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红颜:杨贵妃2-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妃,珍重!”谢阿蛮抖动地说。
  于是,有三只兜篮放下来,其中的一只布设了锦垫,显然,那是让杨贵妃坐的。
  意儿和阿芳扶了贵妃入有锦垫的那只兜篮,一名日本的执事官员指导贵妃,用扶手保持平衡。
  “阿蛮,一切都自己小心,他们有小船留给你回去;再者他们的人也有一部留下,如果不如意,你和马师傅可以搭下一回的日本商船来!”贵妃在兜篮中说。
  “贵妃珍重,一切,我都会小心照料的!”阿蛮定定神,看左右,意儿和张韬光也已进入了兜篮。
  由于这一回吊上船去的是贵妃,工作人员特别小心,下面安接好之后,经过检查,才拉动兜篮附索上的绳子。
  同时,有两根长索移近贵妃的兜篮,两名壮健的水手沿着长索而下,轻轻到小船上,再向上面的大船示意。
  “贵妃,这就登大船了!”一名执事官恭敬地说。
  谢阿蛮的双手放开了兜篮,泪眼汪汪地看着静坐在篮中的贵妃,贵妃庄穆地微笑着——在晨光熹微中,贵妃雍容大方,美丽,一种使人敬仰的端庄美丽。
  “再见!”杨贵妃于兜篮微动时说。
  在情绪激动中的谢阿蛮,看着徐徐上升的兜篮,忽然间想到了李白的两句诗,她用歌唱的音调吟出: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兜篮中的杨贵妃听到的,她举起一只手向东指指,东方,有隐隐初阳光芒。
  这光芒照着杨贵妃登上巨大的船只,甲板上,藤原副使率领着人恭肃地迎接大唐的贵妃。
  所有的人都上船了,只有谢阿蛮留在单桅的船上,她那艘船向后退了十多丈。
  于是,有锣声,五艘大船徐徐地移动,距离远,谢阿蛮看不清大船的人,但是,她看到大船的移动在加快,朝阳也照着船只高耸的桅杆,有帆升起了,阿蛮再低吟: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杨贵妃外传”的故事是当时便已有传闻,在千多年之后已无从判断,而且,这也不必去判断。不过,有关的人物是真实的。现在,这最后一节是杨贵妃故事的尾声,唐玄宗的故事部分是真实的,至于杨贵妃到了日本的故事,根据日本的传说,真实性自然也不高。在中国,有一种传说谓:杨贵妃到了日本,正赶上日本的宫廷变乱,不久,杨玉环成了日本女皇,亦即是《新唐书日本传》所载之女皇高野姬。日本有内乱是真的,但她做女皇是虚妄的。杨贵妃到达日本时,正是日本史上最繁华的天平时代后期,为孝谦天皇(注:孝谦,中国史书称为孝明,为著名的圣武天皇与皇后藤原光明子所生女)在位时。很凑巧,那和天宝时代一样,繁华正从高峰滑落。
  根据日本方面的古代传说:杨贵妃一行人是公元七五七年(注:日本天平胜宝九年,改年为天平宝字元年,一说,天平胜宝九年的年号并未用,八年杪已宣布改元,另说,因乱而在中期改年号)到日本国的,据说,她所乘的船在濑户内海的山口的荻町登陆。又一说:杨贵妃在久津登陆。这两地都在当时的日本都城平城京(奈良)以南的内海岸。

//


《杨贵妃》杨贵妃外传(20)



