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鲁迪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的经历,形成了他的个性和他的文学特征。首先,他以自己的塞加西亚的血统而自豪,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要求重现和恢复祖先创造的光荣。他阅读、吟咏了大量的中古阿拔斯王朝时期、伊斯兰时期以至贾希利叶时期的诗歌,豪情壮志受到鼓舞而愈益增强。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先的光荣,祖国的光荣,这种光荣已为埃及考古学的发现所证实。巴鲁迪的这种思想感情在他的激情、自豪诗中处处有所表现。比如他在描绘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时写道: 
  问问基泽大建筑, 
  了解你所不曾知。 
  千年百载尽逝去, 
  战胜风侵真稀奇。 
  尽管灾难无数计, 
  嵬嵬巨塔旷野立。 
  历史见证俱安在, 
  展示建者大业绩。 
  民族盛衰多变易, 
  时代更替不停息。 
  雄伟壮丽金字塔, 
  异口同声大奇迹。 
  狮身人面兽真奇, 
  屈膝匍匐卧在地。 
  怎么建造是学问, 
  亚当子孙有能力。 
  巴鲁迪的创作,除了向阿拉伯古典文学汲取思想、艺术方面的营养外,他后来学习的波斯文学、土耳其文学以及英国文学对他也是有影响的。他的军职使他有机会去欧洲,亲眼看到那里的现实生活,无疑也为他接触欧洲的文艺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切使巴鲁迪的创作基础——不论是思想的或艺术的——更加扎实。就象中古阿拔斯王朝时期的诗人一样,他以坚实的古诗基础,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从而使阿拉伯诗歌日臻完善而达到高峰。外国文学对巴鲁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革新上,这在他同时代的其他埃及诗人身上是看不到的。巴鲁迪的诗歌创作虽倾向于古典文学,表现传统的主题,但他绝不是一个守旧的复古的模仿诗人,而是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创新的诗人。他涉猎过当代的文学,了解国内的文学状况。他观察了国家的民族的种种情况,并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通过艺术创作,使传统的阿拉伯古典诗歌重放光华,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开创了阿拉伯诗歌一代新风,是阿拉伯诗歌复兴的先驱。 
  环境的影响对巴鲁迪的创作来说是很显著的,他一生的经历是曲折的。他的身分和职务与国家的、民族的重大政治事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他的宦海沉浮,生活波折是紧密地与民族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诗言志,巴鲁迪正是用他的诗歌表达了个人的和民族的感情,反映了环境的色彩和时代的精神。 
  在阿拉比革命之前,巴鲁迪的生活是恬静而自在的,他写了爱情诗、吟酒诗、抒情写景诗,反映了生活中的嬉戏和欢乐,描摹了埃及的景色和埃及土地上的草木鸟虫。写景写物,造意深刻。有一首描写枝头棉花的小诗,读来饶有风趣,韵味深长。《咏棉》吟道: 
  朵朵棉花金灿灿, 
  恰似娇娘美服扮。 
  棉桃碧绿如宝石, 
  花朵绽开星烁闪。 
  黧黑干条土里扎, 
  绿色枝杈四下展。 
  每每瞥见这瑰宝, 
  实现希望在眼前。 
  巴鲁迪主张进行社会改革,造福于民。幻想采取折中的办法、既忠于埃及王室、又不违背人民的意愿来处理埃及的内外事务。但事与愿违终于爆发了来势凶猛的人民起义,英、法帝国主义为此进行干与。巴鲁迪深感事态的危急与严重,曾想告退隐居,以免兵燹四起,生灵涂炭。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忠告民众,战争是一场悲剧,事情或许不象所想象那样的顺利。”巴鲁迪暗自担心,外国干涉会导致埃及丧失独立,革命者遭到不幸,他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革命形势的发展对他触动极大,他用诗句表明了他同人民一起的心迹:“他们违背我的主张,发动了起义。他们本应听我的劝告,但事情已无可挽回,是件好事或坏事不再是秘密。他们若呼唤、号召我,我就响应,我的秉性是实现理想,信守诺言。”巴鲁迪言行一致,一旦民族运动兴起,他就站到运动一边,从内心响应革命的召唤,从心底吼出《巴鲁迪鼓动革命》: 
  民众啊,奋起吧! 
  珍惜宝贵的年华, 
  以各种方式和途径, 
  去争得我们的利益。 
  你们人多势众, 
  怎能容忍耻辱? 
  怎能表示无可奈何? 
  重复“我们总归真主”? 
  真主恩德广照大地, 
  你们怎能在屈辱中渡日? 
  我看果子已成熟, 
  采撷的时刻已到, 
  有锋利的砍刀该多好啊! 
  你们若不是缄默无声的死人, 
  就应该奋起投入战斗, 
  把侮辱、欺压统统铲掉。 
  我呼吁、我号召…… 
  ………… 
  巴鲁迪对比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为国家的衰弱、涣散而忧虑,深切地感到应该以斗争去求得民族的独立,改变埃及的现状,他在许多诗行里阐述为什么要进行革命。在一首《起义的原因》诗里写道:  在安谧、宁静之后, 
  埃及时运不济, 
  王室基础动摇, 
  混乱、腐败比比皆是。 
  敲诈、欺凌,农民不得不抛弃土地, 
  破产、倒闭,商人不得不停止生意。 
  恐怖笼罩了一切, 
  时到子夜,青年还未能入睡。 
  唉,沉睡的埃及! 
  假若没有祖先的荣耀、业绩, 
  我们还有什么可说? 
