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8地心世界猎奇记 [苏] b·a·奥勃鲁契夫-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地心世界猎奇记》 作者:'苏' B·A·奥勃鲁契夫   
前言    
  我们的地球已有几十万万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地球表面的生物经历了几次巨大的变化。在原始海洋的温水里形成的蛋白质聚集物,渐渐复杂起来,逐步演化成了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有机体,世代衍生,始成今日的形态。 
  生命形态的演化,可依据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骸的化石,来进行研究。对生物遗骸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搞清楚过去的年代,即地质年代(自生命形成时算起,迄今已有十一个地质年代)里,地球表面曾经存在过哪些动植物。距离现代的年代越远,其生命形态的特征与现代的差异也就越大。 
  研究已绝迹的生命的形态,特征、生存条件和演化的原因,以及一种生物灭绝和另一种生物进化的科学,叫做古生物学。一些高等院校就在作这种研究。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对于古生物的形态和生存条件略知一二也是大有兴趣的事。我决心以科学幻想小说的形式写成的这本书,就是试图完成这个任务的。这本书未始不可以这样写:怎样在石头上找出植物的遗迹,怎样根据树叶,认识一棵树木,或一丛灌木;怎样从石头里取出各式各样的贝壳、珊瑚和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残骸,怎样经过整理并确定它们的名称;怎样采取大量保护措施,挖掘出脊椎动物的骨骼,拼成完整的骨架,再据此推断这些生物的本来的面目。但是,这样写法,就过于冗长、枯燥,只有那些愿作古生物学家的学生才有此需要,而不能向广大的读者生动活泼地介绍古生物的形象。 
  因此,我选择了小说这一形式。不过,怎样才能把读者引入早已绝迹的生物的世界和它们栖息过的那个环境中去呢?据我所知,只有两部小说作过这种尝试。一部是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说的是几位学者从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到地心,发现了一个地下的空旷地带,那里栖息着神秘的生物和地球上早已灭绝的飞禽走兽,写得模模糊糊。在返回地表的途中,这几位学者划着木筏,在滚沸的开水上航行,后来竟然从熔融的岩浆上划过,从另一个火山口回到了地表。这一切都是不足信的。 
  任何一个火山口都没有直通深处的管道,因为它被冷却的熔岩堵塞了,至于乘着木筏在沸腾的开水上,甚至在熔融的岩浆上航行,就更是不可能的事了。正是这部小说在地质学上的错误,启发我于1915年撰写《普洛托尼亚》一书。在这以前,我从未给青少年写过什么,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另外一部是柯南道尔的小说。书中描写了几个在南美旅行的人,发现了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绝的难干攀登的高原。那里居住着原始人、高大的类人猿和地球上其他地方已经灭绝了的生物。他们历尽艰险才登上高原。然而在这本小说里同样也有许多是不足置信的。小说向读者介绍的仅只是距现代不太远的那个世界,可是给我的印象却十分淡薄,虽然我读过两遍,而且时间比读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晚得多,却记不清书名①了。 
  一部优秀的科学幻想小说应该是顺情入理的,应该使读者相信,书中描写的各种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能发生的,没有任何超乎自然的、神奇的东西。如果一部小说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怪诞的事,那它就不成其为小说而是给小孩子看的童话了。 
  《普洛托尼亚》的最初几版表明它是达到了合乎情理这一要求的。我接到了不少读者来信。有的读者郑重其事地提出:为什么不对普洛托尼亚进行新的考察,以便进一步研究地下世界;有的读者则表示愿意参加这个考察队;还有的人对书中考察队员的命运表示关切。基于上述原因,作者不得不在《普洛托尼亚》的新版本后记中向读者说明,为了使读者了解过去若干地质年代中存在过的动植物,作者采用了这样一种形式,即似乎这些动植物至今还存在于地球内部的某些地方,作者不得不采用上个世纪初提出过的,并在当时的学者中间引起过激烈争论的一种假说,本书倒数第二章用《科学对话》形式详细地介绍了这个假说,书中考察队   
  【①《被遗忘的世界》,柯南·道尔著,1912年出版,海洋出版社有中译本——译注】   
  组织者认为假说是正确的。但实际上,科学早已把它推翻了。 
  作者希望,《普洛托尼亚》的这个版本,能象以前几个版本一样,激励着青少年读者熟悉地质学,进而研究这门有趣的科学。 
  它会向您说明我们这个星球的成分和结构,说明过去的年代里有哪些动植物曾经栖息繁衍在地球上,它们是如何变异和更替的,直到动物界分出有思维能力的生物——主宰地球的人类。   
  B·A·奥勃鲁契夫 
  1955年                                
作者的话    
  本书是描写一次到普洛托尼亚去的异乎寻常的旅行,那是一个地心世界,有河流,有湖泊,有火山,还有奇异的植被;那里还有自己的太阳——普洛托,居住着奇禽怪兽和未开化的人。本书的描述可能会使青少年读者感到惊讶。他们一定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个神奇的世界。北极冰川上是不是在什么地方真有这么个洞口,可以进入地底空间去进行考察?许多读者写信给我,郑重共事地询问什么时候再到普洛托尼亚去作新的探险,可不可以让他们参加探险队,去亲眼看看他们在本书中所读到的一切稀奇古怪的事物。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北极冰川上那个伸向地下王国的洞口后来就没有再找到过。我必须一开头就说清楚,作者在本书中所描述的这次旅行并没有发生过,也不可能真的发生,因为地壳本无供人进入地心的洞口;地心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一个地底空间。 
