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
俭养德。” 
【评语】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 
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
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
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
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
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
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
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
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
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
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
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
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
【注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
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评语】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
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
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
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
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
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
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
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
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
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
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
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注解】
攻:攻击、指责。
毋:无、不。
恶:指缺点、隐私。
堪受:能否接受。
【评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 
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
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
“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 
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
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一五、无过是功无怨即德
处世不必邀功,大公俱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
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强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救
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
【注解】
邀:求取。
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
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据《诗经·小雅》篇:“忘我大
德,恩我小怨。” 
【评语】
“无功便是功,无怨便是德”,在这里并非指俗话所说“多作多错,少
作少错,不作不错”的消极思想,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正的给予, 
绝不是施小惠,完全是一种自我牺牲。假如施恩图报,那就等于贪婪而不是
给予。真正的给予应该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多贡献,少
索取,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强求,应该听其自然,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会把奉献、
给予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来追求。

一六、忧勤勿过待人勿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尽心尽力去作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认真心力交瘁,使精
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都看得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
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
【注解】
忧勤:绞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
适性恰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高风:高尚的风骨或高风亮节。
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不近人情的含意。
【评语】
什么事情都讲究适度的原则。“富贵于我如浮云”,心境也就自然平静
清凉,如此无忧无虑该是何等飘逸涕洒。不过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假如以
淡泊为名而忘记对社会的责任,忘记人间冷暖以至自我封闭就不对了、甚至
演变为不管他人瓦上霜而自私自利,就会被人视为没有公德没有责任感甚至
有害于社会,这样就会被社会大众所唾弃。勤于事业,忙于职业是美德,是
一种敬业精神,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因无谓的忙碌而心力憔
悴失去自我是不足取的。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
衡状态。六祖惠能说禅时曾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分内之事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与生俱来的本然
之性也应该善加维持,太苦或太枯就失去了生活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
对。

一七、知退了步须让三分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
三分之功。
【译文】
人世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呕不平。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要明
白退一步的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注解】
人情反覆:人情是指人的情绪欲望。
【评语】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让,不能处处争强好胜,不能事事出头露尖,难行
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 
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
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
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
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韩信微战时就曾深圳体会到此中的辛酸。
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
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
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
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
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
法。

一八、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
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对他们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
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他
们真正有礼。
【注解】
小人:泛指一般无知的人,此处含品行不端的坏人的意恶:憎恨。《论
语·里仁》篇:“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评语】
小人总是有很多过失被人发现,因此一般人谁都会严词训勉他们,这做
起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事不对人,也就是只就他们所作的错事来训
戒他们,不要因为讨厌他们的人而训戒他们,把他们看死。人都是可以转化
的,我们因为小人做事不好或品德上的不足而憎恨他们;不去教育,那么小
人依然会是小人。所以作者才说“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反之对
待君子,任何人都会敬重他们,可是如果太谦虚就会流于谄媚,使自己由于
过分自卑而处于卑微地位,这就不是应有的礼貌,应使礼貌都能合乎节度, 
所以作者才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总之,憎恨小人敬重君子, 
乃是人情之常。但不能因此而过度,因此而忘记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一九、立身要高处世须让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 
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译文】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就好像在飞尘里打扫衣服,在泥
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做留一些余
地的打算,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去顶撞篱笆被卡住角,哪里能够使自己的
身心摆脱困境而感到愉快呢? 
【注解】
立身:在社会上立足,接人待物。
尘里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灰尘,故在灰尘中抖去尘士会越抖
越多,喻做事没有成效,甚至相反。
泥中灌足:在泥巴里洗脚,必然是越洗越脏,比喻作事自费力气,《孟
子·离娄》篇:“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洗。
超达:超脱流俗,见解高明。
飞蛾投烛:飞蛾是一种喜欢近火的昆虫。因此又名“灯蛾”,每当飞娥
接近灯火往往葬身火中,喻自取灭亡。
羝羊触藩:羝,指公羊。藩是竹篱笆。公羊雄健鲁莽,喜欢用椅角顶撞, 
往往把墒角卡住不能自拔。据《易经·大壮》篇:“羝羊触藩,不能退,不
能遂。”所以世人就用抵羊触藩来比喻作事的进退两难。
【评语】
谦让品德的建立不是以无原则容忍退让为前提的,而是以立大志,高起
点处世为前提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立盖要高,心地要觉,不可有
一般无知无识之辈的俗见,也就是要认识真理,修真养性,否则就如同凡夫
俗子一般,终身在尘埃泥淖中打滚,难以超凡绝俗,有所成就。尤其待人接
物应以谦让为高,迫一步,等于进两步。因”此我们为达成目的,绝不可以
盲目努力,一定要听其自然,谦虚谨慎。做事要看清客观环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