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月未见,志远果真不凡,而今已是大汉的一郡之守,难能可贵的是,竟然当众驳的袁太傅哑口无言。”曹操打趣道。
“孟德休要再取笑我了,自家人明白自家事,我做的那些事恐怕随便拿出来一件就能让我身死,只是而今大汉的情况特殊,才将我暂时放置。”贾荣长叹一声说道。
旋即,贾荣将目光投向曹操说道:“不知孟德如今在何处任职?”
曹操哈哈大笑道:“我比不了志远啊,想我曹孟德而今还是一介草民,以后见到志远还需要大礼参拜的。”
贾荣诧异的问道:“孟德在黄巾叛乱的时候,功勋显赫,怎会如此?”按说曹操在大汉的官场应该是平步青云才是,怎会是白身。
曹操脸上闪现出一抹不快,随即被爽朗的笑声遮掩,“今日你我兄弟难得相聚,不要提那些事了。”
贾荣若有所思的看着曹操,身为许邵口中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已经逐渐开始表现出其枭雄本质,就拿今日宴席上的事情来说,在蔡邕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曹操竟然三言两语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贾荣老师的身上,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而且曹操也开始发挥三国演义上所书的那般,动不动一阵大笑,让人无法捉摸其心思。
“其实我也不想当什么北地郡的太守,若有可能,我宁愿当一个只会战场冲杀的士兵。”贾荣感叹道。
曹操劝道:“志远何必说如此丧气之话,一方太守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志远应当铭记圣上的隆恩,将北地郡治理好,也不负圣上对你的一番期望。”曹操是治世能臣不假,却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至上之辈,三国演义上也是大汉丞相的身份出现,即使到了最后,也没有篡夺的帝位。
贾荣长叹道:“如今孟德也是赋闲在家,不如随我前往北地郡,若孟德兄肯前往,小弟一定将北地郡太守之位让与孟德。”
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默片刻之后,笑道:“志远说笑了,为兄岂能夺你的职位。”
“北地郡交由我来治理,迟早会出问题的,想必我在北地郡的所作所为孟德也早有耳闻,此番前来雒阳,恐怕会无功而返,我身死是小,北地郡数万百姓因为而遭难,却非我之愿也。”
听着贾荣真诚的语气,曹操不禁一阵感动,能拱手将太守之位相让,足见贾荣对自己的信任,这一瞬间,曹操意动不已,火烧长社足见贾荣的多智多谋,贾荣之前身为西凉军的大将,统兵能力更是不在话下,内政方面曹操自信不输于别人,若二人联手,必能使北地郡很快的繁荣昌盛起来,加官进爵也是指日可待,即便大汉有变,提一精锐之师,入京保驾,名垂青史,成为大汉的救世功臣。
想起日前父亲的教导,曹操也从想象中清醒了过来,炽热的眼神也变的清明,“志远之意为兄心领了,只是我现在喜欢赋闲在家,春秋读书,严冬狩猎。”曹操淡淡的说道。
贾荣失落不已,若曹操真到了北地郡,贾荣也会毫不迟疑的将太守之位让与他,身为穿越者,贾荣自然明白将人才方才合适的位置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对于曹操夺权,贾荣也没有多做考虑,只要将军权牢牢的攥在手里,他人能耐我何,而今的大汉并不是一片朗朗乾坤,贾荣也从没想过将手中的军权交出去的想法,乱世中,军队就是安家立命的资本。
不过曹操方才所言,贾荣却是不敢苟同,紧紧的盯着曹操问道:“孟德之言可是发自肺腑?”
曹操有一种被贾荣剥光的感觉,又是一阵大笑,缓解了当前的气氛,“志远的老师真可谓奇人之名,不知志远的老师是?”
