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国医-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骆志远脸色不好看,唐雪松笑了,压低声音道:“老弟,你还是回头去跟宋雪峰沟通沟通。实在沟通不下来,那就不妨找找主要领导,看看领导能不能给你们打个招呼。”

骆志远为难地搓了搓手。

他知道唐雪松说的是市委书记劳力,但这事儿他已经跟市长滕铭接上头,如果再去找劳力,恐怕会引起滕铭的不满。而让滕铭出面,财政局的宋雪峰又未必买账,而一旦搞僵,事情就再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办点事,真他娘的难。骆志远心烦意乱地告辞离开了唐雪松的办公室,看看时间不早了,就离开了市委机关大院。

他沿着市委机关大院所在的红旗大街信步而行,突然一辆黑色的官车停下来,车窗摇下,安知儒招招手热情道:“志远?你去哪?上车,我送你。”

安知儒去市委找市委副书记夏翔汇报工作出来,正好看到骆志远,自然没有相遇不打招呼的道理。

骆志远笑了笑,也没有客气,直接就上了安知儒的车。

安知儒作为安北市中心区安北区的区长,在如今的安北市官场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一号实权人物了。

第639章 站队和风险

第639章 站队和风险

“志远,常委会上的事,我听说了,你现在不错,主持高新区的工作,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安知儒笑着,微有感慨。

不知不觉间,骆志远从一个初入官场的菜鸟如今已经成长为跟他平起平坐的区县实职干部。当年,他是县处级的时候,骆志远还没有任何级别,几年下来,他还是县处级,而骆志远却追上了他的步伐。

表面上,高新区跟安北区没法比,高新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与他这个中心区的区长更没法比,但按照这种速度下去,或许用不了两三年,骆志远就要凌驾于他之上了。

这只是一个时间早晚问题。

“安叔叔,看上去形势似乎不错,但实际上,尽管市领导有明确的态度,但高新区哎!要什么没什么,想要开展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举步维艰,我的压力很大。”骆志远叹息着。

安知儒也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知道骆志远说的是什么,就笑笑道:“经费问题没有解决?”

“常委会定下了调子,但要付诸落实,我看这架势,没有几个月的时间都很难。”骆志远苦笑着:“现在高新区没有经费,人员到位和机构设置都是空话,让我怎么推进工作?”

安知儒眉梢一挑:“宋雪峰这个人不好打交道。不过,你可以找上头谈谈。”

骆志远苦笑摇头不语。

安知儒知道当着司机的面说话不方便,就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吩咐司机在前面的一家茶馆停下,两人进去点了两杯茶和一些茶点,开始面谈。

“你还是要找找劳力。只有劳力点头,财政局那边才会松口。宋雪峰是劳书记的心腹,只有劳书记打招呼,他才会买账。其他市领导,恐怕都难。”安知儒轻轻道。

骆志远沉默了一下,摇摇头:“安叔叔,我就是找上劳书记,他会不会跟宋雪峰打招呼还是个未知数。况且,他一直对高新区的事不是那么热情,常委会上提出来,也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促成的。”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担忧,骆志远没有当面跟安知儒说。现在高新区的事情,滕铭已经插手,摆出了“拉拢”他的领导姿态,如果他抛开滕铭去找劳力,恐怕滕铭那边会反弹激烈。而让滕铭去给财政局打招呼,宋雪峰表面上当然不敢反对,但……

骆志远不是不信任安知儒,而是这事一旦挑明,他就被打上了市长滕铭的标签,无形中站在了市委书记劳力的对立面。

尽管,他心里很清楚,现在他正处在一个微妙而关键的时刻,滕铭在等待他的选择站队,而劳力也在盯着他,稍有不慎,他就会两头都得罪。

实际上,官场上,站队是必须和必然的,没有真正的两全其美左右逢源。最终,他只能选择滕铭或者劳力,不可能当墙头草。但现在,在骆志远看来还不是最后时刻,局势还不明朗,过早站队亮明态度风险太大。

安知儒皱了皱眉:“你是不是考虑得太多了?劳书记既然肯召集常委会上表态,就表明他开始转变态度。在咱们市里,没有一把手的点头,任何事都难办。我觉得你还是要跟劳书记沟通好,这一点最重要了。”

安知儒说完,深深地凝望着骆志远。

他的话其实是一种无形的暗示和点拨了。在安知儒看来,劳力对高新区态度的转变是一种契机,骆志远应借着这个机会,马上向劳力靠拢过去,毕竟没有劳力点头,他的正处级也解决不了,而主持高新区的工作更是一句空话。

这也符合常规和常理。

骆志远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苦笑连连。如果没有滕铭的插手,他肯定早就去向劳力单独汇报工作了。可难就难在,滕铭作为市长名正言顺地挡在了骆志远和劳力的中间。

毋庸讳言,现在骆志远的一举一动,最关注的还是林明仁和滕铭。

安知儒的建议,骆志远没有听。他思之再三,还是决定迂回一下,走“曲线救国”的路线。既然现在双方都逼着他站队,那他就不如彻底跳出来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第二天上午,骆志远去高新区上班。他的办公室在新办公楼二楼的最东头,最里面的一间也是最大的一间,昨天下午马德山和赵寒刚刚带人给他拾掇好。

而其他几个高新区的领导,办公室都在二楼。

马德山和赵寒陪着骆志远走进这间崭新宽大的办公室,陪笑道:“骆书记,您看条件还可以吗?您看看缺什么,我们马上给领导配上!”

