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译林-2006年第6期-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尔科姆·布莱德布里在《现代英国小说》中说道,“世纪之交,回归历史——重构重要历史事件,破解其中隐含的秘密——成了英国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为什么人们喜欢回顾历史?因为历史和时下人们的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在过去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随着解构主义等新思潮的兴起,人们对历史也产生了新的见解。解构批评否定了意义的终极性,读者和批评家可以在自由游戏中重新书写原文的意义。于是,历史不再神圣不可侵犯。作家们或将真实历史、历史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或将历史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从新的视角出发,对历史进行新的诠释。于是,2005年英国的不少小说纷纷披上了美丽缤纷的历史外衣。朱利安·巴恩斯的《亚瑟和乔治》就是其中的一部杰作。 
  亚瑟和乔治历史上都确有其人,此处的亚瑟指的是著名侦探小说作家亚瑟·柯南·道尔,乔治则是20世纪初轰动一时的大维雷神秘案件的当事人。巴恩斯利用历史上的这两个真实人物,虚构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切,以及两人的“亲密接触”如何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和英国社会。 
  亚瑟和乔治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象征了英国绅士性情中的两个极端。亚瑟生于一没落的天主教家庭,长大后却拥抱了科学,成了医生。深受圆桌骑士罗曼司影响的亚瑟颇有侠义精神,坚持自己的荣誉准则。乔治则是英印混血儿,生性文静,除了家人之外没有朋友,也没有社交生活。亚瑟积极主动,喜欢探索,一旦受到召唤就会为国效力。乔治则对万物采取观望的态度,他相信正义总会战胜邪恶。 
  从许多方面来说,亚瑟和乔治身上都体现了世纪之交的时代精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探索科学和物质世界成了人们对英国绅士的期望。这也是一个社会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的时代,女性为取得选举权四处呼吁。时代变化不可避免地在亚瑟和乔治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亚瑟在婚姻观、育儿观和女性权利上都非常保守,但他却探索来世和唯心学说。亚瑟认为宗教不过是古老的遗物,一旦科学可以解释来世,那么人们必然会抛弃宗教。乔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家人,然而,为了寻求在伦敦的独立生活,他却乐于背井离乡。 
  《亚瑟和乔治》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除了揭示这两人的生命轨迹、描绘了一个世纪之前的英国社会外,巴恩斯还触及了一些永恒的主题——身份、精神、罪恶和纯真等。仅仅基于间接证据,乔治就被宣判有罪,这不由得让人感觉毛骨悚然。乔治之所以被认定有罪,与其说是证据使然,还不如说是他特殊的身份引发的灾难。肤色暗黑的乔治虽然一直安分守己,虽然从未怀疑自己作为英国人的身份,但他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了白人眼中的“他者”,成了种族歧视的牺牲品。 
  此外,《亚瑟和乔治》一书还探讨了爱情与责任的问题。亚瑟既无法抛弃患病多年的结发妻子,自由追逐真爱,也无法让自己深爱的姑娘成为永远的情人。于是,亚瑟陷入了爱情和责任的痛苦煎熬中。正如主人公所发出的感慨那样,“绝对没有出路。”这就是亚瑟的不堪处境,因为每条充满诱惑的出口都打上了痛苦的印记。 
  巴恩斯不仅深入剖析了亚瑟和乔治的本性,而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爱德华时代的社会全貌。因此,《亚瑟和乔治》甫一出版,就引来好评如潮。《星期日泰晤士报》说道,“巴恩斯那娴熟优雅的文笔,连同精确的语言,微讽的语调,仁爱的精神,在这本独特的真实故事中运用得再好不过了,就好像故事的主人公柯南·道尔讲述的那么精彩。” 
   
