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龙棺-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叶听大牙开始胡说,狠狠地瞪了大牙一眼,恶狠狠地警告大牙不许再乱说话,尤其在她妈面前,嘴一定要老实些。我们几个怎么开玩笑都行,可是老太太万一当真了,到时候麻烦事就多了。

说到这个话题,我也不好插嘴,索性闭上眼睛在心里琢磨着怎么和老太太说,才能让老太太消除戒备,对我们道出实情,想着想着,眼皮发沉,竟然有些迷糊了。

也不知道过了有多久,就听柳叶冲我喊道:“唉,起来,起来啊!马上要到了,别弄得睡眼惺忪,像是睡不醒似的,精神点啊!”

大牙在旁边嘿嘿傻笑,压低声音告诉我,人家柳叶可是提醒了,第一次见面很重要,让我得注意仪容,有点儿精神头,要不然老太太万一相不中,以后就麻烦了。

柳叶也没听清大牙在嘀咕些什么,不过看大牙的笑容就不是好笑,冲大牙狠狠地瞪了一眼,也没吱声,车子一拐,从北环路上了河南路,从一堆老式住宅楼中钻了进去,东拐西拐,最后在一栋楼前停了下来。提着大包小包,我们爬楼梯上了四楼,柳叶按了门铃。

正文 170、瓦房店(2)

开门的是个面目慈祥的中老年妇女,开门见是柳叶,有些惊喜,随即又看到我和大牙后,不免吃了一惊,赶紧问柳叶:“叶子,你咋这么晚还回来了,咋也不打个电话呢?这是你同事啊还是朋友啊?都快点进屋吧!”

柳叶把我和大牙推进屋,一边拾掇东西,一边告诉她妈,我俩是她在北京的朋友,去熊岳城办点事,刚好顺路就来家里坐坐。【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大牙放下手里的东西,一脸笑容地打起了招呼:“柳阿姨,真没想到您这么年轻,看您这气色,要不是柳叶在旁边站着,我都不敢相信啊,一打眼您也就是三十多岁啊!”

这几句话把柳阿姨给逗乐了,连连摆手,夸大牙会说话。【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低头见我和大牙买了这么多东西,也有些过意不去,责怪柳叶不该让我们买这么多东西,怪浪费的。

我赶紧让老人家别这么客气,孝敬老人是应该的,东西也不贵重,都是些营养品,补补身子。

柳叶听我这么一说,看了我一眼,眼角含笑,让我和大牙先坐下来再说话,就这么站着齐刷刷地杵在那里,她妈看着眼晕。

还真没想到柳叶她妈竟然这么年轻,不知道是保养得好还是本来岁数就不大,瞅着就像是四十多岁差不多,身形虽然有些发福了,但是眉眼之间仍然不失风韵。

大牙坐下后就一口一个柳阿姨地和人家聊上了,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中医养生,说什么人到中年后,要荤素搭配,营养适宜,要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进行科学的调养,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活力,等等。

还别说,柳阿姨听得还真挺认真,不住地点头称是,便问大牙是做什么工作的。

大牙这回倒是说了实话,告诉老太太他是学中医的。这老太太一听就跟见着了亲人似的,拉着大牙就聊了起来,越聊越热乎。我看了一眼柳叶,朝着大牙的方向努了努嘴。柳叶看了看谈得热火朝天的大牙和她妈,做了一个很无奈的表情,撇了下嘴,淡淡地笑了笑。

也不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最后大牙眼睛一眯,竟然给号起了脉来。闭着眼睛思索了一阵,大牙就口若悬河地白话了起来,说什么“壮不竞时”、“精神灭想”,让老人家要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说得老太太不住点头,一个劲地冲我和柳叶夸大牙,说大牙的医术的确不一般,很多老毛病竟然都让他给说对了。

我心里禁不住好笑,大牙的水平高低我是不知道,不过就这岁数的中老年,有几个身体没有毛病的,也只有老太太才把大牙奉若神明吧,我压根就不信大牙会治病,瞅那模样就没长那妙手回春的脑型。但是我可不敢这么说,只能替大牙一阵猛吹,说大牙别看年纪轻轻,会走路时就开始认草药,十来岁时就能诊脉开方,家里祖传的一套中医理论,祖上那都是太医院里的红人,对付一些疑难杂症那是术有专攻,中医名人大辞典都上了好几回了,业内有名的专家。

正文 170、瓦房店(3)

我这一通忽悠,老太太看大牙的眼神更加了一分崇拜,说着说着,回屋不知道从哪取出个本子,让大牙慢点说,她把一些药方记下来。【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柳叶狠狠地瞪了我和大牙两眼,赶紧把她妈给拦住了,让她妈不用这么着急,冲她妈挤了一下眼睛,朝厨房瞥了一眼。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冲我们笑了笑,说是家里总也不来客人,也不会招待人了,一时有些怠慢了,千万可别挑理,说着,就赶紧去厨房给我们洗水果去了。

趁着这工夫,我冲大牙一瞪眼,让他别竟说些不搭边的事儿,往珠子上的事引啊,这次来的目的不是看病诊脉,咱肩上可有着神圣的使命的,不能总说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大牙冲我一龇牙,不服气地冲我哼了一声:“咋的,你要是行,你说啊?你懂个啥啊,这叫拉近心理距离,在心理学上来讲,只有拉近心理上的距离,才能进一步发展关系。磨道上的驴,你就听吆喝得了,多什么嘴呀!”

