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在寻找各种方式赚钱:用辛苦劳作的方式赚钱,用红顶商人的方式赚钱,用黑金政治的方式赚钱,用徇私枉法的方式赚钱……赚钱,成了许多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人世间千姿百态的理想,其实不过是千姿百态的赚钱方式而已。
  于是,“爱拼才会赢”成了一个励志的口号。人们推崇的是秦始皇的暴力,推崇的是曹操的权谋,有谁还会记得孔子呢?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孔子的仁爱显得那样迂腐、那样荒谬、那样可笑。
  可是,在汉朝,在唐朝,在宋朝,在历史上那些国泰民安的日子里,孔子的仁爱曾经像阳光一样普照着人们的心灵。然而,那种久违了的爱,那种阳光一样的爱,何时才能重新露出它的笑脸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8。 《三国演义》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正义的这个“义”字。如果你看不懂这个“义”字,你就不可能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
  在为曹操翻案的同时,曹操对立面的刘备和诸葛亮也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所谓“刘备长厚似伪,诸葛亮多智近妖”,意思是说:刘备那么仁义、那么厚道,简直像是假的一样;诸葛亮呢?总是神机妙算,像个妖人似的,令人不可思议。他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那么好的人,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那么有智慧的人。
  甚至有人开始责骂《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他们说,尽管《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但因为它的“尊刘抑曹”,所以应该遭到极其猛烈的批判。他们甚至给罗贯中扣上了一顶政治犯的大帽子,叫做“封建主义的正统价值观”。他们说,《三国志》才是正史,《三国志》中的曹操才是真实的,因为《三国志》维护了曹操的英雄形象。而《三国演义》不过是民间野史,对曹操有太多的负面的描述和评价。
  《三国志》之所以要维护曹操的英雄形象,是因为它的政治立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用“禅让”的方式,篡夺了曹操的孙子曹奂的皇位,是为晋朝。为了显示晋朝皇帝的合法性,《三国志》就以曹操的魏国为正统,把“魏书”列在《三国志》的前面,然后才依次是“蜀书”和“吴书”。《三国志》的作者,就是晋朝的著作郎陈寿。
  但是,陈寿写《三国志》,写得非常巧妙。这种写作技巧,被称为春秋笔法。表面上他在维护曹操的英雄形象,其实却隐约之中暗含着道德上的褒贬。所以,他写曹操,写得像流水账似的;与之相反,他在写“蜀志”时,却盛赞刘备的“弘毅宽厚”。有些话在“魏书”中不好说,就放到“蜀书”和“吴书”中来说。《三国志》成书之后,甚为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所称赞,就是因为它的春秋笔法。

  第20节:从奸雄到英雄(2)

  几十年之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引用了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资料。这样,我们看到的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些三国时期的人物形象,就比较翔实、比较丰富。通过这些资料,曹操的奸贼形象就顿时凸现了出来。
  对曹操有负面影响的文字,其实就出自这部被人们称为正史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根据比较确切的资料,三国故事在唐朝就已经开始广泛流传。到了宋朝,说三国已经成了令人大快朵颐的民间艺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并非是向壁虚造,而是取材于《三国志》和当时在民间广为传唱的评书。
  《三国演义》在书名上有一个全称,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意思就是说,《三国演义》其实就取材于《三国志》。所以,从前的学者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直到现在,日本人还习惯于把《三国演义》叫做《三国志》。一部是陈寿版的《三国志》,一部是罗贯中版的《三国志》。
  现在的学者不同意前人的看法,认为《三国演义》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究竟是七分史实还是三分史实?究竟是三分虚构还是七分虚构?说到底啊,既不是史实的问题,也不是虚构的问题,而是评论者自己的价值观问题。
  顾颉刚先生是历史学方面的大家。他说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史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以顾颉刚先生的眼力,考辨古代历史资料的真伪,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小说,尽管它采用了一些诸如“草船借箭”、“华容道”之类的民间传说,但它的基本史实依然是经得起考证的。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再也不会改变。可是,现代学者对于历史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他们对于历史事实的了解,绝对比不上陈寿、裴松之和罗贯中,但他们依然在不停地质疑那些历史上的事实。可惜顾颉刚先生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如果他还活着,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
  不是《三国演义》,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为曹操画上的白脸。你们可以看得出来,凡是为曹操翻案的学者,几乎全是反中国传统文化的。与其说他们在责骂罗贯中,不如说他们在诅咒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在讲解《论语》时说过:“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理解孔子。”我们同样也可以说,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思想。因为,心灵纯洁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学问的根本。只有心灵纯洁,你才能分得清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非道德;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
  尽管《三国演义》描写了一个战争的场面,但它之所以名曰“演义”,“演”的就是正义的这个“义”字。如果你看不懂这个“义”字,你就不可能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59。 有很多人崇拜曹操,他们利用各种证据美化曹操,一如他们把暴力美化成英雄主义,把权谋美化成战争艺术。
  60。 只有那些迷茫的人,才会崇尚暴力和权谋。他们感到人生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危险,以至于他们把暴力和权谋当做是保护自己、赢得胜利的常规武器。
  有人问我:“成老师,如果说Y教授是曹操的fans,那么你呢?是不是很恨曹操?”我说,是的,我恨曹操。但这种恨,不是对仇人的那种恨,而是对亲人的那种恨。准确地说,我爱他,就像爱一位品行不端的长辈。
  我的管理学理念告诉我,要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如果你做得对,我用欣赏的方式爱你。如果你做错了,我用同情的方式爱你。我以为,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同情的人。
  爱意味着理解。当你理解了曹操,你就再也不会赞美他。透过他表面上的强大,你会发现他的多愁善感,发现他内心深处的迷茫和痛苦。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家,从表面上看企业做得很大,其实到处都是危机。我们为什么要赞美一个迷茫和痛苦的人呢?

