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风-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的军队战斗力强,战胜桓温和秦人便是明证,虽说这两场大战中有各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士兵悍不畏死的素质应该是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巢湖城的北府新军建立是因为有着独特的外界因素,若不是淮南郡经年遭受秦人袭扰和土匪的劫掠,恐怕募兵工作也没那么顺利,韩暮要想在全国推广,恐有些以点盖面,想当然了。

谢安适时提出自己的担忧道:“陛下,诚如陛下所言,北府军是个成功的例子,但是若放之整个大晋之中,恐不一定适合;需知在我大晋,自古来当兵的地位还在普通百姓之下,加上时局不稳,谁愿意主动去当兵呢?”

韩暮微笑道:“这便需要做做文章了,募兵制能否顺利实行取决于诸位的聪明才智,另外朝廷可以提高兵士的待遇地位,譬如说饷银加倍、军功者入仕、赏田亩、参军者家庭统称军属,军属之家免赋税、徭役,困难是有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贫苦,只要有机会还是很多人愿意搏一搏功名;当然这些都是利诱,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宣传,如能树立为国而战的荣誉感,其他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谢首辅以为呢?”

谢安听韩暮这个淡淡一说,顿时思路开朗起来,这家伙确实下本钱;说荣誉感那是空谈,绝大多数人只会根据利益行事,韩暮所说的这几条确实诱人,此举一出定然会大批青壮趋之若鹜。

“皇上英明,此举老臣看可以,军队的数量还需有所控制,这些优惠条件一开,恐怕全民皆兵了。”谢安笑道。

“那是自然,现有的大晋军队中需精简老弱病残,妥善予以安置,分给田亩,发放遣散费用;朕的构想是,常备军在二十五万左右,太少了无法肩负我大晋广大疆域的防卫,太多了负担太重,这二十多万常备军专司防务,其他的诸如治安,缉拿等事宜仍需州郡县巡检衙役执行,军队驻扎在某地,不得干涉当地政务,战时可例外。”

众大臣听着韩暮说的有条有理,心中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说高兴吧,确实有些高兴,大晋开国以来有几个能称得上是明白人的皇帝?大晋江山在韩暮的手中绝对是社稷之幸;但是皇上太过精明,年纪轻轻已经城府深似江海,计谋老辣独到,这样的圣上又让众臣觉得隐隐的害怕,今后恐怕再无一事能欺瞒过这位代皇帝的眼睛了。

“皇上,臣请旨办理此事。”侍从室主事袁岗适时请命。

“好,袁将军倒是合适人选,北府军建立你也全程参与了,便命你和兵部、户部相关人等成立募兵司办理此事,隶属内阁管辖。”

“遵旨!”袁岗领命退下。

韩暮心情愉悦,看着群臣诚惶诚恐的脸色,他首次感觉到了皇权的威严,大晋的皇权已经沦丧了几十年,在天下人的眼里,皇上从来都是摆设,到了今日,人们才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君臣,明君向来铁腕,少有唧唧歪歪畏首畏尾之人,那些原本跟着大家族们将韩暮捧上高位,便以为今后可以藉此行特权之人,聪明的都加了小心,对自己的言行暗自约束;拎不清的,倒是产生了些许的悔意,他们担心自己一手扶上大位的新皇,也许会成为葬送他们特权的罪魁祸首。

今天的早朝给众官带来的心理压迫感极强,众人实在是不适应有个突然如此强势的皇上,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各怀心事。

王坦之、谢安等人见今日朝廷上气氛实在有些不对了,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是尽心尽力辅佐韩暮,但是犯了众怒也是他们不愿看到的;所以谢安察言观色,决定将气氛调和一些,适可而止最为合适。

谢安和王坦之交换了个颜色,王坦之上前道:“皇上,今日早朝议事颇多,老臣恳请皇上容我等细细安排,剩余的几件事若不是太过紧迫,便留待明日如何?光是皇上所提的粮食和兵役这两件事就够臣等忙活数日安排了,且待这两件事妥善处理之后,再议其他,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韩暮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今天不宜再提更多,一时微笑道:“诸位大人辛苦,那今日便到这里,三日后再议其他,退朝吧。”

内侍站立半天终于等到出场机会,开口大叫道:“皇上退朝!”

