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国医-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骆志远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快步上了楼。

韩大军兴奋地跺了跺脚,转身下楼去找夏侯明礼。

而骆志远上了二楼,在楼梯口处迎面遇到了林美娟。

在整个康桥集团的管理层,虽然韩大军排副总的第一位,但实际上在骆志远和唐晓岚心目中,林美娟才是真正可以信任的心腹。骆志远提出让林美娟在担任财务总监掌控全集团财务运行的基础上,继续兼任副总,就是委以重任的迹象。

“美娟?”骆志远笑着招呼了一声。

林美娟皱着柳眉儿压低声音道:“骆总,你刚才允许韩大军和夏侯明礼安排人,这个口子一开,将来可不好刹住!”

“呵呵,他们也是集团高层,安排几个自己的关系户也无可厚非,只要不影响工作,我都可以装作看不到。美娟啊,集团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不管是谁的人,只要能为公司所用,那就是公司的人。”骆志远一边说着,一边往自己的办公室走。

林美娟紧随其后,继续道:“可以,公司里原先两家毛纺厂的老人不少了,一旦这些人拧成一股绳,跟在韩大军和夏侯明礼两人屁股后面摇旗呐喊,我担心……”

在这件事情上,林美娟没有私心,也不是针对韩大军和夏侯明礼,而完全是站在唐晓岚和骆志远的立场上说话。

“美娟啊,进来说话。”骆志远打开了办公室的门,示意林美娟进来。

“美娟啊,我们是新建企业,无论是高层、中层还是普通员工,其实来自哪个层面都无关紧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凝聚人心,加强公司的向心力。在这方面,你不需要担心,同时我也相信,老韩和夏侯两个人会有自己的分寸,倘若他们失去分寸……”骆志远笑容一敛,淡淡道:“各人都有各人的私心,但只要集团公司整体的利益一致对外,就可以了。”

见林美娟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骆志远忍不住轻轻笑了一声,“美娟,人啊,是不能吃独食的。在集团公司内部,不能只有唐董或者我一种声音,这不好。所有的人都对我们唯唯诺诺,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企业要做大做强,集团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各尽其职,作为我们来说,掌握好利益分配和平衡就是了。”

骆志远这话已经往深处说了,这也是他对林美娟比较信任的原因。

经过了这么久的相处,他早已判定,林美娟对唐晓岚和自己忠诚不二,而此女个性虽强,却极顾全大局,私心很少,可以值得信任。

下一步,他准备将林美娟培养成多面手,成为自己掌控康桥集团的左膀右臂。

韩大军和夏侯明礼带有行政级别,又是“老国企”的利益代表,不可能真正得到骆志远的信任,只有林美娟之类经过了骆志远考验的人,才能赢得他的扶植。

除了林美娟之外,骆志远心目中还有一个人是冯国梁。当然,与林美娟相比,冯国梁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一方面检验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检验他的忠诚度。

“不能吃独食?”林美娟一怔,骆志远用了这么一句在她看起来挺怪异的比喻,她想了想,旋即长出一口气,叹息道:“骆总,我们是民营企业,说白了,集团就是唐董和你两个人的企业,你又何必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呢?”

林美娟的意思很明显,康桥企业集团就是唐晓岚和骆志远两人掌握股权的企业,自己的企业,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老板说的话就是圣旨,下面的人执行就行了,何必要搞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那种利益均沾和权力制衡的老一套呢?

骆志远也是轻叹一声,林美娟能这样想,只能说明她的格局还是有点低,这让骆志远多少有些失望。他虽然想要扶植林美娟,但说实话,林美娟距离他的标准和要求还是差一点的。

“美娟,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把视野放得更高、更开阔一些如果我或者唐董,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我们这家企业也距离被市场淘汰不远了。欧美、日韩那些大企业,有不少都是从家庭作坊和私营企业发展起来的,如果他们的老板一直将企业当成自己的私产,拒绝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就没有后来的成功了。”

“严格说起来,康桥集团不是唐董和我的,而是社会的,属于公司的每一个员工。企业创造利润,拉动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骆志远苦口婆心地给林美娟灌输着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企业理念,试图给林美娟洗脑。其实,这种“洗脑”早在很久前就开始了,只是林美娟的个性使然,一直较为排斥,听得多但听进去的少。

林美娟忍不住苦笑起来:“骆总,这些大道理我都懂,说白了吧,我就是担心,有些人不守规矩,结成小团体,会钻公司的空子。”

“谁不守规矩,谁就会被淘汰,这毫无疑问。”骆志远眼眸中掠过一丝清冷,要想欺瞒他,还真不太容易。但这些,他无法跟林美娟往深处说,就笑笑挥挥手:“行了,美娟,你赶紧去做事吧,做好融资的准备,我们的并购计划也需要一些资金储备。”

林美娟迟疑了一下,“骆总,市里真的会帮我们向银行融资吗?”

“一定会!”骆志远嘴角浮起一丝自信的笑容,林美娟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去了。

并购自行车厂的事情,都谈到这个份上了,无论是康桥公司还是市政府,都没有往回走开倒车的可能了,只有继续往前走只要骆志远能全部承担债务并安置职工,市里纵然不情愿,但还是会同意帮着进行融资。

当然,政府不是银行,要想从银行手里取得巨额贷款,还需要康桥公司拿出让银行动心的新项目来。

下午。

常建急匆匆敲门走进骆志远的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骆总,怎么市里还没有动静?到底成不成,总得给个答复吧?”