  传说之一:杨贵妃海行染病,到日本之后不很久就死了,后代文献所设载的杨贵妃的子孙,实在是徐氏所携子:杨国忠之孙杨欢的后裔。又一说,杨贵妃到日本国后,受到优厚的接待,和太上皇李隆基尚有音问相通——这和中国的传说一样——同时,唐代皇家曾经雕一尊玉像送到日本国。在日本,对此有两说,一说,是太上皇李隆基在世时雕了送去的,是佛像,又一说是杨贵妃逝世之后,大唐皇帝雕了贵妃的玉像送去的。此像现尚存,但日本人的记载谓有两尊像,一在京都,一在荻町长寿寺。在京都者,看来是佛像居多。此外,有一种传说是:杨贵妃到日本后,受到孝谦女天皇的优礼,奈良府吕政变平后,孝谦也做“太上皇”,实是皇太后(如武则天故事),杨贵妃参与日本宫廷政务,并在后来协助孝谦女天皇复位,改元称德。据说,杨贵妃在日本的政治活动一直到奈良时代结束,日本都城迁平安京(京都)时才终止,她是死在京都的。
  ——自然,这都是传说。
  根据传说:杨贵妃一行人在濑户内海的一处港口登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可能是登陆之后不久吧!因为那时的日本皇家文物制度,一切都仿拟唐朝,对唐朝的贵妃到来,自然是会热烈地欢迎的,因此,估计是登陆不久,她就受皇家的接待,居住到奈良附近的和歌山。
  公元七五七年,在日本也有一次规模很大的政变,据说,那是受到唐朝安禄山之乱的影响。当时,唐朝的消息是由渤海国(辽东和朝鲜)那边经由朝鲜半岛,过一个海峡而传到日本国的,因此,消息也相当快。
  日本的大贵族橘氏,因藤原氏曾使本族的光明子,由圣武天皇的夫人晋为皇后,又拥立孝谦为女皇,藤原氏的一系掌握了朝中的大权,使橘氏失势,橘氏的代表人物左大臣橘诸兄的儿子奈良麻吕便纠合了皇族失去皇位继承权希望的人,有四个系。同时联合了著名的贵族大伴氏的大伴古麻吕,另一个大豪族佐伯氏的佐伯全成,此外,又煽动了藤原氏族中在政治上失意或者和主持大政的藤原仲麻吕不和的人,连著名的右大臣藤原丰臣也参加奈良麻吕的政变计划,他们不是清君侧,而是推翻皇太后和太子,也就是孝谦天皇和她的儿子(后来的淳仁天皇),另立天皇。
  据说,那时候孝谦女皇正接待杨贵妃。
  孝谦和她的父亲圣武天皇一样,还有执政的藤原仲麻吕,都是热烈地推行唐朝文化者,无论官制和生活方面,都唐化了,唐朝人以诗为文学的中心,日本国也一样。圣武天皇造平城京,就完全仿照长安城的规格,但大小只及长安的四分之一,那是由于人口的关系,不过,平城京的道路坊里布局,寺庙,东、西两个市场的建制,完全和长安一样。
  杨贵妃到了平城京,依稀回到了长安。而她住的和歌山,也依稀如长安城外骊山华清宫。
  只是,日本的孝谦天皇运气比唐朝的天宝皇帝好,当政变发生的前夕,大叛乱集团有人通出消息,藤原仲麻吕准备好,在奈良麻吕起兵之日,先发制人,政变集团被一网打尽,图谋政变者,有四百四十个主要人物被捕。
  于是,平城京的一次政变平息了。
  不过,这一次大规模的政变,也有地方豪族暗中响应的,因此,在都城变敉平之后,女皇发布了戒严令,造谣生事和扰乱乡里者,不论轻重与谋反同罪。
  至于藤原仲麻吕,也明白首要的反对派虽除,地方势力和民间问题也不能不重视,因此,他采取了宽大的政策,将农民每年六十天的徭役减为三十天,次年又派出慰问民间疾苦专使,巡察地方,同时,由于唐朝的兵乱,日本国的诸侯也蠢蠢思动,奥羽边境不稳,新罗国(在朝鲜半岛)也有发兵侵日的动向。于是,女皇命吉备真备整军,预备和新罗国作战。
  在日本国动乱中,大唐皇朝的局面已转好了。杨贵妃到日本这年的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
  杨贵妃在日本得知消息,大约是在至德二载的十一月或十二月。大唐皇帝李亨是十月十九日自凤翔出回长安的,十二月十二日到咸隆望贤宫时,得到收复洛阳的捷报,十月二十三日回到长安。李亨的兵收复长安洛阳,他的皇权无疑是稳固了。太上皇李隆基原欲居成都不肯回长安,但迫于形势,只得回长安,李隆基到长安已是十二月初四日。他受到表面上的尊敬,入大明宫的含元殿受百官朝贺,再到长乐殿,拜九庙神主。当日入居以前的南内兴庆宫。
  皇权虽然转变了,但是,百官至百姓,对李隆基依然有深厚的感情。再者,李亨虽然在灵武时就受到父亲送来的传国宝玉册,但那总是因势所迫而非正式的,当时,他在表面又曾表示不受。如今,李亨要求正式来一次。
  十二月二十一日甲子,李隆基终于在宣政殿亲自把传国宝授予儿子。到次年(乾元元年)的正月初五,又在宣政殿把符命玉册授予儿子,并且给予儿子一个尊号:明文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于是,儿子也给了失去皇位的父亲一个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两京虽然收复了,但战争并未终止,李亨借回纥兵的助战,这些兵在得胜后从事劫掠,使地方残破更甚,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经济困难,越来越深,人民的生活很不好过。

