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甫诗选注-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三'                                             '一四'                     '一 
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 
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  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 
                                    '一九'                      '二○'                   '二 
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  ?丘盗跖俱尘埃 
一'。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二二'! 

      * 这大概是天宝十四载 (七五五)春作的,是杜甫困守长安的第十个年头。在封建社会,诗 

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喝酒的。我们既不能把他们看成贪杯的酒徒,也不能把他们的醉后狂言都看成他门 

的真正的人生观。此诗充满嘲笑,前段先嘲郑虔,次段嘲自己,其实都是嘲笑世人。三段抬出司马相 

如、扬雄,仿佛是为自己解嘲,其实是借以进一步的嘲笑整个封建社会。所以末段有等同一切、否定 

一切的消极虚无的想法。 

      '一'袞袞,多貌。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最重要的政治机构。 

卢世 《杜诗胥钞》:“开手无端波及台省诸公,‘世人皆欲杀’,恐不独在青莲(李白)矣。” 

      '二'广文先生,指郑虞。 《旧唐书:玄宗纪》:“天宝九载七月国子监置广文馆,徙生徒为 

进士业者。” 《新唐书:郑虔传》:“玄宗爱虏才,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善著书,时号郑 

广丈。”后来广文馆因雨倒塌,也没人来修,郑虔只好搬到国子监去,可见这是个冷门。 

      '三'甲第,头等第宅。汉代贵族官僚住宅有甲乙次第,故曰第。 

      '四'秦皇,指伏羲氏。出,超出。即陶潜所谓“羲皇上人”。 

      '五'屈宋,屈原、宋玉。郑虔曾自写其诗并画以献玄宗,玄宗题曰:“郑虔三绝。” 

      '六'德尊,犹德高。坎轲,车行不利,比人不得志。 

      '七'这是愤激的话,并非真认为垂名无用。 

      '八'杜陵野客,杜甫自谓。嗤,笑也。 

      '九'籴音敌。买入米谷曰籴。日籴是天天买,见得无隔宿之粮。太仓,京师所设御仓。因去秋 

霖雨,故出太仓米开籴。 

      '一○'郑虔年龄不可考。杜甫 《戏简郑广文》诗弥他“才名三十年”, 《新唐书》和《丈苑 

英华》“三十”都作“四十”,大概要比杜甫大二十来岁,所以称他“郑老”。同襟期,谓彼此襟怀 

性情相同。 

      '一一'不复疑,毫不迟疑。是说得钱就买酒,更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 

      '一二'忘形,不拘少长等形迹。尔汝,称名道姓你来我去的毫无客套。 《文士传》:“称衡 

与孔融为尔汝交,时衡年二十余,融年五十。” 

      '一三'是说但能痛饮即为吾师,不一定指郑虔。痛饮是拼命的喝。 

      '一四'这两句写饮酒时光景。檐花,指檐前细雨。因为灯光映射,闪烁如花,故日檐花。按《陪 

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诗:“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亦可证。 

      '一五'高歌,即放歌,所谓“放歌破愁绝”,有鬼神,是说有鬼神帮助,即“诗成若有神”意。 

      '一六'蔫知,犹那知。饿死就饿死,那管得许多,这也是愤慨的话。 

      '一七'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文君当垆,相如亲自洗涤食器。 

      '一八'子云,扬雄的字。王莽时,刘棻因献符命得罪,而扬雄尝教刘棻禁作奇字,遂被连及。 

时扬雄校书天禄阁,使者来收雄,雄从阁上跳下,差点没摔死。 

… 页面 37…

      '一九'这两句是劝郑虏早些弃官回家。陶潜辞彭泽令时,曾作《归去来辞》。石田,沙石之田, 

即瘦饶的田。 

      '二○'何有,犹何用。 

      '二一'申明上句。饶你做到孔丘也还是要和盗路一样化为尘埃(我们不能据此,说杜甫否定 

孔丘)。盗跖,姓柳下,名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因被诬为“盗跖”。 

      '二二'闻此,指上尘埃句。且衔杯,有何可说,还是喝酒罢。 

… 页面 38…

                                    天育骠骑图歌    * 

                                               '一'                     '二'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 ,骏尾萧梢 
        '三'                                            '四' 
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 。矫矫龙性含变化,卓立 
              '五'                                          '六'                     '七' 
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 。遂令大奴字天育 , 
                   '八'                                            '九' 
别养骇子怜神俊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 
                         '一○'                                          '一一' 
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如今岂 
无■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一二'! 

