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历产床:29位分娩母亲访谈录-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耐着10多小时产程后的疲劳,一分钟一分钟硬撑着,心里紧张得要命,终于医生通知我:孩子正常!
  天哪!我终于登上喜玛拉雅山,我可以欢呼了,我的心被彻底解救啦!
  这至今仍是一个被忽视的人群———乙肝病毒带菌孕妇。社会、家庭尤其是带菌者本人,常处于无知无觉中。什么时候被感染?是怎么被感染的?往往是在怀孕时才知道这个事实。据乔英大夫说,我国是肝炎高发区,福建尤甚,每四个人就有一位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称为健康带菌者),而携带者本人在怀孕后是必须要有预防措施的(比如到传染病医院去生产等),但大多数孕妇缺乏心理和知识准备,沮丧忧郁致使100%的产妇患产前产后忧郁症,另外,来自周围人群的惊慌甚至歧视更加强了忧郁症的程度。
  而这个人群继续被忽视的现象,在一些不发达的中小城镇仍然存在,因为医疗条件的制约,带菌产妇无法被隔离,产后母婴隔离也被忽略。这是一个特别要引起社会及个人重视的问题。
  所以,在准备怀孕做母亲之前,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对妇女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了解自己才能够有足够信心把握环境;从另一方面讲,带菌孕妇处于身心敏感期,更需要亲朋、同事等尊重体贴,尤其是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现出的不尊重,甚至歧视态度,对产妇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时尚:去医院坐月子      

  
  每天有多少孩子降生,就有多少产妇进入月子期。年轻的新妈妈经历了漫长艰辛的十月怀胎,经历了生育的阵痛,身体消耗和新生儿的喂养,对新妈妈和一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棘手又不能不重视的问题。
  由谁来照顾母婴的月子期?以往,一般他们会首选自己的妈妈。与父母在同一城市的,大多回娘家坐月子;与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的,有的把母亲接过来,有的干脆提前回老家,休完产假再回来。其次是婆婆情况与前面相似。如果妈妈婆婆都无法照顾,有的会找年长的姐姐嫂嫂或其他亲戚侍候。最不幸的是丈夫侍候,产妇自顾不暇,对新生儿手足无措,丈夫则做饭,洗尿布,忙的不亦乐乎,对妻子很难照顾的无微不至。如能请到年龄较大有过生育经历的保姆,则是夫妻的幸运,许多人家也会请小保姆,但多数是让她们洗洗涮涮,做些杂活。坐月子是每个小家庭面临的一道坎。
  开业几个月的朝阳康欣医院是京城第一家为产后妇提供月子服务的医院。医院医护办的电话已经成了热线,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打电话来咨询,通过电话预订房间的已有上百人。院长说来这里坐月子的产妇,一般家庭收入都在中高层。其实,我们的定价并不很高,普通间每天70元,配有卫生间的高档间每天110元,20多天,加上伙食、医疗费,最多不过4500元。
  与顾丽珠院长共同策划“月子医院”的妇产专家杨振芸教授说:“坐月子是东方人的传统。从医疗角度出发的此项专业服务在我国是一项空白。妇女在医院生产之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要出院,自身的恢复、婴儿的抚育等诸多问题一下子摆在眼前,往往令她们感到力不从心。比如,婴儿的脐带掉了,很多新妈妈不知所措。传统意义上讲,坐月子关系到妇女的一生,她们需要专业的、科学的照顾和指导。开始我们并不知人们在观念上是否能接受在医院坐月子。真没想到市场这么大。”
  李女士是从报纸上看到消息打电话给医院联系的。事前丈夫来视察一番,然后从医院直接住到了“月子医院”来。我原来最担心洗澡的问题,过去坐月子一个月不让洗澡,我受不了。怀孕时我看了许多书,从理论上觉得房间没必要不让通风,不能洗澡。跟父母沟通,他们说最好还是别洗。他们说不出为什么,当然是怕你受风着凉,什么月子里的病不好养。我说现在的观念变了,他们也不说你不对,可还是希望你保守点。我到这来,第一句话就问:我能洗澡吗?院长说能。看,我是科学的,这下我父母也放心了,而且他们多省力呀。
  女性坐月子坐到医院,既科学又解脱了家人繁重的家务劳动,这在国内仅仅是一个开始。
 

