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条尾巴……”,然后,咨询者说“我仔细看发现,那不是尾巴,是她的衣服上的飘带。你仔细看一下,是不是飘带”。

这个过程,就是咨询者先对来访者共情,然后诱导来访者对咨询者共情,可以把咨询者对女性的态度传染给来访者,消除来访者对女性的畏惧。

因为有心理障碍,来访者想象的形象往往是很丑陋或者可怕的形象。咨询者要达到共情,很需要一种爱心和勇气。有时,在幽暗的灯光下,来访者突然大叫有鬼,而且双目圆睁、浑身颤抖,咨询者尽管是一个无神论者,也难免会感到身上发冷、毛发直立。如果咨询者也害怕了,他就没有办法去帮助来访者了。因为,他这个时候不是在共情了,而是被来访者传染了恐惧。来访者和咨询者仿佛两个人夜里同宿鬼屋,互相感染恐惧,越来越害怕,这就不是心理治疗了。如果咨询者感到有点害怕(或者干脆还没有来得及让害怕进入意识),就用一种貌似科学的态度说:“世界上没有鬼,你不要迷信”,这就说明咨询者是用一种逃避的手法来应付自己的恐惧。这样,等于是来访者被自己抛在鬼屋中,咨询者置身事外说风凉话,当然也不是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真的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第四节  在意象中直观移情和反移情

移情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近相识的人的身上”。

一个和父亲针锋相对的儿子,在工作场合和自己的上司总是处不好,因为他总认为上司和他的父亲一样独断专行。而实际上,上司并不怎么专断,只不过因为上司和父亲年纪相仿、相貌也有相似,这个儿子就把对父亲的看法和对父亲的愤怒加到了上司身上。上司仿佛成了父亲的化身。这就是移情。

移情是一种“沾染”,本来父亲是父亲、老板是老板,但是这个儿子把他们搅在一起了。所以,他对待老板的态度和情感,不是老板应该得的,其中有本来的父亲应该得的却给了老板。原始认知中,经常有这种“沾染”,因为原始认知经常把相似的事物看做同一个东西。

当然,也有积极的移情,当你有幸和一个女孩爱过的人有些相似的时候,她对你会一见钟情。

在意象对话中,来访者想象的情景中,也有象征着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人物、动物或事物。如果这些象征和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实际心理品质不一样(总会有不一样的),这就是移情。

正性的移情是夸张心理学家的优点,把他想象得很好。

比如,想象中心理学家成为神。或者,想象中出现一个人,他有些地方象心理学家,另一些地方象另一个他喜欢的人。这个由心理学家和好人拼合的形象表明有移情,他把心理学家和那个他喜欢的人当成了一个人。

负性的移情是夸张心理学家的缺点不足,把他想象为很坏。

比如,想象中心理学家是魔鬼、邪恶巫师。

有时,想象中出现的就是心理学家的形象。但是,在这个想象的形象中,有一些特点是不适合形容这个心理学家的,这也表明有移情——但是,这比较难判别。

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在意象对话中,想象出我的形象。但是他想象中的“朱老师”有一对“蓝色的、不透明的”令人畏惧的眼睛。我感到我不应该有这样的眼睛,我的眼睛应该是明亮的。这眼睛实际上应该有他的移情存在。他把我和某个和我具有同样特点,一个同样“有力量、有直觉”的人结合了,而那个人是他所畏惧的,那个人的眼睛“不透明”,也就是说那个人让他摸不透。他对我的畏惧是对那个人的畏惧的转化。

反移情和移情性质是一样的,它就是心理学家对来访者的移情。反映在意象对话中,就是心理学家想象中,一个代表来访者的意象,而这个意象和来访者实际的心理品质的象征不符。

第五节  在意象中直观阻抗

阻抗指病人抵制痛苦的治疗过程的各种力量。(精神分析治疗指南,P36)弗洛伊德比喻是,患者到牙科诊所,当然是要拔牙,但是在牙医拔牙的时候,患者还是忍不住要逃避,因为痛。这就是阻抗。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我们要改变来访者的心,必然会带来一些痛苦,有的时候,改变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大的,也就必然带来阻抗。

在精神分析中,我们分析来访者的行为来发现阻抗。

比如,一个来访者攻击治疗者,说他水平太差。这未必是真的表明治疗者水平差,也许来访者是在进行阻抗。他是想让治疗者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敢继续对来访者做深入的分析。

或者,来访者“装做”很笨,本来是很简单的话,来访者“就是听不懂”,这也可以是一种阻抗。

意象对话技术中的阻抗比做精神分析时要少,但是也还是存在的。在意象对话过程中有一个妙处,那就是阻抗大多可以直接看到,不是象精神分析中,必须分析才可以知道有阻抗。

比如说,心理咨询者让来访者想象一座房子,而来访者说“我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并不表示他想象力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阻抗。

让他们在想象中看看有什么东西,而他说看不到,面前或者是“一片白”、“一片雾”,或者是“一片黑”,这都是阻抗。或者,前面的想象过程还好,后来想象不出来心理学家要求他想象的内容。例如,“我看不到你所说的那条绳索”。这也表明来访者对心理学家的话不相信或对治疗阻抗强。