韩暮步下龙座,回内宫而去;谢安、王坦之、王献之、庾希等四人互相递了个眼色,并未随着议论纷纷的朝臣离去,而是蹩进小门,在内侍的带领下,直奔韩暮寝宫。



第四百章 摊牌(上)

韩暮前脚刚回显阳殿寝宫,后脚内侍便来报内阁大臣前来觐见。泡*

聪明如韩暮自然知道四大臣所为何来,今天的动作大了点,事先有没和他们通气,这让谢安等人觉得相当突然,以至于在早朝上应对失据,有些不知底细的惶恐。

在谢安等人看来,内阁和韩暮之间应该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蜢,双方的用力方向应该是一致的;私下里韩暮是谢安义子,是王献之的女婿,又和王坦之、庾希等人有着生死之交;韩暮当上这个皇帝便是四位辅臣身后的庞大家族支持的结果,也正因为他们的支持,其他中小士族才全力支持韩暮当上这个皇帝,所以韩暮忽然来了这么一手,众人当然觉得不能理解。

站在韩暮的角度上,其实他是有意拉开距离,大晋历朝以来大族掌权,皇帝架空;这些在百姓眼中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之事,但是韩暮死也不会当傀儡,所以在当皇帝之前便和他们讨价还价了一番,四大士族的支持自然是韩暮当上皇帝的助力,但是四大家族何尝不是在利用韩暮的威望,韩暮如日中天,加之手握十几万北府军,除了司马氏子孙,谁还能比他合适?四大家族拥戴也好,不拥戴也好,韩暮只要想当皇帝,那是轻而易举之事,这一点连谢安等人心里也有一杆秤。

为什么北府军将领们硬是偷偷的将司马荣囚于院内,又为什么请王坦之出面和司马荣将问题谈透,很明显这是一个局,一个也许不是韩暮布下的,但是却是北府军高级将领们布下的局,这个局的目的便是扫除韩暮当皇帝的所有障碍。

桓温老迈糊涂,无形中帮了韩暮一个大忙,将司马氏全族灭族,导致天下无人能继,韩暮的登基也就顺理成章了。

韩暮之所以不事先和四位辅政打招呼,倒不是疏忽,而是故意为之;他想让所有的大臣们明白,自己可不是事事维诺,件件请示的傀儡,他想怎么干,完全可以自己直接提出来,说白了就是给所有的官员一个下马威。

谢安等人被宣进南书房,韩暮换了朝服,还和以前一样只穿青衫一袭,脚蹬竹屐站在书房门口迎候;四人被内侍引进书房内,宫女们奉上香茗果点,早朝辰时便开,这几人都没怎么吃东西,现在确实是饿了;看着韩暮穿着一袭普通人的便装,众人明白这是皇上在像他们传达此时无需拘礼之意,他韩暮还是原来的韩暮。

“义父、岳父、王公、庾公,吃吧,我早知你们要来,特意早朝前便叫人准备了这些糕点;诺,这是南方广州进贡的桂花雪绒糕,这是健康城奇味斋出的翡翠蒸糕,这是荆州的荆州鱼糕、那是淮南郡芜湖城出产的长江秋刀鱼干,都是我爱吃的口味,不知道合不合诸位大人的口味。”韩暮随意的介绍着。

四人面面相觑,上朝前便准备下糕点,这就是说,今天殿上的一切都是故意为之;四人心中不悦,默不作声的吃着糕点,喝着香茗,四大盘糕点全部吃的光光,茶也续了一道,这才抹抹嘴,宫女过来将盘子收拾走,出门放下竹帘,屋子里便剩下这君臣五人。

“皇上。”谢安开口道。

“义父,不用叫我皇上,我们的协议随时可以结束,只需你们一句话,我便立马卷铺盖走人,其实我根本不想操这个心。”韩暮打断谢安的话道。

众人眉头紧皱,自己等人还未开口兴师问罪,这家伙倒先来矫情了,难道当皇帝是儿戏么?

