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袭珍珠港前365天-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士)的杜勒斯取得了联系。据说,每次会晤时,伍兹总要将德国的绝密文件交给杜勒斯。艾伦·杜勒斯是一位大权谋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伯尔尼为中心进行秘密活动,他的业绩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回国后,他被授予美国的最高荣誉——总统颁发的战功奖状,这已是一个公开的事实。那么,德苏开战的情报究竟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呢?可以这样说:这里面,杜勒斯的工作有其一份贡献,那是肯定无疑的。
  显而易见,美国靠了庞大的国际阴谋谍报网获悉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
  召开决定命运的御前会议
  (六月)二十三日,陆海军的部局长就德苏开战后的帝国国策纲要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讨论,并通过了一个方案。虽然,海军方面对陆军的方案,即对于北方抓住良机谋求武力解决的方案附加了种种条件,但最后还是按照原来方案决定下来。
  对于南方,根据海军方面的要求,附加了一项不妨碍保持对英美作战的基本态势。这是因为海军方面担心陆军会从南方撤走。所谓海军重视英美而陆军重视北方这一对矛盾,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陆海军当局分别批准了部局长讨论通过的这一方案。同一天,大本营陆海军部拟定了一个文件,题为《从军事、经济、政治角度出发看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之情况,并迅速派出必要兵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之绝对必要性》,其“判断性”的结论如下:
  对英美作战之初,攻占菲律宾、英属马来亚、荷属印尼等地,加强帝国之战略态势;与此同时,应该奠定获取军需资源之基础,并调整好持久战之战略态势。
  与上述攻占作战之同时,若爆发太平洋战争,从现状亦可预料,即使以帝国之现有飞机,尚需进行相当程度之艰苦奋战。
  然而,由于预定攻占地区之防御能力,如前所述,已日益加强,若在半年左右后再发动进攻作战,将极为困难,因而对英美作战也难于稳操胜算。而形势发展至上述地步,即使出现美国对日全面禁运、英国对泰国施加压力等事态,帝国亦无以反抗,只有屈服于英美而别无他法。
  与此相反,若如今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取得军事基地,并在该地进驻必要兵力,则能比较容易进行最为艰苦的新加坡作战,因而亦可预料第一阶段之作战将会顺利进行。
  亦即是说,帝国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系对付英美等国加强南方地区战略态势之唯一和平性对抗措施,帝国得由此调整好能适应形势变化之备战态势。二十四日,大本营陆海军部通过了一个《适应局势变化之帝国国策纲要》。这一纲要是在预计到德苏两国将要开战后进行研究的。纲要的内容是:确认以前业已决定了的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对苏联进一步作好行使武力的准备。二十五日,政府和大本营召开了联络恳谈会,杉山参谋总长就《关于促进对南方的对策问题》作了说明,随后按原来方案通过如下:
  一、鉴于目前各种形势,帝国按既定方针促进对法属印度支那与泰国采取措施,特别联系到派往荷属印尼之谈判代表业已回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迅速建立旨在保卫东亚稳定的日本和法属印度支那的军事合作关系。
  通过与法属印度支那建立之军事合作关系,帝国应把握要点如下:
  (一)在法属印度支那特定地区建立并使用空军基地与港口设施,以及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驻屯必要兵力;
  (二)为帝国军队之有关驻军问题提供方便。二、为实现上述目的开始外交谈判。
  三、倘若法国政府或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不答应我方要求,则以武力达到我方目的。
  四、为处理上述问题,预先着手准备派遣军队。下午四时,首相和两位总长并排站立,将《关于促进对南方的对策问题》上奏天皇,并获得了天皇的批准。这样,六月十二日大致作出决定。两星期后,虽然松冈外相对此横加阻挠,但终于获得了解决。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六月六日决定下来的《对南方的对策纲要》,虽规定要确定日本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军事、政治、经济关系,但那基本上由“外交上的措施”来推动。可是这次则要求法国同意帝国“在法属印度支那特定地区建立并使用空军基地与港口设施,以及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驻屯必要兵力”,如对方不答应,就“以武力达到我方目的”。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
  二十六日上午十时召开联络恳谈会,讨论了《适应局势变化之帝国国策纲要》。首先,塚田参谋次长宣读了在大本营陆海军部所决定的国策纲要(草案),接着杉山参谋总长就该纲要(草案)作了说明。
  松冈外相主张应根据三国同盟采取行动,与德国相呼应,对苏开战。对此,塚田参谋次长则强调日本必须有独立自主性。双方进行了如下激烈的交锋:
  外相:“所谓自主性是指什么?对行使武力要不要商量?”
  参谋总长:“有关策略问题则另当别论,关于纯属统帅的问题不必商量,而且这类情况还不会发生。如果进行商量,就会受约束,因此,为了摆脱约束,就得自主地决定。”
  外相:“既然加入了同盟,又说不进行商量,须知参战和行使武力是不可分的。如果说不进行商量,那么联合委员会(根据三国同盟条约,就三国间的合作和互相援助问题进行协商并作出决定的机构)岂非没有必要了吗?”