阻抗往往是因为来访者有所顾忌,或者对心理学家的态度不相信。心理学家说:“想象有一个平坦的大道”,象征意义是存在着一个解决问题的很容易的方法,而来访者认为,他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很容易的解决方法,所以没有什么“平坦大道”,他就会说“我想象不出什么平坦大道”。

要减少阻抗,心理学家在开始做意象对话前要对来访者讲清楚一些,消除其顾忌。要说明意象对话是怎么做,做这个对来访者有什么好处。

处理阻抗还有其他方式,一是坚持:“继续,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了。”“你想象的影象出现的时间比较慢,但是一定会出现影象的,请你继续放松的等待,一会儿就会有影象了”。“任何人都会想象出影象来”。

坚持一会儿,来访者就会想象出一些事物。这样克服阻抗,需要心理学家有耐心、有信心,你的坚持的力量和耐心要超过来访者的阻抗才行。

这适用于阻抗不很强的情景。

二是辅助性想象:例如你让来访者想象房子。来访者想象中一片白,什么也看不到。“房子被雾挡住了,你想象雾被风吹散,慢慢你就可看清房子了”。

也就是说,对来访者的“一片黑”,“一片白”给一个解释。可以把“一片黑”解释为“你想象的大概是夜里的情景,让我们想象有一盏灯出现,周围渐渐变亮,可以看到一些东西了”。一片白除了解释为“雾”,还可以解释为,“一张白幕布”等。比如,在我们要一个来访者想象镜子时,他说眼前是一片白或者黑,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就可以说“那是镜子前的幕布,现在想象你慢慢地揭开这幕布,看里面的镜子就会出现。”

三是迂回:当来访者本来想象顺利,在想象某一个东西的时候突然想象不出来,那就是在这个事物所象征的那一方面他阻抗强,我们也可以不正面攻击这个堡垒,而是说“那我们先想象别的东西吧。”

然后转向其他意象。

有的时候,来访者不是想象不出来,而是来访者对自己想象的东西有怀疑。有些人会怀疑说,“我脑子里是有一个房子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不知道能不能算我的‘意象’,我不知道它是我想象出来的,还是我想出来的”。

“想出来的”是逻辑思维的影响下出现的形象,也许这个形象只是一个房子的“表象”,也就是只代表现实中“房子”这个概念的图解,而不是一个有象征性的“意象”。

虽然在想象中可能是有逻辑思维的参与,但是毕竟原始的形象思维还是都存在,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认为不可能这个形象是纯粹的“表象”,我们会告诉来访者说“没有关系,只要是你脑子里出现的形象,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来访者也许会怀疑说:“这个房子就是我昨天看到的某一处房子,它也许没有象征意义,只是我记忆中想到的房子而已”。

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在昨天或今天都会看到过不只一处房子。如果是城市中的人,他看到的房子每天至少数以百计。为什么偏偏是这座房子而不是别的房子被回忆起来了?我们不相信偶然,所以我们认为他很可能是用这个房子做象征——做一个弗洛姆所谓的“偶然的象征”。

还有,有的人的意象的鲜明性比较差,意象很模糊,于是他怀疑这算不算象征性的意象,也许会说“我没有想象出来什么”,这未必是阻抗。我们只要告诉他,意象不鲜明清晰完全没有关系。

还有一种情况,来访者眼前想象的“一片白”不是什么都没有想象,恰恰是他想象的东西就是“一片白”的东西,比如雾。这就可以直接分析其象征意义。比如在《飘》一书中,郝思嘉的做梦梦到一片白茫茫的雾,象征意义就是自己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路——是一个抑郁和无望的象征。

第六节       意象对话不做分析

虽然说为了认识意象,初学者不得不对来访者想象的意象做分析,而且不做分析,不知道这些意象的意义,初学者是没有办法做心理治疗的。但是,在熟悉了这个技术后,我们完全不必要对来访者的每个意象都分析一番。不做分析也是一样可以做咨询或治疗的。

还是用语言来比喻,意象的语言仿佛是一种外语。对意象做一个分析相当于把外语翻译为自己的母语。在初学外语时我们当然需要翻译,而在熟悉后,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翻译,我们可以直接用外语交流。所以,心理学家和来访者完全可以用意象相互交流,不仅来访者是意识中不知道这些意象的意义,而心理学家也同样不去管意象是什么意义。这样,双方的交流完全是在深层人格中进行的。

外行会很担心,如果心理学家的意识中都不知道双方交流的是什么,这岂不好象盲人骑瞎马?实际上,这种交流是最可靠的,这是一种以心会心的交流。虽然双方不可以用言辞清楚的界定自己的意思,但是双方的感受是最相知的,相互的了解可以说是心有灵犀。就象足球运动员配合的好的时候,一方传球根本就不需要看另一方的位置,就往背后传球,另一方刚好就会跑到合适的位置,接到了这个球。这时双方也没有语言交流,但是他们的默契是语言所不能企及的。心理学家和来访者在意象对话做的好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最不可靠的交流,反而是我们以为很可靠的日常的语言交流。虽然双方都在说着话,但是没有心与心的默契,双方都知道自己脑子中的道理,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中有些什么,更不知道别人的潜意识中有什么,所以会不停地相互误解。双方对自己人格的深层有些什么意象、什么情绪、什么冲动都不知道,这实际上才是盲人骑瞎马呢。

当然,这个境界不是可以强求和伪装的。你不到这个境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