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甫诗选注-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三'二句借占为喻,是江楼独坐时的心事。 《汉书:匡衡传》:元帝初,衡数上疏陈便宜, 

迂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又《刘向传》:宣帝令向讲论五经于石渠,成帝即位,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 

杜甫为左拾遗,曾上疏救房琯,故以抗疏之匡衡自比;但结果反遭贬斥,所以说“功名薄”。杜甫家 

素业儒,故又以传经之刘向自比;但即欲如刘向之典校五经亦不可得,而是“白头趋幕府”,“垂老 

见飘零”,所以说“心事违”。二句上四字一读,下三字则是杜甫的自慨。 

      '一四'末二句又由自身的贫贱想到同学们的富贵,意极不平,语却含蓄。汉时长安有五陵: 

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汉徒豪杰名家于诸陵,故五陵为豪侠听聚。《论语:雍也篇》:“赤 

之适于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衣马,即裘马,裘字阳平,上一字“陵”也是阳平,故易“裘”为 

 “衣”。“自轻肥”,一“白”字,婉而多讽。《论语:公冶长篇》:“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丰马,衣轻裘,与朋义共,敝之而无憾。”诗亦翻用此语,“自”字便是“共”的反面。李梦沙云: 

 “四句合看,总见公一肚皮不合时宜处。言同学少年既作抗疏之匡衡,又非传经之刘向,志趣寄托, 

与公绝不相同,彼所谓宫贵赫奕,自鸣其不贱者,不过五陵衣马自轻肥而已。极意夷落语,却只如叹 

羡,乃见少陵立言酝藉之妙!” (顾宸《杜诗注解》卷四引)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一五':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一六'                                           '一七'                           '一八'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 
故国平居有所思'一九'。 

      '一五'此首为八首之枢纽,前三首多就夔州言,此以下五首多就长安言。由第一首之“故国”, 

第二首之“京华”,第三首之“五陵”,杜甫已把读者一步步引向长安,故不觉突兀。首二句虚虚喝 

起,笼罩全篇,下四句即“不胜悲”的事实。杜甫往往把千真万确的事,故意托之耳闻,语便摇曳多 

姿。如 《即事》:“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又如《遣愤》:“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与 

此同一手法。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彼争此夺,或得或失,就象下棋一样,见得当时国事有同儿戏。 

百年,是虚数,犹人生不过百年之百年,杜甫自谓乎生经历。前人多谓自唐高祖开国至大历初为百年, 

不确。徐而庵云:“不曰国政,而曰世事者,盖微词也!” 

      '一六'二句紧接上文,申言“似弈棋”和“不胜悲”。《唐书:马璘传》:“天宝中,贵戚勋 

家,已务奢靡,而垣屋犹存制变。然卫公李靖家庙,已为嬖臣杨氏马厩矣。及安史大乱之后:法度隳 

弛,内臣 (宦官)戎帅(军阀),竟务奢豪,亭馆第舍,力穷乃上,时谓木妖。”可见安史乱后,王 

侯第宅有了很大的变动,换了一批斩主人。肃宗和代宗都信任宦宫,宝应元年,李辅国加中书令,是 

以宦官而拜相矣,广德元年,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是以宦宫而为元帅矣;《唐书: 

鱼朝恩传》:“朝恩自谓有文武才干,上(代宗)加判国子监事。”是又以宦官而溷迹儒林矣;又《代 

宗纪》:“永泰元年(七六五)诏裴冕、郭英又、白志贞等十三人,并集贤待诏。上以勋臣罢节制者, 

京师无职事,乃合于禁门书院间,以文儒公卿宠之也。”按英义、志贞,皆武夫不知书,亦为集贤待 

诏,是又文武不分,冠弁杂糅矣。这些现象,以前都没有,所以说“异昔时”。 

      '一七'二句就西北边患申言“不胜悲”。上旬指回纥,下句指吐蕃。金鼓,是军中所击,以进 

退军旅者。羽书,是插羽于书,取其迅速。日金鼓振、曰羽书驰,极言边情紧急。回忆开元天宝时那 

种“河陇降王款圣朝”的盛况,自不胜今昔之感。驰,一作迟,不可从。 

      '一八'前六句说长安,说国家大事,这一句才收归美州,回到自身,陡落振起,语含比兴。鱼 

龙寂寞,写秋景兼自喻。《水经注》:“鱼龙以秋日为夜,秋分而降,蛰寝于渊也。”当此万方多难, 

却一筹莫展,只是每依北斗,日坐江楼,如蟠伏之鱼龙,岂不可悲? 