  第21节:从奸雄到英雄(3)

  一千八百年以来,他是一位声名狼藉的奸雄。然而,到了我们这个红尘滚滚的商业时代,曹操却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像追逐歌星的fans那样,在近乎狂热地崇拜他,甚至于纵情地赞美他、维护他。所以,像我这样评价曹操,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曾经有人警告我说,如果你胆敢在网上说曹操的坏话,一定会遭到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谩骂。为什么?因为曹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还有他前面的秦始皇,他后面的成吉思汗,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如果我识相一点,就不应该说他们的坏话。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怨恨他。曹操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怨恨他。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怨恨他。有谁能够想到,世事无常,到了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他们却成了人们追捧的英雄。如果你善于美化秦始皇,如果你善于美化曹操,如果你善于美化成吉思汗,你就能够赢得许多人的喝彩。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个Y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赞美曹操,结果就赢得了一片喝彩,成了红极一时的明星学者。
  我也可以用这种媚俗的方式去讨好公众,对不对?可是,我的良知告诉我,不可以那么做。赞美秦始皇,赞美曹操,赞美成吉思汗,就意味着赞美暴力和权谋。人类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家园,为什么要去赞美暴力和权谋呢?
  爱意味着理解,崇拜则意味着盲从。有很多人崇拜曹操,但他们并不理解他。他们在利用各种证据美化曹操,一如他们把暴力美化成英雄主义,把权谋美化成战争艺术。在他们眼里,曹操就是一个长于战争艺术的英雄形象。他们渴望获得类似于曹操那样的成功。可是,有谁想过,对于一个迷茫的人而言,成功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是迷茫的,你就无法正常地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你会感到不安全,每走一步都可能遭遇某种未知的危险。你警惕地观察着周围,任何变化都会让你紧张,让你惊慌失措。你在到处寻找,在寻找一种安全感。你以为物质财富能够带来安全感,你就会到处去寻找财富。你以为政治地位能够带来安全感,你就会设法去谋取政治上的地位。你崇尚暴力,崇尚权谋,为的就是赢得那些物质财富和政治上的地位。
  可是,那些物质财富和政治上的地位真的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吗?不,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迷茫的,你就始终无法正常地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你像渔夫那样贪婪,像猎人那样残忍,内心深处却也像曹操那样充满了困惑。【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61。 现代管理学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它追逐财富,崇尚那些用现代文明包装的暴力和权谋。
  62。 现代管理学把老板变成了一种赚钱的工具,把员工变成了一种帮助老板赚钱的工具。除了钱之外,什么都看不到。
  现代管理学是一种渔夫的管理学,它追逐财富,崇尚那些用现代文明包装的暴力和权谋。那些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同学,都有一颗长于战略的头脑,也懂得很多的管理技术,但他们却常常在争夺财富的战争游戏中迷失了自己的人生。他们是一群现代版的曹操。
  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现代管理学无法解决人生的难题。在现代管理学眼里,管理只是一个操作问题,管理一个企业就像操作一台机器,里面没有人生。在这种企业里工作的人,每个人都是工具,每个人都过得迷茫而又痛苦,人生的意义在这里消失了。尽管人们在呼吁“以人为本”,但事实上人的工具属性并没有任何改变。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用来赚取财富和被别人用来赚取财富的工具。
  现代管理学把老板变成了一种赚钱的工具,把员工变成了一种帮助老板赚钱的工具。在这种管理学里面,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职能,一些工具化的行为规范,以及被利用之后可能得到的薪资和“钱”途。除此之外,什么都看不到。我们看不到人生的出路。
  对人生的思考必须成为管理学的核心课题。当我们找到人生的出路时,也就找到了管理学的出路。可是,那条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叫曾参。他有一部著作,名曰《大学》。两千多年来,这部《大学》是中国人必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