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6 科幻之路 第一卷-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主要商品的生产都被辛迪加垄断。辛迪加、联营公司、信贷公司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组织打破了所有的行业竞争,垄断了产品价格.,除非行业内出现另一家可与之匹敌的大企业。垄断局面因而又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劳工斗争城市的商业组织兼并分布在乡村地区的小型商店,在城市内部又兼并较弱小的竞争对手,直至某一个领域的工商业资本全部归集在一家大集团的手中。许多小商业主成为大集团的职员,从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产业,他们拥有的小股资金没有了自己的投资场所,只有转向股票和债券的投资。

  “尽管反对的呼声十分普遍也十分强烈,但都没能挡住资本集中、行业垄断的趋势。这个事实说明必定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原因在支持着这一趋势:在历史进入蒸汽动力、电报通讯和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后,小规模经营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最终要被大资产兼并,这是生产力发展提出的要求。如果要恢复往日韵秩序,就等于要回到马车时代。尽管大财团政府施行专制高压统治,但作为受压迫的对象一人们在诅咒统治者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产业效益的巨大增长要归功于全国性的行业垄断;自从新的经济体系取代了旧的体系,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增长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车道。但必须说明一点:这种增长只能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虽然事实如此,但仅就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而言,资本集中创造了相应的效益。对此现状不满的部分人希望社会回到财富分配比较平均,个人享有更多的尊严和自由的时代里去,积聚的大资本又要分成小块进行生产,如果有可能的话,实现这个愿望是要以社会的整体贫困和生产力滞后为代价的。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社会既运行在大集团产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模式上,又不会被像迦太基那样的财阀政府所统治?当人们提出这个问题时,答案已经有了:生产集约化与产业垄断的趋势在强大的阻力中得以巩固,而它真正的意义却是为开启一个未来的黄金时代而经历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步骤。

  “到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过程基本结束,资本积聚达到了国家化的程度,工商企业为多个私人控制的大财团或辛迪加创造利润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代表全民利益的j为大众创造效益的辛迪加,全国大大小小的垄断组织合并成一个庞大的全国垄断产业,一个行业内只有一个总的雇主,人民共同享有利润和效益。这就意味着,小规模信托投资时期过去了,社会进入了一个大信托经济时代。总而言之,就像早一百多年前,美国民众自觉地组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政府一样,美国人民又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起全国性垄断经济的运行以前,他们为国家的政治前途联成一体,现在,他们又为国家的经济命运站在了同一个立场上。到后来,人们才认识到一个浅显的事实——不知何故这个认识来得这么晚——即只有人民生活所依赖的工商业才是真正必要的公共产业。因而将为大众利益服务的公共产业交给私人经营为他们个人创利,这就与将政府机能交给国王、贵族把持,国家政治以他们个人的荣耀为目的是一样的愚蠢与荒唐。”

  “除非发动一场血腥大叛乱,否则像你所描述的那种巨变是不会发生的。”我接过他的话说。

  “正相反,压根就没有暴力。事情的发展早一步就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了。公众的意见十分成熟.,人们意愿一致。要说有阻力,最大的可能是通过辩论的方式而不是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人们普遍消除了对大财团.、大公司的憎恨情绪,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个历史转折过程的必要性,认识到它必将引出一个真正完美的工业体系。私人控制的垄断组织对国家化进程的反对尤为激烈,但他们现在也不得不承认正是通过垄断的私人控制阶段,才启发了民众的觉悟,提高了对历史必然趋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参加到产业国家化的进程中去。可见对历史进程来说,每个阶段都有着禾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而比那时更早五十年的时候,即使是在最激进的人看来,私人企业国有化是非常大胆的一个尝试。经过了一系列的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训后,国家垄断企业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多年以来,他们看到拥有巨额资金控制着庞大资产的大辛迪加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创造的效益和利润都晷小规模企业所无法达到的。事实向人们证明一个公理:产业规模越大,其运转的原理就越简单,因为机器比人手更加可靠。大企业里用于监管生产的一套系统比小企业总管的眼睛更准确。由此可以想见,多亏有了资产小规模经营的一段准备时期,才会使民众在生产力提出企业国有化要求时,主动地迎接生产模式的变革,即使最胆怯的人也没有对新模式的可行性产生怀疑。确切地说,产业国有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一次大进步。看得见的事实可以说明,以前小型垄断企业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对现在的全国性垄断企业来说,其困难程度已大大减轻了。”

  (阮文君 译)

  《科幻之路》(第一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新杂志 新读者 新作家

  在19~20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作家转向。科幻小说的创作。有关科学、技术、奇异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尚未知晓的宇宙奥秘等题材都成为科幻作家猎奇的领域。科学新发现揭开了自然法则的神秘面纱,科幻文学从而获得了滋生发展的沃土与良机。带来巨大影响的科学发现有法国巴斯德(1822-1895)的生物学论著、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57-1894)创立的无线电波传送的理论、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发现X射线,还有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电子等等;同时,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诸如电影、内燃机、白炽灯以及照相机等等新发明。但前进的每一步都昭示着仍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类去发现或发明;每一个新发现都拓宽了我们探索的视野。

