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龙棺-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住处,柳叶便打开了电脑,在网上查找关于公主岭的信息。这里的人说法都不一致,与我们先前了解的差异很大,只能赌赌运气,看看网上是不是能找到个正确的说法。

我和大牙点着根烟,闲着没事就站在窗前闲聊,围绕的自然都是刚刚听来的一些事情。对于公主陵来说,不管是不是与那传说中的响铃公主有关,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它爱葬谁就葬谁,就算真的是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冢也无所谓,我们又不是来盗墓的,这个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大。

我们相比之下倒是更关心那修车师傅说的“修塔镇妖”的事情,听他的描述,好像说的那山头和我们此次要去的地方竟然相隔不会太远,那会不会有些关系呢?我们可不想和那些仙啊妖啊的打交道,还是少惹些麻烦才是最好的。

我和大牙谈兴正浓的时候,柳叶突然喊我和大牙赶紧过去,说是找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我和大牙把烟掐灭后,赶紧快步走了进去,围在柳叶的身后。柳叶手指着屏幕,告诉我们,她查了一些网站,关于“公主岭”地名的由来还真是热闹,网上差不多也分成两伙,双方各执一词。不过在百度百科上的说法,还是采用的是乾隆女儿固伦和敬公主衣冠冢的说法。

她在公主岭贴吧找到一张帖子,一边说着一边指给我们看了看,发帖人的昵称是“范家屯大学教授”,帖子里的内容都是关于公主岭发展变迁的一些历史,大多摘自于县志和文献,有一定的说服力。柳叶说到这里笑了笑,说是我们也算是好人有好命,图书馆没有进去,在这里竟然找到了一些县志,还省着我们自己去筛选了,帖子里罗列得清晰详细,正好是我们最需要的。

据帖子里介绍,在清初,公主岭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原,没有人家。直至道光年间,这里才有了几十户人家聚集在此,当时,公主岭这里还是达尔罕王的牧地。到了光绪初年,初设怀德县时,此地仍然是一个小村子,公主岭当时叫苇子沟,是因为村子中有一条叫苇子沟的小河而得名。

正文 182、公主陵(2)

清光绪二十五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地设站。【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当时以长春为起点,向南每隔30公里为一站,所以称范家屯为二站,而公主岭则为三站,后来附近和关内的人逐渐移居此地,公主岭逐渐才繁华起来。

在三站北五公里有一道土岭,岭上有九座山峰,数中峰最高,左右各峰呈阶梯状,如众星捧月,是九凤朝阳之地。当地人感其灵异,视之为科尔沁的地势之冠,传说有公主葬于中峰之下,故称此山为公主陵。墓地左绕清溪,右环翠柳,山上峰谷叠嶂,柳暗花明,美景古迹相映成趣。早年时常有游人隐士、野老贫僧,到此纳凉畅话,游人络绎不绝,一时远近闻名。因此,没多久俄国人便把“三站”改名为“公主陵”。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以后,获取了中东铁路宽城子至旅顺口段所有权的日本人觉得把车站和城镇称为“陵”很不吉利,便把“陵”字谐音为“岭”字,于是公主陵就成了公主岭。【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关于“公主陵”的传说一直很多,有的说是达尔罕王的独生女儿响铃公主因意中人被害而殉情;有的说是清朝皇帝的格格下嫁科尔沁达尔罕王的途中死在这里。种种传说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公主岭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据考察,在城北土岗下确实有公主陵,但如今早已荡然无存了,经过专家考证,原是清乾隆皇帝之女和敬公主的衣冠冢。和敬公主的丈夫色布腾巴尔珠尔九岁被召进宫,伴皇太子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深得乾隆皇帝宠爱。此后又屡建战功,荣封为亲王。在1775年,清乾隆四十四年时,死于征金川的军旅中。

公主生前居住在北京和敬公主府。色布腾巴尔珠尔死后第十七年,也就是1792年,和敬公主薨于北京,终年62岁。乾隆皇帝亲自为公主和驸马题写了碑文。和敬公主死后,就葬在了北京东郊东坝镇附近。估计当时色布腾巴尔珠尔家族出于政治、经济上的需要,将和敬公主的衣冠就葬在了自己的领地内,也就是今天的公主陵遗址。

按照清朝的惯例,只有皇帝之墓才可以称陵,公主虽然出嫁到蒙古,做了蒙古的儿媳妇,但是仍称为公主陵,其一是因为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其夫又战功卓著;其二是葬于东北边疆蒙王领地,距京城遥远,所以称“陵”,谅也无妨。公主陵建成以后,此地就作为祭田,由色布腾巴尔珠尔家族派专人管理,有专人护陵守墓。

直至20世纪初,公主陵祭田仍属其家族领地,色布腾巴尔珠尔的第七代孙固山贝子,曾因祭田所有权被侵问题,上诉至奉天衙署,对此事在史料中曾有过真实记载。

这张帖子在公主岭贴吧里的点击率很高,很多人留言追帖,我们看了好几遍,也觉得这张帖子上说的比较真实可信。看来,这公主岭的地名真是源自当年固伦和敬公主的衣冠冢。至于响铃公主,估计也可能是确有此人,但是可能与这里的地名由来关系不大,至少一个蒙古王爷的女儿,死后的坟墓是不能称为陵的,过去等级森严,这种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兑现的。

正文 182、公主陵(3)

我和大牙正你一言我一语地总结讨论着,柳叶突然好像又发现了什么,赶紧让我俩再看看。【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见柳叶心急火燎的,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和大牙也是好奇,赶紧又围了过去。

柳叶指着屏幕上的一张地图,回头对我们说:“快看,这是个吧友贴上的一张地图截图,上面还标注了公主陵的大概位置,你们赶快看看。”

我和大牙也是大吃一惊,伸长脖子看了看,屏幕上是一张谷歌地图的截图,还有相应的卫星地图,上面果真清晰地标记出了公主陵的位置,我看着看着,就感觉有些不对劲,脑袋嗡的一下,这才明白,为什么柳叶要这么着急地喊我和大牙,原来这张地图上面的河流、山形几乎与我们用珠子拼出来的地图是一模一样,一般无二。【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大牙看着看着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张着大嘴就惊呼了一声,看了看我和柳叶,眨巴着小眼睛,问我们这不就是我们手里的那张地图吗?