北地郡乃是边城小郡,荒芜贫瘠,入不了曹操的法眼也属正常,何况自己的身份也着实太敏感了一些,对此贾荣也不做强求,“老师在我离去之时,曾反复叮嘱勿要透露其姓名,还请孟德见谅。
“无妨无妨!”曹操笑道。
喜欢本书的朋友记得收藏一下,断崖感激不尽!不论本书怎样,断崖都会坚持写下去,不辜负各位读者对本书的支持!
一二三章 :雒阳(九)
更新时间:20130111
自始至终,曹操都没有提及带着自己前去雒阳城内逛逛,贾荣十分理解,不论怎样,与自己交往过深的人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不然前者曹操也不会仅仅是在蔡府门前一笑而过,曹操是奸雄之辈,这点看的比谁都清楚,今日在宴席之上估计也是看着蔡邕的面子上才出面解围。
或许中平二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汉帝竟然下旨在宫中设宴,款待文武百官,这个消息又让雒阳增添了一丝热闹,当然是在上层人士中。
蔡邕回到住处之后,换上了朝服,对着马夫说了一句之后,钻进了马车里面。
贾荣的一番话或许在其他大汉官员的耳中是荒谬、大逆不道之言,但蔡邕却从贾荣的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得到了启发,联想着中平元年爆发的黄巾叛乱,蔡邕更坚实了心中的想法,他相信,若是汉帝采取了自己的建议,大汉中兴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为了快捷,蔡邕直接坐马车向皇宫赶去。
“蔡大人前来所为何事?”小黄门向着刚刚下马车的蔡邕毕恭毕敬的说道。
未来世界有一句话,不得罪乞丐、小人还有女人,汉朝却有着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文人的潜规则,因为文人的一张嘴不仅能将死的说成活的,甚至能把他们太监说成正常人,特别是蔡邕这样的当代大儒,那是连张让都不愿得罪的人,小黄门自然要表现的乖巧无比,不然吃亏了也没地方去说。
“快去通秉,就说老夫有事求见圣上!”蔡邕急切的说道,哪还有平时云淡风轻的模样。
小黄门的脸上露出难为的神色,“蔡大人,这恐怕不行,圣上下令,今日文武百官休息,贸然求见,圣上龙颜大怒……”
蔡邕打断了小黄门的话,怒道:“休要啰嗦,耽误了国家大事,你担当的起吗?”
这么一顶大帽子压下来,小黄门顿时变了脸色,恭敬的说道:“大人请稍待!”
向旁边的黄门轻声嘱咐了几句之后,急匆匆的向宫内赶去。
蔡邕求见的消息一层一层的传到了汉帝那里,看了一眼手中的奏折,汉帝不悦的说道:“不见!”
停笔深思片刻,止住将要传旨的宦官说道:“让他进来吧!”
不仅宦官得罪不起文人,就连汉帝拒绝接见的时候也要掂量掂量,文人最喜欢的就是挑皇帝的毛病,偏偏皇帝被挑毛病了还要装成一副仁君模样,否则那些文人喋喋不休的大道理,足以让皇帝也掉一层皮。
蔡邕在宦官的带领下急匆匆的进来了,汉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些文人平时最注重的就是自身的形象,而蔡邕慌张的模样却是不敢恭维,看来果然是有要事。
三叩九拜之后,汉帝淡淡的说道:“爱卿平身吧!”
“赐坐!”对于蔡邕这样的元老级人物,汉帝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蔡邕坐定之后,汉帝问道:“不知爱卿如此急切的求见朕有何要事?”