  本书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小说的情节是按照向读者介绍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动物和植物在当时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况这一目的而构思的。我决定写这本书,是在我作为一个成年读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纪》以后。那时,我已经是一个有些经验的考察人员了,觉得他对地心旅行的描述并不真实;再说,那部小说写成以后,有关我们这个行星史前时期的栖息者的情况,又发现了许多新的证据。例如,在北德维纳河两岸峭壁中发现了二叠纪的史前食草类和食肉类的爬行动物化石。在外乌拉尔区发现了一只无角大犀牛的骨骼(这只犀牛根据神话中巨兽的称号称之为巨犀)。在西伯利亚北部冻土带发现了一度大量栖息于寒冷的森林苔原地带的猛犸象的遗迹。作者也曾于1892年在蒙古草原发现第三纪的一颗犀牛牙齿。这证明戈壁草原和戈壁沙漠并非象一向推断的那样一度是瀚海(khan—khai)海床的一部分,而是一块陆地。由于这一发现,一支大型的美国考察队,于1923年前往蒙古,在那里发现了栖息于戈壁沙馍的白垩纪和第三纪的两栖的和陆栖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骨骼。 
  拙著《普洛托尼亚》是根据一个假说来写的。一百多年前,外国科学文献对这个假说有所论述。支持这一假说者大有人在。他们坚信地球是空心的,它的内壁表面有可以栖息的环境,有一个小太阳照明。这个假说在本书《科学对话》一章中,有详细介绍。 
  小说主人公普洛托尼亚探险队的组织者特鲁哈诺夫即持此说,但这一假说已为科学所否定。尽管我们对地心的确切情况,还知之甚少,但我们可以保证,地底决没有一个太阳,也不存在任何通往地心的洞口。作者不过取此假说,作为一本科幻小说的依据罢了。 
  最近,一些考察中亚戈壁大沙漠洼地的苏联考察队,在那里发现了史前陆生和湖生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巨大坟场。这些洼地将给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博物馆提供十分珍贵的材料,我们的年轻的探险家可以在地球表面对这些洼地进行考察和研究,用不着到地球内部空间去了。 
  作者希望《普洛托尼亚》这个新版本,将激励青少年读者去更多地掌握一门称之为地质学的有趣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我们这个行星的组成和构造,从前栖息在这个行星上的动植物,它们经历了何种变迁,以及一个物种如何取代另一个物种,直到动物界产生了有智慧的生物——成为地球主宰的人。   
  B·A·奥勃鲁契夫                         
作者简介    
  科学院院士符拉其米尔·阿法纳索也维奇·奥勃鲁契夫生于1863年。他是苏联最杰出的地质学家,曾因从事西伯利亚、中亚和中国的地质地理学科研工作而声名遐迩。他是三部为青少年所写的非常流行的科学幻想小说的作者。这三部小说是《普洛托尼亚》(Plutonia,1924),《孙尼科夫的陆地》(Sannikov‘s Land,1926),《在中亚荒野》(In the Wilds of Central Asia,1950)。 B·A·奥勃鲁契夫童年时代就是科幻小说的一个热情的读者。 
  他曾写道,“那些在遥远的地方的历险事件中所描述的情节,使我为之神魂颠倒。我如饥似渴地聆听那些周游世界的人们所叙述的故事。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①、梅恩·利德(Mayne Reid)的小说和后来凡尔纳的小说,都对我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和几个兄弟常假装自己正在征服北极荒野,正在攀登高山峻岭,正在漂洋过海,正在猎狮、猎虎、猎象。我们曾打扮成探险家,常常剪些纸人、纸兽用来做游戏:打野兽、对印第安人开战和航海沉船。我喜欢猎人和水手,也喜爱凡尔纳笔下的科学家,他们有时很风趣,显得心不在焉,但知道许多有关自然的知识。我长大渴望当个科学家,当个博物学者,还当个探险家。”   
  【①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James Fenimorc Cooper,1789——1851),美国小说家,著有三十多部作品。代表作《皮裹腿故事集》。有长篇小说《拓荒者》、《探路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杀鹿的人》五部。作者以描写惊险场面和自然景物见称。——译注。】   
  奥勃鲁契夫1886年毕业于矿业学院,参加过横贯土库曼通往里海的铁路建设工作,沿途考察了卡拉库姆沙漠,阿姆…达瓦河两岸和尤兹鲍爱司老河床,他穿越阿富汗边境的沙漠和山地,深入布哈拉,然后与铁路建筑人员一起进入撒马尔罕,由此到达阿拉依山。铁路工程完成以后,奥勃鲁契夫作为地质工作者在西伯利亚进行工作:调查了贝加尔湖沿岸,勒拿河和维季姆河附近的金矿。1892~1894年他是著名的包搭宁考察队的成员,深入蒙古沙漠和草原,到达中国北部和南山①。尔后,他考察了外贝加尔地区,参加了考察队到达中国准噶尔盆地,还到了阿尔泰山脉。 
  他执教多年,是几代地质人员和矿业工程师的学术导师。1929年,B·A.奥勃鲁契夫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奥勃鲁契夫撰有学术著作一千多种,其中有西伯利亚地质研究等著作,内容十分广泛,有一部荣获列宁奖金的五卷本《西伯利亚地质勘探史》。这部著作同时获得好几个科学社团的奖金和奖章。1954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