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1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防空部队、舟桥部队等。

崔可夫很快就发觉到自己似乎犯了几个错误,因为进攻的德军虽然总体而言并非是彻底的机械化,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也不过只有一个装甲集群和五个摩托化军,其他的集团军也不过是机动摆脱了驮马,改为了以汽车为主,勉强可以定义为汽车运输条件下的步兵部队,但这同样不能免除一种尴尬的境地。

什么是步兵的尴尬境地?那就是无论是否训练有素,无论战役战术计划策划得多么完美,只要防守一方毫不松懈,根本没有被打乱阵脚的坚决防守并且还时不时进行局部战术反击,那么步兵们也只能紧张兮兮的想尽一切办法去和拥有完善防御工事甚至配置了重武器的敌军作战,而如果还久攻不下,让攻坚战变成了消耗战,显然损失的将不仅仅是兵力,还有进攻的士气。

而另一个错误就是崔可夫忽略了德军的战役展开问题,也就是从莫斯科战役的战场开赴到下诺夫哥罗德至萨拉托夫这条苏军防御战线之间的远距离机动问题,莫斯科战役以德国使用原子弹而告终,但这并没有改变苏军坚壁清野的事实,可以说从莫斯科到下诺夫哥罗德至萨拉托夫一线,德军是早不到一座幸存的桥梁、隧洞,连土质公路也都进行了大量的破坏工作,德军很难在大量苏军决死防守部队层层阻击之下,又要饱受地雷阵之苦,肯定进军缓慢,而且不敢贸然的展开太大进军宽度。

在向防御的敌人实施进攻时,近可能在距敌防御阵地很近的地区实施战役展开,这一直以来就是战争中的一种不成文的规律,但是在今时今日,军队编制庞大之下,如果还有来自空中的威胁,大规模的集团军群机动是很困难的,当然德军并不存在太严重的空中安全威胁问题,苏联空军仅存的力量基本都要用在关键时候防守作战,针对行军中的德军组织轰炸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实力不济。

然而就算是这样,在被破坏严重的战场上展开机动,又还得确保一定的移动正面宽度,同时为了更为方便、快速的移动,为了更为便利的宿营,为了更加合理和充分地使用现地器材,同时保持各部队机动自由,所以在移动的宽度上就显得很有学问,因为行军的正面越宽,编组行军队形时各纵队就可越小,机动行军就越快,被敌人空中观察就越容易,宿营的麻烦就越少,可这就给补给部队带来了麻烦,同样还会存在行军过程中遭遇作战兵力组织不紈ww13チo陆档任侍猓匦卤嘧橹乇诺男芯有问保忠u押艹さ氖奔洹?

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崔可夫需要重新定义德军的进攻梯队安排问题,如果德军是在一定时间之内分批次的进行调遣,有序的安排一定数量的部队进军,相互之间保持了一定的间隙,那么这样计算,德军参与到正面进攻的部队将并不会太多,可却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兵力,所以会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德军可以不断的更换部队参与进攻,像是车轮战一样轮番上阵,直到把防守部队给活活拖死、累死,防线也就自然破了。

另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物资补给问题,随着德军离开莫斯科地区向喀山和萨马拉地区进发,一路上的交通状况越发的恶劣,德军不可能再像围攻莫斯科那会儿之时,能够通过运力强大的铁路源源不断的获得大量的物资补给,所以在接下来的进攻作战中,德军必须要严正的思考物资消耗问题,毕竟战场离莫斯科越远,也就是距离德军当前控制的铁路线越远,物资的补给量、补给速度等,需要和攻击部队的日消耗量、高峰消耗速度等相符合,一旦脱节,显然问题就麻烦了。

崔可夫不可否认的是,德军可以修建一条条简易的运输公路,利用载重军卡为部队提供物资运输保障,同时还有可能借助于空运补给,为进攻部队提供关键性物资的应急补充,所以这样一来,根据崔可夫对德军的了解,他很清楚德军配置有炮兵团的步兵师纵队的战斗部队长径由警戒部队先头起算可达25公里,而其后勤部队则约15公里,因而战斗部队和师后勤加在一起,其长径共约38公里,如果所有进攻师级部队都是并行前进,那么一个军的总后勤的长径也应该为35公里左右。

另外,德军的先头部队也就是要与敌人接触交火的部队往往在夜间机动,其师属和军属后勤部队则多在上午移动,后续部队基本在下午移动,当然也不排除大量进攻兵力在夜间进行快速调动或换位的可能,若真如此,那么崔可夫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德军的队形拉得很长,几乎没有考虑到防空问题,因为就防空部队而言,其掩护范围最多10公里,德军进攻部队普遍长径达到了三十余公里,想当于一大半的部队基本是在毫无防空掩护下在参与进攻或组织调动。

与德军交手多次的崔可夫也不得不佩服德意志军人的纪律性和严谨性,刚刚那个定论的推测出来其实有效时间并不长,因为崔可夫在以往的交手中就知道,德军非常重视夜间的反偷袭和反空袭作战,虽然他们有机械化高机动优势和火力优势,白昼的进攻与防守都应该很强大,但德军每每夜间都会有强大的防空兵力集结于重要目标地域附近组织防空,这也是为什么苏联空军多次组织夜间对德军进攻部队展开轰炸报复却损失惨重的原因。

崔可夫开始精心的计算起来,他有理由相信德军的进攻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因为如今的战争形势已经和苏德刚刚开战那会儿很不一样,也与后来的城市攻防战有巨大的却别,德军没有了绝对的制空权优势、机动性也不占优、同时还缺乏有效的情报支持,物资补给也要精打细算,所以崔可夫知道如果精确推算出德军的进攻规模和持续性,将有利于苏军采取更为弹性和有效的防守策略,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nsp; 》~