     * 这大概也是天宝末年所作。天育,马厩名,骠骑,犹飞骑。诗分三段,首段描写画马,因 

起二句用真马作陪,故“是何”六句,句句说真马,即句句是画马,特觉生动。“伊昔”八句为第二 

段,追叙画马来历,同。时反映了当时养马盛况。“年多”四句为未段,从画马空存,翻出异材常有, 

只是如今无人识得。叹马实自叹,作诗主意所在。 

      '一'无乃,只怕的意思。是推测之词。 

      '二'是何二字与无乃相呼应,意在证明自己的推测。是,指画的马。 

      '三'萧梢,摇尾的样子。朔风起,朔风为之起。 

      '四'二句实写马形。缥,淡青色。《太平御览:兽部》八引伯乐《相马经》:“眼欲得高,眶 

欲得端正,睛欲如悬铃紫艳光。” 

      '五'二句虚写马神,矫矫,桀骜的意思。古人多以龙拟良马,含变化,有多种多样的神态。天 

骨,天生的骨格。 

      '六'此下八句追溯画图的来历,足见当时养马的盛况。“伊”是发语词,无意义。《新唐书: 

兵志》:“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监牧之制,其官领以太仆。几马五千为上监、三千 

为中监、馀为下监。皆有左右,因地为之名。”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碑序》云:“开元元年,牧马二 

十四万匹,十三年,乃有四十三万匹。上 (玄宗)顾谓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张景顺曰:吾马蕃息,卿 

之力也。”马二岁曰驹。攻是攻治,即训练。 

      '七'大奴,马奴的头目。字就是养。 

      '八'骥子,即此骠骑,爱其神骏,所以在另一处来养。 

      '九'材尽下,都是驽马。用一般马来形容骠骑,是一种反衬手法。 

      '一○'点明独画此马之故。因为爱赏,故张挂在座右。观看不厌,所以说久更新。 

      '一一'这两句是说画马到底不及真马有用。物化,化为异物,是说真马已死。空形影,只留下 

一幅画。画马再好,也不能驰骋,故日无由骋。 

      '一二'杜甫往往因小明大,借物寓怀,这两句也是如此。由马说到人、说到自己、说到社会。 

见得现在也并非没有好马,只是无人识得。表面上是为马叫屈,其实是为奇士、为自己鸣不平。腰衷、 

骅骝,都是千里马。王良、伯乐,皆春秋时人。王良善御,伯乐善相马。 

… 页面 39…

                                     官定后戏赠   * 

                              '一'                '二'               '三'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 ,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 
'四'                '五'                                '六' 
    ,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 

     * 天宝十四载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正八品下)。这是 

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的官儿,和他平素“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未免相差太远,杜甫 

有点啼笑皆非,所以便写了这首自我解嘲的诗来赠自己。名为戏,其实很伤心,据《夔府书怀》诗: 

 “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则此诗当作千十四载十月前后。 

      '一'说明不作之故。唐时县尉一面要鞭打人民,一面又要拜迎宫长,有时自己也不免受鞭笞。 

      '二'趋走,犹奔走,指侍候上司。白居易诗:“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白时为盩厔县 

尉,故自称趋走吏。盖本此。说怕,其实是讨厌。 

      '三'是说比作县尉多少自由些,故日且逍遥。杜甫不是贪图个人逍遥的,所以这是一句牢骚、 

无聊的话。 

      '四'说明就任率府之故,其实也是牢骚话,所谓“戏语”。杜甫作官,当然不是为了弄几个买 

酒钱,但这样的官职,又能作出什么对国家人民有利的大事业来呢。 

      '五'托是托庇。是说在这个圣明的朝廷可以纵吟狂歌,无所忌讳,是任率府的又一原因。 

      '六'杜甫这时家在奉先,一官羁绊,回家不得,所以说“归兴尽”,但又想回去,所以说“向 

风飙”。 (杜甫不久还是回了家:并写出《赴奉先咏怀》那首名诗。) 

… 页面 40…

                                        去矣行  * 

                                 '一'                                   '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 
                              '三'                                           '四' 
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 

     * 这大概是为右率府胃曹参军以后不久所作。杜甫最初还以为:“率府且逍遥”,现在方感 

到在许多王侯中间做这个小八品宫实在不是昧,所以想走之大吉。 

      '一'杜甫多以鹰拟人或自拟,这里也是自比。鞲,放鹰人所著的臂衣。飞掣,犹飞去。 

      '二'燕,比喻小人。 

      '三'二语骂尽上层社会。靦音示。靦颜,犹厚颜。 

      '四'十分讨厌那班王侯,但不作这官儿,生活又成问题,所以有一试餐王法的无聊想法。 《魏 

书》卷三十三:“李预居长安,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访蓝田,躬往攻掘,得大小百馀,预乃椎七 

十枚为屑,日服食之。”蓝田,山名,在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