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7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剑锋没有去过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虽然新加坡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但是与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

华剑锋不能去新加坡的原因很简单:他是四黑名单上的重要人物。

担任“剑鱼”号艇长时,华剑锋就收到军情局警告,铀掌握了当年在印度洋发生的事情,知道是他指挥的“枪乌贼”号攻击核潜艇击沉了美国海军的“休斯顿”号,相信华剑锋参与了共和国的“炎黄计戈。”将他列入了黑名单。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力多年但是前往如同新加坡这样的与美国签署了引渡条约的国家总是件冒险事,谁也无法保证华剑锋到了新加坡之后不会遇到意外情况。和平时期尚且有所顾虑,更别说战争时期了。随着印度舰队全军覆没由华剑锋指挥的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将在3日之内进入印度洋,参与打击印度的军事行动。虽然慕青云才是舰队最高指挥官但是在林啸雷的安排下,真正指挥作战行动的是华剑锋。

收到总参谋部的命令之后林啸雷亲自联系了华剑锋,要他别去新加坡,将访问工作交给杨晋杰负责。也正是如此,在“北京”号航母战斗群进入新加坡领海之前,华剑锋才急匆匆的离开旗舰,前往“河北”号航母。

作为一次充满示威味道的军事访问,由谁率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次访问能够收到多大的成果。

与其他外事访问不同,军事访问既是展现国家影响力的方式,又是宣扬国家军事实力的手段,更是提高国家霸权地个的方法。

谁都不能否认,军事访问与国家的军事实力有密切关系。

王元庆在这个时候让“得胜之师”访问新加坡,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处歪慑新加坡当局。让新加坡领导人认识到南海地区楼二丁七势。更让数百万华人见识共和国的强大实力,从而改变新加坡的政治与外交倾向;二走向美国示威,让美国知道谁才是南海地区的霸主,从而遏制美国在南海地区的扩张行动。

访冉的效果如何,新加坡的新闻媒体最有发言权。

早在7月引日,也就是印度海军两大舰队全军覆没后不久,中印战争的相关新闻报道就传遍了全世界。短暂的震惊与猜疑之后,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对亚州地区最强大的两支海军的正面对撞进行了全面报道。随着共和国国防部在引日下午透露了战斗的相关消息,关于共和国海军进军印度洋的消息得到证实。直到这个时候,外界新闻媒体才知道,共和国海军舰队一直在南海海域活动,没有提前进入印度洋。

毫无疑问,新加坡的新闻媒体也参与了相关报道。

对于同是炎黄子孙的新加坡华人来说,共和国海军能在隔着近四千米的情况下全歼印度两大舰队,既让他们感到震惊又让他们感到振奋。震惊的是,共和国海军的战斗力超过了所有人的估计,要知道在同等情况下,美国海军都不见得能够歼灭印度舰队。振奋的是,中华民族终于拥有了一支足以笑傲天下的强大海军从此之后,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拥有了最坚强的后盾。

对新加坡领导人来说,共和国及时公布战况消息有着明确的外交意义。

南海战争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老挝、柬埔塞、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先后加入共和国的阵营,成为共和国的盟国与准盟国。半岛战争后,印度尼西亚迅速调整外交政策,向共和国靠拢,文莱则宣布永久中立。除了铁了心倒向美国的菲律宾之外,整个东南亚地区,只有新加坡在政治与外交上倾向美国。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多次拒绝了美国的结盟要求,没有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新加坡的领导人非常清楚,共和国控制西太平洋之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江河日下,作为弹丸小国,即便不考虑民族因素,新加坡也不能采取单一外交政策,只能在大国之间周旋,才能获得容身之地。正是如此,日本战争后新加坡悄然调整外交政策,开始向共和国靠拢。

奶打手 年与共和国签署的《自由通航与海事合作援助协议》成为了新加坡外交政策转向的标志**件。当时共和国处于战略安全考虑,与缅甸、泰国协商开凿连接安达曼海与泰国湾的克拉运河。只要运河通航

共和国的海军舰队与排水量在旧万吨以下的船只硼工程的通航能力达到为万吨级就不再需要绕道马六甲海峡。此举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共和国的战略安全,还能使主要航线缩短打手 劝海里左右。

对新加坡来说克拉运河无疑是最大的噩梦。团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有溉前往共和国在新加坡临时停靠的船只中、有鳃属于共和国。克拉运河通航,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将减少概左右,新加坡的航运收入将降低糊以上。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战略地位将一落千丈,到时候不但共和国不需要“照顾”新加坡,连美国都会降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重要性。对于一个没有多少工业基础、以航打手 运为主要收入的国家来说,失去航运,等于失去发展动力。对于一个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把安全建立在联盟的国家来说,失去战略重要性,等于失去安全保障。

迫于压力,新加坡不得不调整外交政拜

虽然很多人相信,共和国不会投资上万亿,开凿一条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的运河,但是站在新加坡的立场上,开凿运河只是共和国采取的手段,而不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

