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峻反后汉决心格外坚定。他听到郭威这一番话,知道郭威还有点担心将士们不够使劲,于是干脆对将士们宣布说:“我已经得郭公决定:攻克京城,准许你们抢劫十天!”

这些将士们最爱干的就是抢劫!一听有这等好事,史称“众皆踊跃”。

于是,京师汴梁的一场劫难已经不可避免。

王师行讨,兼行抢劫,也便不是王师而是盗贼。而五代时期,这样的抢劫比比皆是。郭威大军与前朝大军比较,在对财货的贪婪方面,差别不大。这种军匪一家的生态直到赵匡胤的大宋建构,才开始得到根治。





慕容彦超色厉内荏


且说此际,隐帝刘承祐已经得到郭威抓获的细作带来的“上表”。看后,也有了后悔、恐惧的脸色。他对左右说:“这件事办得有点草率!”

隐帝的舅舅李业也知道已经闯祸,但现在必须面对,于是像往日君主临阵磨枪一样,他也要求打开国库,犒赏将士,应对郭威。当时王章等人已经被杀,现在主管财政的宰相是苏禹珪,他认为不可以这么做。李业就当着隐帝的面给苏禹珪下跪磕头道:“请相公在这个节骨眼上为天子考虑考虑,不要吝惜库中的财物啊!”苏禹珪只好同意,于是开国库、赏将士,禁军每人二十贯,其他军队减半。还让他们给郭威军中的子弟写信,要他们不要打仗,回归朝廷。

郭威继续南下,这天已经到了开封以北的第一驿站陈桥驿,进入封丘。史称“人情惧”。

李太后听说后,哭着说:“当初没有听从李涛免去郭威枢密使的职务,真该灭亡啊!”

但慕容彦超在旁听到后,自恃骁勇,对隐帝说:“臣看从北来的这一伙子军人,不过是一队小不丁点的小虫子罢了!臣必定为陛下活捉他们的魁首!”

慕容彦超当时出任泰宁(治所在山东兖州)节度使。宫廷惊变后,隐帝迅即召他进京。据说慕容彦超在镇所刚刚开始吃饭,得到诏书后,放下碗筷当下急马入朝。隐帝见到他后,很是欣慰,将国家军事部署工作全部交给他。但这位慕容将军却是一个机诈有余、勇略不足的二杆子。事实上他也没有认真地打过几场阵仗,敢于小觑郭威,纯属幻觉想象。他把战争看得太简单了。

但他从宫中退回朝堂碰到几位执政,就询问郭威此番都带了些什么人,执政告诉他,有王殷、王峻、李筠、郭崇威、赵修己、魏仁浦、宋延渥等,慕容彦超一听也有点慌,心想这些也都是人物,可称是一时俊彦啊!不由得说道:“啊,这也是一帮强贼,不可轻视啊!”

隐帝准备亲自出面“劳军”,犒劳将士,鼓舞士气。李太后说:“郭威,不管怎么说,也是我老刘家的旧臣,这一次如果不是跟生死有关,他哪里会到这个地步!我等只要按兵不动,守在城中,飞传诏书告给他,以此观察他的志向,我想定有可以解说的道理。那时,还可以保全君臣大礼。一旦开战,君臣之间撕破脸皮,那就只有玩命啦!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轻易出去。”

这番话,隐帝不听。并派侯益驻屯汴梁北郊的赤岗,慕容彦超屯驻东北方的七里店。





“马失前蹄”南军失利


第二天,郭威大军的突出部来到赤岗和七里店北部的刘子陂,这里已经是汴梁的北郊。远远地,双方已经可以互相看到敌阵。

郭威的北军还在按照兵法严整而又从容地南进,看到朝廷的军队后,暂时停止前进。隐帝的南军看到北军时,也暂时没有动。

一直到傍晚,双方都没有动。

隐帝退回到宫中。

慕容彦超对隐帝说大话道:“陛下,若宫中无事,明日可再来到军前,看臣下如何攻破贼军。臣甚至不必同他们交战,只要呼喝几声,驱散他们,就能让他们返归营地!”

