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种田之贫家女 作者:杀猪刀的温柔(晋江金牌vip2013.04.12完结,种田文)-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永昭本想要摆几桌酒庆贺一下,但张小碗还是委婉地与他说道,就这当口,只是小儿的平常生日;就别做那打眼的事了。
  汪永昭骂她胆小怕事,张小碗也坦然受之;当晚;汪永昭还去了前院书房那边去睡;觉得这妇人怎么这么招人生厌得很。
  睡得两晚;他就又睡回来了;嫌前院就榻的屋子太热,就那么搬了回来。
  他来来去去,张小碗不动如山,微笑看着他来,微笑看着他走,由得了他唱他的戏。
  张小碗其实也知自己过于谨慎也不是什么好事,但她都是这么步步算着过来的,让她突然改变性子,变得张扬起来,确是不能了。
  她与汪永昭现下较之以前要亲密多了,夫妻两人距离一旦近了,日夜相对,以前可能因距离尚存的一点朦胧感也会消失殆尽,剩下的都是很具体的问题,对事对物,人也有着很具体的情绪。
  例如有时汪永昭发脾气发得过狠了,让她无喘息之力时,她就会找上别的办法来对付他,从不觉得心软手软,有时也很明显看着他因她受苦也不觉得如何;也如汪永昭嫌弃她过于谨慎,无大家之气,这确确切切也是他对她真实的厌恶,恨极了,他都想打她。
  其中谁的容忍多,谁在放纵自己的情绪,没人就这个说什么;其中谁心中对谁有爱意,谁只是在冷眼旁观,也无人去计较,去算。
  说起来,有几分浑噩之感。
  这具体的日子过起来也真是磕磕碰碰的,仔仔细细地说来,汪永昭的性子不再她面前收敛后,怒极了就骂,欢喜极了就要出去给她找些体面的手饰和衣料回来,性情分明得很,很多时候确也让张小碗对他很是无奈,但多数,只要忍得下,她还是那个退让的人,加之汪永昭也不是太常发火的人,哪怕较之以前确是不够收敛了,但到底不是天天都在喷火。
  所以,张小碗这日子总的说来,过得要较以前安宁多了。
  自上次汪永昭搬去前院睡了两天后,汪永昭还没来得及跟张小碗把剩下的火气发完,朝廷又是大动。
  靖皇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老怀王一家给收拾了。
  当天,在老怀王在京的府邸里搜出龙袍后,他在当廷提剑就斩了老怀王和他三个儿子的脑袋,亲手挂在了正午门前。 
  此举,把朝廷上下的文武百官吓得够呛,其中有不少文官都软了腿,后头都是找了人扶着回去的。
  朝间民间,都因老怀王的谋反和靖皇的杀气腾腾而静默了下来,这上下竟无一人胆敢议论此事。
  而先前确不知靖皇举动的汪永昭也受了震动,回府想了几天,这时午时,他躺在躺椅里假寐了半晌,终还是抬头跟那平静如常绣帕的妇人说,“你好似并不惊奇?”
  张小碗听到此言,抬头朝得他平静地笑笑,“老爷,他终是皇帝。”
  当皇帝的人,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好的,坏的,极好的,极坏的,都是他们做出来的,她学过的那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大概都如此。
  “先前,他未跟我透露过丝毫口风,连我的探子,也未看出他这几天就会对怀王动手。”汪永昭又闭上了眼,枕回靠背,淡淡地说。
  “不知又何妨?不论是最上头的人,就是平民百姓家,也不是什么事都会让人知晓的,说来,换到您身上的事,陛下不也是不是事事都知晓?”
