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基金经理 作者:赵迪-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毅点点头,“可你们都是应届生,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
  “我在本科的时候就开始做股票了,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嗯,一般你们金融系的学生都会自己炒股票吧。”黄毅像是提问,也像是自言自语,“现在就业形势怎么样?”
  “应该说一般吧,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雷胜平实话实说。
  “哦,你怎么证明你能够把所学的东西用到实践之中呢?”
  “比如现在的就业形势吧,就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所谓菲利普斯曲线,指的就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现在我们国家每个月的CPI涨幅那么低,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在下降,因此失业率上升,我们找工作自然困难。”
  “嗯,这个例子举得不怎么样。虽然很有新意,但并不规范啊。”虽然黄毅撇撇嘴,一副不太欣赏雷胜平的模样,但一同面试的学生还是慷慨地给予了雷胜平一阵掌声,连一直在旁边整理资料的黄毅的助手也鼓起掌来。
  “那除了专业之外,你还有什么优势呢?”黄毅继续提问。
  “我觉得我的观察力比较敏锐,我想作为一个证券研究员这也是很重要的。”
  “哦?你这回怎么证明你的观察能力很强呢?”
  “就拿我们的面试来说吧,虽然一直是您在主持、您在提问,但我观察到,真正的考官是您旁边这位一直在帮您整理资料的先生。”周围的学生听到雷胜平这番话之后惊讶不已,黄毅也有一些尴尬和不知所措。
  “很好,你的观察的确很敏锐。”黄毅旁边的那个人终于开口说话了,连黄毅也开始毕恭毕敬地聆听,“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元丰基金管理公司的副总经理,我叫肖荣。久闻咱们珠江财大是人才济济,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本来我是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看大家的表现,既然小雷同学已经把我点出来了,我就不得不和大家先认识一下了。我们元丰基金这一次招聘的职位是研究员。有句话叫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套用一下,不想当基金经理的研究员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员。研究最终是为决策服务的,你们都是高材生,理论功底很扎实,刚才黄毅说希望你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呢,也是这个意思。研究一定要面向市场、从投资决策这个中心出发。过去,基金行业的研究力量一直比较薄弱,普遍是从券商购买研究报告,但这类报告普遍大众化、比较雷同,没什么新意。而投资需要的不是和别人一样的,而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元丰就比较注重培养自己的研究团队,目前元丰的研究实力在业界嘛,我不敢说第一,但也是名列前茅。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加盟元丰,我们元丰会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给大家。那好,下面请黄总继续主持面试。小雷,来。”说到最后,肖荣指了指雷胜平,然后走出门外。
  雷胜平心想自己的机会可能来了,连忙整了整西装领带,跟随肖荣径直走了出去。
  “小伙子,你很机灵,我最喜欢这样的人才。”肖荣开门见山,“虽然张扬了点,但看得出来,你的确是有点真才实学。不过我要提醒你,虽然我欣赏你,未必周围的人都欣赏你,该收敛的时候还是要收敛一些。”
  “是,肖总。”雷胜平谦逊地点了点头,刚才的那股霸气似乎已经烟消云散。
  “能不能谈谈你对基金行业的一些印象和看法?”
  “哦,这些年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挺快的,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管理层的扶持下,基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哦?都暴露了什么问题呢?”
  “比如说利益输送。当年那篇《基金黑幕》就曾经掀起过轩然大波,并遭到当时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的联名反对。此后,市场上仍然断断续续地传出关联基金之间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的报道。”
  “这个事情的确在部分基金公司存在过,但随着信息披露的逐步规范,已经好多了。还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基金行业在营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雷胜平知道,身为基金行业高管的肖荣并不希望自己过多地指出基金行业的内幕,他更多的是想听听关于基金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于是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产品营销。
  “嗯,营销方面有什么问题啊?”
