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五二、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译文】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假如能冷静观察事物的变化,就可以减少很多
不必要的心思;一个人穷困潦倒不得意时,仍能保持一股向上的精神,就可
以获得很多真正的生活乐趣。
【注解】
冷落:寂静冷寞。
【评语】
事物总是辨证的,释家的出世,老庄的无为,固然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
的安宁。气质的超脱,但如果到了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自己未必
快乐,别人却视为怪物。所以人对世事不可太激进走极端,否则会为自己带
来痛苦,也会为众人造成灾害,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过犹不及。“闹中取静, 
冷处热心”,就是成功时要想到失败,失败时要保留奋争精神,这实际上是
一种明智的进取。

二五三、安乐寻常事无绝对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
只是寻常家饭,身分风光,才是个吝乐的窝巢。
【译文】
有一个快乐的境界,就有一个不快乐的事物相对应;有一个美好的光景, 
就有一个不好的风光来抵消。可见有乐必有苦有好必有坏,只有平平常常安
分守己才是快乐的根本。
【注解】
乘除:消长。
素位:安于本分,不作分外妄想。据《中唐》:“君子素其位而行,不
愿乎其外。朱熹注:‘素犹见也’言君子但因见在所居之位,而为其所当为, 
无慕乎其外之心也。’” 
【评语】
看事物如果有些辨证的方法,就不容易走极端,因为任何事只要过了度
就会发生质变;明白凡事都有它相对应的一面,也就明白了苦与乐,利与害, 
高与下不会绝对不变。一个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旁人看来他很幸福, 
实际上也许内心充满了痛苦,因为矛盾处处时时都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矛
盾。因而幸福与快乐也是相对的。经过狂风巨浪的人,才能领略出风平浪静
的安宁;从痛苦中奋斗得来的快乐,才能使人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做一个平
凡却又品德高尚无私欲扰乱心性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洒脱。

二五四、乾坤妙趣本地文章
林间松韵,石上朱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
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上见乾刊最上文章。
【译文】
山林松涛阵阵,一派自然音韵,飞瀑溅落岩石,声声击磐呜玉。静心倾
听,就能体会天地间所奏乐章的美妙。江边
芦苇,飘荡出一种迷蒙的美感;天空彩云倒映水中,显得特别绚料;闲
情欣赏,就能发现造物者所创造的伟大篇章。
【注解】
鸣佩:古代达官贵人和仕女常用美王系于衣带上作为饰物,行走时玉石
互相击触发出清脆的声响。
烟光;形容天地间迷蒙的景色。
【评语】
文人雅士与世俗凡夫之别首先在于对自然风光的理解,对湖光山色的情
趣。有人说,俗人脑中充满物欲,雅士心中充满恬淡,这话比较绝对,所以
山川林泉,在俗人眼中了无趣味,在雅土看来,到处充满了诗情画意,俗人
如此,有文化情趣的人也未必领略得到自然的风光。有的人知道琴瑟笙管是
乐器,却不知道松韵泉声是乐章;知道用笔墨写在纸上的是文章,却不知道
烟光云影到处都是造物者所作的文章。人贵自然,首先得学会观察自然,领
悟其中妙趣并融会贯通,境界便豁然开朗,格调会自然右雅。

二五五、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
念。
【译文】
隐伏很久的鸟,飞起来会飞得很高;开得早的花,也必然谢得快。人只
要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求取功名
刮禄的念头。
【注解】
蹭蹬:困迫木得志的意思。据《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
注。‘蹭蹬,失势之貌。’” 
【评语】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必须学会等待时机,儒家曲型的处,世原则是“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因为自己眼下的
处境地位木如意而丧志,木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 
有少年英雄,也有大器晚成。不管怎样,急于露头角就难于成气候,急功近
利不足成大事,急躁值得持久便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失望悲观。只有守正而
待时,善于抓住机会而又怪定志向。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二五六、凡事随缘渐渐人无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
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知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使以前
的旧念头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去忧虑,而正确把握现实做好目
前的事,自然就会使杂念慢慢消除。
【注解】
随缘:佛家语,佛教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缘, 
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例如水因风而起,佛为众生而施教化等都叫随缘。
【抨语】
做事抱什么态度才能无烦恼呢?某些人一旦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悔
恨过去,不满现实,梦想将来。这种人的眼光总放在对以后的憧惯上,而把
握不了眼前。其实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对未来固然需要策划以至憧憬,关键
还是从眼前做起。随缘打发,把握机会,从头开始,才能使过去的辉煌依旧
或者让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鞭策今后。满脑子都是沮丧、懊悔和不满的念头, 
心不静、气不宁,六神无主,待人做事没了主张,又何谈事业。