  这话让汪永昭哼笑了一声,过得一会,他道,“确也是如此。”
  张小碗看他一眼,轻轻地摇了一下头。
  汪永昭这人,也是个占有欲与野心都极强的男人,他又是那几朝算计下来的人,更是无忠君之心,说来,不就自己的立场,单就她思及皇帝的立场来说,汪永昭也是那极度危险的臣子。
  而就她来说,这些年下来,她从没真正赢过汪永昭一次,汪永昭想从她这里得到的,无论是用软的还是用硬的,他都把他想要的都得去了。
  她只有不去让自己想,才能不觉得他是那般可怕。
  而身为强硬派男人中翘楚的靖皇能忍他,认真说来,他们的儿子在其中起了一定因素,她为他博出头的那几次,多少也起了缓和的作用,要不然,这一君一臣的关系绝不会真的像今时这样平和,怕是暗中早斗过无数回了。
  当然,关于靖皇与汪永昭的关系,这也是张小碗自己的想法,她也不会把她的这些想法说给汪永昭听,她也不知道她猜出了多少真相来,她有时总觉得,这两个人的关系永比她想像的要复杂得多,她所了解的,不过是就她的方面所见到的冰山一角。
  而平时,她也不会太常问汪永昭朝上的事,偶尔问个那么一两
  句,就算听到别人的耳里,也只是她一介妇人对夫君的关心而已,自不会让人觉得她有心打听朝堂之事。
  另外,她也是用这种态度维持着跟汪永昭那点子还是需要维持的距离,夫妻共体不是什么太大的坏事,但换到她这里,只是给她增添额外的负担罢了。
  她承担的已够多,不想多管汪永昭的事,而汪永昭的很多事,也不是她一介妇人能承担多少的。
  而就此,对于她细究也会知晓的保留,汪永昭是怎么想的,张小碗也不去探究,她与他,能亲密得就像平常夫妻那样相濡以沫,闲话家常,这已是她妥协的最底限了。
  再进一步,那里就是她最后的禁区了,她的小老虎都不能进去的地方,她没打算放汪永昭进去。
  事到如今,两个的相处方式,已是她觉得最好的了。
  她把手中的方帕绣好,咬断了线,抬头时,汪永昭似是快要睡着,她去拿了小被子过来盖到了他的身上,得来了他睁开眼睛的一眼。
  “今个儿不去兵部,您就再睡会罢。”张小碗低腰给他理了理鬓边的发,浅浅笑着道。
  “嗯。”汪永昭轻应了一声,便闭上了眼。
  这时,轻风吹来,带来一阵凉爽,张小碗转身,看向那院子,看着那秋高气爽的蓝天,恍然想着,她的大儿子要何时才会归来。
  没料想,一晃,竟是十八年过去了。
  她来这个世间,也是有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啊,真是如白驹过隙,她竟是在这个世间捱了二十五年,捱得生命变成了另一翻模样,捱得她竟已习惯了这坐在后院里,抬头只能见得了方寸之天的日子。
  岁月啊,竟是如此可怕。
  张小碗抬头看着天微笑了起来,她伸手擦掉了眼中掉下的泪,摇摇头自嘲地一笑,便抬脚走出了堂屋,去得了那小别院,去看怀慕有没有醒来。
  这快到他要去书房跟先生学学问的时辰了。
  *******
  九月的蝉叫得凶猛,竟比七八月最炎热时叫得更是厉害,不过天气没有夏天那样闷热了,人身上流的汗也比之夏天不知少了多少,不少人因为苦夏用不了什么食,吃得甚少,这下天气一凉爽,很多人的胃口好了起来。
  这天午膳时,怀慕一反前面日子的吃食不好,一会
  儿自己就吃掉了一碗干饭,倒是张小碗吃着饭时胃里时不时泛酸,吐了好几次。
  没得多时,在宫中的汪永昭得了飞奔来寻他的江小山的报,提前回来,还带回了一个御医。
  御医把了好几次脉,把了又把,还是硬着头皮跟这时眼睛里有笑,显得格外可亲的汪尚书大人道,“夫人脾胃虚弱,吃着两剂药,就会好了。”
  汪尚书的脸,就那么一眨眼就冷了,冷得跟冰块似的,那带笑的眼睛这时就俨然带着把刀子了。
  张小碗听罢,收回手,拿着帕子遮着嘴,眼睛半瞥不瞥地看着他,嘴里竟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汪永昭听到叹气声,撇过头看向她。
  张小碗竟有点不敢直视他,立即垂下了眼。
  汪永昭心里难受得很,缓了一会,才面无表情地叫管家送人。
  这厢太医回了宫,又去皇帝那报了汪大人府里的事,皇帝坐在上头竟笑了好一会,着大太监赏了太医的银。
  太医告退后,大太监嘴边也有些笑,与皇帝轻声地说道,“偏想要就偏不来,汪大人这怕是急得厉害了罢。”
  皇帝听了又哈哈大笑了几声,笑罢后,他的笑也冷住了,他偏头对得大太监说,“你说他非要张氏的儿子,是想现得情深义重蒙蔽我,还是真喜那张氏?”
