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十三-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可以永远的做对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做好当下便够了,显然卢清天通过刻苦的努力做到了。前期的失误或许只是他不谙人事没有亲自统领过造成的,但自从他代替了卢韵之以后,除了正常处理一系列繁杂事务以外,每夜都会看到卢清天挑灯夜读到天明,一天也只休息两个时辰罢了。

勤能补拙,或许卢清天没有卢韵之的聪明才智,但他拥有了卢韵之曾经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在实践当中他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厉害。经济一片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世风虽不敢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却也是安定平和的很。

经济之所以平缓的向上发展,是因为密十三的一体化,比如政策的实施上,密十三的探子如果听到不太正确的大政,就会反映上去,卢清天和一群智囊商谈后对这项大政进行评判,如果可行就随它去,如果不行那一定会出手阻止。当然县官不如现管,对地方上的政策卢清天抓的也很牢,严格监视所有政策实施,避免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对适当的贪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为了防止密十三成员和地方官员乃至中央大院沆瀣一气,除了专门设置监察部门进行肃查以外,还施行了调任和举报制度以及分权制。调任为四年一届,针对的从上到下每一位派去监视的成员,不过这个监视不光是对朝廷旁人,还要对自己人,比如董德领导下的商界。

四年一届,第一年熟悉当地情况,只给一日的时间进行工作交接,因为前任成员都留有详细的资料,只需要翻越然后自己熟悉便可以了。如果有人说这样根本无法继续工作,那说明没有能力,就可以撤下从基层干起了,这是对统领。但如果下层干不了那就不停地往下贬,密十三只有进入没有退出,如果贬到头了,那不是退出而是死。这个第一年中其中又牵扯分权制,容后再说。反正如此一来就防止了前任官员介绍和勾引犯罪,从而有效的杜绝了一些与朝廷命官勾结的可能性,桥接已断路不通行。

第二年是开展工作,其实作为密十三的成员,工作起来很有难度却也很轻松,无非就是把一切情报整理,然后上报,不管重要不重要的都要据实上报。资料上去后会经过专人分析,精选出来送到卢清天面前进行批阅。如果有情报隐瞒不报,或者漏报,那么追究到搜集情报的人员身上。但若是整理出来后,漏掉了什么信息,自认为不重要而发展成巨大事件的话,要追究这帮整理情报的人的责任,当然谁也没有前后眼,卢韵之允许他们三年之内犯一个重大错误,还对各种错误的等级进行划分和标注相应的奖励以及惩罚。团体合作之内,不怕规矩多,就怕没规矩,所以密十三一直有条不紊的运作着。

第三年和第四年依然如第二年一般工作,直到继任者来临,交接手续,带他去见自己的上层,就算完事儿。然后奔赴下一个地方,成为密十三的成员好处也不少,比如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而你的职位爬的又很高的话,基本就等于有了一个绝对保险的免死金牌,这可比皇上给的有用多了。不仅可以免死,东山再起也未可知。第二点就是俸禄绝对是惊人的,这么比较吧,一个大明三品官员的俸禄和密十三最底层的探子的俸禄是持平的,更别说高层统领了。第三点就是如果在执行任务期间,有人阵亡了,那组织一定会替他报仇,而且阵亡者家中妻小双老绝对有人照顾,避免后顾之忧,当然那些有过错或者背叛而被杀的人,是得不到这种待遇的,而且还会被满门抄斩,因为密十三向来主张斩草除根。

举报制度是如果你能检举一个同僚的违反规定的行为,一旦被查实就会连升两级,一个人一生之中允许谎报一次,一旦超过一次谎报者杀无赦。这样就起到了互相监督互相提防的作用,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太亲密,众人各怀私心不会结党营私,只会尽全力的完成密十三上层交派下来的工作,以求更上一层楼。

分权制就是同一职位需要两到三人完成,这样一来举报制就用上了,同一职位互相监督,如有违规就可以举报。同时,同一职位的调任制度也是错开的,比如一人新来后,同一职位的有两人,这两人可能是来了两年的和第三年的。这样一来大家还没熟悉过来的时候,熟悉的人就被调走了,换来的则是不知根不知底的新人,所以谁也不敢造次。当然,密十三的工作也不用他们之间互相熟悉,只需要盯好目标收集情报即可。同时这也与调任交相辉映了,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得早些的可以告诉来的晚的成员,再不明白那就是笨的无可救药了,也只能往下抛弃,不过密十三选人是很严格的,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授业,所以这种情况还未发生过。

第四十二章 禅让制

如此一来的密十三,摊子铺的极大,渗透进了方方面面,不光是对官场,甚至是内宫之中也到处是密十三的人,还有早期密十三的成员,现在已经掌握实权的军中和商界的人们,他们的身边也有密十三的新人,谁也不知道谁可能就是个密探,因为所有探子只跟自己的上级联系,而上级只有最多三个联系人。故而密十三渗透进军中或者商界高层的人,他们即使手握重权也不敢乱来,否则他们很快就会见到隐部的人,随即就谁也见不到了,因为死亡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方方面面层层叠叠的监视,无孔而不入,这让卢清天不禁有些担心,他曾听卢韵之说燕北的一个理论,那就是情报机构治国是不可取的,渗透的越厉害就越难控制,一个环节断裂就是灾难性的颠覆。

