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

  但嫌疑最大的还有那群太监,虽然历史上是 他们拥立了太子小白,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为了保住眼前的富贵名位,没准走向另一个极端……

  比如另外扶保一位皇子,最好是足够年少不晓事便于把持的类型,这群太监在历史上也做了不少,不过,这是间接受益的问题,而且充分不确定性。

  还有人说是可能是河北的门阀,在这场战乱中他们损失惨重,偏偏又遇上李泌这号牛人,以朝廷的名义,挖他们的根基,却又无可奈何,太子小白就是最得力的支持者。

  刺杀一国储君,陷害另一位皇子,这可不是一般的手笔,投入和风险悬殊巨大,而且目标还没死,麻烦就更大了,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啊。

  “建宁王还好么……”

  我看了一眼长史崔光远,这头由他负责。

  “尚好,在宗正监里,饮食用度都是按王邸的标准提供,也还精神……”

  他有些画蛇添足回答道,既然把人从察事厅给抢出来,就不能不防在手上处什么状况。

  “这是大三司会审的名单……”

  司马岑参递过一张纸,我看了看心中才落下一块石头。

  所谓大三司,就是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的主官。

  现任的宪(刑)部尚书李驎,是实打实太上皇的老人,御史台的韦鄂,也是成都小朝廷的,虽然剩下一个大理寺卿,是那位炙手可热的权宦李辅国的门人,但是他想绕过这两位,在审讯中做出点什么带倾向性的动作,还是很困难的,此外,因为涉及宗室,宗正寺也要派人全程跟班,现任的宗正卿,就是那位老伯一样的汉中王,

  那位貌似在朝会上震怒无比的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仅仅想搞搞举起,轻轻放下。还是想把太上的几个班底,借机发落一番。

  太子遇刺牵连极大,随行的神武将军管崇嗣,已经上表请罪,圣上念及旧情,保留爵位,以白身在家戴罪,只是不过,有另一种说法是,他在河北时与太子走的未免太近,在圣上眼中已经超过了传统君臣界限,敲打一番而已。

  “南内那里怎么说……”

  我又看了一眼温哲,作为内府的私人,平时他不能出现在这样的地方,不过他现在

  “南内没有传话,已经闭门谢客了……据说太上要辟谷闭关”

  我虽然明白其中的缘故,但还是有些郁闷。

  随后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件,递到我手中。

  “几处都发现了可疑的人等……”

  我愣了一下,这些可麻烦大了。

  长安城是在太大了,一个可以平时容纳百万人的城市,要藏个把人无疑的大海捞针,但是其中能够藏大批武装人员的地方并不多,因为城建工程和填户移民的关系,龙武军在大部分城坊,都有触角和眼线,借助城管和类似居委会的暂住证体系,短期内附近有什么生面孔,很容易受到格外的关注,有很多人愿意为一点小钱,而贡献消息。

  唯一例外的只有几个地方,一个是人口流动性极大的东、西两市这样的闹市区,不过东市做的主要是国内的生意,于龙武军有关的外围和下线,近水楼台的在其中占了相当比例,相比之下胡人聚集区环绕的西市,就要混乱的多,

  再者,就是平康里这样的风化区,每天迎来送往的人也是个海量,更别说其中各种背景的势力纵横交错,藏了太多阴私晦暗和剑不得光的东西,打探消息很容易,但是想要做到精确的户口普查,就是一场灾难了。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大内,没错,就是大内,皇城大内的范围极广,虽然两朝已经还宫,但是人手还没恢复全盛时的规模,各种偏僻角落,荒废的宫室院落多的很,更多说还有城外诸多的皇家林苑,如果真的有内应把人往里一藏,传统的官方力量是无法侦查到其中的,龙武军虽然有巡禁宫防的特权,但是也有管辖不到的东西,贸然侵入传入神策、神武军的防区抓人,不仅仅是打草惊蛇那么简单,还可能是新一场政治上的大乱斗。

  这样,需要借助另一些力量。

  ……

  底下人送来一个盒子

  “这就是阿酥肌丸?……”

  偏室内,我看着倒在桌面上几粒药丸一样的东西,就和我们常吃的茯苓龟寿丸、六味地黄丸什么一样。

  “这可是军器第四所得出品……用的乃是当世禁忌的混毒之术”

  来人解释道。

  混毒之术,说白了就是配药之法,把几种无害东西搭配成致命而迅速的效果,理论上,只要肯投入金钱和时间,无论是动物性的蛇毒、河豚毒,或是植物性的断肠草、见血封喉,还是矿物性的砒霜,制造和获取的门坎并不高,但难度在于下毒的过程,难以精确的控制。

  目标地位越高越重要,往往受到的保护越严密,不是寻常人随便接近的层次,要想绕过这些困难,对具体的目标精确下毒是一件相当艰巨的工程,还要确保过程中的意外和不确定性减到最小,比如深入的了解目标的生活起居,以确保使用到位,因此历史上诸多阴谋和暗算,无不是长远布局,里应外合,经过长期而周密的算计,才最终下手的。

  尽管如此,最后下手时,还会有各种意外发生,比如,目标的一时心血来潮,突然改变了习惯和日程,接触了药物却分量严重不足等等,导致功败垂成。

  而且这些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一旦不得手,再想故技重演,就基本不可能了。因此,大多数通常情况下,要谋害一个人,有这工夫投入和布局,收买内应和安排人进去下毒,还不如直接派个身手高强的刺客,未必不比眼巴巴的等毒药发作,更省事省心。