  “瞧您说的,”大太监对着疑心病又发作的靖皇摇了摇头,道,“听得那兵部的大人说,为此汪大人急得舌头都起了火泡,明个儿您传他来了,您可别再嘲弄他了,您这几个儿拿着这事说了他不少四五次了,再说,汪大人可就又要装病不去兵部办事了。”
  大太监说得甚是苦口婆心,靖皇却听得乐了起来,又笑道了好几声。
  这时,他倚着龙椅躺了好半晌,才懒懒地道,“朕就剩这点子趣味了,他倒是真情深义重了,为此朕都不好意思腾出手来收拾他,便宜了他,说他几句又如何。”
  

☆、166

  尚书府里头;当夜汪永昭上半夜根本睡不着,他横躺在张小碗的腿上看着她的肚子,那妇人半睡不睡地在陪着他,他终是忍不住,问了一声,“你是不是不愿给我生孩子?”
  那妇人听罢模糊地微笑了一声;“怎会不愿?您别太急,总会来的。”
  说罢;她伸手过来拉他。
  汪永昭也累了;躺回了她的身边;任由她盖好了凉被;终是闭上了眼。
  罢了;她说愿意的,那就是愿意了。
  他再等等就是。
  *******
  皇帝那边一直都在唱大戏,汪永昭在府中的日子不多,但宫中得了些时令的瓜果赏赐,他也着人送回去让那妇人和小儿吃个新鲜。
  次数多了,皇帝自然就会特地找他寻开心,不是说要赏美人,就是要给他赐珠宝哄人。
  对于前者,汪永昭皮笑肉不笑地回皇帝个笑,再道声:多谢皇上,臣无德无能不敢受此赏赐。
  不过,当皇帝一提要珠宝了,他把袍子一掀,跪地领赏:多谢皇上圣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银钱珠宝这种什物,再多他也是不嫌的。
  如此,那位万岁爷赏了两次,他也跪谢了两次,那抠门得紧的皇帝便也不再提这事了。
  对着这位比他还小上一岁的万岁爷,汪永昭不敢说全然了解,但还是有些法子应付他的。
  皇帝要踩他的痛脚,他也踩回他的便是。
  兔子咬急了也会还嘴,何况汪永昭不是兔子,说他是只凶恶的狼都是说轻了他,皇帝见着他逼急了也偶尔也露露獠牙,倒是觉得放心了不少。
  在皇帝眼里,这个不快了会给他堵回来那么几次的汪尚书,比往常那个喜怒不形于色的汪尚书要来得顺眼点多。
  而在汪永昭这,靖皇不再像之前要吃了一样瞪着他后,他的日子也没清静多少,现下皇帝爷把他的兵部当探子营用,总是让他闲不得多时,他就要调他的精兵供他谴用。
  干的都是抄人家的家的事,抄回来的银子,十成里有九成九都要被抬走,留下个一丁点,才打得了几两酒,汪永昭便只得再用法子把银子给他们填上去,不能让这些跟着他的精兵白干。
  出得次外差,总不能一丁点的赏钱也不给,朝廷给的那点子俸银
  ,在如今百个铜板只买得了三斤米的年头,家里人口多几个的,这底下的哪个兵士谁也不敢说养得起一家的人。
  靖皇养他自个儿的兵大方得很,银子三个月一拔,恨不得把给他们兵部的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