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王身披黄金甲胄出现在墙头上,萧峰对他大喝道:“大胆叛贼,陛下待你父子不薄,为何叛乱!”萧峰说话运上内力,震得楚王耳边“嗡嗡”直响,楚王亲兵也被这一声大喝,震得心胆皆寒。
跟随耶律洪基的官兵,先前因为父母妻子俱在上京,给皇太叔拘留,只怕性命不保,军心涣散。如今家人皆被解救,军心复振,又知萧峰英勇无敌,一吼而令敌人丧胆,更是士气高涨。
楚王未及回话,却见萧三护着皇太叔过来。皇太叔身穿黄色龙袍,头戴冲天冠,颏下灰白长须,萧峰指着楚王对皇太叔道:“若你等此刻归降,陛下感念亲情,或能饶你等性命。倘若不然,大军攻下皇宫之日,将是你等毙命之时。”众军随后纷纷鼓噪。
皇太叔向有知兵之能,本以为此次谋反,必是十拿九稳,不料一夜间竟然势力倒置,反而陷入不利之中。不由心中懊恼,对楚王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想尚未进行决战,竟然面临如此窘状。我年纪已大,生死已不放在心中,但重元一支自此绝也。”
耶律洪基此时赶到,传下号令:“众官兵平逆讨贼,靖难之后,升官以外,再加重赏。”身披黄金甲胄,亲率三军,准备进攻皇宫。众官兵见皇上亲临前敌,登时勇气大振,三呼万岁,誓死效忠。五万余兵马分成四部,兵甲锵锵,开始向四门进攻。而其余士兵,在北院大王的率领下,开始征剿城中楚王势力。
萧峰挽弓提矛,随在耶律洪基身后,权作他的近身卫护。萧峰见耶律洪基眉头舒展,知道他对这场战事已充满信心。
耶律洪基马鞭指向皇太叔道:“若你等自缚请降,我为你们保留一支血脉,若是执迷不悟,大祸就在眼前。”
皇太叔闻留一支血脉,心意不由大动,望向楚王,楚王道:“天色将明,我城中军营将领若闻皇宫危害,必会前来救应,大战一场,未知胜负,何必投降。况且即便出降,也不能免死,反受些羞辱,不若死战到底。”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回 萧峰封王(三)
皇太叔向知兵事,闻听儿子心意已决,高声呼道:“耶律洪基篡位,乃是伪君,现下大位已正,凡我辽国忠诚官兵,归附者一律官升三级。”身后亲兵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但人数薄弱,众人胆寒,与刚才城下之兵呼声比较却显得有些单薄。
此时天色渐白,城中传来阵阵喊杀声,忠于楚王的将领得知皇宫被围,率军前来救应,正与耶律洪基的部队接战。耶律洪基眉头一皱,楚王兵马除投降者尚有十余万,而刚刚投降部队军心不稳,此时不能尽早除去皇太叔与楚王性命,恐怕即便得胜,契丹勇士必定会损失惨重,辽国将会元气大伤。
霎时间太阳露出一弧,金光万道。耶律洪基指着城上士兵,高声喝道:“你等士兵,能取耶律重元和涅鲁古性命者,为万户侯,封为大将军之职。”然后挥手命令士兵攻击。
禁卫军在城下多时,早取来攻城器械,此时军令已下,只见禁卫军搭上云梯,住城上攻去。乔峰左手挽盾,随在众兵身后,也往城上攀去。城上弓箭飞射,禁卫军死伤惨重。
萧峰将至城头,脚上加力,纵身跃到城上,径往皇太叔、楚王攻去。皇太叔父子知道萧峰武艺高强,连忙派身边高手上前阻住。萧峰大刀挥动,内含强大内力,阻拦者无一合之将。
皇太叔父子见萧峰武艺太高,众亲兵畏手畏脚,不敢上前,心中不由恐惧万分。保护皇太叔、楚王的高手十余人纷纷跃出合力抵住萧峰。萧三与另一函谷弟子萧林,分别走向皇太叔和楚王,装作保护他们的样子,待到他们面前,两人几乎同时拔刀,各出一记绝招,只见刀光一闪,两道血液喷飞,皇太叔父子到阎王爷处报到去了。
