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7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中旬,狙击部队执行了第二次秘密任务,即前往南斯拉夫,把各个抵抗组织的领导人接到阿尔巴尼亚

显然,这依然是由军事情报局主导的秘密行动

事实上,在整个巴尔干战争期间,军事情报局都是干预行动的主导者,中方并没有直接派遣军人参与行动

当时,军事情报局与南斯拉夫的几个主要抵抗组织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即军事情报局为各个抵抗组织武器弹药,并且进行特种作战培训,而抵抗组织必须尽快形成一支联合作战力量

到一九八二年底,南斯拉夫的抵抗力量实现了初步统一

这就是,以克罗地亚民族救亡军为核心,组成“南斯拉夫民族解放阵线”,联合对付入侵的德军

进入一九八三年,狙击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抵抗组织人员培训

当然,让狙击去培训游击队员,可以说是大材小用,所以到一九八三年第二季度,这个任务就移交给了军事情报局控制的其他特种部队主要原因并非狙击部队不适合参与培训工作,而是有更加重要的任务需要狙击部队去执行这就是,巴尔干战争并非当时唯一的热点

一九八三年,最重大的事情不是南斯拉夫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抗,而是发生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一场革命

这就是伊朗的伊斯兰革命

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德黑兰的示威游行演变为武装冲突,刚刚结束软禁、获得自由的伊斯兰精神领袖霍梅尼宣称伊朗国防巴列维的所作所为违背了真主的意志,号召所有伊朗人起来反抗国防的统治

当天,德黑兰的流血冲突导致数千人伤亡

紧接着,反对国王的游行示威在全国各地展开,而且在多处地点演变成流血冲突

由此,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全面爆发

这场革命,直接把中国的注意力由巴尔干引到了伊朗

对中国来说,一千个南斯拉夫也比不上一个伊朗

说白了,在中国的战略框架中,伊朗是最重要的战略盟友之一,是中国在中东与海湾地区必须控制的国家

在中国与伊朗的关系中,伊朗国防巴列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坚持在伊朗推行世俗化政治的巴列维是中国的忠实盟友,而由其控制的伊朗更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基石

没有伊朗,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将大折扣

当然,巴列维奉行亲华政策,除了希望把伊朗建设成为发达的工业国之外,还与其自身的经历有关

这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巴列维曾经在中国旅居十多年

在中国生活期间,巴列维不但接受了系统的教育,特别是军事教育,更加见识到了中国在实现工业化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别忘了,巴列维在中国生活期间,中国率领同盟国集团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讲,正是强大的工业实力,让建国不到半个世纪的中华民主共和国成为了世界性强国

对巴列维来说,中国就是学习的对象

此外,巴列维能够回到伊朗,并且继承王位,也与中国有关,即正是中队击败了占领伊朗的英队,才使得巴列维王朝能够在伊朗复辟,也才使得年轻的巴列维能够在父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

说白了,就是中队把巴列维送回德黑兰,送上伊朗的王座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也就不难理解,巴列维为什么要坚持奉行亲华政策了

事实上,在一九七零年之后,巴列维因健康原因,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中国接受治疗

只是,巴列维奉行亲华政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伊朗成为工业强国

可以说,年轻时的流亡生活,让巴列维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工业化才能使伊朗成为强大的国家,才能阻挡外来入侵自从人类明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所有强国都是以工业化为基础

巴列维希望伊朗强大,希望伊朗成为强国,因此就必须在伊朗搞工业革命

问题是,巴列维需要面对其他国王不会遇到的问题,即宗教影响

虽然巴列维也信奉伊斯兰教,但是长期的流亡生活,以及与外界明的接触,让他根本不像一个伊斯兰教徒在很多方面,巴列维更像是一个怀揣着民主梦想,又深受东方明影响的伊朗人

显然,巴列维意识形态与伊朗社会格格不入

这也成为了巴列维在伊朗推行世俗化改革的死穴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功近利

 /伊朗伊斯兰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战略收缩达到极限

当然,这场革命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后世在总结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时候,把主要原因归结于海外财团在伊朗的大肆扩张,即众多海外企业只顾掠夺伊朗的资源,而不顾伊朗的民生,从而引起了伊朗民众反感,最终引发了伊斯兰革命

显然,这与事实存在很大的差别

从根本上讲,巴列维国王在伊朗推行的世俗化与工业化改革并没有错,而且这也是伊朗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伊朗在革命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仍然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且受革命影响,伊朗在工业化道路上走得并不顺利,取得的成就根本无法与巴列维时期相并论要知道,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伊朗人依然在享受巴列维时期工业化的成果到二零零零年,伊朗的工业产值中,依然有六成来自巴列维时期建立的工厂

由此可见,巴列维推行的改革并没有错

关键就是,巴列维的改革行动进行得太快了

一九五一年,巴列维回到伊朗,在政权还未稳固的情况下就下令实施政教改革,废除了多项伊斯兰教的法规,比如妇女不再戴头巾,而且可以参与社会劳动当时,巴列维甚至算给妇女政治权力

