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就是炮兵阵地和后方营地了。
从上头的布置来看,右翼应该是偏防守的阵势,毕竟龙骑兵在很多人眼里就是骑马的火枪兵,不要说不能和重甲骑兵比,就是和骠骑兵来比也少了几分精锐的气势,不少龙骑兵骑的马还是杂马,并不是正经的战马,而就算是猎骑兵也没有骑杂马的,这支部队,更象是一支用来追击和干杂活脏活的部队。
第四营的精锐程度也不如第一和第二营,三个营在这一次大战中都憋足了劲,打算为自己谋取一个真正的称号。
就象是近卫第一营和第二营一样。
说起来龙骑兵的前面还有“近卫”这两个字,这也叫很多人十分眼红。
中阵是郭守约的中军,另外就是第一营全部和第二营的一个千总部,还有一个骠骑兵和猎骑兵千总部。左路则是第二营的一半加上全部的骑兵营,加一个骠骑兵千总部。
很明显,破阵的打算和希望都是在左路。
任何一次战争,其实就是以自己的强力一击,打垮敌人,以战场的地形来做这样的布置,郭守约也无愧于惟功的信任。
右路守,中路配合左路,左路全部是大平原地形,战力超强的骑兵猛然一击,打垮敌人的右翼,兜头包抄,彻底击溃敌人!
天气大亮,太阳已经不是鲜红色的圆球,而是通体透亮,不可逼视,号鼓声此起彼伏,一道道红色的激流从营地里蜂拥而出,旗帜招展,甲胄耀眼,刀矛若林,虽然出战的只有三万人的战兵和两万多辅兵,但声势之盛,犹如千军万马。
站在高处,可以看到一列列的军阵渐次形成,大军在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内很快就达到预定的地点,在参谋军官的指挥下,塘马们来回的奔驰,帮着各营的军官们调整速度和队列,带领他们到达指定的地点。


第664章 银光
足足四个千总五千多骠骑兵和猎骑兵分别在左中右三面出击,来回奔驰,蹄声如雷鸣,不停地滚滚而过。
每个步兵营的将士们分别是线形长阵,每个重步兵都是穿戴三十斤的重甲,头顶铁盔,脖间顿项,胸前有明晃晃的护心镜和革带,腿上是护胫,比起普通大明边军的铁鳞甲来,辽阳的铁甲虽然也是三十斤重,防护能力却已经不在百户军官才有资格穿戴的山文甲之下了。
每个方阵都有大量的长矛手在中间,他们一段接一段,走动起来时,犹如一条扭动的银蛇。
每个方阵的两翼是火枪手部队,他们的甲是锁甲,只有二十斤不到,只有铁盔,没有顿项,也没有甲裤和护胫,每个人都在腿上缠着行缠,显的十分利落。
每个火枪手的屁股上都挂着刺刀,这种东西是纯钢打制,量产起来十分困难,好在时间在辽阳这边,现在每个方阵的火枪手都能够佩装刺刀了。
这使得他们不需要再带匕首或腰刀,战斗能力直线上升。
海量的士兵在鼓声声中稳步向前,阵线不乱,大明的武力曾经被世界落在后头,在惟功的努力之下,仅从眼前的情形来看,已经是又在世界的巅峰。
在郭守约等人的眼前,就是这样一副令人心动的情景。
“可惜大人不在这里。”几乎是同一时间,郭守约和马光远等人一起说了出来。
但话一出口,大家又笑出声来。
在或不在,有关系吗?
左路,中路,右路,十万大军将分批展开,舞台何其广阔,惟功怎么可能一定要出现在每一个战场之上呢?