长时间的身处帝位,让汉帝有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蔡邕恭敬地回道:“启禀圣上,臣偶然得之一治世妙论,感觉非常在理,于是立即前来,冒昧之处,还请圣上见谅。”
如此一说,汉帝就无法因此而责难蔡邕,不者就会落下口实,“爱卿忠心可嘉,实乃我大汉的福气!爱卿快快说来是何治世方法?”汉帝的语气有些急切。
汉帝十二岁登基,经历了重重地坎坷,宦官与外戚、大臣的争权夺势,当时年少的汉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汉帝也完全的被闭塞了,一点实权没有;渐渐的汉帝爱上了收拢金钱,于是建立了一个万金堂,欲将天下的财富尽敛于此,那些讨好的宦官更是出了一个“妙绝”的主意,将各个官位定上价格,如此一来,钱财滚滚而来,抠门的世家也愿意花钱来买,汉帝乐得如此,按照大臣们的说法,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卖一些官又有何妨;兴起的汉帝甚至在宫内建立了街市,宫女太监扮演普通百姓,总而言之,在大汉的历代皇帝中从未有过的。
黄巾之乱爆发了,过惯了安稳日子的汉帝慌了起来,看着一封有一封的告急信,汉帝也清醒了过来。
直到国库空虚,汉帝才发现“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是多么的惨白无力,世家紧紧守着家产,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资助。
幡然醒悟的汉帝也开始上早朝了,每日听取大臣的建议,只是疲敝的大汉还有救吗,汉帝时常自问。
汉帝也想成为中兴大汉的好皇帝,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问题是他不知道怎么做,整天在朝上看着那些文官斗嘴,也觉得徒然无味,即使汉帝再昏庸也能看出这根本解决不了大汉的现状。
此次宴请无闻百官自然也是为了钱粮之事,而今大汉境内烽火四起,盗贼多如牛毛,叛乱时有发生,万金堂经过之前的折腾也荡然一空,而现在大汉最富有的莫过于世家。
黄巾之乱平定了,汉帝也从混乱的局势中看到了一丝希望,迫切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听到蔡邕的话,无异于久旱逢甘露。
汉帝不断变换的神色没有逃过蔡邕那一双锐利的眼睛,缓缓说道:“圣上以为,民为水,君为舟这句话如何?”蔡邕这个当世大儒能明显的感受到汉帝的图强之心。
“民为水,则大汉的千万百姓汇成了一条条的河流;君为舟,圣上就是那行驶在河流之上的船,凌驾于众生之上!”蔡邕解释道。
汉帝大笑道:“爱卿的这句话真是妙啊!”任谁得到夸奖也会喜形于色的,更何况夸奖的话出自当朝大儒之口,汉帝觉得浑身上下舒爽不已。
蔡邕自顾自的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汉帝深邃的目光不断的打量着蔡邕,细细思量着话中的意思,越往深处思量,看向蔡邕的目光变得越发的凌厉。
良久,汉帝喟然长叹一声,摆手说道:“爱卿请回吧!”
即使以蔡邕的笃定,在汉帝的打量之下,仍旧汗流浃背,皇威果然深不可测。
“圣上!”蔡邕拜道在地。
“回去吧,朕会考虑的!”汉帝淡淡的说道。
说完,汉帝低头看着奏折,不再言语。
蔡邕长叹一声,拜退而去。
贾荣在蔡府辩驳当朝太傅的消息在雒阳不胫而走,敏感人物再次上台了,大汉的世家带头抨击对贾荣进行抨击,又将之前贾荣在北地郡的所作所为重新晒了一遍,贾荣成了雒阳士子引论的焦点,特别是“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八级大地震,大汉的世家果然不是盖的,矛头全部指向了贾荣,大有不将贾荣置于死地誓不罢休的架势。
夜幕悄悄降临,整个雒阳成了灯的世界,又大又圆的月亮悬挂在天空,俯瞰着这片天地。
正月十五在汉代叫做灯节,汉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好日子。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习俗逐渐在整个大汉传开。
蔡府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了一男一女的交谈声。
“真的能飞起来吗?”银铃般的声音足以让任何人把她将美女联系在一起。
“肯定会的!”浑厚的声音伴着空气传来。
“我们开始吧。”
“嗯,好的。”
一阵悉嗦的声音之后。
“啊,大哥哥,好疼啊!”传来了少女伴着哭腔的声音。
“没事的,忍忍就好了!”男人出声安慰道。
“你看,流血了呢!好疼啊!”少女的声音中含着隐隐的哭腔。
“额,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