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敌大队集阵如何?”
“不得退后,没有指示之前要与敌狗斗,不得擅自后退。”
“是,属下明白。”
膘骑兵们也明白了这一次战事的艰苦之处,但这些家伙不仅没有沮丧和害怕,反而开始兴奋起来。


第553章 重骑
待膘骑兵局分成若干小队,散开阵列开始追敌之后,佟士禄才向马世龙等人解释道:“敌人披甲不过千五,余者皆牧人,若我大军披重甲集阵突然出现,惊惶之下可能敌酋会选择放弃掠夺的人丁和财物而逃走,但如果我军是小股小股分批出现的话,北虏首领自然是要观察一下,看看这一仗能不能打……那些北虏都抢掠了不少东西,也不想轻易放弃。这样慢慢接敌,一口一口咬上去,才能撕下一大块肉来。”
“佟将军的骑战之道,确实不凡。”马世龙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确实,打仗不是后世表现的那样,两边将领一挥旗,千军万马就潮水一样的涌上去。
历来的战事,除了少数必须打,两边都有会战意愿的大战之外,多数的战事要么是伏击战,要么是追击,要么就是遭遇。如眼前明军这样一心想打,北虏却不一定配合,这就得为将者使一点小巧功夫,使北虏上勾了。
“俺们这一次的指挥,似乎不赖。”
回到龙骑兵队列,李达也是大大咧咧的宣示着,不象此前那样的满嘴乱喷。
他的这些部下,全部是在辽阳才熟识起来的新伙计,好在伙计虽新,这些出身分遣队的家伙都是精中选精,原本分遣队就是在火器队中选取的好手充实其中,龙骑兵又是从分遣队里再挑出来,精中选精再选精,不论是配合意识,技战术水准,都是叫李达这个局百总毫无可挑剔的地方。
他自己在一个月前还只是个队官,半年多前只是一个普通军户,现在能指挥一百多人,而且全部是精强的战士,这已经叫李达十分满足。
……
……
“主子,似乎是明军哨骑。”
一个穿黄皮袄子,头上戴了一顶铁盔的牧民第一个发觉了阵列后出现的明军。
一杆红旗出现在农田之后,沿着田埂和另外一侧的官道,一百多明军哨骑开始在各自的队旗指挥下出现在蒙古人的视线之中,旗帜之下,是骠骑兵们彪悍而骁勇的身影。
“觉罗巴音,塔克图,你们俩赶紧率哨骑迂回过去,往两翼哨探,看看是否有大股明军跟随在后。”
卜言兔十四岁就随长辈入关寇边,现在已经与明军打了好几十年仗,一看到明军哨骑,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看是不是有明军大队人马紧随在后。
紧随着他派出两个台吉,各领一百五十人的披甲,前往后阵策应押后的甲骑,预计后阵甲骑可达到四百余人,加上千余分散的持弓牧民,对付这一百多明军哨骑或是后续的骑兵,短时间内应该没有问题。
密密麻麻的蒙古骑兵开始在尖哨声和牛角声中聚集起来,一杆杆大旗指向明军出现的地方,甲骑兵的圆脸上露出凶悍和兴奋的神情……这一次进入明国境内,到现在没有象样的打上一仗,这些凶残的家伙也是引为悍事呢。
四百二十人不到的骑兵在数字上可能不叫人兴奋,但这么多骑兵配合挟弓带箭的牧民呼啸着聚集在一起时,声势仍然是十足骇人,他们在旗帜的指挥下漫过农田和树林,向明军这边逼近过来。
在两军相隔的地方,只有不到一人深和不到一米宽的一些农田夹渠,这几年干旱,沈阳中卫这边的引水工程早就荒废不堪,这些小沟渠里已经十分干旱,长满了荒草,大股的骑兵可以一跃而过,根本不会为之阻碍。
两军的前哨很快就交起手来,这里虽然有一些林木,但主要是以农田地形为主,小麦早就收割过,地也翻过,种了一些杂粮还没有出苗,马蹄翻飞之时,黑土被带出来不少,正是一处适合小股骑兵厮杀的绝佳地形。
