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人启事 作者:赵小赵-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特价房也就是这幢公馆屋脊左半部耸出的一间塔楼式的小屋顶,不到六平方米,小胡子一打开门,高原就感受到了里面的滚滚热浪。塔楼里没有吊扇,靠窗的地方有一张可折叠的钢丝床。高原最终还是选择住在了这间像蒸笼一样闷热狭小的塔楼里,原因不仅仅是价位低,而且因为在这家旅社住宿登记不必非得出示身份证。这个夜晚高原几乎没有睡着,闷热和蚊虫的疯狂叮咬让他在钢丝床上辗转反侧。直到清晨气温降低,他才渐渐进入了梦乡。高原一觉醒来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他下楼到瑶池旅社对面的小餐馆吃了碗面条,然后到报摊买了三份不同的报纸,分别是省城的晚报、晨报和商报。高原先找到晚报上面登载的一个新闻热线电话,拨通后,里面传出一个男子的声音:“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
  高原很紧张,一开口就有些结巴:“我,我想找个人。”
  记者说:“登《寻人启事》吗?那你打报社广告部的电话好了,我们这是新闻热线,不负责刊登《寻人启事》。”
  高原赶紧说:“不完全是这样。记者先生,我想得到你们媒体的支持,找到我的生父。”高原把他和妹妹的身世以及妹妹现在的悲惨处境简要地说了一遍。高原很清楚地知道,如果仅仅是在报纸中缝刊登一个两百字左右的普通的《寻人启事》,肯定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那三张黑白老照片上父亲的容颜已经模糊难辨,他无法在《寻人启事》中描述清楚父亲的体貌特征。高原求助记者,是想通过这些无冕之王在报纸上呼吁一下,以他妹妹急需救命的造血干细胞为契入点,用新闻报道的方式来诠释他登《寻人启事》的意图:不仅仅是为了亲人团圆,更是为了拯救一个年轻女孩的生命。
  记者“哦”了一声,说:“是这样啊,”然后又问,“你妹妹做什么工作的?”
  高原说:“她开理发店的。”
  记者的语气明显有些鄙夷:“那就是发廊女了。”
  高原听出了记者的鄙夷,也明白发廊女在许多人印象中意味着做皮肉生意的风尘女子,他赶紧争辩说:“我妹妹的理发店很正规的,就是理发,没有那种乱七八糟的事。”
  记者没有理会高原的争辩,他岔开话题说:“新闻要有卖点,现在社会上像你们这种找生父生母啊找失散的兄弟姐妹啊的事情太多了,不具备新闻的新颖性。而且你妹妹的身份太一般了,只是个开发廊的,假如我们报纸把她的事登出来,估计没什么读者有兴趣看。别人甚至还会觉得你妹妹别有用心,想找到你生父索要点治疗费。但如果你妹妹是有一份高尚工作的白领丽人,或者是在校大学生,最好是硕士、博士什么的,那她现在寻找生父就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了。要知道,现在的读者口味很刁……”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高原又分别拨通了晨报和商报的新闻热线,得到的答复都跟晚报那位记者说的差不多:类似的事情报道过不少,题材已经有些老套,很难引起读者关注。而且通过咨询,高原还得知,即使是普通的《寻人启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在报纸上刊登的,要承办人的身份证和公安部门开具的走失证明。
  因为一天都没有任何收获,这天晚上,想到卧病在床生命垂危的妹妹,高原郁闷不已。他打开柳条箱,取出那把小提琴,想借助音乐来平缓一下烦躁的心情。高原拉的是《吉卜赛人随想曲》,拉着拉着,他仿佛魂飞天外,置身于一群流浪的吉卜赛人之中,坐在大篷车上摇摇晃晃,寻找着那不知远在何方的美丽家园……
  高原在音乐中浑然忘我的时候,虚掩的门被推开了,但人还没进来,声音就像一枚迫击炮弹炸进了房间:“服务员没跟你说吗?除了电扇和手机充电器,客人在房间里不许使用任何电器!