虽然燕北是个眼高于顶的家伙,纸上谈兵振振有词,实际操作颇有些一塌糊涂,可是这方面的话正是纸上谈兵,也颇有道理。可是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就没法回头,这不仅是卢清天的意思,也是卢韵之潜意识中深藏的意思。以现在的社会体系,根本无法改变什么,只能用情报和暗杀以及掌控为主的组织,来操纵大明,把他引向所谓的正途。

当然从根本上改变也不是不可以,大同社会选举皇帝,可这又违背了卢韵之的初衷,维护朱家皇室正统,所以卢清天是很为难的,左思右想之下只能把密十三越做越大,大到他自己想收手都来不及的地步,这样一来就没有回头路了,只能继续往前走下去了,或者说硬逼着自己走下去。

密十三达到了人员的全盛时期,除了神秘的隐部不在名册之上以外,各个方面的人员加起来,总人数多达十五万人。

养着十五万人的密十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当然这些不是民脂民膏,反倒是正因为有了密十三,官场清廉之风为之一振,百姓过得富足,周边少有战乱,只有西南有些许少数民族,不过这也是历朝历代常有的事情,也算正常。

密十三底层的俸禄已经能与朝中大官的俸禄相比了,这钱从何来了呢?密十三的商界而来,商品只有交换之中才能流通钱币,所以别管干什么的都得通过交换才能生存和赚钱。密十三所控制的商界可不是狭义的认为只有开店做买卖才是商界,有钱的地方就有商界,不管是农民还是官僚还是普通人,都需要买东西,把他们手中的钱流动起来,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正道。

大明非但没有因为密十三的成长变的财政减少,反而逐年增加,这等原因还要细细讲来。首先大明现在基本财政基本可以对半分开,一部分是大明的,一部分是密十三的,正因为密十三有钱才可以这么造。作为一个王朝,所需要的太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养军队还有赈灾,各级财政拨款,最要的还有皇帝的宫殿行宫维修,以及后宫开销,这就是个大头,宫中哪个不是锦衣玉食的啊。

密十三的钱一般一半回拨给商界,作为商业的周转资金,当然董德和已经扩展为三十余人的大掌柜自然要过些高于平常人的生活,不仅是他们在控制着资金,更要为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且外人总不能看到某商会的会长还穿的破衣烂衫住破屋吧,说实话这也不合理。还好对于这一点,密十三中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本来卢清天就主张的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你付出的贡献越大得到的就越多。任何群体大多都是一个道理,不患寡而患不均。

至于剩下的钱就全给其他成员发俸禄了,至于卢清天这边也花不了多少钱,每天除了喝茶吃饭以外基本花销很少。酒很早以前卢清天就戒了,那一夜他喝的酩酊大醉痛哭流涕,那时候卢韵之还在,但他们却都知道,共同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已经不久了。至于纳妾卢清天想都没想过,至于住处现在他已经觉得够空了,所以根本不需要扩建,也没有别院,反倒是以身作则弄了个清廉风。房子得有人住,没人气的房子只是笼子而不是房子。这也是卢韵之的想法,这间宅院是方清泽当时给中正一脉修的,至今也没有扩建过,除了略微的损坏补修外,哪里还动过工。

在者卢清天根本不必留准备金,因为方清泽留下的那些宝藏任何一处都足以应对很大的危机,所以卢清天在财政上没有什么担忧的地方,这种事情可是让卢韵之曾经大为头疼过,没钱干啥都不行。

军中有人控权,有人监视暂且不表。政场上不光有自己推起来的人物,更有阿荣所管的那些管家仆从做卧底,这也是老生常谈。

除了对人数最多的探子的三项改革外,卢清天还把隐部交给了龙清泉,毕竟隐部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卢清天和卢胜,其次是暗杀行动,以及对需要保护的人周围危险的肃清。所以隐部必须保持忠诚,也必须由自己人统帅卢清天才放心,豹子走了可以信任的人也只有龙清泉了。

这场对密十三内部结构的改革之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卢清天违背了卢韵之的意愿,放弃了子承父业的家族模式,而是选择了新的推举密十三首领“天”的模式,那就是由中层和高层的统领投票选举。

这一条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如此一来就是公平选举,如果少主不合适就可以另选高明了。如此一来不仅高级统领的积极性更加带动了起来,谁也想当一回儿“天”,此举特别像是几千年前的禅让制度,只给适合做“天”的人。

可是卢清天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密十三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组织,在这种不正常的环境中,畸形扭曲的人性很难不做出来特别的举动,无所不用其极。这种他所立下的推举制度刚一实施就已经有人开始准备了,这等方法引发了后来长达数十年的,也最终导致了密十三和大明的覆灭,如果卢清天现在知道了的话,也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第四十三章 有事儿入宫羞红了

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成化元年,成化是朱见深的年号,天顺的时代已经结束,就如同卢韵之的终结一样。卢清天入了宫,直奔后宫而去,太监想要高声通禀却被卢清天止住了,卢清天笑道:“不必叫了,我去看看皇帝在干什么?”

“小的见过卢先生,皇上在歇息呢,您看”门外的宦官显然有些为难,毕竟万一卢清天看到什么不该看的,到时候他可以一走了之,但自己却一定会受到责罚。再者虽说朱见深曾说过,亚父前来不必通禀,更不需要传报,对亚父而言宫中没有禁地。所以卢清天入宫就如同回自家后院一般,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