蒙古人的哨骑全部以甲兵构成,勇武凶悍,平均年纪在三十五左右,最少都有犯边二十年的历史,血债累累之余,也打造了铁石心肠和勇悍的性格,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加倍的发挥着自己的射术和骑术,四百多甲骑摆成了半月形的阵形,一上来北虏就摆出了以多吃少的阵式,同时大股的穿黄皮袄子的牧民也在甲骑四周散步开来,他们手持骑弓,希图在甲骑获得优势的时候一拥而上,如果能剥下一领铁甲,获得的赏赐就十分丰厚了,如果抢到兵器,铁盔,那么可以不必上交,留着自用,在最近明军不曾与之交战的刺激下,这些牧民的胆子变的大起来,他们不停的发出怪叫声,企图扰乱明军的心神。
两军很快就接近了,明军骠骑全部是镶铁叶棉甲和一层锁甲,说是轻骑,负重其实也不算低,每个骠骑都是接受过两年以上的夜不收的训练,不论是骑术还是射术,马上格斗,马下格斗,潜伏,隐藏,追踪,所有的哨骑和架梁马的科目都必须合格才能成为骠骑兵的一员,现在每个司都有骠骑兵编制,他们负责的就是架梁和哨骑部份,也有一部份塘马责任,在平时,还会抽调出人手任护卫,每一个骠骑都是军中的骄傲,可能在具甲上他们不如司属重骑兵中队,但在战斗技巧和意志力上,骠骑兵们却是十分的自负。
两边先是以弓箭接触,骠骑们的射术也是十分惊人,在第一接触时间点上,骠骑们先是甩出自己携带的投掷武器。
骨朵,飞斧,投枪,阔刀,一个个投掷武器被甩手掷出,对面便是发出一声声的惨叫。
蒙古人掷物的本领也不低,但如此华丽的武器配给,他们却是没有这么样的金钱支撑。
面对攻击,这些蒙古骑兵只能用手中的骑弓还击,他们的骑弓是传统弓,做的越长大,弓弦绷的越紧,暴发的力度才会越强,握弓法和抛射法也是传统的蒙古射法,在辽阳骠骑的威胁和打击之下,蒙古骑射手们暴发出顽强的战斗力,精强的骑术也使他们参在两手持弓的同时微调着战马的走向,不停的避让投掷过来的兵器,并且用骑弓还击。
很快,明军骠骑们的身上就插满了弓箭,骠骑们很明智的边战边退,始终保持着对北虏的压力,同时不使自己进入五十步以内的距离。
只要在五十步左右,北虏的弓箭虽然不停的射中明军的骑士,但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弓箭没有能力破甲而入,最多刺到皮肉一层就停止了动能,极少数的弓箭才能透骨而入,伤到内脏或是刺断骨头,只有这样的重伤才会使骑士失去战斗力,或是可能丧失生命,但蒙古人的弓箭力道实在太弱,很少有这样的战果出现。
倒是牧民们助战颇有章法,看到明军甲胄难破,这些牧民就开始集中射击明军骑兵的坐骑,在这样的攻击下,好几个明军骑兵的坐骑被射死或射伤,骑兵落马之后,被赶上来的牧民围攻,很快就被砍死。
在两边试探攻击的同时,沿着里许外官道疾驰的蒙古骑兵也突入到明军斜后,这一股骑兵一直向前疾驰,他们发现大股明军就会报告,但在两边哨骑激战良久之后,侦察的蒙古骑兵并没有发觉大股明军出现的迹象,在明军哨骑之后,只有相隔不远的几百个骑兵跟上来,这个发现,叫侦察的蒙古哨骑们安心了不少。
此时重骑兵中队已经整队完毕了,马世龙是骑兵大队的队官,指挥一个中队根本就驾轻就熟,毫无吃力之感。
很快的,重骑兵们在辅兵们的帮助下将甲胄穿戴齐全,马甲也悬挂完毕。
身上负重超过一百斤的战马脾气变的暴躁起来,四蹄不停地在地上踩踏着,鼻孔里也是一直喷着粗气。
战马也有灵,知道打完仗就可以休息,它们也巴不得战事赶紧开始。
重骑兵的战马全部是精中选精的大马,就算如此,蒙古马对这样的负重也是实在有些吃力了。