常建从京城申报专利回来几天了,一直在家休息。不仅是他,还有跟他一起进京的三个员工,骆志远都给他们放了假。当然,休息不是目的,避免电动车专利消息提前泄露才是目的。

“怎么,常建,在家呆不住了?”骆志远笑笑,“这事儿不能急,这不是小事,市里肯定要慎重考虑的。”

常建吐出一口气:“我在家里呆不住,心急如焚啊。骆总,实在不行,我让我爸过问一下?”

骆志远扫了常建一眼,心说你这小子还真是不懂世情,这是周显华副市长分管的工作,你爸爸常书欣不能随便过问插手的,这可是大忌讳。

“常建,算了,还是别去给常市长添乱了。我们安心等,估计也就是这两天,5月底前后就能有回音了。”

常建苦笑:“骆总,要是市里不同意帮我们融资,你是不是就放弃收购自行车厂了?”

骆志远避而不答:“暂时耐心等待,常建,如果你在家里实在呆不住,那就来公司上班,把电动车项目的设计研发方案再完善完善,我不懂技术,在技术方面你是权威,下一步我们投入研发生产,你可是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

“这样,我给你抽调两个人,你牵头成立一个电动车项目研发技术办公室。”

常建无奈地耸耸肩,“那好吧,我听你的。”

“我去准备了,有消息别忘了第一时间通知我。”常建起身就走。

第214章 电动车项目

第214章 电动车项目

5月21日。

市里的消息终于下来了。

上午,分管副市长周显华,市政府副秘书长李鹤,市机械工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沈宏卫等市政府和部门领导赶来康桥公司,与之同行的还有农行安北市分行的行长孙琦,以及市府办、机械局和市农行的有关随行人员。

康桥集团办公楼前打出了一条“热烈欢迎周市长和市政府、市金融系统领导莅临指导”的宽大横幅,非常醒目。在办公室的组织下,集团机关加上康桥实业公司机关的一百多名员工分列在道路两侧,列队对周显华等人的到来进行欢迎。

周显华等人的黑色官车在停车场停下,周显华下车,在一干官员和骆志远等康桥公司高层人等的簇拥下,慢慢向康桥集团办公楼走去。

列队欢迎的康桥集团员工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有些女职工还挥舞着塑料的假花,欢呼着,宋爱娟还组织了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员工在后场敲响了锣鼓,场面热烈声势浩大。

周显华皱了皱眉,扭头扫了沈宏卫一眼。

沈宏卫慌不迭地停下脚步,一把抓住骆志远的胳膊,不满地压低声音道:“骆总,你搞什么搞?你这是欢迎市领导还是让周市长难看啊?”

骆志远苦笑了一声,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急急向韩大军使了一个眼色,让他赶紧让敲鼓和欢呼的人停下。

今天的场面其实是夏侯明礼搞出来的,骆志远也没有想到夏侯明礼竟然会搞得这么“兴师动众”,但本着“礼多人不怪”的原则,也就没有让撤了。

其实,韩大军还没有安排下去,周显华等人就已经走进了康桥集团的办公楼,进了会议室,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双方坐定,周显华端坐在中央,静静地凝视打量着对面的骆志远,沉默了大概有一分钟的样子。市领导不说话,其他官员就更不敢吭声,于是会议室里的气氛就沉闷了下去。

骆志远腰杆笔直,坐在那里面带微笑,神态从容。

周显华清了清嗓子,淡淡道:“好了,今天,我受劳市长的委托,带有关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同志来康桥公司,开一个工作协调会,明确两件事。”

周显华的目光清澈而具有穿透力,他环视众人,凝声又道:“第一,市里原则上同意康桥企业集团公司对安北市自行车厂的收购,由康桥公司全部承担自行车厂的全部债务、接受其全部在册资产,同时安置所有在职职工。康桥公司必须要向市里承诺,不会让一个职工下岗,不会拖欠一笔职工工资、不推诿任何一笔债务。当然,市里可以出面协调,相关债务可以延期分批偿还,这也是考虑到康桥公司的经营实际困难。”

周显华说完,立即望着骆志远,神色沉凝。

骆志远赶紧表态:“周市长,各位领导,我代表康桥企业集团公司向市里承诺,全部承担自行车厂的负债,尽快清偿老厂拖欠职工的工资,不将一个在职职工推向社会。请市领导放心!”

周显华点点头,“好,很好。”

“沈宏卫,回去之后,机械局马上向市政府提报一个关于康桥企业集团公司并购市自行车厂的可行性报告,两天后的市长办公会上讨论研究,然后形成会议纪要。”周显华扭头扫了沈宏卫一眼。

沈宏卫恭谨陪笑:“好的,周市长,我们的报告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报给市政府。”

“好,一会,你代表机械工业局和自行车厂跟康桥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这事儿就算定了。”

周显华又紧接着道:“根据康桥公司实际和康桥公司提出的申请,市政府下一步还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今天,我特地把市农行的同志找来,就是让大家坐下来商量一下,谈谈市建行向康桥公司提供低息贷款的事宜。孙行长,你谈谈吧。”

市农行行长孙琦脸上浮起了程序化的笑容,他朗声道:“尊敬的周市长,沈局长,各位同志,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我们行就提供贷款支持康桥公司收购市自行车厂的可行性进行了再三研究,班子成员一致认为,我们应该无条件支持市里的经济建设,为政府分忧,为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