柳叶赶紧让我俩闭嘴,冲厨房指了指,告诉我们,她妈的耳朵一点可不背,可尖着呢,小心听见。【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说完后又瞪了我俩一眼,警告我俩别想到啥就说啥,可别忽悠她妈,她妈心眼实,说什么就信什么,要是再敢胡说,肯定饶不了我们。

我赶紧解释说,我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渲染一下气氛,拉近一下关系,又不是忽悠卖药,我也不是托,我是啥也不图啊!

正说着话,柳阿姨从厨房端着一盘水果进来了,放在茶几上,让柳叶赶紧给我们拿水果。

大牙美滋滋地瞅着柳叶,等着柳叶伺候。

柳叶眼睛一瞪,还没等说话,大牙赶紧识趣地自己抄起来一个苹果,一边啃着,一边掉头又和老太太交流探讨去了。有大牙在,事半功倍,很快我们就熟络了很多,也没了先前的那种拘束,柳阿姨也和我们聊得火热。

见时机差不多了,柳叶往前探了探身子,把包里的珠子和行地令牌取了出来放在了茶几上。

老太太正聊在兴头上,突然见柳叶竟然把珠子和令牌取了出来,而且还摆在明面上,一时间有些不解,下意识地看了看我和大牙一眼,有些愣了,不知道柳叶想要干什么。

我和大牙见状,也都从自己的包里摸出一面行地令牌和一颗珠子,并排摆在了茶几上。

老太太显然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看到三颗珠子和三面令牌并列地摆在一起,也有点懵了,紧锁着眉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柳叶这才告诉她妈,我们就是因为这些珠子才认识的,成了朋友。而这些珠子和令牌之间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段时间,就是我们几个在东奔西走,调查着这件事。现在事情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但是当务之急,一定要弄清楚她们家里的这颗珠子的具体来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大牙等柳叶说完了,又接口说道:“经过我们的调查,这些珠子原来应该属于一个人的,但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才分散在了全国各地。我们也不太清楚这些珠子背后到底牵涉到了什么东西,但是现在我们都被坏人给盯上了,差点连命都没了,为的就是这些珠子。那些人做事心狠手辣,根本不讲道理,所以我们今天才突然跑过来,就是想问问您关于这颗珠子的事情。”

大牙加的这点儿料明显起了作用,一听到我们因为这珠子差点送了命,柳阿姨显然有些害怕了,惊恐地看了我们一眼,赶紧问柳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连命都扯上了呢?

柳叶知道大牙这么说也是想渲染一下气氛,也没多说别的,告诉她妈,她也说不太清楚,就是我们在调查这些珠子时,好像被人跟踪了,然后遭到了偷袭。好在没有出什么大事,但是难保不会有下一次。如果真有什么秘密也不用再隐瞒了,她都这么大了,也应该知道了。

我和大牙也赶紧敲边鼓,在旁边不停地递话,劝柳阿姨说,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什么秘密都不是秘密了,再说也不能总瞒着柳叶,早晚也得让柳叶知道这些事情,总不能瞒她一辈子吧。

PS:请关注我的另一部作品《大清风水师》,希望大家喜欢。

正文 171、上山下乡(1)

老太太一直沉默不语,脸上阴晴不定,好半天,才抬起头来看了看柳叶,又看一眼我和大牙,长叹了一口气,终于开口了。【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原来柳阿姨名字叫柳青莲,她的父母都是军人,打过大大小小的几十次战役,功勋显绩,新中国成立之后,复员回到地方,也就回到了大连。政府给安置的工作自然都不错,加上他们都是老党员,所以在工厂里干得也是有声有色。

在那个年代,军属子女都很吃香,处处都有优待,所以自小到大,也没受过什么苦,生活环境也很优越。

老太太告诉我们,她在念高中马上快要毕业时,正好赶上了“□□”,所以也没有考大学,被安排去了吉林省的一个小县城——怀德县做知青,在一个很小的村子里住了下来。【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村子本来就不大,所以每家都住了好几个像她这样的“知青”,她们到了那里以后,听从生产队长的指挥,和老乡们一起开荒、种田,她们当时也是年轻气盛,刚开始还觉得新鲜,不过用不了几天,就累得哭都找不着调了。

说到这里时,老太太的情绪似乎受到了感染,有些伤感,大牙赶紧给续了杯水,然后小心地问道:“柳阿姨,您刚才说的怀德县是不是现在叫公主岭的那个地方啊?就在四平和长春当间,是吧?”

柳阿姨喝了口水,神色恢复了过来,点了点头,告诉我们,就是那里,后来才划归给公主岭市了,她们当年那阵还叫怀德县,插队的地方叫火炬公社,当时的集体户有十五个人,九个女的,六个男的,刚开始时谁都不认识谁,不过天天在一起干活,时间久了,也就彼此熟悉了。

说到这儿,老太太自己忍不住乐了,对我们说,她刚到农村那阵子,地里的农活是一样也不会干,有一次生产队长让她们到谷地里去拔草,可是她也不知道什么是谷子,什么是草,把好端端的谷苗全给拔掉了,留下了一行草,把生产队长的鼻子差点都给气歪了,挨了一顿骂还不说,最后还被扣了工分。

我们听了也是忍不住地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真难为了那些知青了,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困苦与无奈。

刚开始,她什么都不会干,样样都得现学,很不习惯农村的日子。后来在村子里住久了,也就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渐渐地也就适应了。她那时个子小,也没有劲儿,干不动多少活,所以工分挣得最少。

那阵子,都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因为公社当时分配各种粮食、财物都要用工分这个大分母去分,所以都把工分看成是命根子。她们每个人的工分都不一样的,都得靠自己的辛苦劳动去挣,一个工分一毛多钱,一年也挣不下一百块钱,根本就不够花的。

柳阿姨说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