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项羽遇到刘邦-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本事的人,都是讲条件的人,他们需要得到认可,需要得到实惠,没有哪一个人会真正做到无私奉献。黥布对项羽有意见,应该是从项羽的分封开始的。黥布被封为九江王,按说也不错,因为跟随项羽的楚人,除了他,被封的也只有河南王申阳。但人都是这样,你觉得你对他很公平、很不错了,他却不一定认可。黥布即是如此。这取决于几个关键的因素。

一、黥布资格老。黥布原名英布。小时候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当刑而王”,既是说他受刑后才能转运,而且能成王。后来英布果然因为触犯秦法而被处以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这个情形在《水浒传》里经常见到,故而人们又习惯称其为黥布。黥布最早做盗贼,后来投奔了项梁,项梁立了楚怀王后,自号为武信君,封黥布为当阳君。可见黥布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和项梁差不多。

二、黥布战功多。跟项梁时,在打败景驹、秦嘉的战役中,“布常冠军”,勇猛异常。黥布后来跟随项羽,也曾立下赫赫战功。项羽打败章邯,靠的是破釜沉舟一役,破釜沉舟之前,项羽“使布先渡河击秦”,让黥布做先锋,先过河打前站。黥布过河后多次打败秦军,有了个好开头,项羽这才破釜沉舟,组织全面进攻。

三、黥布威望高。项羽大败章邯,诸侯甘愿归于麾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布数以少败众也”。黥布多次以少胜多,令人叹服。可见黥布在诸侯中的威望之高。

项羽也很信得过黥布,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信。在新安坑杀秦军的二十万降卒时,项羽拿不定主意,找两个手下商量,其中就有黥布(另一个是蒲将军)。项羽入函谷关,遇刘邦兵把守,于是命令黥布武力冲关,后来一路到咸阳,黥布“常为军锋”,都是一马当先冲在前头。最突出的一件事,就是项羽尊奉怀王熊心为义帝后,准备将义帝迁到长沙,后来还是不放心,决定在半道上除掉他,于是“阴令九江王布等行击之”。这么机密而重要的事情让黥布去办,可见黥布是项羽信得过而且很放心的人。

人总是会高估自己的作用,没做出什么成绩都还要往身上揽些成绩,何况黥布确实有着骄人的成绩。加上他感觉项羽对他不错,期望值也就会越高,结果项羽仅仅给了他个九江王,大大低于他心中的底线。比如他觉得九江王的地位不算高,地盘不算大,地域相对偏僻、贫瘠,具体为什么就不清楚了,总之他很不高兴,内心对项羽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并很快通过行动表现出来。以前的黥布,唯项羽马首是瞻。当王之后,便对项羽的命令执行得不那么彻底了。

项羽攻打齐王田荣,遇到阻力,要求黥布出兵增援,黥布“称病不往”,仅仅“遣将将数千人行”,也就是意思一下。刘邦进攻彭城,黥布“又称病不佐楚”,事关楚国生死存亡,黥布仍旧按兵不动,表现得十分冷漠,也无怪乎项羽“由此怨布”,对黥布的行为很是生气。

项羽只看到了黥布不积极的表象,绝然不会想到深层次的原因。作为领导,项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力求做到公平、公正,这是责任所在。他封黥布为九江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公心,因为黥布是亲信,所以反而低调处理;二是将黥布放在九江,挨着自己的封地,也体现了一种信任。项羽根本没考虑九江这地方好不好,实惠不实惠,黥布满意不满意。

人和人之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你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对他好,他却还觉得你对他不公平。黥布和项羽之间即是如此。黥布早就对项羽不满意了,而项羽还觉得对黥布不错,怪他不执行命令。项羽对黥布信任有加,其实黥布已然起了异心。义帝被杀,这事做得应该很机密,结果连新城的三老董公都知道了,还将这事告诉给了刘邦,让刘邦找到了新的讨伐项羽的理由。董公听说义帝被杀的事件可以理解,但还知道项羽指使的细节,这就很蹊跷了,有人故意泄密也未可知。二人思想产生如此大的偏差,出现矛盾是迟早的事。

有了这个裂痕,就给了刘邦以可乘之机。刘邦兵败彭城,一路惊魂,逃到下邑后,方才静下心来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刘邦这次进攻彭城异常顺利,完全没想到结局会如此之惨,否则他便不会在彭城载歌载舞、喝酒吃肉地庆祝了。本来势在必得的事,结果弄了个鸡飞蛋打,刘邦很窝火,很不甘心,很想报这一箭之仇。这时张良向刘邦提到了黥布。

刘邦问张良:“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我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拿出来作为封赏,你看给谁合适,能让他和我一起联手,灭了项羽呢?刘邦这下面子失大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结果却被项羽的三万人马给冲了个稀巴烂,于是决心痛下血本。不过他这个血本本就是镜子里的事,你不拿出来,也得让项羽夺回去,不能说刘邦有多大方。后来楚汉战争进入尾声时,刘邦让韩信、彭越对项羽实施最后的合围,二人不听,最后不得不拿出封地作为奖赏。可见不到万不得已,刘邦也是个铁公鸡。这次是实在没办法了。

张良给他提了三个人:黥布、彭越、韩信。并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明确指出,黥布是一员悍将,而且现在和项羽之间有矛盾,是个好机会,可以利用一下。于是刘邦开会,问众人:“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於(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淮南指的就是封在淮南一地的九江王黥布。说谁能去趟淮南把黥布给我争取过来,让他反项羽,把项羽继续困在齐地几个月,我获取天下就万无一失了。