  高原回头朝门口望去,一个二十一、二岁模样的女孩随着敞开的房门出现在他眼前,她身穿低胸吊带T恤和超短牛仔裤,脚上套着一双色彩斑斓的运动鞋,显得青春动感、热力四射。女孩一头芭比娃娃式的卷发上别着红色蝴蝶结,眼睛像古画中的银狐一样细长可爱,她的五官看上去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是非常妩媚娇俏。看到仍然搁在高原肩上的小提琴,女孩有些发愣,她的声音不再咋咋呼呼的了,而是有些迟疑地问:
  “嗨,刚才你不是在放录音机?是拉这个?”女孩指了指高原的小提琴。
  高原面带笑意,点点头。
  女孩眨巴着细长而狐媚的眼睛,连珠炮地问:“你是学音乐的大学生吧?暑假怎么没回家,跑这住来了,是想和女朋友同居吧?”
  高原放下小提琴,说:“我不是大学生,只是一个打工仔,也没有女朋友。”
  女孩轻笑起来,露出一口好看的牙齿:“你骗人,打工仔怎么会拉小提琴?”
  高原说:“我没骗你,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自然会拉了。”
  女孩说:“你拉得这么好,我还以为是客人在放录音机呢。”
  高原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你抬举我了。”
  女孩问:“你什么时候住进来的?”
  高原说:“昨天晚上。”
  女孩的嘴唇翕动了一下,似乎正准备说什么,小胡子闪身走了进来,大大咧咧地说:“老大,原来你在这里啊,干什么呢?走,吃宵夜去!你说好了今天晚上请我们哥们几个吃宵夜的,说话不能不算数哦!”
  女孩双手插着小蛮腰,凶凶地盯着小胡子,鼻子一耸,重重地“哼”了一声,说:“黑子,姑奶奶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走就走,今天非吃得撑死你们不可!”
  女孩准备转身离开时,又回头朝高原说:“这儿睡得挺热吧,等下我叫服务员给你送台鸿运扇上来。”
  在省城一个临近某所中学的过街地下通道的入口处,高原把一张报纸大小的白纸摊在地上,白纸上还放着三张斑驳的黑白老照片、一个盛着几枚硬币的塑料碗。高原将小提琴托在肩上,拉起了马斯聪的《思乡曲》。等他拉完曲子,不经意地抬头一看时,四周不知何时已经围满了行人,掌声也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他还听见有人在议论他脚下白纸上写的内容,说这小伙子琴拉得这么棒,看样子说的都是真的哦。
  高原是想了半个晚上才想到卖艺这一寻找父亲和为妹妹筹集治疗费的方式的。高原卖艺寻父的灵感来源于昨天黄昏在街头遇到的一个抱着吉它边弹边唱的盲人歌手,唱得不怎么好,但围观者甚众。高原心想,如果自己写张《寻人启事》,用卖艺的方式吸引别人过来看,也许那些围观者中有人知道他父亲的一点线索。高原特意把卖艺的地点选择在了一所中学的附近,因为他在母亲的日记本上看到,父亲曾自称是省城一所中学的美术教师。由于那几张黑白老照片已经模糊不清,高原在《寻人启事》里对父亲年龄和体貌特征的描述完全来源于母亲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
  高远翔,男,四十九岁,身高约一米七六,1980年夏天曾去棉兰县棋盘镇写生,他和当地一个叫许欣然的年轻女孩有过一段短暂恋情,并致使女孩怀孕。高远翔自称在省城响江市一所中学当美术教师,但1980年8月底,高远翔返回省城后,就杳无音讯,许欣然次年生下一对双胞胎兄妹,取名高原和高婷婷。2003年许欣然因病去世,2006年,高婷婷不幸身患白血病,危在旦夕,急需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因哥哥高原身体状况不佳,暂时不适合为妹妹提供造血干细胞,而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寻得完全匹配的造血干细胞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所以医生建议在患者亲属间开展半匹配造血干细胞移植,除哥哥高原外,高远翔是高婷婷在世间的唯一血亲,因此急需找到此人,提供救命的造血干细胞,有知其下落者请速联系1399****803,必重谢!