//


《杨贵妃》杨贵妃外传(21)



  于是,人们对新皇帝的能力有了怀疑,李隆基四十多年皇帝,根基深厚,渐渐地,失势的太上皇被重视,也被人尊敬了。一度冷落的兴庆宫,又趋热闹。
  乾元元年(注:公元七五八年,按至德年号,只用了两年),谢阿蛮到了兴庆宫,报告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事。
  那时,改葬杨贵妃的事曾悄悄进行——李隆基是想公开改葬的,但格于形势,为高力士所劝阻,只命亲信的内侍去改葬,掘开坟墓,没有发现尸体。
  改葬虽然秘密进行,但当挖开坟墓而不见尸体,总是非常事件,人们终于把这讯息泄出了。
  长安市上,传说纷纷,本来就有杨贵妃未死的谣言,如今,这谣言更加盛炽了。
  谢阿蛮就在这样的时候重入南内,见到太上皇。
  李隆基初回长安时,处境自然不大好,但是,时局的发展以及人事关系的演化,他的地位渐渐不同,环绕着太上皇,隐隐地有一个势力圈了,甚至,外国的使臣也会到兴庆宫来拜见太上皇。大臣中,也有了一批亲太上皇的,李隆基本身似乎不想复位了,但形势却有着可能复位的倾向。至少使人们有此感觉。
  在继续作战无法取胜中的皇帝,对父亲又有了戒心,他把亲近父亲的大臣贬调,用宦官李辅国(注:以前的李静忠,马嵬事变中的主要策划人)来监视太上皇。
  不过,由于内外形势的不佳,李亨不敢对太上皇作进一步的行动,因此,李隆基在兴庆宫有相当自由。
  于是,他派了一个人东渡日本和杨贵妃联络。
  这个人,有人说是四川临邛的道士,也有人说是昔日梨园的乐工马仙期。
  派使赴日本的时间,有人说是乾元元年,也有说是乾元二年。可能是乾元元年的冬日离开长安,到扬州候船,等到乾元二年才出发的。可能,李亨也得知这一秘密。乾元二年,日本国派了大使高元度、判官内藏全成等九十余人入唐,顺便迎接藤原清河返国。因史思明继安庆绪为乱,大唐九位节度使兵败于相州,史思明的军队打垮了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再度占领洛阳。李亨以道路受阻为理由,不让日本使臣入长安朝见,派谢时和其他人把高元度送到苏州,即命他们归国,另派沈惟岳以唐朝的大船送高元度一行返日。这可能和杨贵妃的事有关连。李亨不让日本使臣到长安,也不让藤原河清(他的中国名字)随之返日。
  但是,传说又谓李隆基派出的使者,的确到了日本,而且在日本见到杨贵妃。另外的传说谓沈惟岳护送高元度到日本,也见到了杨贵妃。又据传说,沈惟岳因见到杨贵妃,又已知道太上皇被囚,故借风阻为借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