重要的是,每一个战场都由他创造出来,一切都是他一手缔造出来,每个人都明白和知道这一点,这就已经足够了。
“右路是陶安然啊,以老陶的性子,大人很难捞到上场的机会啊。”
“大人应该还是会设法打上一两场的,不然他的箭技实在是浪费了啊。”
“总会有机会吧。”
大战在即,这些将领们却都是在毫无节操的揣度起惟功是不是能够捞着动手的机会,话语中充满着幸灾乐祸的情绪,这些惟功一手带出来的家伙,果然是对他太了解了。
“好了,大家都回指挥位置上去吧。兵凶战危,等打胜之后,我们给大人写捷报时,再来说这些笑话吧。”郭守约刚刚没有说什么,只是感受着这个团体对惟功的忠诚和敬爱,他眺望远方,对面也是已经黑沉沉的一片了,整个地平线好象都被黑色给填满了,自己这边固然是声势惊人,对面又何尝不是惊涛骇浪?
可以说,这支站在世界之巅的军队,面对的也是曾经在世界巅峰,现在也是在那个马背民族最后荣耀尾声位置上的强悍武装。
六万人对二十万,三万对四万多,从战兵数字上来说明军好象不吃亏,可对面是随便一个牧人都能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
“万胜!”马光远道。
“万胜!”所有人跟着一起叫喊出声来。
……
……
李达回到自己指挥位置上后不久,整个龙骑兵阵列就开始一直向前行了。
第四营的营方阵就在他身后,数不清的大小一不的红旗在身后飘扬,军号和鼓点一直响个不停,督促着将士不停地向前移动。
每个局方阵慢慢开始聚拢,会集,在行军到战场中间时,局方阵集结成司方阵,然后最终成为一个千总部方阵。
每个千总部方阵有一千人以上,正面为五十人一列,纵深长达二十排,全部为长矛手,四个角上则放着三百多名火枪手,每个千总部方阵与另一个千总部方阵几乎相接,只留下塘马通过的缝隙,每个边角上的火枪手与另外一个方阵的火枪手几乎可以一起行动。
以往的军阵训练时,在战阵之前会留一到两个局的鸳鸯阵战兵,但今天对付的北虏几乎全部是骑兵,而且不会下马步战,这样布置阵前游兵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每个局的鸳鸯战兵都被放在了方阵之间的缝隙之前,他们保护塘马和方阵,以免被敌骑插入。
嘹亮的军号声中,军阵开始不停地向前。
由于日常坚持的超高强度的训练,每个营和每个千总部,每个司,每个局,每个旗,每个小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旗队长们不停地找自己的局认旗,局百总们则认准自己的司认旗,司找千总部,千总部则紧盯营旗,方阵不停地向前,一直到战场中央位置时,在鼓号和认旗的指引之下,辽阳镇的阵形几乎还是没有任何的变化。
一杆杆望车在军阵之中,上面是全部的指挥官,大光顶子山距离战场太远,郭守约不可能缩在山上指挥,辽阳镇的武将不可能连普通的大明军镇将领的勇气都没有,这个时代,大明的将领虽然粗鄙不文,地位低下,有的私欲过重,有的贪婪,但还没有普遍的出现贪生怕死的情形,象李宁那样弃部曲先逃的将领还只是少数,多半的将领还能记得自己的职责所在,而因为家丁作战的特点就是精锐尽在将领本身和家丁身上,所以将领不仅不会逃跑,相反,在做战时总是披坚执锐,冲锋在前的多,这也是明军兵制封建化之后的战争特别,军镇大而无当,精锐很少,只能依靠将领和家丁的武勇及忠诚,要激发这些,将领本身当然不能是窝囊废和胆小鬼,在清兴明亡那几十年里,光是辽东总兵这样的佩印总镇总兵就战死了好几位,其余的低等总兵战死好几十,到崇祯十四年时,就只剩下一些胆小鬼和马屁精一类的废物了。
在此时,大明的军人还有起码的荣誉感,在辽阳镇将领的身上更加的明显。
每一杆望车都尽可能的推到前方,除了前锋的骑兵哨马和第一列军阵之外,就是各级营官和千总官们的望车了。
平原地带,要想居高临下掌握战场的大半情形来做出判断和调整,站的越高,决断力当然就越强。
可以看到,明军三翼一路向前,左路稍微厚实一些,最令所有人激动的,就是左翼那耀眼的银光。
不论是骠骑兵还是猎骑兵,或是重甲步兵,或是火枪兵,鸳鸯战兵,没有哪一支兵种能和那一支军队相比。
在它行动时,山峰在跳动,大地在颤抖。
天地无光,日月失色。
那是怎样的奇景,世间的语言都无法描绘出那情形的一半激动人心之处……重甲骑兵,辽阳镇最为伟大和强悍的力量,终于成营建制的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一个个重骑兵就算是单独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也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况且现在是六千多重甲骑兵们聚集在一起!整个重骑兵阵列的上方,空气仿佛都扭曲了,隔的远一些,仿佛能看到一层层的银光在方阵上方的天空闪烁着。
这是何等壮观的情形!
