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巨盗-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上的杨举本来还想着,要怎么样让唐辙把比试人数减到三人,却没想到又有俞仁与卢象升主动站了起来。杨举十分高兴。旁边原本紧锁双眉的“赵先生”那紧锁的双眉也舒展开来。
反倒是台下的云儿姑娘,似乎并不怎么高兴。她有些不太情愿的走到俞卢俩人的身边,“你们,真的要参加比武吗?”
“东林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仍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今日有幸可以代东林出战,是我莫大的荣幸。虽死无憾。”俞仁这几句话其实是学着袁崇焕的口气说的,东林党人向来是这位袁知县的偶像。他与俞仁相聚数日。几乎无时不提东林,搞的俞仁的心里,对东林党人的好感度也是大大提升。
虽然到现在,他还不知道东林党人倒底具体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大事。可是,他今天遇到东林党有困难,为了维护袁崇焕这位把兄的偶像,俞仁还是决定站出来。
卢象升也站了起来,神情稍显激动的握紧拳头,说了一句,“对,虽死无撼!”
云儿姑娘这才露出笑颜,将两人的名字记了下来。
那边的唐辙见杨举终于凑足了五人,这才慢慢站了起来,然后也让他们万松书院参赛的五人站起来,也一一向大家亮了相。
看到这五人,俞仁的心不由的直往下沉。

第五十一章 挺身而出
第一个,自然是唐辙本人。第二位,是方才第一个站起来为难杨举的人。此人身形不高,可却长的一副精瘦模样。徐胖子见到此人,赶紧悄声在俞仁耳边提醒道,“老大,这人你可要小心了。这人名叫王世基,背地里,大家都叫他矮脚虎。我听我在万松书院里读书的一位表哥讲过,这个矮脚虎是他们万松书院的一害。
在书院里,大多数的学子都要向他交保护费。如果不交,便会被他和他的一班兄弟为难。有时候还会被他们拦在回家的路上,暴打一顿。”
“干嘛他们不跟书院里的先生说?”俞仁不解的问。他小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这种大学生欺负小学生的事,而且曾身受其害,所以对这种行为,俞仁也是深恶痛绝的。
“说了,没用。这矮脚虎精明的很。先生在的时候他表现的很听话,更加上他与先生的第一得意门生——唐辙,拉上了关系。有唐辙帮着他们在先生面前说好话,每一次事发,先生都只是轻轻责备几句便放过了他。因此,他们才这样的有恃无恐。
俞仁点点头。其实,他对这个王世基并不很在意。必竟,在书院里能欺负同窗,不代表在战场上就能打仗。这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可是,接下来的三名选手,就不能不让俞仁动容了。
这三个人分别是李显忠和他的两名手下,李六、李七。这李显忠的伸手如何,俞仁到现在还没有机会见到,可是他的箭术,他可是老早就领教过的。而李六李七的手段,更是俞仁亲身领教过的。
如果光是一个李六,俞仁相信自己凭最近几天在船上向曹文诏和他的书童曹安学来的那十招,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进攻优势,应该还勉强能够应付。可是要对付李七就万万不行了。这李七的手段,那比李六高出可不仅仅是一点点了,当时在福州城外,俞仁亲眼见到他与那李逵模样的山贼头子交手。那样勇悍的人,都招架不住,俞仁相信自己这群人里,应该没有人能顶的住这个李七的进攻。
不过,话既然出了口,那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反正对于他来说,参不参加科考也都是一样。以他现在对四书五经的了解,就是去参加科考,也只能交白卷。不过,他还是为卢象升担心。