    国外华人坐月子有“月子中心”      

  
  应该承认,坐月子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华人女性人生中一桩隆重而又复杂的事情。那么,国外华人怎么坐月子?坐在哪里?
  普遍的情况是,在国外华人地区,女性坐月子已经越来越多地摆脱了对家庭的依赖。据说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中有一种叫做“月子中心”的机构,是专门照顾女人生孩子坐月子的。在月子中心生孩子,像在医院一样安全可靠,医生接生,而儿科大夫照顾新生儿,营养师配餐,服务人员照顾起居,直至孩子满月,服务相当正规和职业化,但收费也相当高。这类月子服务机构台湾人开设的比较多,经营的也最有规模,在美华人中很有影响。
  而在马来西亚,民间“陪月婆”就显得不那么正规。没有任何机构培训和管理,她们大多是47岁至60岁的华人妇女,生活经验丰富,从婴儿出生到满月,全面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饮食起居,凭经验和吃苦耐劳,收费高于普通保姆2-3倍。服务好,信誉好的远近驰名,受人尊重。
 

    新一代留学生“入乡随俗”      

  
  留学生奚卫林回忆1994年在美国生孩子说———
  “在美国不讲坐月子。”
  “美国的医院很整洁,住院的病人一人套间,产妇的病房里除了与其他病房相同的电控床、长沙发、电视和卫生间外,还有一间专为婴儿设置的小房间以供那些想时刻陪伴新生儿的夫妇使用。护士安排我躺下后,在我腹部绑上两个听诊器,把它们连在一台监测胎心和宫缩的仪器上,当宫口开到3公分时,我开始受不了。赶紧让护士上麻药,麻醉师从我背后脊椎打药后大约半小时,便听医生护士大喊:是个女孩!不一会儿,我丈夫抱到我跟前一个婴儿,兴奋地说:瞧,多漂亮!
  孩子被送去做各种检查,我被送回病房,每隔3小时把她从婴儿室抱来吸奶。我记得中国人用各种汤汁催奶,他们根本不懂这个,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护士还送来两大杯冰块,让我放在果汁或水里,我赶紧倒了,在食谱上尽量找热乎的东西,还算不错,有炒鸡蛋和麦片粥。想喝牛奶,护士不让,她说牛奶会使我肠胃里产生气体,同时让我侧身睡。我连喘气都担心伤口会挣破,根本不理护士那一套,她们半夜查了几次看我不动,就动手帮我翻身。第二天下午医生来检查告诉我明天上午要下床活动,下午就可以出院了。我心里别提多气,美国医院这鬼地方,一方面干净舒适,个个和颜悦色,随叫随到,一方面医疗保险公司不愿多花钱,顺产产后24小时,剖腹产后呆48小时,没特殊情况请回家。美国妇女不光不坐月子,很多人产后一星期就上班,吃冰激凌喝凉水就不用说了。我的一个邻居,生了孩子第四天就开始帮人看孩子,连她自己的一共4个,最大的3岁,我对这儿的人说中国城市妇女有5个月带薪产假,大部分家庭还找保姆帮忙,他们惊讶不已,他们只听说亚洲妇女生孩子第二天就下地插秧割麦,也不知是什么世纪的信息。
  回到家找块纱布缠在头上,穿上长衣长裤、袜子布鞋(室外也可穿短衬衫),我丈夫说我像个日本侵略军,我搬了把椅子坐在厨房门口,有气无力地详细指示他炖鱼汤。第二周,丈夫的姐姐来了,我让她帮我洗猪蹄,经我简单示范,一锅汤就熬出来了。大姑姐对中国妇女生了孩子不碰凉水很不理解,她说:‘你只是听人说会落下病,并没经历过,为什么不冒险尝试一下呢?’我说:‘你们美国人真是什么都想冒险,我虽然人在美国,可在中国活了30来年,让我拿小命来冒险我不干。’