这时候,我们的脑袋都乱成了一锅粥,一时间有些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怎么我们手里的地图竟然会与这公主陵的位置重合了呢?要知道我们这张地图可是三百多年前的事,而公主陵是二百多年前的事,相差了一百多年,努尔哈赤不可能会神机妙算,把几代之后才发生的事情给先画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屋子里一时寂若无人,鸦雀无声。足足过了能有十来分钟,大牙实在是憋不住了,冲我俩一摆手,让我俩也别再瞎寻思了,备不住那里就是块风水宝地,过去的人都信这个,也许就是个巧合,努尔哈赤把宝贝埋那儿了,乾隆给女儿选陵墓时也相中那儿了,麦芒掉进针眼里,凑巧了呗!

真有这么巧的事?

我倒是听说这乾隆爷对风水一道确实有些研究,难道真的是巧合?心里总有点不太相信,感觉这事多少有点玄。最后我也摆了摆手,让大家别再费脑细胞了,这世上巧合的事情本来就多,也不差这一件,反正也得去看看,到了地方再说吧。

正文 183、九凤朝阳(1)

第二天一早,我们驾车直奔目的地。【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过了四合屯不远,车子便驶下了乡道,沿着山脊一路西行。四周树木丛生,荒草凌乱,很是荒凉。行了不多远,看到路旁不远有几座石碑,我们好奇地停下车看了看,发现竟然是座革命烈士陵园。

估计是我们的车子太扎眼,刚巧有个扛锄头的老乡路过,看见我们的车后,径直就走了过来,警惕地问我们是做啥的?

见人家询问,也没办法,我们只好故技重施,又抬出民俗文化保护协会的幌子。告诉老乡,我们听说这里有个公主陵,这次前来是特意来考察的,看看是不是有保护或是开发的价值。

老头看了看我们,晃着脑袋告诉我们,公主陵早就没影儿了!他小时候那阵子还见过那里还有间房子,门口有些石头像,后来房子啥的都没了,成了一片荒岗子。【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旁边都开荒种地了,啥价值也没有了,别说开发了,就连保护都省了。

感觉这老头像是知道些详情,我赶紧凑过去递了根烟,热情地点着火后,和人家套上了近乎。

聊了一阵后才知道,老头姓孙,今年七十六了,打小就在这片儿长大。听他讲,过了新桥四队的屯子后就是潘家屯,屯东就是公主陵。挺早以前,那块地上还有间起脊的小房子,有院墙,带门楼,是个规规整整的四方院。房前屋后都是挺高的大树,而在院里还竖着一根老高的杆子,都高过了房顶,像是旗杆似的,顶上安着个三股杈。最早以前那里还住着一个老头,就是守陵人,世代都在这儿看着陵园。日本人来了后,这里就被一把火烧光了,除了还有几块砖头瓦块以外,别的啥都没有了。

大牙听后皱了皱眉,问道:“啥玩意儿?三股杈?是不是避雷针啊?”

老头也晃了晃脑袋,显然也不知道那个三股杈是什么东西。

柳叶转了转眼珠,从地上拾起一根树杈,蹲在地上画了起来。画好后问老孙头他说的那个三股杈是不是和她画的这个样子差不多。

柳叶画的三股杈子,中间的尖稍长,两端的稍短,呈“山”字形,整体略呈鸡蛋形,看着倒是有点儿像是巡海夜叉用的兵器。

老孙头低头看了半天,闭上眼睛又想了想,最后点了点头,告诉我们,当年院子里竖的那根杆子上的三股杈和柳叶画的很像,比柳叶画的这个要再扁一些,但是大体样子八九不离十了。

我和大牙不禁大吃了一惊,瞥了一眼柳叶,不知道柳叶怎么会知道这些事。但是有老孙头在,现在又不好多问,只好强忍住好奇,讪讪地笑了笑。

柳叶笑着告诉我们,这个东西叫“苏鲁定”,是成吉思汗远征时所向披靡的旗徽,是件吉祥物。蒙古铁骑大军当年就是拿着它打下了元朝的江山,建立了千秋伟业。这苏鲁定其实更像是汉人的军旗,战场上只要它不倒下,就意味着蒙古军没有失败!成为蒙古大军的骄傲。

正文 183、九凤朝阳(2)

柳叶说的这些,不仅是孙大爷,就连我和大牙也是头一次听说。【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老孙头听柳叶说完后,啧啧称赞,一个劲儿地夸柳叶有学问,不像他,就跟睁眼瞎似的,看见了也不知道是啥东西。

我笑着对老孙头说道:“这人啊,所擅长的都不一样。您老不能这么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对了,大爷,您说的那守陵人现在还知道下落吗?”

老孙头摇了摇脑袋:“我可不知道,要问也得问村里的老牛头。好多事我也都是听老牛头说的,别看那老牛头八十多岁了,但是一点儿也不糊涂,他要是不知道,那更没有人知道了。”

我们三个相互对视了一眼,心中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