“兄弟,你是不是再考虑考虑?这几个人可不太好对付。那三个后来的,我都认识,他们都是辽东李家的人,都是曾上过战场的。特别是最后站起来的那个李七。此人伸手不凡,而且胆识过人,我曾见过他一人独挡数十名凶悍山贼,而面不改色。”俞仁小声的在卢象升的耳边提醒着道。
“俞兄放心。此事我既答应,便不会改。圣人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无论胜败,我卢象升绝无怨言。”
俞仁没想到卢象升还是个刚烈汉子,不由的对他又高看了几分。“好,就凭你这一句话,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两人台下小声的说着话,台上的杨举已与唐辙定好了比试的时间和细节。正式比赛订在七天之后,地点约在吴山脚下。时间所以定的较晚,主要是杨举的一再要求,他认为自己的这五个人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需要几天的时间沟通。而唐辙为了达到最终令杨举不得参加科考的目的,也不好逼的太紧,以免已然成功了八分的计谋又要泡汤。
唐辙与杨举约好时间地点,便带着他的三十几人先走了。茶楼里,那些士子见此,也都纷纷准备离去。这些人中,其实大多数都是东林党的支持者。可是,要让他们拿自己的功名和士途来做赌注,与万松书院代表的浙党一较高下,他们却都没有这个气魄。必竟,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他们从小所受的儒家的出世思想影响,一生所努力追求的,便是功名二字。
在这个时代里,读书人几乎没有别的出头的途径,唯有一条路——参加科考。一朝荣登桂榜,光宗耀祖,他们人生的第一个使命才算是完成了。虽然读书人中真正可以考中举人、进士,入朝为官的,少之又少。但你要让他们真的放弃这个机会,却比杀掉他们还让他们难受。可是,眼见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被人无情的打击,他们却只能干瞪眼,这些人的心里也是难受的。
因此,这些东林的支持者,大多都是带着歉疚的心情离开云间茶楼的,为他们不能在东林与万松书院较量的关键时候出一分力,而内疚。
杨举不愧是个聪明人,他一眼便看穿了这些士子们的这种心态,他正是要充分的利用众士子的这一种内疚的心情。于是,唐辙一离开茶楼,杨举便大声的向着台下的众士子道,“至庸十分感谢各位对我东林的支持,虽然因名额有限,不能让更多的年兄参加与万松书院的这一场比试。可是,至庸对众年兄的感激之情,却不敢稍减。至庸来时,带来了几本先生最新板刻的专讲‘致用’的新书——《明经世文暂编》。一会儿,我会让人在门口发给众位年兄。
凡到场年兄每人一本。”
这些茶楼里的士子们本来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的样子,这时听到杨举的话,又都高兴起来。这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杨举的送书,更重要的是杨举对他们的重视。读书人向来都有这个毛病。他们不怕吃亏,最怕别人瞧不起。杨举的这几句话,无疑是抬高了众人的身份,使他们的面上也光彩起来。
而对于杨举来说,无论此次与万松书院的比试是胜是败,他都要尽力的拉拢士子们的心。这是他们东林党一向以来的传统,也是他们一向来的优势,所以,他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在各地的士子们心中树立起东林党的良好形象。
在古代社会,由于没有电视、互联网这些新闻媒体,文人们便成了社会舆论的中心和代表。谁赢得了天下士子之心,也便是赢得了舆论、赢得了民心。
而浙江,向来被浙党看作是大后方和老巢,浙江的士子们,也几乎全是浙党的支持者。为了能在浙江这个对手的大本营里播下种子,杨举他们这一次也是花了心思和血本的。