 第二五零章 希望何在

崔可夫的分析工作还在继续,在分析完德军的进攻兵力安排之后,他很快就将重点放在了德军的进攻组织上,因为对于从闪击波兰到横扫西欧,从登陆英伦到挥师苏联的德意志军队而言,他们骄人的战绩在世人面前光辉灿烂之下,其实也将他们的一些作战特点和规律暴露给了世人,对于崔可夫而言,他很清楚纳粹德军的花招。/(

友上传更新)/》

喜欢快速突进然后完成大范围大纵深突击,最终完成分割包围作战的德军,非常喜欢在一开始让进攻两翼与友邻相接的态势中实施进攻,其各纵队先头基本都会保持齐头并进的姿态,这样自然有助于德军能够在进攻正面更迅速地接触敌人,并利用自身兵力优势狂攻之下迅速取得战果,而担负翼侧进攻的部队,却往往又会编成多个梯阶纵队,这样的队形能最有效地掩护自己的暴露翼侧和逐次包围参加作战的敌军部队的翼侧,另外德军还会为了将来迂回敌人战役配置的翼侧,准备一部分兵力于外翼侧是习惯性的做法。

在已经爆发的萨兰斯克镇争夺战中,崔可夫根据到手的资料分析显示,德军果然是按照他们习惯性的进攻做法,派出了第四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在3公里左右的正面宽度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火力试探,随后还进行了更深入的火力侦察,在反复之后,便就是借助炮兵火力和航空兵力的帮助试图大举进攻,而这时候他们的进攻宽度基本达到了10公里左右,胃口相当之大。

在进攻受阻之后,德军很快就组织了另一支部队加入战团,进一步扩大了进攻正面还加强了支援火力,这对于一向战绩骄人的德军而言,对于一个工业重镇动用一个多步兵师的兵力也似乎是足够了,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防守的苏军出乎意料的强大,因而德军很干脆果断的就安排了处于观战状态的一个装甲部队火速加入战团。及时的接应进攻梯队撤离,不至于让进攻不成演变成羊入虎口。

不得不说,崔可夫很佩服德军的组织性和严密性。萨兰斯克这个不起眼的镇其实早就有了一座工业城市的规模,德军明显对其情报工作不足所以才导致安排了一次错误的进攻行动,不过对于很善于总结的德军而言并不可怕,远比萨兰斯克壮观的苏联大城市德军都能征服。无论是基辅还是列宁格勒,亦或者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德军都能拿下,小小一座萨兰斯克,德军是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的。

所以。不用看资料,崔可夫就很清楚德军在第一波进攻不成之后会立刻卷土重来,既然第一轮进攻中就已经知道了防守部队的强弱,这一次进攻的德军很明显会在单位长度的进攻正面强化炮兵火力密度,谈不上无坚不摧但非常具有打击效果的炮兵火力一旦上去了,对于防守部队而言则会是相当艰难的境地,尤其是进攻部队在每公里安排数十门乃至更多的火炮,更有装甲部队助阵。那么对于防守部队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头顶上或者周围总有落不完的炮弹,总有骇人的装甲战车隆隆推进,掩护着步兵嚣张开来,为了取得防守胜利,防御部队不得不疲于应对。

崔可夫是完成了这些猜想之后才看的资料,果然不出他的意料。战情的发展果然像德军的习惯那样如出一辙,而崔可夫并不担心。因为根据最坏的推算结果,在萨兰斯克的部队足以应对德军的进攻浪潮至少三个波次。也就是说,双方需要围绕萨兰斯克外围进行长达四天左右的反复争夺之后,苏军才会出现疲态并转入城区防守,因为损失太大,而德军则会“长驱直入”;因为他们接替派上的是生力军。

因而,崔可夫推算萨兰斯克真正麻烦或者说艰难的时刻,会是在5月8日至9日之间到来,会在5月11日至14日之间达到顶峰,而如果崔可夫一兵不发的坐看萨兰斯克的苏军部队死战至全军覆没,那么德军应该会在5月20日左右取得完全的胜利,并且糟糕的是,德军会在5月12日左右顺利攻入城区便会让其他梯队绕开萨兰斯克继续扩大纵深,这一点才是崔可夫最为担心的。

崔可夫在必须在7日为防守部队提供一次大规模物资补给、8日之间补充一个步兵师和一个炮兵团,他手中的兵力并不多,好在萨兰斯克又经营已久,所以只要补充一部分兵力和物资,崔可夫有理由相信,这座攸关苏维埃国运的防御线重要节点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

回过头来,崔可夫又开始客串回自己德军最高统帅的角色,他需要继续以换位思考得方式来斟酌对方的具体行动安排或者策略,而不是要将眼光仅仅的局限在了萨兰斯克一座工业重镇上,崔可夫有理由相信,真正的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他的思考重点显然早就不在萨兰斯克上,而是放在了更为难缠的萨拉托夫,崔可夫宁愿相信上帝存在,也不会相信博克不知道萨拉托夫有苏联红军王牌部队之一的第62集团军,这才是德军的重点作战对象。

若是让自己来经营,应该如何才能在大规模决战到来之前营造有利形势呢?崔可夫很严谨的扮演着自己的客串角色,他开始分析自己的手中的实力,结合沙盘上的形势开始了大胆的推测,他认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预定的攻克萨兰斯克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一周,至少一周的时间后,德军不会让萨兰斯克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或者产生腹背受敌的痛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