  第三周,婆婆来了。第四周,我开始独立作战。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快。美国生活很方便,孩子用一次性纸尿布和一种含消毒液的纸巾,省了大人洗尿布和打水给孩子擦洗的麻烦。商店里卖很多半成品食品,吃饭不麻烦。室内基本上都是中央空调……
  尽管如此,一个人带几个孩子(在美国很普遍)也并非易事。她们都承认很累,但能干好。看那泼辣劲,我觉得很多过去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是可以做到的。”
  牛志玲回忆说———
  在英国催奶不喝汤。
  “在英国,生完孩子没有坐月子一说。20年前,她们认为应在家休息十五天,而现在没人相信这套鬼话。她们觉得休息几天就足够了。一般来说,产妇在医院里休息二三天,就由丈夫接回家。但她们也不呆在家里,不是带着婴儿去串门就是到超级市场去采购,真潇洒的令人羡慕。
  如果,产妇没有奶,在国内人们自然会想到买活鱼熬鱼汤或炖点鸡汤,认为这可以催奶。英国妇产专家则认为,每位产妇都有奶,就是看你让不让婴儿吸,婴儿吸多少,身体就产多少。至于有的产妇经过婴儿吸后仍无奶或奶少,是因为体内荷尔蒙失调,这需要药物治疗。
  我生产后奶水很少,我就对医院助产士说:‘我要喝些鱼汤或鸡汤。’她们听了一阵嘲笑:‘鱼汤多腥,鸡汤多油啊!’说着,就去找医生为我开催奶药。我按医嘱每天早晚进药,到现在我没喝鱼汤也没有喝鸡汤,只吃了几片洋人给的小白片,天天奶水不断。”
  李晓丹说———
  在加拿大不敢不入乡随俗。
  由于想对孩子负起母亲的责任,也因为自己是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所以,便照着“母亲营养进食表”的指导,拼命地吃。可能是太“负责”的缘故,生产的时候居然长达20个小时。漫长的痛苦之后,孩子最终见了天日,医生让站在一旁已目瞪口呆的孩子父亲将脐带剪断了之后,按照当地的习惯,把孩子往我肚子上一放,“祝贺你做了母亲!”
  生产之后,东方的母亲和西方的护理方式开始出现矛盾。回到病房,由于下身麻醉的效力已去,疼痛就开始了。我按铃呼唤护士。第一次是吃了两片止痛片,第二次护士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个小盆儿,当她从里面拎出一个3寸长2寸宽的布袋儿,我就觉得为难了,因为生产过程中因疼痛难忍,我请求医生做剖腹产,医生是位古板的英国人,对我愤愤地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满脑子东方观念的我躺在西方医院的病床上,看来只有从命。好在放上冰袋,的确分散了疼痛,我就算入乡随俗,做了回洋人。
  独自生活在加拿大,身边没有亲人,所以离开了医院,好像离开了娘家。在医院的四天里,晚上孩子在婴儿室有护士照看,早上有两名专门负责孩子健康检查的儿科医生向我汇报孩子的全面情况。回到家,除了那几本婴儿喂养指导和母亲必读,一切都要我自己做了。白天我请了一位帮手,晚上就只有孤军奋战(孩子的父亲因事回国)。加拿大的婴儿食品及用品不但丰富而且食用和使用都很方便。但问题又出现在是按照东方的习惯去做呢,还是按西方的来?婴儿的浓缩奶汁奶粉用恒温下的白开水冲匀后即可食用。这是婴儿喂养指南上写得清清楚楚的,照此办理,我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