好在,东林党的多数重要人物,都是家资巨富。钱,对他们来说,倒不是什么问题。
送走了这些捧场的客人,就该轮到俞仁他们这四位重要人物了。当然,还有一位不太重要的徐胖子。
俞仁看了一眼早于他们报名的两位仁兄。这俩位是一对兄弟,兄长叫吴鹏,弟弟叫吴鹰。这两兄弟长的有五六分相似,都是属于一表人才型的。不仅仅身材修长、面色白皙,还都同时留着一小缕淡淡的胡须。两人也不是浙江人,原籍松江府,不过是随家人暂住在杭州。
可是考试的时候,他们还是要回原籍考的。明代的科举制度便是如此,这就跟我们近代的中考、高考要回原籍考差不多。
俞仁看到这两兄弟嘴上的胡子便感觉不舒服,看他们模样,不过二十五六,也只比俞仁大五六岁,却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
杨举与几人客套了一翻,便亲自领路,将五人引上楼。
吴氏二兄弟也不客气,当先便跟着杨举身后上了楼,在卢象升的推让下,俞仁只好跟着吴氏二鸟的屁股后面上了楼。
俞仁才走到楼梯口,便见方才的那个小厮还站在原地。只是这时,他已换上了一副讨好的笑容,似乎很怕俞仁跟他算方才拦架的罪。俞仁并不多看那小厮一眼,便直接跟在几人后面上了楼。

第五十二章 大言不惭
云间茶楼的二楼明显比一楼小,桌子也摆的比一楼少的多,总共只有九桌,光看这些桌椅和周围的摆设,便知道,这儿比一楼要高档多了,邻桌之间的距离也显的宽阔许多,上楼的地方还摆了几盆吊兰之类的花木。其中,临窗的三张桌子都用屏风围了半面。
俞仁满意的暗暗点头。他自从穿越到了大明,这还是第一次到这样比较有档次的地方来。
可是,杨举引着众人,并没有在二楼停下,而是引着他们直接上了三楼。
俞仁走上三楼,感觉又大不一样。整个三楼只分隔成了两间,一侧留下了一条宽宽的走道。三楼与其说是茶楼,不如说是会客厅。这儿不仅了桌椅,还有书架、盆景、古玩之类,简直就跟大户人家的书房一般模样。
这间包房的一面正靠窗户,放着两张窄长的案桌。案桌的一边分别摆上了四张木椅。这儿的桌椅都相对比较的矮,显然,这儿并不是用来吃饭的,倒更像是茶桌。
坐在这儿,居高临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街面的一切。再向前,就是西湖了。
杨举引众人坐下来,很自然的,俞仁便与卢象升、徐胖子坐在了一排,而吴氏兄弟则与杨举并做一排。两桌相对不过数尺,说话倒也很方便。
那位“赵先生”待几人落坐,便领着云儿姑娘走进来。两人的手里分别托着一盘茶碗。
“赵先生”一面捧茶,一面道,“这是去年的雨前龙井,各位见谅了。因为今年的新茶还没有上市。不过水倒是绝对的山泉好水。”
说完,“赵先生”小心的将几个茶碗放到几人的面前。她先是给吴氏兄弟那一桌捧茶。这两兄弟并不为意,只是点了下头。杨举也只是笑了笑,并没在意。到给俞仁捧茶时,俞仁赶紧站起来,说了句,“不敢当!”。
因为他知道,这位“赵先生”的身份绝对不会仅仅是这杨举的师弟这么简单。看这茶楼里伙计对她身边的一个侍女,也那样的害怕,便知她的身份至少在这间茶楼是不低的。俞仁能够看的出,这茶楼里的小厮们,对杨举的恭敬,那是出于礼貌,可是对于“赵先生”的恭敬,却更多的出于敬畏。
按俞仁的经验来判断,这个“赵先生”很可能是这家茶楼的股东或老板。
“赵先生”见俞仁站起来,向他展颜一笑,说了一句,“俞相公不必客气。”
俞仁也向她回报了一个甜甜的笑。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的看这位“赵先生”。相距的近了,俞仁越发感觉到她那沉稳内敛的美,不仅仅来自她的容貌,而是已经融在了她的一行一止之间。她的每一个举动,都让人感觉到是那样的自然,既无男子的鲁莽,也无女人的忸怩;便像是初春的阳光,不落痕迹,却又暖人心身。
卢象升与徐胖子见俞仁站起来,也都跟着站起来。
“赵先生”不再客气,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