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大形势-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对赌性质的套期保值合同就是明显的例子,这时即使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也用不上。

23、针对中国论需不足的论调,笔者指出目前中国投资和消费基本上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左右,这两部分合起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90%,也就是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的90%都是由内需拉动的,笔者认为这一比例并不算低。

24、针对如何扩大内需问题,笔者指出真正的扩大内需应该是建立在民众收入增长和社会贫富差距缩小之上,这才是扩大内需的根本之道,而民众收入增长归根结底需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贫富差距的缩小则需要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各种非法及不道德收入,只有这些做好了,中国的内需才会真正的旺盛起来。

25、针对中国储蓄率上升问题,笔者指出中国的贫富分化也是导致储蓄率升高的原因,贫富分化将财富向富人集中,如果这些钱掌握在穷人手里,则可以形成消费,而如果掌握在富人手里,那大部分形成储蓄和投机。

26、针对中国人不消费的说法,笔者指出住房消费是中国民众最大的消费,而国家统计局在进行统计时,住房支出不计入消费,而是计入投资,这是导致中国消费低的头号原因,中国不是消费低,而是消费的统计数据低,中国的消费统计数据,根本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中国的消费水平,破解消费难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27、针对有人提出将银行储蓄转变为消费的建议,笔者指出中国银行里的储蓄绝大部分是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和民众中富人的储蓄,而非穷人的储蓄,而富人是没有消费倾向的,而穷人有消费欲望却没有钱进行消费,因此有人提出将中国人的储蓄变成消费的说法,是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28、针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笔者指出我国学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将宏观经济学的一些主张当成了提升GDP的方法,也就是将药品当成了营养品来吃,任何宏观经济政策都是“一药三分毒”,长期实行就会扭曲经济结构。

29、针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笔者指出中国存在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但不存在整体性的产能过剩,因此,那些利用产能过剩来反证中国内需不足的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30、针对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笔者指出经济的增长归根结底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我们必须将提升劳动生产率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劳动生产率是经济之本,其余全是末,如果从其他的方面抓经济,都是舍本求末。

31、针对劳动报酬占比过低的问题,笔者提出中国经济从国有企业为主向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转轨改制才是造成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原因,而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现状和资源能源不能实现自己以及中国对国际产业链缺乏控制才是劳动报酬占比低水平徘徊的直接原因。

32、对于如何看待传统产业问题,笔者指出没有传统产业,只有传统产品,传统产业仍然是一座可以进行充分挖掘的富矿,可以从提升劳动生存率的角度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33、针对劳动生存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笔者指出GDP的增长归根结底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我国目前的人均GDP为4000美元左右,如果我们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看,我们只要将现在的劳动生产率整体提升五倍,就可以达到人均GDP两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4、针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笔者指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应该从依靠“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存率,转变到依靠“提高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才是真正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5、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笔者不赞同*的产业链理论对大学生失业的解释,,*认为中国应该发展除制造外的其他产业环节才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笔者认为其他产业环节对大学生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多,比如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都不需要太多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出路仍然在制造环节,制造不是不需要大学生,而是中国现在这种手工式制造业不需要大学生,如果中国制造转向自动化制造、高科技制造也是需要大学生的,比如日本制造、德国制造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这才是中国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

36、针对传统产业的比例问题,笔者指出如果我们以2000年为对比时间点,那么至少85%的产业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我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六大新兴战略产业所产生的GDP要占到总GDP的20%,如果从另一角度进行解读,即十年后传统产业占GDP的比重仍然高达80%。新兴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产品创新,而传统行业更多是靠技术改造。

37、针对自动化行业的重要性,笔者指出发展工业自动化,是提升国家整体国力的主要手段,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起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国对自动化也开始有所重视,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有两大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到了自动化产业,因为自动化产业在我国既属于装备制造业,又属于电子信息产业,还属于国家最新提出的六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因为自动化检测及控制设备的生产属于装备制造业,而自动技术本省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一支,而将自动化技术用于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又属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38、针对自动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指出:如果说工业是撬动中国经济的杠杆的话,那么自动化产业就这个杠杆的支点。

39、针对自动化应有带来的就业人口减少问题,笔者主张应该通过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来解决。

