开了。
“你长大了。”皇帝居然有些伤感地说着。
“臣不会一直是个纨绔少年……”惟功也是损了自己一记,紧接着道:“臣愿为皇上谨守疆土,痛击北虏,镇住东虏,保辽东一方太平,再使军户富足,都司强而有力,则辽东地方,百年之内无事矣。”
“大明天下,最要紧之处也就是辽东了,你有这一番心思,不枉我们君臣相知一场。”
万历内心终有一些感动,承诺道:“军粮漕运改海运,兴军屯,练新军,诸多事体,朕都替你一体担之,你最要紧的,便是做到所说一切。”
“是……”惟功跪下一碰头,又朗声道:“李成梁父子多有不法,臣在辽阳,也会看紧他们。”
万历微微点头,没有说什么,李成梁毕竟有大功于国,只是现在实力远强过辽阳,家丁太多,财力自主,所以不免遭些忌惮,只是公然支持惟功,万历也不会这么去做。
“你此番回来,当不止是因为有人攻讦你,”万历有些酸溜溜的道:“还是跑回来见元辅的吧?”
“是。”惟功尽可能坦然的道:“臣觉得元辅对臣亦是有恩,人不可以忘恩,就象臣一日也不敢忘皇上对臣的大恩一样。此番元辅应该拖不过去了,臣来见一见,聊尽一些情义。”
万历不想他这么坦诚,细细一思,又觉得此人毕竟年轻后生,心思没有那么曲折婉转,而且,重情重义,果然比薄情寡义的人要叫人喜欢一些。
他心中的心结去了七八成,有一些东西,却是难消。
这些难消的块垒,其中又有极重要的一环,皇帝不愿提,但他觉得,惟功应该自己知道,并且做出表示。
“此次臣来,给皇上带了一些东珠,赤金,人参,上等狐皮,貂皮等物……”
惟功一边说着,一边将礼单呈了上去。
这情形,是和臣子之间的私相授受,送礼请托一般的感觉,只是一个是大臣,一个是皇帝而已。
万历接了过来,略略一扫,知道价值在十万以上,心中一喜,最大的一个心病果然去掉了不少。
当下对惟功更加和颜悦色,只吩咐道:“辽阳要紧,你这般擅离职守,叫御史们知道了多有不便,悄悄见过元辅,赶紧回辽阳去。”
“是,臣遵旨。”惟功赶紧答应下来,叩首哽咽:“臣此一去,怕是又要有好一阵不能目睹天颜,还请皇上多加珍重,不可过于操劳国事。”
万历难得脸一红,在此之前,他哪里操劳过国事了?凡事张居正等人做好了,他不过依样画诺,批红了事。
更多的时间,只是用来游玩享乐罢了。


第511章 等候
“朕知道了,三年之内,你也就差不多能回来了。等成了婚,再到都督府历练一下,提督京营的位子,朕是一直给你留着的。”
万历这话,倒是真情实感。
惟功毕竟还是他最信的过的武臣,勋臣。京营交给别人,还真不如给惟功来的更放心。
但他不放心的是惟功的性子,还有练兵的手段太厉害,笼络人的手段也太厉害。
而且,要给惟功执掌京营的话,有一件事,在万历看来是必须先解决的。
只是,现在还不必提,由惟功自己想明白了再说。
“是,臣告退。”
此行的目的,算是差不多圆满的完成了一半。看万历对自己的神色,毕竟比开始时要和悦许多,可能是自己的表现的缘故,也可能是那一张礼单,谁知道?
惟功终于退了出来,五月的天气,殿中虽然清凉,他还是汗透重衣。
此行最冒险的阶段,无非就是眼前这事,好在,顺利过关了。
至于和万历下一步的关系,他自己也明白,眼前的良好气氛不过是昙花一现,将来迟早还是会回复到他回京之前的状态。
他要做的,和万历需要的不是一回事,君臣之间,只会越来越有分歧,冲突会越来越大。
他不是朱希忠,也不想做朱希忠!
“少国公,奴婢给您请安。”
魏朝在殿门前迎了过来,远远的给惟功行礼。
“当不得,当不得。”惟功赶紧把魏朝搀扶起来。这些太监,最爱面子,心思阴微多变,一个细节处理不好,盟友立变仇敌。
魏朝是他在对方地方不高时就开始扶持,现在终于算是能在宫中帮他一下手。
“少国公放心,刚刚有几拨人想离开,都叫咱家给拦住了。”
魏朝格格一笑,也是将奴婢一词换成了咱家,与惟功隐隐能平起平坐的感觉叫他心里十分舒爽。
“生受公公了,回头必有所报。”惟功没有掏银子出来,只是做了一个手势,表示自己心中感念甚深。
魏朝道:“咱们之间,还要讲这个吗?”
他又道:“最近你家府里的大少爷,实在是风光无俩。老实说,皇上也确实是爱他,连驸马都尉都不及张惟贤受宠,金台跟前,几乎天天都要叫他站着。大朝仪时,刘守有都被撵下去了,只叫张惟贤和科臣对班站着,现在举朝之中,都知道他最为得宠,一时半会的,总还不碍,再过一两年,怕就真势大难制了。”
惟功在京时,声势确实不在张惟贤之下,但在魏朝等太监看来,实际的权势已经比不上这个张惟贤了。
锦衣卫几万人在手中,简在帝心,日日在宫中出入,比起惟功当初一心在舍人营上是另外一条路子,而这一条路子,毫无疑问更加“正统”的多,最少,在京中,勋贵,大臣们拍起张惟贤的马屁来,奉迎他的人,投效的人,可比当初惟功要多得多。
当然,两人的年纪和人脉圈子也有差别,张惟贤自小是被当嫡国公来栽培,大大小小的勋贵圈子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这就比惟功当初的起点要高的多。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议论,张惟贤十几年后,声势不在当年陆炳之下。连东厂张诚公公,都颇有忌惮之心。”
“无妨,无妨。”
惟功仍然是神色淡然,并不放在心上,他拍了拍魏朝的胳膊,和声道:“我的根基,其实还在他之上,只是现在显现不出来。公公但请放心,将来断不会叫公公落下没下场。”
魏朝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宫中的太监也是要寻找可靠的在外朝的盟友,互相扶持,慢慢才能走得更远,更高。从太宗朝到如今,哪一朝的公公都是这么做的。不仅要有内廷的职位,还要有外朝的支持,缺一不可。
听得惟功的话,魏朝眼神闪烁,似乎相信了,又似乎很难相信。
惟功也不多做解释,拱手一礼,便是潇洒离去。
“今日之事,明早之前不准任何人泄露出去。”
魏朝赶紧派人送惟功打西华门出去,此时已经距离宫门上锁的时间很接近了,不过以魏朝的权势,最多也就能守秘到明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