马光远就在队伍的最前列,身为营官,他的年纪,武力,经验,都已经在巅峰,指挥这六千多袍泽兄弟,他感觉可以把天也捅一个窟窿出来。
他的身上穿着的不是将领惯用的山文甲,而是浑然如一体的板甲。
是的,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板甲,在辽阳已经正式列装到重骑兵们的身上去了。板甲重不到三十斤,防护能力却远在山文之上,就连现在重步兵们大量列装的青唐甲在纯粹的胸前防御上也是不如重骑兵们的厚重板甲。
加上还有装了面甲的头盔,顿项,护胫,铁手套,每个重甲骑兵负重也就是五十斤,比起最重时的近八十斤减轻了很多,但防护能力反而是攀升上来,而每个重骑兵手中的骑矛经过多次试验之后也是定型,每支骑矛长达五米,中杆为空,后尾为铁,虽然极长而不重,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掌握好平衡。
很难想象,有什么军队能在平原地带,面对这样的六千多骑兵的长矛冲击能挡下来。
就算是极多的优势骑兵,也是根本没有这种可能。
马光远深呼口气,看着远方大队大队的黑色骑兵的身影,他高高举起自己的骑矛,做了一个十分坚决的手势。
瞬间,听起来还算愉悦轻快的鼓点声响了起来。在鼓点声中,重骑兵们如山峦一般开始向前方移动,在他们的两翼是勇悍轻捷的骠骑兵和猎骑兵们,他们负责保护重骑兵的两翼和拖后,在重骑兵们破阵之后,他们会是杀戮的机器,所有斩杀残敌的脏活累活就是他们的了,当然,这些小伙子们也是甘之如饴,并没有什么不乐意的。
每个辽阳骑兵的梦想就是成为重骑兵的一员,哪怕是光荣感极强的骠骑兵们。
认旗指向前方,大地开始更加剧烈的颤抖,中央方阵,左面重骑兵,右边的龙骑兵,所有的队伍都开始向前方移动,一个接一个的线形方阵仿佛连接到了远方的天际,而对面的骑兵也开始呼啸而来,一面面纛旗之下是几千上万上规模的游牧骑兵,他们如同黑色的地狱之火,席卷而来。


第665章 初次
把儿兔也曾经与明军多次交战,多少次随速巴亥突袭到边墙之内,看过辽镇强兵的风采,当然也领略过大明内地的风光景致。
他更看多了汉民的无助,男子懦弱,女人更懦弱,面对蒙古人的铁骑,这些明国的汉人只知道哭喊,求饶,或许有零星的抵抗,但根本不成规模,瞬间就被粉碎。
在他的父汗被辽阳军杀死之前,他还真没觉得对明国的侵犯有什么风险……达延汗和明国斗了几十年,当年的太师也先还俘虏了明国的皇帝,俺答汗这个奴子和明国打了几十年,不知道手中有多少明国百姓的鲜血,结果怎样,还不是受封为顺义王,明朝还不是和俺答互通马市,用大量的财富来安抚俺答和他的部落。
这个所谓的庞大帝国根本不被蒙古高层贵族放在心上,可能有那么一段时间它曾经压的蒙古人喘不过气来,但那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对面火红的大阵把儿兔也看得很清楚了,从他的视界看过去,地平线上只能看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