两人手握首级,道:“重元、涅鲁古伏法授首。”耶律洪基见两人身死,不由大喜过望,传下命令,道:“首恶已经授首,其余众者除者免死。”城上亲兵见大势已去,纷纷抛下兵刃投降。皇太叔被杀命令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全城。城中呼喝声渐小,除少数尚在顽抗后,大部分叛军投降。
耶律洪基命令左枢密持皇太叔父子人头,赶往尚在顽抗的楚王残部示众。人头一到,众叛军群龙无首,虽有凶鸷倔强之徒,也已不敢再行违抗,但听得呛啷啷之声响成一片,众叛军都投下兵刃。只有少数几名高手逃脱,抢出楚王次子耶律洪文逃出城去。
耶律洪基此时平得叛乱,心花怒放,见萧峰率手下处置完叛军,带着萧三、萧林前来参拜,抢到萧峰身边,握着他的双手,说道:“兄弟,哥哥这江山,全凭你一力撑住。”说到这里心神激荡,差点流下泪来。
城内渐渐安定,萧峰手下禁卫军已牢牢控制住局面,耶律洪基先派人将太后等人接进宫内安置,然后大聚群臣,道:“萧峰接旨。”萧峰忙出列下拜,耶律洪基接着说道:“萧峰此次平叛,劳苦功高,封为楚王,官居南院大王,督率禁卫军和南院士兵。”
萧峰大吃一惊,耶律洪基封他这样的大官,倒令他手足无措,一时说不出话来。北院大王向萧峰拱手道:“恭喜,恭喜!楚王爵位向来不外姓,萧大王快向皇上谢恩。”萧峰向洪基道:“陛下,今日之事,全仗你洪福齐天,叛乱方得平定,臣只不过出些蛮力,实在算不得什么功劳。何况南院大王一职过高,请陛下收回成命。”耶律洪基哈哈大笑,伸右手揽着他肩头,说道:“这楚王封号,南院大王的官位,在我辽国已是最高的爵禄,正适合你这番功劳。”
萧峰道:“本次顺利平叛,实是原宫中禁卫军军官萧三、萧军、萧林等人功劳。三人虽身在楚王军中,却能心系陛下,臣进城打探,是萧三提供的口令和布置。又因萧军守东门,因此配合臣将守门士兵顺利除去。萧三又伙同原禁卫军军官趁机将叛兵首领杀死。请皇上免我一些官爵,多多赏赐他们。”
耶律洪基当殿问起详细情况,萧峰除了将与萧三接头改为偶然遇到之外,将昨夜进城后的过程详细说起,自然是加重夸大萧三等人的功劳。耶律洪基听萧三等人原来皆是禁卫军军官,这次建立如此功劳,确为忠心之人,不由大为高兴。封萧三为南院枢密使,萧军为禁卫军将军,萧林为左军将军。
聚议完毕,因为上京初定,众人各按职责,分头行事。萧峰、萧三去和南院诸部属相见,南院诸属官军虽然均是楚王旧部,但一来萧峰神威凛凛,各人尽都害怕,不敢不服,又都敬他英雄了得,二来楚王平素脾气暴躁,无恩于人,三来自己作乱犯上,心下都好生惶恐,是以萧峰一到军中,众叛军肃然敬服,齐听号令。
当下南院部属一个个依着官职大小,上来参见。萧峰做官已久,以前又任过丐帮帮主,统率群豪,自有一番威严。带领丐帮豪杰和契丹大将,其间也无甚差别。只是辽军中另有一套规矩,萧峰小心在意,一切均是井井有条。
萧峰说道:“皇上已赦免各人从逆谋叛之罪,此后大伙儿应该痛改前非,再也不可稍起贰心。”一名白须将军上前说道:“禀告大王,逆贼扣押我等家属,胁迫我等附逆,我等若有不从,逆贼便将我等家属斩首,事出无奈,还祈大王奏明万岁。”
萧峰点道:“既如此,以往之事,那也不用说了。”转头对萧三说道:“南院军务望你尽力办理,你与众将在此议事,我要去禁卫军处看看。”萧峰又到禁卫军、左军等处转了一圈,为萧林、萧军等树立威信。