  接连几天,高原都是在不同的中学门口卖艺寻父。然而,让高原无比灰心的是,依然没有人能够提供有关他父亲的任何线索。建辉也发短信告诉高原,骨髓库迄今为止还没有检索到和高婷婷匹配的造血干细胞。
  又是一个毫无收获的白天过去了。
  出了桑葚街,离瑶池旅社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座码头,叫猫儿石码头。江,则叫响江,波涛汹涌,水面宽阔。这天,暮霭深沉的时候,高原坐在猫儿石码头的台阶上,望着远处的江面发呆。这时,一阵欢快的喧闹声吸引了高原的注意力,他循声望去,发现沙滩上有几个男孩在赤着脚踢足球。那些男孩面孔略显稚嫩,看起来都只有二十岁左右。一个拿着一面小彩旗的女孩在那些男孩中跑来跑去,不时鼓起腮帮吹响刺耳的口哨,看样子像是裁判。很快,高原就在暮色中依稀发现球场上有几个面孔似曾相识,再仔细一打量,他发现原来是瑶池旅社的一干人,有那个叫作黑子的小胡子,有那个小牛的哥哥,还有那个老爱在电脑上玩斗地主游戏的大胖子,那个当裁判的女孩则是瑶池旅社的老板,另外有几个男孩高原没见过。围观的人渐渐增多了,不时为场上球员每一次漂亮的带球过人或精准的传球喝彩叫好。
  突然,围观的人群四散炸开了。高原看见一伙人手持木棍、铁管和砖块冲到了球场上,见人就打。那些踢球的男孩在最初的慌乱过后,也开始了奋力反击,由于他们在踢球时已经耗费了不少体力,人数又少,因此明显处于下风。
  那个在场上当裁判的女孩在对方攻打过来时,已经悄悄躲到了沙滩上一艘倒扣的渔船后面,她不停地拨打手机,不知是在报警还是在搬救兵。打完手机后,眼看到自己这边落败,女孩赶紧站出来叫黑子他们马上撤退。女孩一喊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对方的几个人立即叫嚣着扑了上去。女孩在对方的追打下慌不择路,一头跳进了滔滔响江。这时,沙滩上的喧嚣声更大了,黑子等人兴奋地呐喊起来。高原看见又有一拨人马手持凶器匆匆朝沙滩跑来,最初杀进球场的那帮人见状,立即四散逃跑,原来是女孩这边的援兵来了。
  沙滩上踢球的那些男孩和自己的援兵开始四处截击逃跑的打手,此刻他们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老大——那个女孩在江里出现了险情,她的脚抽筋了,她的双手在水面徒劳地扑腾着。躲在礁石后面观战的高原看得真切,他马上闪身出来,一个猛子扎进了响江中。两分钟后他终于摸到了那个半沉半浮在水中的女孩,拽着她朝岸边游去。这时,黑子他们也已经发现老大溺水了,他们放弃了追赶对手,接应精疲力竭的高原,把女孩合力拖上了沙滩。
  女孩软绵绵地躺在沙滩上,高原试探了一下她的鼻息,发现她连自主呼吸都没有。高原在深圳那家电子厂上班时,参加过救生训练,他用一只手托住女孩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她的鼻孔,用嘴直接对着女孩的嘴吹气。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女孩终于开始自主呼吸了,并连着吐了几大口污水。等女孩能够微微睁开眼睛时,一辆鸣着笛的120急救车直接驶到了猫儿石码头,车门一打开,男孩子们就七手八脚地协助医护人员把女孩抬上了担架。
  打架事件发生两天后的一个晚上,高原正光着膀子在瑶池旅社的塔楼里吹鸿运扇,被他救过的那个女孩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