  “我觉得基金产品营销普遍存在着重认购、轻申购的现象。无论是基金管理公司还是代销机构更多地追求首发规模,而忽视持续营销。原因也不奇怪,国内投资者有着购买新产品的偏好,很多投资者宁愿认购新基金也不愿意申购老基金;另外,基金管理公司和代销机构都把首发规模作为衡量营销人员业绩的主要标准。这都是造成基金产品营销重认购、轻申购的原因。”
  “你说得很对,但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金销售渠道的限制。受制于银行和券商的渠道限制,这两个代销机构都不可能把最优质的客户拱手让给我们。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肖荣很欣赏雷胜平对基金行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尽管不够全面,但已经接近了要害。“小伙子,不错,你已经通过面试了,希望你毕业之后能够到元丰来。”
  “谢谢肖总,我一定珍惜这个机会。”雷胜平按捺住心中的兴奋,平静地回答。
  就这样,毕业之后,雷胜平如愿进入了元丰基金管理公司。
  (七)
  初到元丰基金的时候,雷胜平时时刻刻小心翼翼,经常想起长辈们的教导,特别是导师吴汉通与他的一席畅谈。毕业前夕,吴汉通对雷胜平说,随着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必将进入一个金融脱媒的时代。基金在这个进程里面大有前途。所谓的金融脱媒,就是指在金融系统十分发达的环境下,资金寻求投资回报的渠道十分广泛,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资金将从银行向券商、基金公司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中,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新兴的金融中介机构必将取得迅猛的发展。因此,雷胜平在这个时候进入基金行业,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
  雷胜平则更多地从自身的爱好出发,他把投资看作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痴迷于在市场的波动过程中获取利润。吴汉通深知雷胜平的个性,他提醒雷胜平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务是按照预期的目标构造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而这一过程是建立在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之上的,至于技术分析之类的东西不能作为投资的依据。此外,作为长辈,吴汉通还告诉雷胜平要注意为人处事,别像在学校的时候那样锋芒毕露,毕竟社会和校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不要把自己看成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这样不好。”吴汉通最后说道。
  “是的,吴老师,我懂了。”尽管雷胜平并不完全同意老师关于技术分析无用论的观点,他觉得CAPM模型这些东西其实未必适合中国的现状,但他并没有反驳,同时他心里也感激老师对他为人处事方面的提醒,其实自己有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往往一高兴就抛到脑后了,以后工作了可不能这样,毕竟自己离基金经理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雷胜平进入基金行业的几个月之后,吴汉通的预言得到了部分应验。由于股票市场的快速上涨,不仅曾经陷入绝境的股票型基金悉数解套,很多股民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利丰厚。巨大的财富效应导致居民储蓄资金疯狂地流入股市。2006年10月,居民储蓄出现了五年来的首次下降。金融脱媒的苗头开始显现。12月的时候,这种疯狂上演到了极点。一只新的股票型基金竟然一天发了四百个亿。当一家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轻松超过一家中等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时候,当基金经理可以在三天之内完成百亿规模建仓的时候,有识之士开始感到一丝忧虑。
  虽然雷胜平是硕士,但整个基金行业人才济济,硕士是很平常的,尤其像他这样的“土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其实很多基金公司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学历越高的人、出国留过学的人投资绩效一定越好。然而统计却显示,最近三年股票型基金的运作绩效对比中,拥有本科或硕士学位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整体绩效优于取得了博士学位的基金经理;本土学校毕业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好于留过学的基金经理,不知这仅仅是一种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结果,总之是给那些唯学历论的管理者好好地上了一课。
  工作几个月后,雷胜平感到自己对实务的了解实在是比较少,虽然研究生的时候看过不少研究报告,但真正一上手还是觉得比较别扭,尤其是现在的研究报告普遍采用“八股文”的形式,甚至很多研究员都是先得到一个结论再去编些理由,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实在是荒唐。直到这两年,《新财富》杂志开始搞了个最佳分析师的评选,媒体的监督与评判让各个研究所日渐重视自己的声誉,情况略有好转。其实,一般的研究员写东西是很有些技巧的,在这个圈子的时间长了,圈子里的人差不多都熟悉,大家关注的公司无非就是那么几家,经常打个电话互相交换一下报告,大家你抄我、我抄你基本都能应付上面的检查。资格老一些的分析师和上市公司的高管非常熟悉,快出定期报告的时候直接打电话问问公司业绩做到几毛钱,接着配上一些估值模型得出一个结论,又省时又省力。至于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却莫名其妙的估值模型,其实一输入股票代码,高级的资讯软件都能够直接计算出来。而雷胜平初来乍到,业界的熟人是没有的,同事自然也不会怎么帮他,于是写出来的东西个性十足。
  因此,研究总监黄毅对雷胜平的印象一般。虽然雷胜平脑子灵活,冲劲儿十足,但在黄毅看来未免过于浮躁,特别是在面试时候耍的小聪明,让黄毅心中多少有一些不爽。虽然算不上目中无人,至少也是没有礼貌。这种态度做研究员,多少有点不太让人放心。研究员嘛,还是应该踏实一些,如果因为鲁莽、大意的预测,导致基金经理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责任对研究员来说是不可推卸的。力求稳健,即使发现不了“黑马”至少不能踩上“地雷”,是黄毅一贯的风格。
  雷胜平进入元丰基金后主要负责研究有色金属行业。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出现了飙升,不少基金在有色金属的股票投资中获利颇丰,加上美国所谓的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鼓吹商品期货的十年牛市,很多公司加大了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研究力度。雷胜平毕业进入元丰公司的时候已经是2006年8月,当时铜、铝、锌都维持着高位震荡的局面,铝的调整幅度更大一些,机构陆续出现分歧,部分获利丰厚的基金选择落袋为安,巨大的抛压使得很多有色金属股票已经先行调整,股价的跌幅远远超过商品价格的回落幅度。雷胜平认为有色金属的分化是难免的,但一些质地优良的企业价格仍然被明显地低估,他仔细查询了相关的行业信息,以目前的平均开采速度,金属锌只够再开采十年,铜的剩余开采时间也不长,当然各个矿山的情形并不一样,有的矿山可以坚持的时间长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