共和国在克拉运河上大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迫使新加坡调整外交政策。

事实上,开凿克拉运河确实得不偿失。

首先是经济问题。按照最初规划,克拉运河的开凿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基本通行能力,即允许占万吨级货轮通航;二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标准通航能力,即允许刃万吨级货轮通航;三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全面通航能力,即通航能力超过田万吨级。按此规戈,开凿运河的总投入超过打手 万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入元。以理想情况计算,即克拉运河分担马六甲海峡溉的航运量,按照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平均水平收取航运费,至少需要醉才能收回一期工程投入,收回全部投入则需要田年。即便算上因为航程缩短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需要的年才能收回所有投入,年回报率仅有鳃。

其次是外交问题。克拉运河位于马来半岛北部的克拉地峡,虽然主要在泰国境内,但是运河西部出口个打手 。四温内乃即便泰国与缅甸均希望开酒远河,从中获兹谗河收益分配上却存在严重分歧。为了稳定东南亚局势共和国完全不应该因为克拉运河而激化泰国与缅甸的矛盾。

最后就是运河所在地区的政治问题。泰国南部地区一直存在民族分裂运动,开凿贯通马来半岛的克拉运河,必然会削弱泰国中央政府对其南部地区的控制能力激化民族分裂运动,从而使泰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如果运河地区的稳定不能得到保证,运河本身的价值也将受到削弱。加之由此产生的泰国国内政治问题必然会使运河的开凿成本增加,从而削弱运河的经济价值。

总体而言,共和国并不打算开凿克拉运河。

从实际情况看,如果共和国真要开凿克拉运河不应该拖到力刃年,而应该在南海战争之后,也就是碰0年之前动工,争取在凹年前完成一期工程,从而为共和国进入印度洋提供耸助。

由此可见,开凿克拉运河,只是用来打压新加坡的外交手段。

随着新加坡的整外交政策,东南亚局势也发生了悄然变化。

对美国来说,在印度尼西亚到向共和国之后,新加坡已经成为其全球战略中的鸡肋。

美国控制新加坡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封锁共和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为印度的再次崛起提供机会。

印度尼西亚调整外交政策之后,马六甲海峡的军事意义大大降低,因为共和国海军可以从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进入印度洋。虽然美国也在同步加强澳州西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全力封锁龙目海峡,但是巽他海峡距离澳洲太远,美国无法用部署在澳洲西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加以封锁。只要堵不死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的军事价值就大不如前。

在价值不大的情况下控制新加坡的风险却非常巨大。

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新加坡拥有东南亚地区数一数二的军事实力,其军队的素质更是远远超过了周边国家但是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没有与共和国抗衡的资本更没有与共和国抗衡的民意。随着共和国的“新月型战略防线”即北起日本海经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东南亚、斯里兰卡,最终到达巴基斯坦的外围防线逐步成型,新加坡早晚会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一颗死棋。在早晚都得放弃的情况下,美国没有任何理由为了新加坡与共和国直接对抗。

战略局势决定国家的基本策略。

当共和国海军乘胜来访的时候,新加坡不但没有拒绝,反而非常重视。

7月引日夜间,在新加坡当局的“请求”下,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准备离港。虽然新加坡政府要求第七舰队离港的原因是港口容纳能力有限,无法同时接受两支航母战斗群,而共和国舰队是应邀回访,美国舰队只是临时访问,所以美国舰队应该主动让出泊位,但是谁都知道,这是新加坡在向共和国示好。

正是如此,在杨晋杰率领舰队入港之前,美国第七舰队离开了新加坡港。

当两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交错而过的时候,深处其中的共和国海军军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到了国家强大带来的好处。虽然第七舰队的规模不在“北京。号航母战斗群之下,但是两支舰队官兵的心理活动却完全不同。用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在现场报道时的话来说,两支舰队交错而过,意味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单一霸权时代”如同离去的第七舰队一样,将一去不复返;以中美为首的“多边霸权时代。”如同进入的共和国舰队一样,已经悄然到来。

甚至有人预测,第七舰队黯然离去标志着美国将撤离东南亚地盾。

进入新加坡港,杨晋杰等舰队将士体会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码头上,聚集了数十万新加坡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消的孩子。这些自发自觉前来迎接共和国舰队的民众看到的不是一支强大的舰队,而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希望。

大约2个世纪前,一支来自海上的强敌将中华民族推入深渊,使中华最能明白海军的重要性,也最能明白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此时,华剑锋率领的舰队正在向西北方向前进,奔赴印度洋。

民族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通往辉煌的道路上,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华民族还将面临很多挑战。

此时,万里之外的共和国首都,王元庆走进了庄严的大会堂。

民族复兴不但需要对外征战,更需要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年轻的共和国还要战胜很多困难。

此时的共和国,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第六十六章 战争决议

被袁晨皓从沙发拉起来的时承毅看了眼年表川”兰堡时间才6点丑分。/

“刚刚收到消息,元首即将在全体代表大会上发言。”袁晨皓关上了办公室的房门,打开了电视机。“信号是通过保密线路发过来的。如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