二五七、凡俗差别无须取舍
大地中方墒,人企中方恰,世界中方亭,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
现,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译文】
天地间的万物,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以及世上不断发生的事
情,如果用世俗眼光去观察就会感到变幻不定头昏目眩;如果用超世俗眼光
去观察事物,就会发现其本质永恒不变。可见不论对人对物或对事,只要能
一本大公无私的平等态度去对待,又何必要有分别取舍呢? 
【注解】
道眼:超乎寻常的眼光。
【评用】
世上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总在产生、
死亡。这不是道眼俗眼所能否定得了的东西。曾子所著的《大学》一书,专
谈人生哲学中修养心性的工夫,并订出一套严整的程序,告诉世人修养心性
须从定字人手。因为精神稳定情绪才能均衡,情绪均衡才能心静,心静才能
心安,心安才能思考,思考才能有心得。定、静、安、虑、得成为修身养性
的一个循环过程,其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否认事物在纷乱中的
变化,就无须定静安虑而有所得了。所谓得就是达到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发
现了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不为人间万象、世事纷乱所迷惑,故凡俗差别,在
于能否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五八、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废,息然今上。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
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信夫!
【译文】
一个人能否摆脱烦恼的困扰,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只要你内心清净了无
杂念介人,即使生活在屠宰场餐饮店中也觉得是一片静土。反之即使你手持
一琴一鹤,而且屋里屋外花香卉奇,内心不能安静,苦恼仍然会困扰你。所
以佛家说:“能摆脱尘世的困扰就等于到达真实境界,否则即使住僧院里却
和俗人没什么区别。”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注解】
缠脱:解脱、困扰。
糟曾:康,市场。糟是酒滓。
净土:佛家语,指佛国。
魔障:佛家语,魔为梵语,指障害。魔障即妨害修道。
【评语】
世俗的烦恼,或者净土的快乐,关键在于一念。只要自己能大彻大悟, 
即使是置身屠宰场,也跟住在极乐将土一般。佛教史上成佛的人未必都在僧
院,苦渡众生,教化世人的高僧更不可能总在净土。把这个道理引申到世俗
生活,说明一个人做什么事不能只求形式上的完善,关键是思想上是否达到
标准,实际结果是否符合要求。遇到困难往往在一念之间决定进退,所以平
时需要锻炼意志,关键时刻才木致松劲泄气。

二五九、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鸡,何
号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疯气象矣。
【译文】
不论作学问或写文章都要用质拙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必须
一本求实的态度才有成就,可见“拙”字含有无穷奥义。恰如桃花源中的狗
叫,阡陌间的鸡鸣,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的风俗。至于冷潭中所映出的月影, 
古树上所落下的乌鸦,表面看来充满侍情画意,实际上却显示出萧瑟凄凉的
景象。
【注解】
淳庞:淳是朴厚。庞当充实解。
寒潭:指深冷寂静的潭水,含有深冷及寂静的双重意义。
【评语】
古谚有“自古巧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虽然寒潭之月和古木之
鸦,看似天工弄巧,实际却现出萧瑟景象。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巧者不坚, 
拙者永固”、“读书之乐无巧门,不在聪明只在勤”。老子有“巧为拙之奴”、
“拙能制巧”的说法,也就是说明了物极必反之理,因为文章作到了极致, 
反而变得无话可说,“江朗才尽”,“弄巧成拙”,禅宗有句名言“悟了等
于末悟”,都说明巧拙循环相对之理。做什么事都不应耍小聪明,卖弄自己
的技能,尤其要拙,即质朴、手勤,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二六○、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天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
生憎,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
【译文】
能以我为中心来操纵一切事物的人,成功了固然不觉得高兴,失败了也
不至于忧愁,因为广阔无边的天地到处都可悠游自在;以物为中心而受物欲
所奴役的人,遭遇逆境时心中固然产生怨恨,处于顺境时却又产生不舍之心, 
些许小事便使身心受到困扰。
【注解】
以我转物:以我为中心去推动和运用一切事物,即我为万物的主宰。转, 
支配。
以物役我:以物为中心,而我受物质的控制。
缠缚:束缚、困扰。
【评语】
在一定条件下,以我为中心,由我的精神力量主宰一定的时间空间是完
全可能的。这样万物为我所用,失去了一物可另取一物,失败了一事可另创
一事,海阔天空无忧无虑。反之以物为中心的人就易恩得患失,对任何事胸
襟都本够开朗,结果弄得事事局促,处处龌龊,守财奴就是典型。比如写字、
作画、习文、著书,这些精神领域的活动都需要以我为主宰的精神来把握, 
才能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二六一、卓智多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
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译文】
一个人只有在生过病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