这项改革措施,差点就葬送了巴列维王朝

当时在伊朗的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反对改革的运动,有的甚至演变成了武装起义,巴列维王朝危在旦夕

所幸的是,大战刚刚结束,中队依然驻扎在伊朗境内

依靠中国驻军的支持,巴列维迅速粉碎了反对改革的力量,并且对伊朗皇家军队进行了全面改革控制了军权

只是,巴列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一九五二年,巴列维与中国等同盟国集团成员国签署了多分双边协议即以开放伊朗国内市场获取外来援助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伊朗实现工业化的必然之举

说白了,国家关系只是政治层面上的而不是经济层面上的,如果伊朗不开放国内的资源与市场,外国企业就没有理由进入伊朗,也就不可能给伊朗带来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技术与工厂

问题是,巴列维这一步走得太急了,而且迈出的步伐太大了

这就是,巴列维几乎无条件的开放了所有国内领域,把伊朗最为关键的资源,即石油与天然气都当成礼物送给了外国企业

不可否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伊朗在工业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到一九六零年,伊朗已经是伊斯兰世界里综合国力仅次于埃及的第二强国,而且其工业化水平远远超过了埃及

可以说,伊朗走上了一条快速工业化的道路

只是,工业化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也在这些年里充分反映了出来

这就是,随着工业化同时出现的是城市化,即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由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这就意味着需要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更意味着需要应对农业减产所带来的问题,还意味着需要建设更多的国家基础设施

伊朗在不到十年内取得的成就欧洲国家普遍花了一个世纪,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花了半个世纪,中国则花了三十年

显然,这不是好事

虽然工业国可以通过出口工业产品,以及通过工业的高效生产来解决工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但是伊朗的工业化并不彻底,即伊朗并不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国,而是一个以原料出口为主的工业国

这就是,伊朗的工业以石油开采业为主

当时,伊朗主要就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取资金,然后以此进行社会建设

问题是,石油并不是高附加值工业产品比如,伊朗把石油销售给中国企业,而中国企业则以十倍、甚至倍的价格把塑料、人造橡胶、化肥等石油制品返销到伊朗,从中牟取巨大利益

显然,在这条产业链中,伊朗得到的好处极为有限

由此,就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大量失去了土地,涌入城市的伊朗农民并没有成为产业工人,而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沦落为乞丐

显然,根本原因就是伊朗的工业化进程走得太快,而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不可否认,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类似的问题,即失地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所必然遇到的问题可是,其他国家都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高国家教育水平,高国民的化素质,从而让更多的国民具备成为产业工人所必须的基础素质又比如,通过加强国家的基础建设,让涌入城市的农民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并且以此成为社会劳动者

关键就是时间

英国化了一多年才完全实现工业化,法国花了差不多一年,德意志第二帝国花了差不多五十年,而中国也花了三十年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问题是,伊朗在工业化进程中,只花了十几年,也就是仅仅一代人的时间

显然,这远远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根据伊朗官方的统计数据,在一九五一年,伊朗的农业人口占比高达分之八十八,城镇居民占比不到分之二十,而到一九七一年,伊朗的农业人口已经将到分之三十六,城镇居民多达分之六十

也就是说,巴列维过于急功近利了

此外,伊朗的工业化结构问题同样严重

到一九八一年,石油与天然气产业在伊朗工业中占的比重依然高达分之六十四,而其制造业仅有少量轻工业,重工业则以化工工业为主,而且规模极为有限,产品也主要是化肥等初级化工品

显然,这与伊朗拥有的五千万人口,以及一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极不相衬

由此可见,如果巴列维更有耐心,适当放慢工业化改革的步伐,并且注重完善国家的工业结构,就不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只是,这些都不是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的直接原因

引发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巴列维对外来资本的一味妥协

这就是,为了实现工业化,巴列维向外来资本开放了国内市场,让国外企业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命脉

当然,这些外国企业中,以中国企业为主

到一九八零年,在伊朗注册的三多家外资石油开采企业中,中国企业只有七家,但是却控制了伊朗分之七十的油田与分之八十四的产油量,其中最大的三家中国企业控制了伊朗分之六十的石油开采量

这意味着,开采与出售石油的大部分利润都落在了中国企业里,与伊朗毫无关系

虽然中国企业雇佣了大量伊朗工人,而且也给伊朗带去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石油开采与运输技术,但是伊朗工人赚的是血汗钱,而中国企业则通过并不算多的投资,从开采的石油中获得了数不清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部分伊朗官员利用里的权力,也获得了好处

结果就是,伊朗的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到一九八零年,以巴列维王室为代表的、占伊朗人口总数不到分之一的富人,控制了伊朗社会财富的分之八十,而位于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