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国平自选集-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了吧。如果你自己见利忘义,你就不要 怨怪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了吧。如果你自己志大才疏,你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精神平庸 的时代了吧。如果你的心灵一片荒芜,寸草不长,你就不要怨怪害鸟啄走了你的种子,毒日 烤焦了你的幼苗了吧。
  那么,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心灵土壤,究竟取决于什么呢?我推测,一个人的精神疆土的极限 ,心灵土质的特异类型,很可能是由天赋的因素决定的。因此,譬如说,像歌德和贝多芬那 样的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般的精神世界,或者像王尔德和波德莱尔那样的奇花怒放的精巧园 艺般的精神世界,决非一般人凭努力就能够达到的。但是,心灵土壤的肥瘠不会是天生的。 不管上天赐给你多少土地,它们之成为良田沃土还是荒田瘠土,这多半取决于你自己。所以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留心开垦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 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谁知道呢,说不定我们自己结出的果实又会成为新的种子 ,落在别的适宜的土壤上,而我们自己在无意中也成了新的撒种人哩。
                         


     
 

       :       >       
不要把珍珠扔给猪
       
周国平 
  耶稣说:〃不要把神圣的东西丢给狗,它们会转过头来咬你们;不要把珍珠扔给猪, 它们会把珍珠践踏在脚底下。〃
  在这里,狗应是指邪恶之人,他们害怕和仇恨神圣的东西,猪应是指愚昧之人,他们不识珍 珠的价值。
  可是,反过来问一下,一个人倘若崇敬神圣的东西,怎么会把它丢给狗呢,倘若知道珍珠的 价值,怎么会把它扔给猪呢?
  有两种可能。其一,他太轻信,看不清邪恶者和愚昧者的真面目,把狗和猪当作了人。其二 ,他太自信,认定真理的力量足以立刻感化邪恶者,启迪愚昧者,一下子把狗和猪改造成人 。这正是虔信者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       >       
虔诚不是目的
       
周国平 
  察看《新约》中记载的耶稣的言行,一个鲜明特点是漠视律法。律法在犹太教中处 于核心的地位,以《旧约》中的摩西十诫为基础,后来发展出了极其庞大烦琐的清规戒律体 制。耶稣不但自己带头破除了许多戒律,而且常常无情地抨击那些死守律法的人。他把信仰 的重点从遵守律法转移到精神修养,从外在的虔诚转移到内在的觉悟,这大约是他对他所继 承的那一宗教传统所作的最重大的改造。
  从传播新教义的立场看,耶稣的主要敌人是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即坚守律法体制的顽固派 。他一生都在与他们斗争,最后实际上死于他们之手。他之痛恨他们,矛头集中于他们的伪 善。他揭露道:〃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给别人看的。〃这些人佩戴着大的经文袋,在教 堂里总是坐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以此夸耀自己的虔诚。律法在他们手中成了压迫教众的工具 。〃他们捆扎难背的重担搁在别人的肩膀上,自己却不肯动一根手指头去减轻他们的负担。 〃他们热中于仪式的细节,其实并无真正的信仰,拘泥于律令的条文,内心却极其肮脏。耶 稣愤怒地谴责道:〃你们连调味的香料都献上十分之一给上帝,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训 ,如正义、仁慈、信实,你们反而不遵守。〃〃你们把杯盘的外面洗得干干净净,里面却盛 满了贪欲和放纵。〃针对犹太教的食物禁忌,他指出:〃那从外面进到人里面的不会使人不 洁净;相反,那从人里面出来的才会使人不洁净。〃
  在我看来,耶稣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对于任何一种信仰来说都十分重要的问题:信仰的实质是 什么?一个人有无信仰的界限在哪里,根据什么来判断?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 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最高精神价值的追寻和领悟。信仰有不同的 形态,也许冠以宗教之名,也许没有,宗教又有不同的流派,但是,都不能少了这个核心的 东西,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信仰。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伟大的信仰者,不论宗教 上的归属如何,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往往具有某些最基本的共同信念,因此而能成为全人 类的精神导师。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看到,不论在何种信仰体制下,许多人并无内在的觉悟,只是以遵守纪 律和参加仪式来表明自己的信徒身份,他们事实上是盲目的。至于那些以虔诚的外表自夸和 唬人的人,几乎一定是伪善之徒。歌德说得好:〃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 最纯洁的宁静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从本义来说,虔诚是面对神圣之物的一种恭敬谦卑的 态度。这种态度本身还不是信仰,而只是信仰的一个表征,真正的信仰应是对神圣之物有所 领悟。一个人倘若始终停留在这个表征上,对神圣之物毫无领悟却竭力维持和显示其虔诚的 态度,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的这种态度是否装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歌德接下来说的话是一 针见血的:〃凡是把虔诚当作目的和目标来标榜的人,大多是伪善的。〃
                         