  参谋次长:“策略上的问题我不知道,但关于统帅问题,德国不是未经任何商量就随心所欲地干起来了吗?根本没有商量的必要性。”
  陆相:“德国迄今为止的作法没有同我们商量过。”
  参谋总长:“德国确实没有及时和适当地同我们商量。”
  外相:“不管德国商量不商量,我们应该以真诚相待,需要以诚心来抓住德国。”
  参谋次长:“策略上的问题也可以商量,但武力则是关系到胜败的问题。重大政策问题可以商量,但统帅问题则不能如此。”
  松冈外相说,虽然他的意见与陆海军的方案根本不相一致,但大体上他表示同意。这次讨论决定第二天继续进行,大家就此散会。二十七日下午一时起召开联络恳谈会,继续昨大关于《适应局势变化之帝国国策纲要》的讨论。松冈外相主张“立即对苏开战”,他对如下要点的外交计划作了说明,要求大本营方面重新进行考虑:“现在德苏战争已经开始,日本即使暂且观望一下形势,最终也要以最大决心去打开困难局面。
  “如果断定德苏战争在短期内就会结束,那就必须首先向北进攻。要是等到德国‘收拾’掉苏联后再提对苏问题,这从外交上来看,那已不成为问题了。
  “要是迅速进攻苏联的话,恐怕美国不会参战。美国不可能给苏联以军事援助。因为美国本来就憎恶苏联,所以美国大体上是不会参战的。因此要先北进后南下。“不过南下的话,势必同英美发生战争,而出兵法属印度支那,也有可能同英美开战,可是经军方说明后,已对进驻法属印度支那的必要性有了很好理解。
  “如果同苏联开战,在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年,有把握在外交上遏制美国。如果象统帅部的方案那样对形势持观望态度的话,那就有可能被英、美、苏三国包围起来。因此,现在应当首先北进然后再南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此必须当机立断。”
  海军不同意松冈的主张,陆军也很难马上同意立即参战和行使武力。由于三方面在讨论中各执己见,结果议而不决。从下午六时半起,又召开陆海军的部局长会议,对外相的意见进行讨论,结果,一致认为按照陆海军的原来方案行事。翌日(二十八日)下午二时开始,召开了联络恳谈会。虽然,松冈外相自始至终主张立即参战,但会上还是决定按照陆海军的方案行事。就这样,国策纲要得以决定下来,因而决定:于三十日下午五时召开联络恳谈会,在会上审议照会德国的电文和日本政府的声明,并于七月一日上午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对国策纲要(统帅事项除外)进行了讨论,以便在当天下午的御前会议上叩请天皇裁决。
  三十日,联络恳谈会从下午五时开始召开。突然,松冈外相提议停止迸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而这个问题在联络恳谈会上早已作出决定并已上奏大皇批准。当时辩论情况如下:
  外相:“迄今为止,德国只要求日本在德苏战争中予以合作,而今天奥托(德国驻日大使)给我看了本国政府发来的训令,并要求日本参战。不过,参战这一要求是作为奥托本人的一种希望提出来的。
  “总而言之,日本必须决心参战。停止在南方点燃的战火,怎么样?为了向北进击是否停止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抑或推迟六个月时间?“但统帅部认为非干不可的话,那我也不反对,因为我已经一度赞成
  过。”
  及川海相:(问杉山参谋总长)“推迟六个月时间怎么样?”
  近藤军令部次长:(问塚田参谋次长)“考虑推迟时间也是可以的吧!”
  塚田次长,(愤然地)“我向参谋总长陈述一个意见,我认为应该坚决按既定方针办。”
  杉山参谋总长:(同永野军令部总长商量后)“统帅部已决心坚决于。”
  近卫首相:“如果统帅部下决心干的话,我没有异议。”
  外相:“既然如此,那我也同意,不知其他各位大臣是否有异议?”(众大臣发言,表示无异议。)
  外相:“最后我再说一句,几年前我预言过的事,无一不是应验的。现在我预言,插手南方定会酿成严重危险。统帅部能担保不发生危险吗?而且,如果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在获得石油、橡胶、锡、大米等物资方面就会造成困难。识事务者为俊杰。先前我曾发表过南进论,但现在我却转而主张北进了。”
  辩论一直进行了四个小时,结果使得预定在这天会上讨论的照会德国的电文,也未能讨论成。塚田参谋次长强调应当通宵讨论,但松冈外相说是疲倦了,没有答应,于是不得已而散会。
  当日本因德苏开战而连日来如此激烈辩论国策纲要时,美国对日本的态度是怎样判断的呢?在罗斯福政府内部占压倒优势的判断是:日本会利用德苏战争采取行动,但是北进,而不是南进。
  六月二十二日德苏开战那一天,韦尔斯副国务卿对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斯说:
  “日本迟早要进攻苏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同苏联结成同盟,那么日英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因此英国不应同苏联结成正式同盟,在日本政策明朗化之前,仅承认英苏两国都在同德国打仗这一事实,这才是上策。”
  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他所著的《旅日十年》一书中,对六月二十三日那天的记述是这样写的:
  “日本因德苏开战而陷入困境。日本一方面以三国同盟条约与德国起誓相约,一方面又保证同苏联保持中立,它究竟打算采取什么政策呢?一个地位很高的日本人说:我认为日本是在骑墙观望,待战争的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时再出来收拾残局。尽管如此,东京还是在吵吵嚷嚷,那里几乎在不间断地召开内阁会议、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