第二天,双方再次相遇。郭威训诫部众说:“这次我来诛讨的是这一群小人,不是要与天子对抗。所以,我等不能先动手!千万记住!”

北军军令严肃,无人敢动。

整个战场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空气紧张,有那种大战之前令人战栗的奇异宁静。但这一场预料之中的大战却在一个偶然事件发生后,变成了一出滑稽剧,草草收场,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展开。

这个偶然事件源于慕容彦超坐骑的一次马失前蹄。

人人都料到大战不可避免,但没有人会料到有“马失前蹄”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而这个插曲结束之后,战争,也基本结束了。

这一段故实因此变得不那么(如俗话所说)波澜壮阔,多少有点让人失望。

话说两军相持一阵后,慕容彦超没有沉住气,带领轻骑兵直接前来犯阵。

见敌阵有人率众来袭,郭威即刻指挥博州刺史李筠率领骑兵抵抗,自己也率众前迎。双方就要展开一场大战时,不料慕容彦超的坐骑在冲刺中忽然摔倒,卷起一堆尘土。两军见状,都发出一声惊叫。郭威这边精甲骑兵惊叫之后,迅即冲上前来,就要拿这位跌落战马,正在尘土中跃动的敌军主帅。慕容彦超尽管穿着厚重的盔甲,还是一个鲤鱼打挺,翻身爬起。他赶紧拽起滚在一边的坐骑,好歹上马。但他定睛看时,北军已经黑压压地冲了上来,他身上盔甲凌乱,跟随他的骑兵们正在踟蹰不定:进攻吧,主帅狼狈;不进攻吧,北军已经上来。慕容彦超判断大势已去,干脆带着冲锋的将士返身回跑。就在这犹犹豫豫的一瞬间,战场形势发生了气场上的巨大变化,朝廷军队迅即颓败为乌合之众,狂呼乱叫中像一群黑色的豆子,四散滚开。

北军掩杀过来,先头部队就追杀了跟随慕容彦超的一百多人。

一仗失利,南军夺气。隐帝这边连朝廷都出现了沮丧的气氛。很多人开始暗暗地结好郭威,一些朝官、军人,都纷纷向郭威表示效忠,连宋延渥这样的皇室贵胄都投降了北军,我们凭啥不投降?

侯益,也在这一次阵仗之后投降了郭威。





四方投诚隐帝溃逃


郭威对宋延渥说:“四方投诚,现在天子正处于危难之中。您是天子的亲近,可带领牙帐卫兵,前去保卫天子;也请附带启奏陛下:希望早日光临臣下军营。”

宋延渥得令前行,隐帝这边正处于混乱中,他没有找到天子营帐,不敢前进,只好退回。

到了天黑,后汉的军队已经大多数投归到北面。隐帝已经成了要兵没有,要将不见的孤家寡人。

慕容彦超见势不妙,知道留在隐帝身边只有死罪受罚,于是带着手下十几亲信骑马逃跑,返回大本营兖州去了。

汴梁已是一座空城,除了刘铢的治安卫队之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力量守卫。

这天晚上,隐帝带着苏逢吉、苏禹珪等从官数十人驻扎在慕容彦超安在七里店的营寨里。到了凌晨,起来一看,营栅中的将士们都已经溃逃不见了。

隐帝应该知道,此生休矣。

这天凌晨,郭威率军攻打慕容彦超的大营,才发现此处已经无人守卫。但他遥远地看见天子的旌旗,就在七里店的一个高坡上,于是下马,脱掉甲胄,准备去面见皇上。但他登上高坡之后,发现天子不见了。

后来知道,隐帝当天早上离开高坡,想回到宫中去。他带领几位文官,策马来到玄化门。玄化门,在汴梁城北,是北城靠东边的第一座城门。当时开封尹刘铢正在门楼上。他问隐帝左右:“你们的兵马都在哪里?”左右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刘铢即命令守卫城门的军士向隐帝左右射箭。史料记载如此,但今天已经无法解释刘铢的这个举动。他与郭威已经结下深仇大恨,就是他残酷地杀害了郭威和王峻留在京师的全家,现在他不思保卫京师,却来驱赶天子,他想干吗?他的这个行动实在无从索解。