“皇上何出此言?”几人同声问道。

“我本不愿做这个皇帝,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过于追求完美,过于在乎自己的声誉,所以我若当这个皇帝,必然会对朝廷弊端加以改革,而且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这样一来会得罪一大批人,触碰到大堆人的痛处,闹得不可开交;正因如此,当初我和你们约法几章说了,若是我当皇帝,绝不当傀儡,否则我便退位,诸位大人可记得否?”

四人点头道:“臣等记得。”

韩暮续道:“今日我只是进行一次小小的实验而已,我只是想看看几位大人是否是真心的要将大晋江山社稷托付于我,让我为大晋百姓谋取幸福生活,可是结果让我很失望,一件简简单单的收回粮食经营权的变革,都被弄的面目全非,还要竭尽全力的照顾那些奸商的脸面,简直让我难堪,我且问你们,我的办法是否可以避免桓温无粮自败之祸?是否有利于赈济灾民,是否有利于大晋民心的稳定?”

四人均是治理上的好手,自然知道韩暮所言是事实,粮食是根本,抓住了粮食这一脉,便可稳定全部大局。

“变通还是要的,需知积习难改,人的思想转变是需要过程的。”庾希嘀嘀咕咕的嘟囔道。

“借口,都是借口。”韩暮将茶盅往案几上一顿,吓了四人一条,却见韩暮正色道:“人都会为自己找理由,我们明明在干有利于社稷之事,凭什么要等他们转变思想?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不过是一帮靠着祖荫获得土地财富的寄生虫而已,他们能代表大晋千万子民?形势即将变得更为严峻,大战在一年或者两年内必然爆发,我们还有时间等么?”

韩暮这一句寄生虫出口,几乎将在座的四位全部骂了进去,四人脸色难堪之极,韩暮发现自己的口误,语气缓和下来道:“四位大人莫要多心,四位均为国为民操劳多年,和那些囤积粮食倒买倒卖的人是天地之别,我可没有骂你们。”

四人苦笑点头,心道:“即便是骂了我们还能回骂你不成?”

“我打个粗俗的比方,一盘牛粪,吃了便可生,不吃便会死,端到那些人面前,你猜他们会不会吃?”韩暮喝了口茶道:“我看他们定然毫不犹豫的吃下去。”

“若是再给他们一盘糠菜馒头呢,他们自然只吃糠菜馒头,那牛粪他们连看都不看,你若要按着他们的头硬要他们吃的话,他们必然唧唧歪歪大谈宁死不屈之语,为何?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抗住这一小会,便能吃糠菜馒头了,一旦有了指望,便不肯将就了;变革也是这个道理,也许我的方法粗暴了些,若是还是我当这个皇帝,我便只能给他们一盘牛粪,要么同意,要么强制执行,没有其他的选择;当然诸位会说那样会酿成大变,变!变出什么花样来?造反?桓温不是造反了?手握二十万大军造反,手下战将上百名,其结果如何?这不是说我韩暮如何有本事,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逆民意之举终究要败,不客气的说,大晋若不改革,神仙也难以阻挡秦人灭我大晋,到时候处处焦土,便如消失的宁远,死伤万余的徐州一般,非要到那时才悔,倒也迟了。”

韩暮一席话说得四人浑身是汗,韩暮所言虽有些偏颇,但是从大道理上来说是对的,韩暮的担忧也正是他们所担忧的,只是他们不能如韩暮那样敢于放弃一切,全心全意为了一个目标而舍弃其他,他们瞻前顾后既担心会涉及自家的利益,又担心真的激起士族之变,弄的不可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