刘邦的侍从随何于是自告奋勇,带着二十几个人前往淮南说服黥布。随何说服黥布,也不是很顺利。黥布虽然对项羽有意见,毕竟还是受过项羽恩惠的,有矛盾也属于内部的矛盾。而投靠刘邦,就是性质问题了,还牵扯到人性和道德,很不好决断。而且当时刘邦刚刚败北,形势处于不利的地位,单从利益上讲,一切也都是未知数。刘邦手下不乏伶牙俐齿的说客,而且屡立奇功,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人才。比如审食其,后来居然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国归顺,其能量可见一斑(当然这事后来让韩信给搅黄了,审食其为此还赔上了一条老命,不过这纯属意外,不是人家没本事)。这随何也不是吃素的,通过一番斗智斗勇,最终让黥布反戈。

随何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攻心,让黥布召见。随何到了淮南,黥布三天没召见他(可见黥布对这事确实犹豫),但也没有过分冷落,派太宰每天好吃好喝招呼他们。见不到黥布,你有什么本事也使不出来。于是随何便采取攻心战,对太宰说:大王三天不见我,肯定觉得我们现在处于下风,不过听听意见也无妨,我说得对,你们就听,觉得不对,可以把我们拉出去斩了,这样对楚国那边也有个交代,何乐而不为呢?既然一点坏处没有,又给黥布留了一个悬念,于是黥布便召见了他。

二是锁喉,抓住黥布的要害。黥布听命于项羽,却两次失职,先是项羽攻打齐地,向黥布征兵,黥布“称病不往”;随后刘邦攻入彭城,黥布“垂拱而观其孰胜”,未派一兵一卒,作壁上观。随何把这两件事一摆,便点到了黥布的死穴。项羽眼里是揉不进沙子的,对这种行为绝不能容忍。言外之意,项羽绝饶不了他,还不如趁早想出路。

三是利诱,让黥布看到好处。黥布不支持项羽,是对项羽有看法,但这并不等于就倾向于刘邦。如果没有相当的好处,黥布是不会冒此风险的。所以随何又说:“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淮南。”你归顺了汉王,汉王一定会封赏土地,到时候就不仅限于小小的淮南了(这本就是刘邦的许诺)。用封地的诱惑烫了黥布一下。

四是釜底抽薪,切断黥布的退路。黥布动了心,“阴许畔(叛)楚与汉,未敢泄也”,与随何悄悄达成君子协定,但依旧持观望态度。随何对这个结果自然不满意,因为这只能说明黥布有反楚联汉的意向,并无实质的行动。如果刘邦占上风,他可以归汉,如果刘邦失利,他还可以选择支持项羽。一切都还在镜子里。于是随何来了个釜底抽薪。当时项羽也派使者过来,让黥布出兵相助,随何直闯进去,对楚国使者说:“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黥布已经投降我们了,怎么还会发兵救楚呢?随何这招事出突然,黥布始料不及,所以一下子惊呆了。但事已至此,也没有退路了,于是黥布杀了楚国使者,正式宣布起兵反楚。

这次项羽对黥布彻底失望了,之前虽然对黥布也有看法,但当时“北忧齐、赵,西患汉”,形势不容乐观,加上对黥布才能的欣赏,所以并没采取什么措施,只是派使者不停地过来传命催促。黥布正式反水,项羽也不客气了,于是派大将龙且带兵讨伐黥布,彻底将黥布推向了刘邦那边。

〔有奶便是娘的彭越〕

彭越是对楚汉战争的胜负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彭越,刘邦在荥阳拉锯战中,便不会支撑那么久,甚至不会有后来反败为胜的机会。项羽与刘邦在前线对峙,彭越则绕道项羽的后防线上打游击,截断项羽的粮草供给,让项羽顾头难顾尾,最终为刘邦争取了时间。彭越的功劳可谓大矣。

彭越本是个草寇,他最初谁也不想跟。陈胜、项梁起事,天下豪杰四起,风起云涌,有人对彭越说:“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让彭越也赶紧行动起来,加入反秦队伍,彭越说:“两龙方斗,且待之。”意思是,胜负还不知怎样,看看再说,不急。作壁上观的人,心里都有个小九九,他的这种态度也多次体现在楚汉战争期间。

彭越最初与反秦义军发生联系,始于刘邦。刘邦西进关中时,攻打昌邑,遇见了彭越,彭越于是帮刘邦一起攻打昌邑,但没有打下来,刘邦向西退却,二人也就此分手。彭越带着他的人,又收了些魏国的散兵,继续当他的草寇去了。

由此可见,彭越是个喜欢独来独往、乐得逍遥自在的人。他并不想依附谁,或者说,在他觉得没完全的把握时,他不会依附谁。他帮刘邦,也许是觉得刘邦有实力,可以依靠,结果却并不理想,所以也就继续选择观望了。

其实彭越后来有想跟项羽的意思,因为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已是实际意义上的老大了。结果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没有封彭越,这让彭越心里很不爽。这事其实怪不得项羽:一则,你彭越自己觉得做个盗首了不起,项羽未必会拿你当根葱;二则,项羽本就是论功行赏的,你彭越没有战功,自然没法封侯。

但人才都是有个性的,也是有自尊心的,项羽不拿彭越当回事儿,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如此,彭越对项羽就有了意见,于是率领“万馀(余)人毋所属”,不听项羽的,还当他的草头王。这也是后来楚汉战争时,彭越倾向于刘邦的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看不上,不等于别人看不上。彭越在项羽眼里不算什么,但毕竟也是一股势力,有着自己独立的一票人马,自然会有人打他的主意。彭越第一次尝到甜头,是田荣给的。田荣没有被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