  作为充斥着阴谋和龌龊的宫廷,从来不缺乏试图从肉体上消灭对方的激烈手段,象太上老皇帝当年未能幸免,最有名的就是东宫菌药案,太平公主的人试图从御沟中送入毒菌提炼出来烈毒,谋害还是太子的老皇帝,被当时的太子伴当王烘发现,而引发了最后的摊牌。

  象皇家内部,不但有一套严格的试毒程序,也专门有一群精通各种毒物老太监,以保护皇族的安危。

  来到这个世界,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为了防止类似的手段,军器第四所,在龙武军中有数个专门破解毒物药理的研究小组,重点是针对常见的毒药,解毒和急救办法。

  也包括如何秘密而间接的传毒之术,灵感来自《基督山伯爵》小说,将颠茄水浇灌白菜,然后用白菜喂兔子,待兔子慢性毒发全身,再做成菜肴,提供给谋杀的对象,这样吃了兔子肉的目标就算死了,也只会发现是严重突发胃溃疡而已。

  (当然了,相比之下毒奶粉、工业酒精之类经典,西方人在毒物应用上的想象力实在远不及国人,我们老祖宗用砒霜害人的时候,他们的祖先还在树上摘果子)

  当然这是古代,并没有法医深入解剖那一套,这东西要到南宋的法医始祖宋慈手里,才成为一种系统概念,只要死的不那么可怖,比如蹊跷流血,面目青肿发黑之类的,多数可以与急症疾病混淆在一起,难就难在成分和效果的精确控制。

  据说这阿酥肌丸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花和罂粟的提炼物,属于毒物抗性研究中的副产品,据说对实验体的神经系统,有阻断和干扰作用。

  ……

  太子遇刺,

  也让太子少师韦见素的府上,突然变的门庭若市,各种讨主意和混消息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因为大家忽然发现,还有这么一位老成持重的中间派重量级人物,只是大多数都被客气或者不客气的挡在门外。

  这也不知道是第几波访客,茶水凉了有换,换了又凉,最后只剩下韦鄂和韦见素父子,却没有歇息的意思。

  “朝中群情汹涌?非议忿忿,那只是面上的事儿,背后的大佬,都一个还没有出头……最高的级别,也就几个九卿里头的……”

  “最近长安可不清净啊……”

  “京兆府反正已经完蛋了,居然数百人持军械,在闹市当街杀人放火,死伤过百,影响直追当年“算博士”王垬兄弟逆乱案,这个蜡是坐定了,他管个鸟啊,若是有心的,,少不得还多烧一把火……”

  “站队,到如今的地位,谁敢逼他站队啊……所谓无欲则刚,现在只有别人求他的份,鲜有他求人的地方,就是巴结也巴结不到门上……无非是在身边的人下手,使些小手段,看起来倾向一些而已……”

  “现在太子遇刺,倒是摆明了车马立场,不好再含混了……”

  “就算有太上的名义,但是强力干预有司,到处插手,他这是在玩火啊,挑战的是朝廷的威信啊……连我也无法置身事外啊”

  “谁要你置身事外了。你为什么要避嫌……”

  “朝廷的威信……”

  韦见素嗤嗤有声的笑起来,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子,又不免叹息,身在御史台得眼界毕竟还是小了些,对那边还有些别样的想头,可是太上的烙印,是那么容易去掉的么。

  出于传统文官体制的同仇敌忾,对于武人肆意妄为的敏感,可以理解,那个人素来以不讲常理和章法着称的,传统的官场规则,对他似乎没有太多的约束力。

  平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到处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干系,未免太咄咄逼人的耀眼了,少不得有人透过他来试探深浅了,但却不应该是你啊。

  “自从长安、邺城接连溃决大败后,这东西还剩多少……也就是个面皮而已”

  “朝廷用人不当,又故意使将帅不和,屡战屡败……每每下来,一闻败讯,多少军民争相逃弃……”

  “若不是太子突出险招,以亲身为质强行留住神武、神策、安西北庭几支兵马独撑大局……又有龙武军出兵为策应,朝廷脸这层面皮,都 别指望留住”

  “现在朝廷的威信,两分在外靠的是太子的作为,代狩两河坐镇东都,致使地方不敢反乱……”

  “两分在内,却是朝廷中枢所拥有的硬实力,号称十万的北军健儿,最出彩的却是那支一支独秀的龙武军,当年独自出兵救河北,一路奔战击破贼军至少八个镇号,才被数倍围于汴州,却牵制住了近半的叛军兵力,虽然那些藩帅们嘴上不说,心里只怕却忌讳的很,龙武军在河北杀伐决断,恶人无数,却鲜有敢出首的,可见一斑……”

  “至于其他什么神策军,神武军,羽林军、英武卫、义从胡,虽然同样是北军之属,但是长久镇守中枢,而缺少实打实的战功和实绩,未必会被那些将兵悍将,放在眼上……”

  “还有两分却是落在当今太上,国难有年,江南大部安定,而剑南之地,更是输粮出饷供应军需,数倍十数倍于往年,还能经略开边,攻破一国。太上之望,功不可没……”

  “要知道朝廷为了筹备所需,派出一个督粮御史郑叔明,就逼的两浙皆乱,今上委在江东的数镇节度或庸弱或怯战,竟然皆不能制,致使一些抗税的乱民流窜荼毒不可收拾……还是实在糜烂不堪后,引河南、淮西客军南下,方得平定”

  “相比之下,荆南德永藩有异心,屯兵蓄甲积谷于上游,又挟亲王身份和节度使的名义,若翻然事起,其害更过浙西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