隐帝见状,知道京城已经非他所有,急忙带着一班官员向着汴梁西北方向跑去。但是到了一个叫赵村的地方后,还没来得及下马,已经隐隐听到有追兵赶至。村子外面鸡飞狗跳,天子干脆下马,走入村民家中避难。

有一个说法,认为是茶酒使、宦官郭允明杀害了隐帝。说是郭允明见皇上已经走入末路,忖度形势,打算借官家的脑袋给郭威做个投名状、觐见礼,据说隐帝手上还拿着一串链子,有小摩尼数珠108枚,都是名贵的合浦珍珠,郭允明持刀将这串珠子劫为己有,然后刺死隐帝,准备投降邀功。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后面确有追兵,但却是皇上的亲兵卫队赶来救驾。

后汉帝国茶酒使郭允明先生为自己的判断失误,尴尬莫名,无法在皇上的亲兵前解释皇上的尸体。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而就在这个时候,郭威的大军也到了。





京师破众兵劫掠


跟随隐帝的宰相官员们,包括一生嗜杀的苏逢吉,纷纷自杀。

苏逢吉一生作恶太多。他抢占前朝老臣李崧的家产,又将人全家五十口屠戮一光,到后来,他也没有好的下场。据说,他在闻听郭威起兵的当天,在宫中值班,跟他一块值班的是当时的司天夏官(管理天文历法的官员)王处讷。

他对王处讷说:“我昨晚睡觉,还没有闭眼,忽然看见李崧就在旁边。活人见鬼,肯定不是个吉祥事!”

王处讷乃是“朝隐”的高人,他没有回应苏逢吉。

《礼记·大学》有言:“礼之用,时为大。”这句话呈现的儒学智慧,深奥莫测。它可以做多方解读,在军政方向上,“时为大”尤其意义显豁。但就存在者的个人智慧而言,这也是先哲对有根器的人物的一种点拨。当时机未到时,邪与正,皆有可能蕴而不发,当此之际,如果不能改变什么,或根本不需要改变什么,各人必须承受各人的果报时,智者,不动如山。时机到时,物自呈现,智者将掀髯而笑。故西人曾经有言:希望与等待,实是存在者的两大智慧。王处讷,没有理由改变苏逢吉,他的因果程序,已经不可变更。

苏逢吉后来跟着隐帝到了七里店的营栅,看到慕容彦超大军已经败退,侯益已经投降,隐帝大势已去,知道自己的末路也到了。他没有星点资格在郭威那里拿到赎罪券,反而在隐帝这里纳入的投名状太多了。

他知道这一生已经走到了末路。

于是,夜里跟同帐中的官员“酣饮”,喝酒喝了个够,然后找刀子准备自杀,被左右劝住。跟随隐帝到了赵村后,见隐帝已经被乱兵所杀,抢过一把刀来,也自杀了。郭威寻到他的尸体后,拉回城里,将尸体枭首示众。——据说,处理苏逢吉尸体的地方,正好就是李崧当年蒙冤,一家老小被处斩的地方。

且说郭威赶到赵村,听说皇上被杀,号恸道:“这是老夫之罪啊!”

随后,郭威带大军又来到汴梁玄化门,准备进城。但后汉帝国最后一任开封尹刘铢,居然组织起弓弩手来,阻止郭威进城,箭簇如雨般射向城外。

郭威并不攻城,绕过汴梁城的东北角,改入迎春门,这是东城靠北边的第一个城门。守卫这个城门的将士,没有犹豫,将郭威大军放进城来。

这是发生在公元950年底的一件大事,后汉已经名存实亡。

按照王峻的安排,从这一晚开始,进城的兵士们开始劫掠京师,史称“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发”。

由王峻提议、郭威同意而发生的这一场劫掠异常惨酷。无数京师士庶死于非命,无数人家财富遭遇抢夺。郭威麾下的王殷、郭崇威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对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