  我对埃及的过去感到满意, 
  但她现在的处境不妙, 
  我生活在埃及并不感到幸福。 
  虽然我可以在别的地方 
   实现我的愿望, 
  但那儿不是我的同胞。 
  不管灾难多么严重, 
  再有两个月,结果终将揭晓。 
  诗人在另一节诗里强烈地表现了对外国统治者的愤恨和对祖国命运的忧伤,他写道: 
  这一帮歹徒、恶棍, 
  给民众带来比殇子更严重 
   的痛苦和不幸。 
  甚至连傻瓜也要把他(注:指在内阁中的外国代理人。) 
   从内阁中赶出, 
  人们厌恶地唾弃他。 
  埃及由于这帮人而遭屈辱, 
  国基不稳,社会动乱, 
  自豪的国中之花埃及, 
  却要卑躬屈膝,驯服于外人。 
  民族遭到不幸, 
  独立之国埃及遭到不幸, 
  埃及成了谎言者、胡诌者的场合。 
  到处是被凌辱的土地, 
  不论是山丘或平原处处是背信弃义。 
  人们固执于谎言, 
  在泥淖中不能迈步。 
  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仍满怀信心,他在诗篇的末尾写道: 
  人们啊,不要急躁! 
  美好的未来终将实现。 
  有耐性的人, 
  他的意志决不会动摇。 
  在漫漫黑夜之后, 
  黎明的曙光将会照亮一切。 
  我确已看到人们不能再忍受, 
  剑已出鞘,高高擎起…… 
  只要我们坚持斗争, 
  必将使敌人灾难临头。 
  ………… 
  从以上诗句中,可以看出巴鲁迪的政治主张,他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建立公正的社会;彻底清除外国势力,撤换那班为外国人效劳的政客……恢复祖先的光荣,总之,在诗中表达了个人的远大志向;另一方面,这些铿锵有力的诗句也表现了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阿拉比领导的起义遭到失败,巴鲁迪和其他革命领袖一道受审,后来被放逐到锡兰岛。诗人处于生命的苦难时期,这时他的诗歌反映他的孤独、痛苦、思念和盼望,他在《思乡》(注:阿文诗往往没有明确的篇名,一篇诗又包含许方面的内容,这里只能根据上下文安上一个篇名。)中写道: 
  背井离乡,我心凄迷, 
  挚友旧好,相隔万里。 
  形影相吊,举目无亲, 
  同伴见我,悲怆嘘唏。 
  卫国保教,昭昭天理, 
  强横定罪,放逐异地?! 
  坚忍不拔,决不翻悔, 
  嫉妒之辈,向隅而泣。 
  我择自尊,任凭祸临, 
  壮志崇高,我越坚毅。 
  诗人在锡兰得知妻子去世的噩耗,悲痛万分,他写了《悼亡妻》一诗: 
  死亡之手啊! 
  你打着的是一块什么火绒? 
  你从我心中夺走了明亮的火炬! 
  我是刚强铁汉, 
   而今你使我心灰意懒; 
  我似标枪一杆, 
   而今被你一截两半! 
  我仍不相信会灾难临头, 
  这支箭会射中我的心瓣? 
  巴鲁迪用诗歌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周围环境以及他的祖国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他的描写是真实的,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也是细致的。因此,他的诗作动人心弦,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阿拉伯传统诗歌在阿拔斯王朝时期到了鼎盛阶段,诗人辈出,作品很多。不论从思想性或艺术性来说,诗歌中的上品数量颇大,是阿拉伯文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此后经历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几百年统治,阿拉伯诗歌已是每况愈下,处于衰落阶段。巴鲁迪给传统的诗歌形式,注入了新的内容,他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反映广大民众的切身问题。这就给阿拉伯诗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使他的诗歌得到人民的广泛传诵。许多诗篇与蓬勃发展的民族运动相结合,成为响亮的号角,激起的檄文,发挥了它应有的历史作用。 
  从艺术性、语言技巧来说,巴鲁迪的诗歌保持了古典诗歌的严谨结构,恢复了古诗所具有的淳朴、简练、有力的特点。他的诗句多采用每句十二至十四音节的全律或长律,运用较丰富的词汇,夹叙夹议透彻说理,表达思想感情淋漓酣畅。充分显示了他的个性,即他的志向、抱负、观点和喜好。巴鲁迪不愧为近代阿拉伯具有重大成就的有代表性的爱国诗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十四章 近代伊朗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十九世纪初是伊朗近代史的开端。中世纪后期的伊朗屡遭外国侵略,国内封建主之间纷争不已,农业生产和灌溉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城乡经济濒于破产。十九世纪中叶的巴布教徒起义波及全国,标志着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伊朗北邻的沙皇俄国,早已觊觎伊朗国土,图谋推行南进政策,法英等国势力也相继侵入伊朗攫取殖民利益。伊朗在这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形势下,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鉴于土耳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取得某些进展,为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决定改弦更张,在不触动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取一些改良主义措施,发展民族工业,振兴国民教育。改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密尔扎·阿卜杜勒·卡赛姆(卡埃姆·玛冈姆),他作过伊朗首相。阿卜杜勒·卡赛姆不仅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而且是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内容充实,语言明快,突破流行的陈词滥调,摆脱艰涩古奥的文风,被誉为近代波斯散文的先导。 
  1812年伊朗进口了第一台印刷机,1837年在德黑兰出版了第一份近代报纸《新闻》。1851年伊朗第一所近代高等学校——综合技术学院成立,这些都促进伊朗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 
  十九世纪下半叶,伊朗产生了一位著名的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