此次平叛,因为函谷弟子提前得到讯息,准备充分,因此功劳甚伟。萧峰经此一役,掌握了契丹的大部分兵权。函谷弟子借着此次楚王叛乱,成功打入辽国军队上层,分居要职。除北院大王势力之外,北辽军队基本在都在萧峰的控制之下。
北辽军队遭到此次内乱,前后死伤八万余人,虽然不致于动摇国本,但是元气也受到损伤。耶律洪基宣布,自己兼任兵马大元帅。虽然兵马大元帅有调兵权力,但兵马的实际控制权仍控制在萧峰和北院大王手中。
根据于虚雨的策略,针对契丹的函谷弟子分几批赶来,他们执行的任务,就是要把北辽军权驾空。此时,萧峰位高权重,萧三、萧林、萧军(函谷弟子因为此次任务,所用皆为化名,因萧姓是北辽大姓,因此大多姓萧。)等函谷弟子已成为北辽高级将领。萧峰等人以唯才是用的借口,将函谷弟子逐步提拨,渐渐完成对北辽南院所部军队、禁卫军的掌控。
北院大王带领的部队中,萧峰初到时所带的三百函谷弟子,近一半留在北院大王处,他们逐渐展现才华,有几人得到北院大王的赏识,权力逐渐扩大。
萧峰在部队中布局完成,上表奏请改革军制。建议将全国八十万军队分为八路,除禁卫军独成一路外,将南院四十万大军按区域分为四路,北院三十万大军按区域分为三路,每路十万人马。八路军直属大元帅,强化皇权。
如此改革,实际是将南院大王、北院大王的权力分散,耶律洪基自然没有异议,以为萧峰忠心耿耿,对权力看得非常淡薄,对他更是信任。
北院大王虽然忠心耿耿,但是无端夺去他的二十万大军,心里当然不舒服。但萧峰提议一是为国为民,二来萧峰军权受损害更大,所以北院大王也没有当厅表示异议。
经过此次新的军权分配,函谷弟子取得八路军中六路的指挥权。北院大王和王弟耶律洪础两路军中,也潜伏有大量的函谷弟子,在其军中担任重要职务。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回 西夏招亲(一)
在北辽进行大规模的权力调整之际,西夏则向天下散布为公主招亲的消息。西夏疆土虽较大辽、大宋为小,却也是西陲大国,此时西夏国王早已称帝,当今皇帝李乾顺,史称崇宗圣文帝,年号“天祜民安”,其时朝政清平,国泰民安。
武林中人如能娶到了西夏公主,荣华富贵,唾手而得,世上哪还有更便宜的事?只是武林中的成名人物大都已娶妻生子,新进少年偏又武功不高,便有不少老年英雄携带了子侄徒弟,前去碰一碰运气。许多江洋大盗、帮会豪客,倒是孤身一人,便不由得存了侥幸之想,齐往灵州进发。许多人想:“千里姻缘一线牵,说不定命中注定我和西夏公主有婚姻之份,也未必我武功一定胜过旁人,只须我和公主有缘,她瞧中了我,就有做驸马爷的指望了。”
一路行来,但见一般少年英豪个个衣服鲜明,连兵刃用具也都十分讲究,竟像是去赶什么大赛会一般。常言道:“穷文富武。”学武之人家多半有些银钱,倘若品行不端,银钱来得更加容易,是以去西夏的武林少年十九衣服华丽,以图博得公主青睐。道上相识之人遇见了,相互取笑之余,不免打听公主容貌如何,武艺高低;若是不识,往往怒目而视,将对方当作了敌人。
北辽因政局迭荡,萧峰等人正在安顿兵马,平息因楚王叛乱而惹起的一系列后患,因此函谷弟子都未参加此次招亲。王弟耶律洪石等人率众赶往西夏,意欲夺得美人归。吐蕃王子宗赞也率领国内高手赴会,国师鸠摩智得到于虚雨的消息,未曾参与此会。
大理段誉率国内三公四卫,持大理国王段正明的求婚信,赴西夏求亲。这日行到函谷,与于虚雨相见,于虚雨将大理一行人迎进谷中,在客厅落座。巴天石起身向于虚雨施礼道:“镇南王命小人拜上姑爷: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