  二、小说趋于关注个体生存状况 
   
  “我是谁?来自何方?又将去往何处?”人类始终没有停止对自我的考问之声。的确,对人的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研究,素来是西方文学的传统。当文明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时候,西方文学家们也在一直关注着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学自诞生以来,就以描写人为最终旨归,其本质就是展示人的生存状况,从而维护和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再者,英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个人主义和人文主义传统的国度,小说家们绝不会放弃对个体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几年,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不可避免地对作家敏感的心灵产生了一定冲击。于是,他们纷纷诉诸文字,直接将笔触伸向了当今的英国社会,以此来展示当代英国人的心理动荡和社会困境等。约翰?班维尔的《大海》和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鉴于国内媒体对《大海》已有大量报道,故而这里只重点谈谈后者。 
  《星期六》发生在2003年2月15日一天的时间之内,主要描绘了神经外科医生亨利·佩罗恩周末的生活轨迹。亨利生活幸福,星期六这天,他早晨和妻子做爱,接着去参加壁球比赛。在路上,试图避开那些抗议即将来临的伊拉克战争的示威人群时,亨利看到空中有架飞机起火了,他还看到发生了一起车祸……罪恶、怨恨潜伏在这位家境富裕的伦敦人的幸福生活中,随随便便的一些事件就有可能侵入他的生活。麦克尤恩捕捉到了星期六这天以及9·11之后世界上频频发生之事的本质,因而《星期六》一书受到了媒体的高度评价。《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撰文指出,“《星期六》是一部遵循了古典三一律、错综复杂的情节剧。它还包含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舞台画面,麦克尤恩让这些戏剧动作静止不动,以便更好地强调日常暴力的仪式。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在道义上、政治上,麦克尤恩都做得非常优秀。” 
  《星期六》多少会让人想起《达洛维夫人》,两者在布局、情节等方面不无相似之处。亨利有份不错的工作,他生活舒适,婚姻幸福,是个自豪的父亲,受人敬重的医生。但整个世界,与他人的联系,还有处理政治等问题都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即便这情况并不完全令人沮丧,却也让他感觉不舒服。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亨利才能真正觉得轻松自在。这是个普通的星期六,一个典型地混合了平凡和奇特之事的日子,所以这天也就更加具有代表性。追踪着亨利的实际行动和绵绵思路,麦克尤恩给我们提供了有趣的人物研究个案。 
  麦克尤恩所擅长的就是细节描写。他不惜笔墨,用一页又一页的篇幅描述佩罗恩遇到的每个人,经历的每件事,特别是那些细小动作或特定细节。虽然有些场面或许会显得过于冗长,但麦克尤恩顺利地一路引领读者前进。与此同时,《星期六》也一直难以预测结果,因为正如生活一样,很少有事物最终的结局和人们预料的完全一样。 
  《星期六》的写作技巧娴熟,全书到处充满了张力,然而最终却都归于平静。该小说始终聚焦于一个小世界,即便或大或小、令人不安的事件和人物可能会侵入这世界的时候也是如此。主人公亨利的生活世界非常狭小,固定不变,所以他能控制一切,但这天也在告诫主人公:世界并不总会如此。《星期六》一书把雄心和节制奇特地混合在一起,毫不留情地揭示了那个“真实而非想象的世界”。 
  虽然《星期六》一书明显存在着模仿《达洛维夫人》的痕迹,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麦克尤恩不但推出了一部迄今为止关于9·11事件最强有力的小说之一,而且他还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展示我们现代人是如何生活的。 
   
  三、少数族裔小说蓬勃发展 
   
  虽然英国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虽然英国不像美国那样享有“熔炉”的美誉,但二战后的英国还是鼓励外国人到英国工作和定居。而且,英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人才培养体系完备,这也吸引了不少外国青年学子前来求学。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少数族裔作家群体开始形成,成了当今英国小说的一支生力军。少数族裔作家利用两种文化背景赋予的独特视角审视前殖民地的历史和现实,他们的创作给当今英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2005年,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千万别弃我而去》尽管和布克奖擦肩而过,但这本小说还是让石黑一雄成了2005年度少数族裔作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 
  石黑一雄的写作风格沉着冷静,因曾担任社会公职,他亦擅长运用社会问题作为小说创作题材。《千万别弃我而去》就以类似科幻小说的创作手法,探讨了时下流行的“克隆”问题,令英国媒体大为震惊。 
  《千万别弃我而去》故事的叙述者是31岁的看护人凯西,她正在回忆自己在黑尔什姆度过的日子,黑尔什姆是所强调创造才能和身体健康的寄宿学校……《千万别弃我而去》的出版受到了媒体的一致好评,《纽约时报》上有文章指出,“这是一本情节紧凑、写得非常节制的小说。它就像《长日留痕》一样技艺娴熟,虽然方式差别极大,但却充满了同样忧郁的色彩。” 
  《千万别弃我而去》在多种层面上都做得比较出色,读后仍能让人沉思良久。首先,这是一段另类的历史,它描写了1990年代英国的反乌托邦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克隆人的目的只是让他们长大后为“正常人”捐献器官。这不由让人想起了赫胥黎的《美妙新世界》,但《千万别弃我而去》做得更加巧妙的地方在于:书中并没有刻意描写压迫者,也不存在与主人公产生冲突的个人或团体,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事情使主人公必须待在原地(学校或者康复中心)。但为什么这对恋人凯西和汤米宁肯待在康复中心,等候器官被人挖走,也不愿远走他乡,最终混迹于“正常人”的人海中呢? 
  这就牵扯到小说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人性的本质。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温顺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即便遇到挫折会大发脾气的汤米也是如此。从这点来看,克隆人真的并非具有灵魂的人类,他们只是为了特定的功用被抚养长大,其强烈的感情早就不复存在。或许,克隆人的创造者将人类的正常情感从其身上剥离,只是为了最终能够驾驭他们。许多“正常人”似乎都觉得克隆人低人一等,但在“善意”地利用克隆人的身体器官时,他们却发现克隆人是不可或缺的。从历史上野蛮地贩卖黑奴,到如今残忍地杀死大猩猩做实验,人类历史上这么多令人可悲可叹的行为不由得让人反思:我们有什么理由这么做? 
  石黑一雄告诉读者:克隆人的成年监护人认为克隆人是具有灵魂的人类,并花了大量时间来培养克隆人的创新才能,以此证明给那些所谓的“正常人”来看。这就引发了小说提出的另一个话题:特权阶层能够拯救弱势群体吗?或者说被压迫者能够实现自我拯救吗? 
  “监护人”为了克隆人的利益采取的行动并没有改变后者最终的命运,但却改变了克隆人的成长条件。所以,最后,小说中的几个主人公都很有文化修养,幼时也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他们也产生了幻想,希望外在的力量可以“延缓”他们的命运。但一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