骆志远皱眉:“老马,老赵,区里现在没有经费,你们这些新的办公桌椅家具什么的,从哪弄来的?”

马德山向赵寒使了一个眼色,赵寒赶紧上前解释道:“领导,这是康桥集团支援的,我们都跟企业做好了沟通对接,这些都算是区里暂时借的,等日后经费到位,咱们再还!”

骆志远长出了一口气。

实际上他心里有数,现在高新区不仅借用了康桥电动车公司的新办公楼,里面配置的全部办公设施,都是康桥电动车公司主动“赠送”的,这完全是看了他这个幕后大老板的面子。而作为政府领导,他主持下的一级党政机构办公所需,竟然要开他个人之力来维持,这也不能不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不过,这也值不了几个钱,不必当真。

骆志远挥挥手,很快就撇开了这些,换了一个话题:“我不能用这间办公室,这间给林市长。林市长虽然不会来区里坐班,但他是区里的主要领导,办公室该有还是要有。我就要隔壁这间吧。”

马德山和赵寒面面相觑,连连点头答应。

说话间,高欣庆笑吟吟地从自己的新办公室里走出来,“骆书记!”

“欣庆同志,早来了啊。”骆志远笑着过去跟高欣庆握手,然后进了高欣庆的办公室。两人碰了碰头,敲定了近期的几项重点工作,比如人事安排和机构设置。

邓泰然是劳力的人,欧良军是市委副书记夏翔的人,高斯恺勉强算是劳力的人,班子里这些人,骆志远当然只信任高欣庆。有些事情,必须要两人先碰碰头,然后再开会定调子。

高新区整体的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暂时还提不到议事日程上,区里说了不算,要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编办来操办。但区机关部门的人事安排,骆志远却可以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

比如高新区办公室。按照骆志远的本意,肯定是要用赵寒,但马德山毕竟是前期过来的正科级干部,如果抛开他,负面影响不小,会影响目前这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欣庆听完骆志远的顾虑,想了想笑了起来:“我看不如暂时先过渡一下,先组建几个工作方向的办公室,比如行政综合,后勤,项目和招商引资。等日后咱们区里的机构健全了,再进行调整就是。到时候,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区里统一下文,谁也没有话说。”

骆志远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思路。就这样定了吧,欣庆,召集一个班子碰头会,我们定定调子,然后,我去向林市长汇报。”

高欣庆嗯了一声。

高欣庆出面去让马德山下通知,上午10点半在会议室召开班子碰头会,要求班子成员全体参加。而骆志远就在高欣庆的办公室,当着高欣庆的面用电话跟唐晓岚联系上了。

“姐,你那边情况咋样了?”骆志远笑着问。

唐晓岚幽幽一叹,抱怨道:“志远,你也不过来帮我,我都快要累死了,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我越来越感觉疲于奔命。看来,必须要采取你的思路了,分板块运行,大批量引进高层管理人员,否则,我真是精力有限。不过,这样会不会有失控的危险?”

骆志远笑了:“姐,你不用担心。核心的产业板块你亲自挂帅,板块的主要管理者你把握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只要掌控好处在高端的这几十个人就可以了,大的事你来做决策,日常性的事务,只要不涉及集团的战略方向和大笔资金流动,你大可以放手,让薛萍、冯国梁、韩大军这些人独挡一面。”

“我其实早就在这么做了,只是一时间全部放手有些不放心而已。”唐晓岚笑了笑:“你带了姬塔回国,我们在印国的发展,得到了她父亲的大力协助,有姬塔父亲的帮助,我们在印国基本上站住了脚。我有信心啊,大概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印国市场就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

骆志远笑而不语。他带姬塔回国进行长期治疗,作为回报,姬塔的父亲对康桥在印国的发展进行看顾,这也是人情之常,没什么好奇怪的。

最近他虽然工作繁忙,但每天都还是抽出专门时间来给姬塔进行针灸治疗。而姬塔和卡特里娜,也渐渐适应了在安北的生活。看姬塔的身体恢复程度,应该再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她就可以回国了。

第640章 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

第640章 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

又跟唐晓岚扯了一会,问了问康桥最近的整体经营状况,骆志远这才直奔正题。

“姐,你马上帮我联系香港汇商集团的徐汇商,就是上一次我跟他在京谈的投资事项,看看他什么时候方便,可以来安北考察一次。我们这边,绝对以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大的诚意欢迎汇商集团来安北投资兴业。”骆志远笑着道。

“好,我马上跟他通话,你稍等片刻,我应该会给你一个结果。”唐晓岚说着就挂了电话,显然是跟徐汇商联系去了。

康桥集团最近跟汇商集团有几次大的项目合作,商业上的往来密切,唐晓岚跟徐汇商的私人关系还不错。上一次,就是唐晓岚介绍徐汇商与骆志远相识的。

放下电话,骆志远跟高欣庆又说了几句话,几分钟的功夫,唐晓岚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志远,徐汇商同意去安北投资房地产,只要你们肯给地,给政策,他保证会带一个亿港币的资金过去。只要方便,他随时可以去安北跟你面谈,本周五可以不可以?因为他下月初要去美国。”

“这么快?可以啊。”骆志远讶然。他多少有些狐疑,但旋即释然了。徐汇商之所以这么痛快,一方面是他布局内地市场的战略考虑,一方面也是冲着京城骆家和谢家的背景来的。骆志远是何许人,背后不仅有康桥集团,还有两大政治世家,这种显赫的身份足以让徐汇商押上大筹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