  新作家的队伍正在成长壮大之中,仅有杂志已满足不了新兴中产阶级和新出现的知识劳动阶层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文学的欣赏口味。是他们缔造了新一代的小说家,因为他们喜欢讲述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小说,并且要有.他们没有经历过的冒险故事——如西部故事、战争故事、闻谍故事、海盗故事、奇情阴谋、浪漫爱情故事、历险记以及关于创造与未来的故事。大多数冒险故事最早是以通俗小读本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它们的正式出版物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60年代。这以后才有了儿童杂志和儿童小说。

  印刷技术的革新降低了成本,使报纸和杂志的大批量印发成为可能。1846年滚筒印刷术的发明,1884年出现了整行铸排机,纸浆造纸术,1886年又有了网目凸版印刷术,诸如此类的印刷新技术和铁路、汽车、卡车等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遍及全国的发行网、大众广告业的兴起等等都为出版读物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条件和资金积累。

  最早刊登小说的大众杂志出现于1891年的英国。此后不久小说杂志即在大不列颠全岛和美国形成气候。大众小说读物的全盛时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此后,这一局面被电视取代,电视赢得了最多的广告收入和最广泛的观众。自1896年起,通俗小说杂志进入了大众杂志的行列。这类以虚构情节为特点的通俗小说后来发展为侦探、西部传奇、爱情故事等几大类型小说。1926年,从通俗小说的大河中又分出一支新渠——科幻小说,到了五六十年代,其他各类的通俗书刊逐渐隐没,而新生的科幻小说杂志仍保持着生命力。

  此外,日益增强的社会影响力也对新人辈出的文学创作市场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社会为越来越多的文学青年提供了靠文学创作谋生立业的机会。其中受益最大的当属出生于英国中下层社拿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还有美国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和安布罗斯·比尔斯。这些人或频繁或偶然的创作成果被后人称作“科幻小说”。

  安布罗斯·比尔斯(1842-19147)是对早期科幻文学创作有所贡献的作家之一。比尔斯曾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服役于联盟军,战争结束后,他在旧金山成为一名记者,同时,也成为当时美国西海岸地区主要的作家。他的小说集有《战士和平民的故事》(1891)、《怎能如此》(1893)和《在生活中》(1898)等三部。比尔斯对神秘、恐怖题材的小说创作兴趣浓厚。

  比尔斯借现实主义手法服务于幻想小说的创作,他善于用平淡朴素的语言描绘古怪奇异的消失现象和最神秘可怕的事件,并将它们构筑于普普人的平常事务中。故事的感染力从现实与幻觉的紧张冲突中凸现出来。在许多年后,比尔斯的这一创作技巧才被为数不多的后世作家继承。

  比尔斯的许多小说带有一点心理分析的味道,这使他的故事读来更有一种逼真如现的感觉。

  比尔斯的幻想小说主要有《空中骑师》、《猫头鹰桥的奇遇》、《心理学沉船》、《神秘的失踪》等,另外,他创作了两部科幻名著——一部是《莫克森的主人》(1909),它属于最早的机器人科幻小说之一;另一部成名作就是《该死的东西》(1898)。

  《该死的东西》是科幻小说中以无法解释的幻觉奇遇为故事主线的一种典型。作者在描叙的基础上展开心理分析。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仍在不断地探索宇宙自然的未知领域,而新发现带来的最深远的意义是难以预测的。正如阿瑟·C·克拉克指出的:“一次技术上的长足进步带来的影响可与魔力相比拟。”

  《该死的东西》并不是第一部描写神秘的隐身动物的小说,在它之前,费兹·詹姆士·奥布里恩斯的《这是什么?一个奥秘》(1859)一书写的就是这一题材。此外,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也曾写过一部类似题材的小说,书名叫《赫尔拉》(1887)。

  比尔斯无愧是一位醉心于描写神秘失踪的小说家,他自己最后也于1913年在墨西哥神秘失踪。他去世的日期至今仍是个谜。

  《科幻之路》(第一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该死的东西》'美' 安布罗斯·比尔斯 著

  第一章 人们并不总是吃桌上放着的食物

  在简陋的桌子边上放着_支蜡烛,一个男人正借助昏黄的烛光,看一个笔记本。这是一个旧的记事本,磨损得相当厉害了。显然,字迹也非常不清楚。无奈,这个人不时把本子凑近蜡烛,为的是看得清楚些。记事本投下的阴影笼罩了半个房间,使得许多人的脸和身子都暗淡无光。除了读记事本的那个人以外,房间里还有八个人在场。其中七个人靠着简陋的木板墙静静地坐着,纹丝不动。因为房子小,所以他们实际上坐得离桌子不远,只要一伸出胳膊,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能触摸到第八个人。这个人躺在桌子上,脸朝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