      '一九'浦注:“故国思,缴本首之长安,应前首之望京,起后诸首之分写,通身锁钥。”平 

居,平日所居。杜甫在长安先后居住过十多年。 

… 页面 204…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二○'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二一'                                           '二二'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 
琐点朝班'二三'。 

      '二○'这首写宫阙朝仪之盛及自己立朝经过,是为所思之一。南山,终南山。 《唐会要》卷三 

十:“龙朔二年,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终南山如指掌。”承露,承露盘。金茎, 

铜柱。霄汉,言其高。汉武帝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班固 《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 

之金茎。”唐时宫中并无承露盘,此特借汉事以为形容。 

      '二一'二句极写宫阙气象之宏敞崔巍。瑶池、王母、紫气、函关,总为帝京设色,并无刺讥 

玄宗好神仙、女色之意。有人以王母为指责妃,函关为指道士,殊穿凿。王母,西王母,是个神话中 

有名的人物。瑶池,王母所居,在西,故曰西望。降,望其自瑶池而下降也。《关尹内传》:“关令 

尹喜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有圣人经过。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老子自洛阳入函关, 

故曰东来。 

      '二二'按《莫相疑行》云:“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大概杜甫因献赋,曾一 

度入朝,这里云移二句,也正是回忆此事。雉尾,即雉尾扇,缉雉羽做的。云移,象云彩一般的分开。 

 《唐会要》卷二十四:“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 

人不合得而见之,请备羽扇于殿两廂,上将出,扇合,坐定,乃去扇。”龙鳞,皇帝衣上所绣的龙纹。 

圣颜,天子之颜,指玄宗。唐时上朝甚早,故必待日出才能辩识皇帝的面容。对于玄宗,杜甫还是有 

一种文章知己之感的。有同志认为此诗前六句皆言官拾遗之事,“圣颜”指肃宗。按拾遗乃近臣,杜 

诗所谓“天颜有喜近臣知”,显与“识”字不吻合又前六句所写景象,也不象安史乱后的长安。 

      '二三'结二句又收归夔州,回到现实。一卧,有一蹶不复振之慨。岁晚,切秋,兼伤老大(杜 

甫时年五十五)。末句,指肃宗时为左拾遗事。青琐,指宫门。 点,传点。王建诗:“殿前传点各 

依班。”又刘禹锡有《阀下持传点呈诸同舍》诗,皆可证。或解作点辱,不确。上朝时依官职大小排 

列班次先后,故曰朝班。几回,是说到底有儿回呢?见在朝时间很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二四'。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二五'                                           '二六'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 
帝王州'二七'。 

      '二四'这首写曲江,是为所思之二。瞿塘峡是三峡的第一个峡,在夔州东,是所在之地。曲 

江,在长安,开元中疏凿为胜境,烟水明媚,与乐游园、杏园、慈恩寺相近,是所思之处。风烟二字, 

写景中兼含兵象。秋当西方,属金,色白,故曰素秋。接者,是说两地虽万里相悬,而秋色无边,正 

遥遥若接。其实是作者的感情作用。黄生云:“一二,分明言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 

处,景即是情也。” 

      '二五'二句主要的意思还是回忆当日曲江的盛况,见得不仅是都人游赏的处所,而且是天子 

游幸的池苑,江头有花萼夹城,芙蓉小苑,好不风光。上句故毫无讽意,下句“入边愁”三字,讽刺 

之意亦轻,惋惜之意反重。黄生云:“四句叙禄山陷长安事,浑雅之极。稍粗率,即为全诗之累。三 

四,首藏初时、后来四字。”花萼,花萼楼。《唐书:让皇帝(李宪)传》:“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 

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又 《玄宗纪》:“开元二十年六月,遣范安 

及于长安广花萼楼,筑夹城,至芙蓉园。”御气,天子之气,玄宗从花萼楼夹城来至曲工,故曰通御 

气。钱笺:“禄山反报至,帝欲迁幸,登兴庆宫花萼楼,置酒,四顾悽怆,此所谓小苑入边愁也。” 

金圣叹云:“御气用一通字,何等融和,边愁用一入字,出人意外。先生字法不尚纤巧,而耀人心目 

如此。” 

      '二六'二句撇开边愁,再极力追叙曲江之繁华景象,正是下文 “可怜”二字的张本。珠帘绣 

… 页面 205…

柱,指江头宫殿的华丽,锦缆牙墙,指江中舟楫之炫耀。《西京杂记》:“昭帝始元元年,黄鹄下建 

章 (宫名)太液池中,帝作歌。”宫殿休立,到处环绕,故黄鹄之举若受包围,舟楫众多,萧鼓喧阗, 

故白鸥之游为之惊起。 

      '二七'末二句承上陡转,但语极吞吐,意在言外,须细心寻玩。歌舞地,即指曲江,杜甫 《乐 

游园歌》云:“曲江翠幙排银膀,拂水低回舞袖翻,缘云请切歌声上。”亦可证。回首可怜,是说回 

想当初的繁华,不能不使人可怜现在的荒凉落寞。回首二字缴前,可怜二字却没有着落,因为作者并 

未说出,黄生谓此句为“歇后句”,很对。末句放开,由曲江一地说到整个秦中,由当代说到自古, 

意在借古讽令,激励执政者的自强,并警戒统治者的荒淫佚乐。以“自古帝王州”这般形胜之地,一 

朝比为戎马交驰之场,岂止令人可怜?简直叫人愧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二八'。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二九'                                           '三○'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 
满地一渔翁'三一'。 

      '二八'这首写昆明池景物之盛,是为所思之三。昆明池在长安县西南,周回四十里,汉武帝 

元狩三年所穿,故曰“汉时功”。《通鉴》卷二百九:“安乐公主请昆明池,上(中宗)以百姓蒲鱼 

所资,不许。”足见向为贵族垂涎的好去处。武帝穿池,本以习水战,故用“旌旗”二字。从前看过, 

今犹若在眼中,言印象之深。杜甫和唐代其他诗人多以汉武比玄宗,又杜甫《寄贾严两阁老》诗:“无 

复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