     
 

       :       >       
耶稣的命运
       
周国平 
  耶稣之死的经过很耐人寻味。
  他的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他,带着一群犹太人来抓他,最后扭送到了罗马派遣的总督彼多拉 那里。群众要求判他死刑。彼多拉审问后一再说,他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但是,在群众的 起哄下,他还是把耶稣交给群众去钉十字架了。
  这就是说,事实上并没有给耶稣定罪名,他死得不明不白。
  彼多拉明明知道,按照罗马法律,耶稣是无罪的,为什么仍同意判他死刑呢?因为怕犹太民 众暴动,那样罗马当局会追究他的责任,罢他的官。
  在刚把耶稣扭送到他那里时,有一段有趣的对话。耶稣说:〃我的使命是为真理作证,我为 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上。〃他反问:〃真理是什么?〃他当时的口吻是怎样的呢?有两种可 能。也许是困惑不解的,因为他确实不知道世上有真理这种东西。也许是油腔滑调的,因为 他压根儿不把真理放在眼里。总之,在他看来,反正真理是一种奇怪的或可笑的东西。
  人们常说,邪恶者是真理的敌人。我忽然觉得,这么说真是抬高了他们。他们根本不知真理 为何物,怎么懂得反对和仇恨真理呢?在许多时候,他们不过是出于自己极狭隘的私利而下 毒手的,至于那牺牲者是一个先知还是一个愚夫,他们不知道也不在乎。我相信,仔细查一 查历史,必能发现遭到与耶稣同样命运的伟人决不是少数。
  20002~20025
                         


     
 

       :       >       
一 版 序
       
周国平 
  这是我六年里随手写下的小杂感,每次写完就锁进抽屉,谁也不让看,没想到现在 一下子摊在读者面前了。
  我反正豁出来了。
  有两样东西,我写时是决没有考虑发表的,即使永无发表的可能也是一定要写的,这就是诗 和随感。前者是我的感情日记,后者是我的思想日记。如果我去流浪,只许带走最少的东西 ,我就带这两样。因为它们是我最真实的东西,有它们,我的生命线索就不致中断。
  我的所感所思,不实际,也不深奥,多半是些空阔平易的人生问题,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 之类。我的天性大约不宜做深奥的学问或实际的事务,却极易受这类大而无当的问题吸引和 折磨,欲罢不能。我把我的理解和困惑都写了下来。我的理解听凭读者处置,我的困惑只属 于我自己。
  由于这些随感是许多年里陆续写下的,对同一问题难免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归类放到一起, 也许会给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我不想抹平这些矛盾,追求表面的统一。我想,人生种种大 谜,谁也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谜底。说不定每个谜都有无数个谜底,因而也就没有谜底。我的 兴趣在猜谜,而当我每次似乎猜中了谜底,却发现真正的谜底似乎又离我后退了一步之时, 我就觉得这谜更加有趣了。
  我把书中第一个题目和最后一个题目合并为全书的标题人与永恒。在世间万物中,人是 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又幻化出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 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女人和 男人,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或体验。当然,我不是在做玄学文章,书中收集的只是 点滴感想。中国也许会出创建新体系的大哲学家,但我有自知之明,确信我非其人。倘若读 者觉得我的某些感想不无道理,我的态度还算诚实,我的文字还算朴实,我就心满意足了。
  198710
                         


     
 

       :       >       
二 版 序
       
周国平 
  我无意像培根那样,一生中时时把自己的格言集带在身边,不断精雕细刻。原因很 简单:我不是一个格言家,这本书也不是一部格言集,它不过是我平时随手记下的小感想的 一个汇编罢了。此次再版,只作了若干删节和较多增补,章目有所添加,篇幅有所扩充,因 为从初版至今,毕竟四年过去了,手头又有了一些积累。十年的积累仅成这么一本小书,我 发现自己实在算不上一个勤快的人。
  199110
                         


     
 

       :       >       

       
周国平 
  人是惟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 身的意义时,用什么作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吗 ?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的意义。意义的寻求使人陷入二律背反。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 于寻求的过程之中。我们读英雄探宝的故事,吸引我们的并不是最后找到的宝物,而是探宝 途中惊心动魄的历险情境。寻求意义就是一次精神探宝。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在极其无聊的时候,有时我会突然想到造物主的无聊。是的,他一定是在最无聊而实在忍受 不下去的时候,才造出人来的。人是他的一个恶作剧,造出来替他自己解闷儿。他无休无止 地活在一个无始无终的世界上,当然会无聊,当然需要解闷儿。假如我有造物主的本领,当 我无聊时说不定也会造一些小生灵给自己玩玩。
  让我换一种说法
  这是一个荒谬的宇宙,水远存在着,变化着,又永远没有意义。它为自身的无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