40、针对中国的产业危机问题,笔者指出我国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新北京十大建筑、新能源汽车等等国家战略性大项目的核心订单基本上的都被外国公司占领了,这些公司在中国赚的钱要远远大于纺织、玩具、消费电子这些产业在中国赚的钱,他们属于“闷声发大财”。耐克、阿迪达斯这些企业被看作是对中国进行产业链剥削的典型代表,而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销售额为708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还占不到国际自动化巨头在中国销售额的一个零头,因此我们最大的产业危机并不是耐克、阿迪达斯为代表的纺织行业、更不是以芭比娃娃为代表的玩具行业,而是在自动化行业。

41、针对世界所处的时代,笔者指出现在世界早已经进入了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这是继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的又一新阶段。我们需要马上将思维更新到这个金融资本主义的新时代。我国政府一直主张“与时俱进”,而现在的“时”就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42、对于各个经济时代的不同特点,笔者指出自由资本主义是唯利是图者控制的经济,他们的行为往往与贪婪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而垄断资本主义是由野心家控制的经济,他们的行为往往与操纵、阴谋等词汇联系在一起,金融资本主义完全是由赌徒控制的经济,他们的行为往往与豪赌、对赌、席卷、大鳄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43、针对宏观调控,笔者指出央行最大的任务是应对经济周期,而非应对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45、针对金融时代的经济管理,笔者指出反投机炒作也要靠立法。

46、针对国进民退的问题,笔者指出金融改革才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提出中国不能太刻意追求坏账率的降低。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应该回归公益。

47、、针对央行的商业角色,笔者指出,央行就相当于“典当行”,央行这个“典当行”做的是赔本买卖。

48、针对2007年的股市泡沫问题,现在大家都接受了*制造业恶化导致了股市泡沫,笔者认为是股市投机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从而大量破产,而破产企业的破产。

49、针对国有企业,笔者指出国有企业的存在不能看其本身效率的高低,国有企业存在有着其战略意义,国有企业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让自己更有效率,而是通过自己的存在让国家的整体经济更有效率。

50、针对国家商战问题,笔者指出康有为在《上清帝书》中“以兵灭国,国亡而民存,以商灭国,民亡而国随”,这句话真正的点透了商战的要害。 

51、针对中国主要矛盾,笔者指出中国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国富民穷”的矛盾,“民穷”的说法也不准确,现在中国有钱人多的是,中国很多人拥有多套住房,中国是世界奢侈品大国,怎么能说中国“民穷”呢,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贫富分化”,中国并不存在普遍的民穷,中国穷的只是最普通民众,“民穷”与“贫富分化”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52、针对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笔者指出中国贫富分化最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存在着巨大的财富非正常转移,这是导致中国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这才是中国最应该警惕并进行彻底治理的。职业投机客、政府及企业内的贪污受贿者、非法及不道德的商业行为、黑社会及*业、不受约束的高管薪酬,这些人或行为是造成当前中国贫富分化的根源所在,是当今中国的“新五蠹”。

53、针对“新五蠹,的危险性,笔者指出新五蠹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而他们又利于这些财富疯狂投机,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不稳定及泡沫化,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这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一个和谐、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群体的利益都可以兼顾,而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强势集团就会疯狂的瓜分社会资源,而弱势群体占有社会资源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经济生态平衡破坏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54、针对藏富于民的问题,笔者提出,政府与民众的矛盾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中国应该“创富与民”和“均富于民”,“创富于民”就是提高劳动生存率,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收入,而“均富于民”就是严打“新五蠹”缩小社会的贫富分化。

55、针对中产阶级社会,笔者指出美国和西欧的减税政策导致了中产阶级社会的崩溃,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的的消失导致了日本中产阶级社会的崩溃,现在世界上仍然存在的中国阶级社会模式只有北欧模式和新加坡模式。

56、针对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笔者指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是改善民生,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无序性,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民生的改善。中国国学者,对民生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忽视甚至是漠视,则是对全社会最大的亏欠。

57、。针对社会制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笔者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迁徙,生存环境因素最重要。中国人口大迁徙主要是从寒冷的北方迁往温暖的南方,特别比如江西南部、福建、广东等地区。 

58、针对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与福利社会的关系,笔者指出“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并不反对和排斥福利社会,也不是福利社会的替代方案,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与福利社会模式可以互为补充。

59、、针对福利社会与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区别,笔者指出福利社会相当于将一样东西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