“听说大人在澳门咨询当地夷商,要买什么阿拉伯的大马,听说高者可以比人还高出一头,重达一千斤以上十分寻常,普遍都在一千五百斤的重量,有这样的大马,负担我们这样的重量就很轻松了。”
一个骑兵队官在整理自己的兜鍪,束紧下巴上的系带,他的辅兵在帮他勒紧胸腹之间的护腹,同时整理顿项,虽然大战在即,这个重骑兵队官神色却是十分的轻松,似乎要参加一起野餐一般的从容。
在辽阳,他们也是最耀眼的一群存在,重骑兵负重要重,冲刺要凶猛,所以体能储备必须比普通的士兵更加强悍,所以每个重骑兵都是身形高大,体格健硕,加上骑兵的军常服在细节上比步兵的更加华丽一些,每当这些家伙成群结队出现在辽阳城的时候,总是会引起哄动。
常久下来,每个重骑兵心中都有普通步兵士兵难有的骄傲和自豪感,他们的军人仪度还加上一点刻意的高傲姿态,哪怕是现在可能生死之间,仍然不会叫这些高傲的公鸡般的军人低下头颅。
哪怕是死,亦要死的如同一个骑士。
“重骑兵,预备!”
最后时刻,马世龙策马到各队之前,军旗飘扬,每个旗队的旗队长亲自担当旗手,他们手握旗枪,枪尖斜指向前,在前方,哨骑在损失十几人后也获得了丰硕的战果,他们将退向两翼,重骑兵将面对敌骑四百余人,他们将一战破敌!


第554章 龙骑
“前进,龙骑兵!”
在重骑兵们以三角旗枪调整着步伐,开始上前迎敌时,李达在阵后不到二百步的地方,也下令吹响前进号,龙骑兵们也出动了。
重骑兵与敌不到三百步,龙骑兵与重骑兵相隔不到二百步,这样紧密的阵列,突如其来的冲锋,考较的骑兵功力当真不小。
不过菲特烈大帝能将一群骑马都能摔下来的农民调教成欧洲第一的骑兵,训练方法结合中西优点,并且兵员素质远超普鲁士人的辽阳镇,调教出这样精良的骑兵来,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前行的钢号声是四短一长,号声也是在督促旗队长们不停的调校着彼此的距离,而身为部队长,马世龙也是在观察着自己部队的行进速度。
在这么短的距离已经开始着小跳冲锋,马速开始提上来,每个骑兵虽然还是一脸的傲气,手掌的中间也是情不自禁的冒出汗来。
光是他们手中的骑枪就很沉重了,虽然和欧洲骑士对战高峰时长达七米甚至更长的骑枪没法比,但欧洲的骑士骑枪是中空的,每次戳刺从枪尾中段开始自己断裂,枪头巨大的动能可以把敌人如纸牌一样挑飞,而中间断裂后,动能又不会伤害到持枪者,这样的骑枪戳刺当然是威力无比巨大。
但这种骑枪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比起中国隋唐时的马槊不遑多让,现在以辽阳镇的财力和技术力量投放到骑枪制造上还是太奢侈了,要知道那可是欧洲贵族骑士的标准配备!
现在的骑枪也是尽可能的用最上等的枪身,枪头虽轻而锐利,柔韧性极强,可以最大可能的利用冲刺动能,同时还不必伤害到自己。
在明军哨骑退向两边的时候,打的兴起的蒙古人仍然不停地用箭雨追击着,看到明军有一百多生力重骑兵又冲上来,这些蒙古人似乎不知道镇夷堡之战的具体情形,他们没有后退,只是在阵列中间分出相当多的甲骑和牧人,拉开在两翼飞掠而来。
“又是拉瓦战法。”
马世龙是参加过镇夷堡之战的,对蒙古骑兵得自这种成吉思汗时代的骑兵战术简直是不屑一顾。
可能成吉思汗时代用这种战术灭国无数,但真正说话的还是重骑兵,蒙古人给后人不少错觉,好象就是骑射得的天下,其实真正灭国无数的还是他们的重骑兵和马上摧锋破阵的武勇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